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茯苓汤结合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腺症60例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
作者 谢菁 《四川中医》 2017年第8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结合桂枝茯苓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子宫肌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结合桂枝茯苓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子宫肌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吲哚美辛栓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敷贴疗法结合桂枝茯苓汤,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候积分,记录其子宫体积、月经量、痛经积,同时测定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糖蛋白CA125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腹痛、下腹包块、经血紫黯、胸胁胀满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及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148.25±1.03)cm^3、月经量(14.26±2.98)片、痛经积分(2.69±0.77)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Hb(110.13±1.69)g/L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其血清CA125(23.69±1.08)U/ml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1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结合桂枝茯苓汤可有效治疗子宫肌腺症,对患者Hb、CA125水平具有较好调节作用,同时降低痛经疼痛,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桂枝茯苓汤 子宫肌腺症
下载PDF
桂枝茯苓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腺症疗效及对Hb、VEGF、CA125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巫朝伦 苗立减 宋青 《四川中医》 2017年第9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桂枝茯苓汤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疗效及Hb、VEGF、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桂枝茯苓汤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疗效及Hb、VEGF、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敷贴与桂枝茯苓汤加减化裁,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候积分,记录其子宫体积、月经量、痛经积分,同时测定两组血红蛋白(H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清糖蛋白CA125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腹痛、下腹包块、肢体畏寒、胸肋胀满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及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148.17±1.03)cm3、月经量(14.24±2.94)片、痛经积分(2.56±0.21)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Hb(110.10±1.62)g/L在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血清VEGF(33.19±1.13)pg/ml、CA125(23.66±1.05)U/ml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6.6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子宫肌腺症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痛经等症状,可能通过调节其Hb、VEGF、CA125水平发挥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桂枝茯苓汤 子宫肌腺症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