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21
1
作者 佘延芬 宋佳杉 朱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0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半个世纪以来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行评述,总结研究的成就、存在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在维普、CNKI以穴位温度、经络温度、皮肤温度、穴位温度测定仪等为关键词检索文献94篇,根据其中密切相关文献35篇进行评述。结果:... 目的:通过对半个世纪以来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行评述,总结研究的成就、存在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在维普、CNKI以穴位温度、经络温度、皮肤温度、穴位温度测定仪等为关键词检索文献94篇,根据其中密切相关文献35篇进行评述。结果:各研究单位在穴位温度正常值、穴位相对于非穴的体表温度特异性表现、针灸对穴位温度的影响、穴位温度与脏腑病证的相关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结论:今后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穴位温度为客观指标深入细致的研究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穴位及非穴位温度的不同表现、穴位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穴位温度变化的相关机制,最终为回答穴位的特异性、穴位脏腑相关以及补泻手法的效应等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体表温度 穴位特异性 穴位脏腑相关 穴位温度测定仪
下载PDF
胞宫相关经穴体表温度反应月经来潮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佘延芬 齐从会 +5 位作者 马良宵 王燕霞 汤玲 解秸萍 苑鸿雯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7-90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与胞宫密切相关经脉的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穴体表温度在经期第1d和月经结束后第3d的表现,探寻特异性反应月经来潮的穴位。方法:本研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进行,招募正常女大学生49人。选取胞... 目的:通过观察与胞宫密切相关经脉的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穴体表温度在经期第1d和月经结束后第3d的表现,探寻特异性反应月经来潮的穴位。方法:本研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进行,招募正常女大学生49人。选取胞宫相关经穴血海、地机、中都、三阴交、太溪、太白、太冲、水泉,非相关经穴悬钟以及悬钟旁非经非穴。于经期第1d和月经结束后第3d的相同时间点连续动态探测经穴及非穴体表温度60min。结果:正常女大学生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的同名穴位温差值经期第1d显著低于经后第3d(P=0.0075)。其它经穴及非穴2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初步研究结果推测:肾经的原穴-太溪在体表温度上具有反应月经来潮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体表温度 胞宫 月经 特定穴 太溪穴
原文传递
癌性疲劳患者命门温度及与激光灸疗效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玲 毛慧娟 +2 位作者 魏建子 王祥云 沈雪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95-499,共5页
目的观察癌性疲劳患者命门体表红外温度,并对激光治疗后命门温度变化与疲劳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癌性疲劳患者30例随机分为真假激光灸组,以10.6 μm红外激光照射穴位,共治疗4周12次,假激光灸疗组无激光输出,2组选穴和治疗... 目的观察癌性疲劳患者命门体表红外温度,并对激光治疗后命门温度变化与疲劳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癌性疲劳患者30例随机分为真假激光灸组,以10.6 μm红外激光照射穴位,共治疗4周12次,假激光灸疗组无激光输出,2组选穴和治疗时间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用简明疲劳量表(BFI-C)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对其中1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以红外热像仪检测命门红外温度,另检测10例正常人命门温度进行比较。结果真激光灸疗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较假激光灸疗组的疲劳状况均明显改善(P=0.035,P=0.002),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的改善率为73.33%,优于治疗2周后26.67%。10例癌性疲劳患者治疗前的命门温度(33.03±2.06)℃,较正常受试者组的(35.13±0.60)℃低(P=0.011)。经治疗后,真激光灸疗组命门温度为(34.48±2.55)℃,较治疗前升高(P=0.01);假激光灸疗组命门温度(33.54±2.00)℃,仍较低(P=0.06)。结论命门温度能够反映人体元气状态,癌性疲劳患者命门温度较正常人低,疲劳程度改善之后温度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疲劳 命门 激光 穴位体表温度
下载PDF
近10年穴位体表温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罗发兰 许能贵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体表温度的针灸研究现状,通过对现有成就的全面综述,为中医针灸客观化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以穴位温度、体表温度、皮肤温度、针灸温度、艾灸温度等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最终选... 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体表温度的针灸研究现状,通过对现有成就的全面综述,为中医针灸客观化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以穴位温度、体表温度、皮肤温度、针灸温度、艾灸温度等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文献35篇进行综述。结果:各研究单位在穴位体表温度正常值、穴位体表温度与病症、穴位体表温度与中医体质、穴位体表温度与艾灸及穴位体表温度与治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结论:今后可在继承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以穴位体表温度为客观指标,探索针灸治病机制,促进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穴位体表温度与中医体质及疾病的相关性,为中医治未病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针灸的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体表温度 中医体质 艾灸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