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山区氮磷钾施肥技术对粳稻实粒数的影响
1
作者 叶永印 余本勋 +4 位作者 聂奇 张时龙 何友勋 田孟祥 余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4期10-14,共5页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对优良粳稻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之间对农艺措施的要求是一...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对优良粳稻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之间对农艺措施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实现666.7 m2产量大于600 kg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为:9.61~9.93kg/666.7 m2;基肥施氮比例为:47.38%~50.72%;磷肥施用量:4.05~4.39 kg/666.7 m2;钾肥施用量:6.49~6.94kg/666.7 m2;移栽密度:1.70~1.76万窝/6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施肥技术
下载PDF
云南稻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形态及品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46
2
作者 曾亚文 申时全 +3 位作者 汪禄祥 刘家富 普晓英 杜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以653份云南稻种为材料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含量与4个品质性状及其24个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P、K、Ca和Mg含量与绝大多数形态和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以P与茎蘖数(-0.2043** )、K与直链淀粉含量(-0.2043** )、Ca与株高... 以653份云南稻种为材料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含量与4个品质性状及其24个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P、K、Ca和Mg含量与绝大多数形态和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以P与茎蘖数(-0.2043** )、K与直链淀粉含量(-0.2043** )、Ca与株高(-0.4151** )、Mg与蛋白质(0.2570** )相关性相对较高; 核心种质的Mn、Zn、Cu和Fe含量与少数形态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 以Fe 与胶稠度( - 0. 1121** )、Zn 与结实率( - 0. 1411** )、Cu 与每穗实粒数(-0 1398** )、Mn与株高(-0.2492** )相关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性状 稻种 核心种质 矿质元素含量 株高 茎蘖 形态性状 蛋白质
下载PDF
免耕对水稻根系活力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黄国勤 黄小洋 +3 位作者 张兆飞 刘隆旺 章秀福 高旺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170-173,共4页
对早稻进行了免耕与常耕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栽培水稻相比,免耕水稻,根系活力高7.4%~34.9%,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占黄熟期干物质之比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分别高1.1%、5.1%、0.6%和10.0%.产量与根系... 对早稻进行了免耕与常耕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栽培水稻相比,免耕水稻,根系活力高7.4%~34.9%,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占黄熟期干物质之比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分别高1.1%、5.1%、0.6%和10.0%.产量与根系活力和干物质积累的相关分别达到0.9和0.8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活力 产量性状 水稻 免耕 干物质积累 对比试验 研究结果 有效 生育期 栽培 早稻 熟期
下载PDF
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福才 赵一洲 《垦殖与稻作》 2003年第3期11-12,共2页
通过对水稻品种的几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穴穗数与产量间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在选育水稻新品种中,应在稳定千粒重和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把穗实粒数和穴穗数作为重点选择指标,可望选育... 通过对水稻品种的几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穴穗数与产量间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在选育水稻新品种中,应在稳定千粒重和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把穗实粒数和穴穗数作为重点选择指标,可望选育出高产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产量性状 遗传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水稻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陆巍 曹树青 +2 位作者 翟虎渠 杨图南 张荣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最小。结果还表明 ,剑叶叶源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利用这种遗传差异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叶源量大的品种是可行的。品种内叶源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变异系数为 6 19%~ 17 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源量 剑叶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喷施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地膜旱作水稻防衰及增产效应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安中 牟筱玲 +1 位作者 李孟良 余海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0,共2页
利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始穗期叶面喷施6 -苄基腺嘌呤(6 -BA)、6 -糠胺基嘌呤、玉米素等3种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地膜旱作水稻防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 -BA能较好的防止地膜旱作水稻早衰,增加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增产极显著... 利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始穗期叶面喷施6 -苄基腺嘌呤(6 -BA)、6 -糠胺基嘌呤、玉米素等3种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地膜旱作水稻防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 -BA能较好的防止地膜旱作水稻早衰,增加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增产极显著,增产达15 .94 % ,6 -糠胺基嘌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类 增产效应 旱作水稻 地膜 物质 6-苄基腺嘌呤 随机区组设计 叶面喷施 6-BA 有效 增产效果 玉米素 胺基 早衰
下载PDF
