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解C_2H_2制备空心碳球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宗祥 林敬东 +1 位作者 欧延 廖代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在高岭土负载的镍催化剂上,于850℃催化裂解乙炔制备了直径约500nm的空心碳球。用XRD、TEM、SEM和显微激光Raman光谱对所得的碳球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关键词 催化裂解 C2H2 制备 空心 高岭土 乙炔 TEM SEM XRD RAMAN光谱 材料
下载PDF
空心碳球负载二硫化硒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9
2
作者 罗雯 黄磊 +3 位作者 关豆豆 贺汝涵 李枫 麦立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9-2006,共8页
制备了一种空心碳球负载二硫化硒(SeS_2@HC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氮气吸脱附测试(BET)等对产物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模板法结合化学聚合法可以合成... 制备了一种空心碳球负载二硫化硒(SeS_2@HC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氮气吸脱附测试(BET)等对产物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模板法结合化学聚合法可以合成形貌均一、单分散的空心碳球;其直径约为500 nm,壁厚约为30 nm。进一步采用熔融灌入法可以得到空心碳球负载二硫化硒复合材料。将所制备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原始二硫化硒块体材料相比,SeS_2@HCS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初始容量(100 m A?g^(-1)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为956 m Ah?g^(-1))和更长的循环寿命(100 m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同时显示出更优异的倍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硒 空心 大孔容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N、B共掺杂空心碳球结构设计及其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3
作者 郭德才 卢雪 +3 位作者 米娟 赵凡雅 刘坤 孙蔷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0-1587,共8页
采用二氧化硅包覆限域碳化的方法,制备N、B共掺杂空心纳米碳球。碳球直径为245 nm,空腔内径为165 nm,比表面积为666 m^(2)/g。与非限域碳化空心碳球对比,限域碳化可以有效扩大碳球空腔直径。以空心碳球为载体制备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碳球... 采用二氧化硅包覆限域碳化的方法,制备N、B共掺杂空心纳米碳球。碳球直径为245 nm,空腔内径为165 nm,比表面积为666 m^(2)/g。与非限域碳化空心碳球对比,限域碳化可以有效扩大碳球空腔直径。以空心碳球为载体制备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碳球的大空腔结构可以提高锂硫电池硫正极中单质硫的利用率和循环稳定性,复合材料0.1 C放电比容量809 mAh/g;1.0 C初始放电比容量716 mAh/g,循环300次后比容量551 mAh/g,每次容量损失率0.077%。同时,碳球的多孔壁层结构可以提高锂离子的传输动力学,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5 C放电比容量为423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域 空心 硫正极
下载PDF
相互连接的介孔空心碳球的制备及其在电容去离子(CDI)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胡婧琨 陈素晶 张易宁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821,829,共9页
以空心碳球的孔隙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Stöber法成功合成了一种相互连接的介孔空心碳球(MHCSs),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系统地研究其介孔结构对电化学性能和电容去离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以微孔结构为主的相互连接空... 以空心碳球的孔隙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Stöber法成功合成了一种相互连接的介孔空心碳球(MHCSs),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系统地研究其介孔结构对电化学性能和电容去离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以微孔结构为主的相互连接空心碳球(HCSs),MHCSs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了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大孔径提升了空心碳球的离子传输速率,而石墨化程度的提高则增加了电极材料的电导率,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电容去离子性能。在100 mg·L^(-1)浓度的NaCl溶液中,HCSs和MHCSs的电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0.01和17.81 mg·g^(-1),MHCSs表现出优异的电容去离子性能。此外,在经历了30次吸附-解吸循环后,MHCSs在100 mg·L^(-1)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97.42%的初始脱盐能力,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研究成果为介孔空心碳球材料在海水淡化、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 介孔结构 电容去离子 海水淡化
下载PDF
Poly(ethylenimine)-assisted synthesis of hollow carbon spheres comprising multi-sized Ni species for CO_(2)electroreduction
5
作者 Kaining Li Yasutaka Kuwahara Hiromi Yamashit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66-76,共11页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 to produce value-added chemicals and fuels is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energy conversion.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catalysts with high conductivity and readily ac...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 to produce value-added chemicals and fuels is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energy conversion.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catalysts with high conductivity and readily accessible active sites for CO_(2)electroreduction remains challenging yet indispensable.In this work,a reliable poly(ethyleneimine)(PEI)-assisted strategy is developed to prepare a hollow carbon nanocomposite comprising a single-site Ni-modified carbon shell and confined Ni nanoparticles(NPs)(denoted as Ni@NHCS),where PEI not only functions as a mediator to induce the highly dispersed growth of Ni NPs within hollow carbon spheres,but also as a nitrogen precursor to construct highly active atomically-dispersed Ni-Nx sites.Benefiting from the uniqu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Ni@NHCS,the aggregation and exposure of Ni NPs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while the accessibility of abundant catalytically active Ni-Nx sites can be ensured.As a result,Ni@NHCS exhibits a high CO partial current density of 26.9 mA cm^(-2)and a Faradaic efficiency of 93.0%at-1.0 V vs.RHE,outperforming those of its PEI-free analog.Apart from the excellent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the shell confinement effect of the hollow carbon sphere endows this catalyst with long-term stability.The findings here are anticipated to help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 Ni-based carbon catalyst systems for electrocatalytic CO_(2)reduction.Furthermore,the PEI-assisted synthetic concept is potentially applicable to the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metal-based nanoconfined materials tailored for diverse energy conversion applications and bey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carbon sphere Ni nanoparticle CO_(2)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Single-atom catalyst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刺/掺氮空心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容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高磊 廖奕 +1 位作者 张小华 陈金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45-2849,共5页
以掺氮空心碳球(N-HCS)为骨架,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刺/掺氮空心碳球复合材料(PANI/N-HC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位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在... 以掺氮空心碳球(N-HCS)为骨架,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刺/掺氮空心碳球复合材料(PANI/N-HC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位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在1 mol/L H2SO4水溶液中考察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ANI/N-HCS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g电流密度下,PANI/N-HCS的比电容达346 F/g;当电流密度为20 A/g时,PANI/N-HCS比电容值为228 F/g,电容保持率为66%;在5 A/g电流密度下,经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空心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HCS@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染料降解性能
7
作者 乔瑞泽 侯斌 +2 位作者 林杰 汪德昭 高晓红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4-2545,共12页
为了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光催化材料,本文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制备了空心碳球(HCS)@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形貌与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TiO_(2)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HCS表面,形成亲水性强、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优异的... 为了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光催化材料,本文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制备了空心碳球(HCS)@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形貌与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TiO_(2)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HCS表面,形成亲水性强、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优异的球形复合材料,HCS@TiO_(2)复合材料中TiO2的质量分数为80wt%;光电化学性质分析表明HCS@TiO_(2)复合材料禁带宽度更小,光响应范围更大,光生电子还原能力更强。在模拟太阳光下,以活性红195(RR195)为实验对象,测试制备的HCS@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染料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HCS@TiO_(2)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更高,光催化活性优异,在120 min内染料降解率为95.36%,5次循环后仍高达93.34%,稳定性高,且易于回收。同时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及电子顺磁共振光谱,对HCS@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制进行了探究,证实了·O_(2)^(-)在光催化反应体系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二氧化钛 空心 光催化 复合材料 降解 活性红195