应用导入系群体进行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剖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康乐 李宏 +12 位作者 孙勇 卢德城 张帆 黄道强 徐建龙 王志东 朱苓华 高用明 傅彬英 李康活 周永力 周少川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00-1509,共10页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丰矮占为轮回亲本,以Khazar和IR64作供体亲本,经连续回交分别构建了2套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s)群体。对导入系后代分别在广州早造和晚造两种环境下进行重复产量鉴定。对两环境下产量及其组分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丰矮占为轮回亲本,以Khazar和IR64作供体亲本,经连续回交分别构建了2套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s)群体。对导入系后代分别在广州早造和晚造两种环境下进行重复产量鉴定。对两环境下产量及其组分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广州早造和晚造环境下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在早造,每穗实粒数对产量供献最大,而在晚造,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供献最大。应用SSR分子标记对这些导入系的供体片段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并应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剖析了导入系基因型与其产量及其组分的关系,共检测到27个染色体区段与产量及组分性状相关,包括10个产量QTL、9个单株穗数QTL、9个每穗实粒数QTL和14个千粒重QTL。大多数QTL只在一个环境条件下表达。在第3、7和9染色体上有3个QTL区域与产量及其两个组分有较大的效应,值得关注。最终,本研究在同步进行复杂农艺性状的改良和遗传剖析的研究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选择导入系 QTL 产量 单株 遗传重叠 一因多效
下载PDF
杂交水稻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惠珍 罗伟雄 王蕴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5-57,共3页
本文研究了 11个广东省主推杂交水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通径作用。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和生物产量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千粒重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每穗实粒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 ,其次... 本文研究了 11个广东省主推杂交水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通径作用。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和生物产量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千粒重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每穗实粒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 ,其次是生物产量、千粒重 ;株高、每株穗数的直接效应为负。广东省的杂交水稻育种和栽培目标是 :株高适中 ,大穗粒多 ,粒小 ,分蘖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物产量 株高 经济性状 通径分析 主要经济 最大 广东
下载PDF
水稻边际优势利用栽培增产的生态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文成 张胜景 杜卫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对大小垄栽培群体和30cm等行距栽培群体不同层次的光照强度、群体行间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及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单穴生产力三个产量性状和不同分蘖时期每穴茎数的边际效应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小垄栽培群体下部的光照强度和... 对大小垄栽培群体和30cm等行距栽培群体不同层次的光照强度、群体行间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及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单穴生产力三个产量性状和不同分蘖时期每穴茎数的边际效应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小垄栽培群体下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显著增加,行间温、湿度降低,使群体内部的光、温条件得到改善。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单穴生产力及不同分蘖时期每穴茎数的边际效应指数降低,说明实行大小垄种植后,群体内部的长势与边行的差距缩小,群体内部个体的生长优势得到发挥,达到了利用边际优势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栽 边际效应指数 优势利用 群体 分蘖 内部 生产力 增加
下载PDF
中国大麦品种资源耐湿性鉴定初报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一鸣 高达时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0年第2期6-11,共6页
大麦具有生育期短、耐迟播、早熟、丰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既能在气候温暖的一年两熟制和三熟制地区种植,又能在高寒的一年一熟制地区种植。大麦还具有食用、饲用和啤酒工业用等多种用途,因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猛增,种... 大麦具有生育期短、耐迟播、早熟、丰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既能在气候温暖的一年两熟制和三熟制地区种植,又能在高寒的一年一熟制地区种植。大麦还具有食用、饲用和啤酒工业用等多种用途,因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猛增,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然而,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常年大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上,个别年份和地区甚至超过1000毫米,远远超过大麦生理需水量323毫米的要求(日本石川正义),常常造成湿害,导致减产。对于麦类作物的耐湿性鉴定,日本时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 耐湿性 两熟制 生理需水 迟播 南方广大地区 生育期间 品种类型 二棱大麦
下载PDF
籼粳杂种多倍体结实情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建国 蔡得田 +2 位作者 陈冬玲 杨之帆 刘幼琪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用 1 0个籼粳交组合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试材 ,研究了加倍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倍对结实率等性状的影响因组合不同而不同 .四倍体籼粳杂种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二倍体 .加倍对正反交的结实情况也有影响 .要... 用 1 0个籼粳交组合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试材 ,研究了加倍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倍对结实率等性状的影响因组合不同而不同 .四倍体籼粳杂种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二倍体 .加倍对正反交的结实情况也有影响 .要提高籼粳交多倍体的结实率 ,应注重同时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情况 水稻 多倍体
下载PDF
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泽华 娄运生 +2 位作者 左慧婷 石一凡 王颖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0-397,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植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夜间增温设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两个水平;施硅量设不施硅(Si0)和施钢渣硅肥(Si1,200kg SiO_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植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夜间增温设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两个水平;施硅量设不施硅(Si0)和施钢渣硅肥(Si1,200kg SiO_2·hm^(-2))两个水平。结果表明:(1)水稻冠层和5cm土层全生育期夜间增温处理平均温度分别提高1.21℃和0.41℃,夜间最低温度分别提高1.21℃和0.62℃,夜间最高温度分别提高1.20℃和0.28℃。(2)夜间增温使水稻成熟期植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和产量较对照分别减少10.81%、5.65%、8.20%、3.29%和4.45%;施钢渣硅肥可使各项指标较对照分别增加16.22%、11.18%、14.16%、6.51%和22.10%;夜间增温下施硅比不施硅各项指标分别增加16.67%、11.71%、12.56%、6.74%和20.90%。(3)与对照相比,夜间增温使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减少2.66%、12.72%、1.53%和2.06%;施用钢渣硅肥可分别较对照增加6.91%、15.49%、2.00%和4.48%;夜间增温下施硅比不施硅各项指标分别增加4.37%、22.50%、2.15%和3.31%。研究认为,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生长有显著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施硅 水稻 生物量 硅肥