原文传递
氮掺杂空心碳球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8
作者 刘永川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5-1032,共8页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的二氧化硅球为模板,酚醛树脂为前驱体,采用模板法制备了氮掺杂空心碳球,并将其用作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正极材料。该空心碳球具有空腔结构的微观形貌和介孔主导的分级孔道,且碳壁相互连接,有效促进了离子传输扩散和提高...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的二氧化硅球为模板,酚醛树脂为前驱体,采用模板法制备了氮掺杂空心碳球,并将其用作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正极材料。该空心碳球具有空腔结构的微观形貌和介孔主导的分级孔道,且碳壁相互连接,有效促进了离子传输扩散和提高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研究表明:在电化学性能方面,原位氮掺杂极大地改善了电极材料的电解液浸润性和电子导电性,并提供更多的赝电容容量,从而全面提升了电极材料的性能。在0.2 A·g^(-1)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可以达到147.8 mAh·g^(-1),经过20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2%,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因此,氮掺杂空心碳球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 氮掺杂 正极 锌离子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中空碳纳米球的制备及VOCs吸附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红宁 黄丽 +4 位作者 宋夫交 朱婷 黄维秋 钟璟 陈若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4-1715,共12页
首先,在碱性条件下,不使用表面活性剂,采用St?ber小球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正硅酸四丙酯(TPOS)为硅源,生成初级氧化硅球形颗粒;然后,使酚醛树脂(间苯二酚和甲醛)与球形氧化硅的羟基共缩合形成酚醛树脂-氧化硅复合材料;最后,经高温... 首先,在碱性条件下,不使用表面活性剂,采用St?ber小球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正硅酸四丙酯(TPOS)为硅源,生成初级氧化硅球形颗粒;然后,使酚醛树脂(间苯二酚和甲醛)与球形氧化硅的羟基共缩合形成酚醛树脂-氧化硅复合材料;最后,经高温碳化和酸蚀获得了空心碳纳米球(HCNSs).通过调节TEOS/TPOS的摩尔比获得了一系列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且粒径、壁厚可调节的HCNSs,其粒径和壁厚分别在280-430 nm和15-63 nm的范围内.仅以TPOS为硅源时合成的HCNS-0/4具有较大的粒径(426 nm)和壁厚(63 nm)、较高的比表面积(1216 m^(2)/g)和孔容(0.508 cm^(3)/g),并且具有较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吸附性能,其正己烷、甲苯和油气的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2.02,1.42和0.926 g/g,正己烷和甲苯的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2.01 g/g和1.37 g/g,均远高于商业化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吸附 解吸 稳定性
下载PDF
氮掺杂空心碳球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枫香 李玲 +4 位作者 林奎 崔兰 石彩静 Sayyar Ali Shah 崔屾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7-833,共7页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法,使用填充法制备的阳极棒,制备了氮掺杂空心碳球(NDHCSs)。分别使用FESEM、HRTEM、EDX、EELS、XRD、UV-vis等对不锈钢片上的沉积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DHCSs直径主要在110~543 nm,球壁厚度在2~12 nm,由分布比...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法,使用填充法制备的阳极棒,制备了氮掺杂空心碳球(NDHCSs)。分别使用FESEM、HRTEM、EDX、EELS、XRD、UV-vis等对不锈钢片上的沉积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DHCSs直径主要在110~543 nm,球壁厚度在2~12 nm,由分布比较均匀的C、N和O元素组成,主要由石墨碳和另一种碳物相构成;其在无水乙醇中形成的悬浮液的UV-vis吸收光谱在210 nm、221 nm和264 nm处有三个吸收峰,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绿色。本文还对NDHCSs生成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放电 氮掺杂 空心 光学性质 生成机理
下载PDF
钴-氮共掺杂空心碳球提升硒正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古兴兴 杜宜迅 +3 位作者 卓琳 王倩 刘莎莎 唐雨路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1-828,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硒基复合正极材料导电性差,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差,活性物质大量流失的问题。本文采用SiO_(2)纳米球为模板,N,N'-二水杨醛乙二胺钴为钴源,盐酸多巴胺为氮源和碳源,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氮共掺杂空心碳球(Co-N-C),并将... 为了解决传统的硒基复合正极材料导电性差,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差,活性物质大量流失的问题。本文采用SiO_(2)纳米球为模板,N,N'-二水杨醛乙二胺钴为钴源,盐酸多巴胺为氮源和碳源,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氮共掺杂空心碳球(Co-N-C),并将其作为硒正极宿主材料复合得到Co-N-C/Se复合正极。在0.5C充放电电流密度下,Co-N-C/Se复合正极材料循环200圈后,比容量仍高达238 mAh·g^(-1),且经过阶梯放电,在40圈后,2.0C大电流充放电密度下,比容量仍能维持在222 mAh·g^(-1)。利用导电碳骨架、多样性的化学吸附位点和催化活性位点协同作用成功获得高比容量、大倍率性能及长循环寿命的Li-Se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氮共掺杂 空心 硒正极 Li-Se电池
原文传递
微米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涛 祝迎春 +2 位作者 钱霍飞 袁建辉 许钫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以还原Fe粉和活性炭为原料,通过热CVD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空心碳球串珠结构.利用TEM、EDS和多点氮吸附仪进行形貌、成分、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表征.串珠结构由φ(1~2)μm的空心碳球串联而成,长度可达十几微米.碳球的壁厚为3~5nm的石墨球... 以还原Fe粉和活性炭为原料,通过热CVD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空心碳球串珠结构.利用TEM、EDS和多点氮吸附仪进行形貌、成分、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表征.串珠结构由φ(1~2)μm的空心碳球串联而成,长度可达十几微米.碳球的壁厚为3~5nm的石墨球壳结构.所制备产物的比表面积SBET达到306.523m2/g,其孔径分布在中孔范围,峰值位于3.761nm.微米级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形成机理为:含C的Fe微液滴在低温区凝聚并以石墨烯片层的方式析出C,外延于Fe液滴形成石墨层,与Fe液滴构成Fe/石墨层核壳结构,石墨球壳的收缩趋势挤压Fe液滴沿轴向移动.循环往复上述即形成空心串珠结构.该结构在节能材料、药物、染料和催化剂等的载体材料、储氢、储能等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 串珠结构 空心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下载PDF
空心纳微米碳球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光 陈松 +3 位作者 丁会敏 王晓栋 周扬 赵娴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9期65-67,共3页
新型碳材料中,空心碳球具有独特的空腔结构而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在能源、气体储存、吸附分离和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常用的制备空心纳微米碳球的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展望了空心炭球的... 新型碳材料中,空心碳球具有独特的空腔结构而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在能源、气体储存、吸附分离和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常用的制备空心纳微米碳球的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展望了空心炭球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空心 制备方法
下载PDF
封装热解同步沉积法制备结构可调的中空碳球及其在头孢氨苄吸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娟 刘磊 +3 位作者 于奕峰 张越 吕海军 陈爱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8-616,共9页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简便的封装热解同步沉积方法,并可控地制备了直径和壳厚度可调的中空碳球。该方法通过在密闭的二氧化硅壳中热解和同步沉积过程,将广泛用作牺牲硬模板的聚苯乙烯球转化为碳。实现了聚苯乙烯在致密的二氧化硅壳中通过热...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简便的封装热解同步沉积方法,并可控地制备了直径和壳厚度可调的中空碳球。该方法通过在密闭的二氧化硅壳中热解和同步沉积过程,将广泛用作牺牲硬模板的聚苯乙烯球转化为碳。实现了聚苯乙烯在致密的二氧化硅壳中通过热解和沉积过程转化为碳,无需任何交联剂和催化剂,减少了操作步骤和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获得的中空碳球显示出均匀的球形形态,具有可调节的颗粒尺寸(190~1600nm)和良好控制的介孔结构。此外,通过改变二氧化硅前体的用量,获得具有精确调节的厚度(4.5~13.5 nm)的碳材料。所得的样品具有头孢氨苄吸附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这种合成策略为碳材料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有助于其商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 封装热解同步沉积 可调结构 头孢氨苄吸附
下载PDF
基于空心碳球的超黑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胡越凡 曹康丽 +7 位作者 荣昊 刘刚 周博 潘阳阳 李瑜婧 李垚 赵九蓬 潘磊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3期38-44,共7页
针对空间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抑制难题,设计并制备了基于空心碳球(HCS)的超黑涂层。对涂层的颜基比进行优化,发现在最佳颜基比1∶2的条件下,可获得高达0.983的太阳吸收比,结合力等级为2级,符合应用要求。研究表明:在涂层成膜过程中,黏合... 针对空间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抑制难题,设计并制备了基于空心碳球(HCS)的超黑涂层。对涂层的颜基比进行优化,发现在最佳颜基比1∶2的条件下,可获得高达0.983的太阳吸收比,结合力等级为2级,符合应用要求。研究表明:在涂层成膜过程中,黏合剂并未进入HCS中空部分,保留的亚波长小孔可有效降低涂层表观折射率,从而降低涂层在太阳波段上的反射率;HSC团聚形成的颗粒有助于涂层形成微米级陷光结构,进一步提高涂层的太阳吸收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光 空心 太阳吸收比 结合力 颜基比 亚波长小孔 陷光结构
下载PDF
正极材料的优化及其改善锂硫电池充放电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刘秀兰 扈晨 +2 位作者 冯义 蔡宏伟 张玉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6-199,共4页