下载PDF
不同类型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毛友纯 徐庆国 胡志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32-136,139,共6页
采用6个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和10个杂交早稻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置的杂交早稻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 采用6个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和10个杂交早稻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置的杂交早稻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穗总粒数>生育期>理论产量>实际产量>有效穗>成穗率>最高苗;除穗长外,其余性状受父本的影响较大;理论产量与结实率、穗实粒数、株高、成穗率及有效穗呈正相关,可通过这几个性状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穗实粒数是杂交早稻选择指数中最重要的选择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农艺性状 遗传规律 加性效应 株高 有效 产量
下载PDF
磷肥对杂交稻组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龙英 易俊章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生理特性 干物重 分化期 生育后期 光合效率 植株体 追氮
下载PDF
杂交粳稻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玉庚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2期9-12,共4页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颖花数 常规粳稻 恢复系 亚种间 杂交晚粳 高产组合 北方稻区 增产效益
下载PDF
施用石灰对重酸性稻田水稻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国民 方克明 +4 位作者 邱永胜 洪三清 江麟 罗文汉 龚文亮 《中国农技推广》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自第2次土壤普查以来,江西省景德镇市农田土壤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尤以土壤酸碱度变化较大,土壤酸化比较严重,全市土壤pH低于4.8的农田达到了58.1%。土壤酸化不仅加重了土壤板结,导致土壤生态功能变差,造成土壤养分贫瘠,加速毒性重金属... 自第2次土壤普查以来,江西省景德镇市农田土壤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尤以土壤酸碱度变化较大,土壤酸化比较严重,全市土壤pH低于4.8的农田达到了58.1%。土壤酸化不仅加重了土壤板结,导致土壤生态功能变差,造成土壤养分贫瘠,加速毒性重金属的积累与活化,而且降低了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使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有效
原文传递
论杂交稻制种产量来源于四支柱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良成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5-7,共3页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杂交稻种 制种田 制种户 花时 群体结构 九二○ 安徽寿县 制种基地
下载PDF
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
18
作者 苏种 《农家致富》 2024年第1期40-41,共2页
一、金武粳1号金武粳1号是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早熟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矮壮,叶色中绿,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抗倒性强。群体整齐度好,穗型较大,叶姿挺,谷粒饱满,后期... 一、金武粳1号金武粳1号是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早熟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矮壮,叶色中绿,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抗倒性强。群体整齐度好,穗型较大,叶姿挺,谷粒饱满,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 :全生育期139.4天。株高94.4厘米,每亩有效穗22.3万,每穗实粒数128.7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6.0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亩有效 早熟品种 分蘖力 特征特性 抗倒性 转色
下载PDF
旱稻旱种与水稻旱栽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丽华 郭德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70,共3页
本文通过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的2002年长江中下游组国家旱稻品种试验、浙江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水稻旱栽多点试验,分析了我国南方旱稻品种旱种与水稻品种覆膜旱栽、旱栽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旱稻品种旱种时,有效穗数(X1)对产量(y... 本文通过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的2002年长江中下游组国家旱稻品种试验、浙江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水稻旱栽多点试验,分析了我国南方旱稻品种旱种与水稻品种覆膜旱栽、旱栽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旱稻品种旱种时,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0.853752,穗实粒数(X2)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2y=0.651136;水稻品种覆膜旱栽时,结实率(X3)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3y=0.870712;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0.631392;水稻品种旱栽时,穗实粒数(X2)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2y=0.8845305;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0.623961,均为产量构成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因素分析 旱种 中国水稻研究所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系数 水稻品种 有效 覆膜旱栽 长江中下游 2002年 品种试验 多点试验 浙江大学 南方
下载PDF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QTL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6
20
作者 樊叶杨 程式华 +1 位作者 范方军 庄杰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研究。针对前期定位的RM587-RM6119区域,应用在目标区间内杂合片段呈交叉排列的3个剩余杂合体,自交后获得3套F2∶3群体,对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进行... 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研究。针对前期定位的RM587-RM6119区域,应用在目标区间内杂合片段呈交叉排列的3个剩余杂合体,自交后获得3套F2∶3群体,对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进行QTL分析。在3套群体中均检测到控制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的QTL,其遗传作用均以加性作用为主,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母本珍汕97B,且QTL的效应在各群体间相近。因此,该目标区间存在一个共同的QTL,通过控制每穗粒数来调控单株产量。通过比较3个剩余杂合体共有的杂合区间,最终将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定位于RM3414-RM19417之间约96.4kb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座位(QTL) 剩余杂合体 颖花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