穿梭效应导致锂硫电池(LSBs)充放电性能衰减、寿命短,阻碍其成功进入商业化。穿梭效应的抑制策略可阻止聚硫负离子移动和减少可溶性Li_(2)Sx浓度。前者对穿梭效应的抑制存在饱和现象,因此在优化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引入过渡金属催化剂... 穿梭效应导致锂硫电池(LSBs)充放电性能衰减、寿命短,阻碍其成功进入商业化。穿梭效应的抑制策略可阻止聚硫负离子移动和减少可溶性Li_(2)Sx浓度。前者对穿梭效应的抑制存在饱和现象,因此在优化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引入过渡金属催化剂加速聚硫化锂的转化是进一步抑制穿梭效应、提高电池寿命的可行方案。通过优化碳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了氧化亚锰(MnO)@空心碳球复合材料,两面三点(物理:多孔笼状结构的阻碍;化学:极性材料共价吸附和催化剂加速多硫化锂转化)协同抑制穿梭效应。结果表明,该优化材料能有效提升锂硫电池充放电性能、改善循环寿命,且倍率性能良好。在0.5 C倍率下,其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009 m A·h/g,经过200次循环之后,其比容量为853 m A·h/g,容量保持率达到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锰 空心 穿梭效应 锂硫电池
下载PDF
空心氮掺杂碳球锚定单原子铁位点用于高效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敏敏 冯超 +1 位作者 柳云骐 潘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1-588,共8页
本研究将单原子分散的Fe-N_(4)位点锚定在氮掺杂空心多孔碳球上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研究表明,所制备的FeSAs/HNCSs-800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其起始电位为0.925 V,半波电位为0.867 V。球差电镜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 本研究将单原子分散的Fe-N_(4)位点锚定在氮掺杂空心多孔碳球上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研究表明,所制备的FeSAs/HNCSs-800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其起始电位为0.925 V,半波电位为0.867 V。球差电镜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证实了催化剂中存在高度分散的Fe-N_(4)单原子位点。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单原子Fe-N_(4)位点是氧还原反应有效的活性位点,其相邻的C缺陷可以有效调控单原子Fe的电子结构,进而提高电催化氧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空心 Fe-N_(4)位点 单原子 氧还原反应 电催化剂
下载PDF
高度石墨化空心碳球/纳米锗复合负极材料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臣 刘双科 +2 位作者 许静 李宇杰 谢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1-614,共4页
采用高温石墨化处理和原位沉淀法,首次将高度石墨化空心碳球(HGS)与纳米锗(Ge)球复合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制备复合材料中Ge的负载量为57.9%,表现出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特别是具有较高的首次库仑效率。在0.2 C下,... 采用高温石墨化处理和原位沉淀法,首次将高度石墨化空心碳球(HGS)与纳米锗(Ge)球复合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制备复合材料中Ge的负载量为57.9%,表现出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特别是具有较高的首次库仑效率。在0.2 C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427.4和1 153.3 m Ah/g,首次库仑效率高达80.8%;在4 C倍率下可逆比容量可达600 m 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容量衰减量小于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石墨化空心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首次库仑效率
下载PDF
基于新型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的有机磷农药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静静 赵凤娟 卫敏 《粮油食品科技》 2015年第5期77-81,共5页
制备了空心碳球—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HCS-[Bmim]3PW12O40)修饰玻碳(GC)电极,采用交联法将乙酰胆碱酯酶(ACh E)固定在修饰电极表面,获得ACh E/HCS-[Bmim]3PW12O40/GC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用该传感器对有机磷农药... 制备了空心碳球—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HCS-[Bmim]3PW12O40)修饰玻碳(GC)电极,采用交联法将乙酰胆碱酯酶(ACh E)固定在修饰电极表面,获得ACh E/HCS-[Bmim]3PW12O40/GC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用该传感器对有机磷农药久效磷、克百威标准品分别进行检测,久效磷的线性范围为8.00×10^-10~8.00×10^-6g/L,克百威的线性范围是1.00×10^-10~1.00×10^-7g/L。按抑制率10%计算,久效磷和克百威的检出限分别为7.58×10-11g/L和6.76×10-11g/L。所制备的ACh E/HCS-[Bmim]3PW12O40/GC传感器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为有机磷农药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 电极 乙酰胆碱酯酶 氯化乙酰胆碱 久效磷 克百威
下载PDF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汞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肖静 陈涛 傅浩强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9-55,共7页
分别采用DTPA,EDTA和HCl 3种提取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态汞进行提取,选择提取率最高的作为提取剂.另外,制备了空心碳球/聚苯胺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制成DNA修饰的空心碳球/聚苯胺电化学传感器,并对土壤中的有效态汞进行检测.结果表... 分别采用DTPA,EDTA和HCl 3种提取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态汞进行提取,选择提取率最高的作为提取剂.另外,制备了空心碳球/聚苯胺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制成DNA修饰的空心碳球/聚苯胺电化学传感器,并对土壤中的有效态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提取剂中,DTPA对土壤中有效态汞的提取率最高,为20%~31%;该化学传感器能够准确、灵敏地检测土壤中的有效态汞含量,与采用原子荧光法的测定结果相比,两个实际样品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32%和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有效态汞 重金属检测 空心/聚苯胺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