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伊斯兰教在菲律宾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粟明鲜
-
出处
《印度支那》
1989年第2期46-49,共4页
-
文摘
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基督教占优势的国家。然而,在菲律宾南部,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左右的摩洛人却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菲律宾的历史较之基督教悠久,并且,自16世纪西班牙势力侵入菲律宾群岛始,基督教势力与早已存在该岛的伊斯兰教势力便展开了激烈的冲突,伊斯兰教势力被迫偏处于南部一隅之地。其信徒包括陶苏格人、马巾达瑙人,马罗瑙人和伊拉兰人等,散布于棉兰老岛、巴西兰岛和苏禄群岛等地。
-
关键词
摩洛人
伊斯兰世界
棉兰老岛
苏丹国
穆斯林运动
穆斯林武装
穆斯林社会
伊斯兰宗教
泛伊斯兰主义
菲律宾人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F114.46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菲律宾南部地区穆斯林武装斗争的历史根源与社会根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梁英明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83年第2期94-102,共9页
-
文摘
从七十年代初起,菲律宾南部穆斯林聚居区不断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场持续十几年的政治动乱使菲律宾各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给东南亚地区政局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从而引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密切关注。历届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均曾呼吁菲律宾政府和穆斯林武装力量举行和平谈判。但是,由于双方坚持各自提出的条件,一直未能就穆斯林自治问题达成协议。今天,棉兰老岛依然战火纷飞,苏禄海滨处处硝烟弥漫。
-
关键词
穆斯林武装
政治动乱
菲律宾政府
东南亚地区
摩洛民族军
武装冲突
南部地区
穆斯林国家
棉兰老岛
历史根源
-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印度——东盟加强经贸合作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于晓
-
机构
财政部亚太中心
-
出处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0-71,共2页
-
文摘
20世纪90年代,印度出台"东向"政策,积极推动发展与东盟及东盟国家关系。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力持续增长,印度"东向"政策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东盟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开始"向西看"。双方在经贸合作等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本文对印度与东盟加强经贸合作的原因及前景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一、印度——东盟经贸合作现状近年来,印度与东盟积极互动,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
关键词
东盟国家
利益考量
持续增长
东盟双边贸易
穆斯林武装
西部地区发展
领导人会议
经济增长潜力
新丝绸之路
东盟贸易
-
分类号
F753.5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波黑内战为何不止
- 4
-
-
作者
何晴
-
出处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7期2-3,共2页
-
文摘
塞尔维亚族现占地盘最多,人口居第二位。穆斯林族人口最多,地盘最少。塞、克两族主张波黑由三个民族国家组成邦联,穆斯林族主张成立统一国家。三族都在争夺地盘。
-
关键词
波黑内战
穆斯林族
民族国家
南斯拉夫联盟
亚族
居第
塞尔维
武装冲突
民族冲突
穆斯林武装
-
分类号
C49
[社会学]
C55
-
-
题名波黑内战:危及巴尔干地区稳定的“火药桶”
- 5
-
-
作者
杨成明
-
机构
本刊特约记者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8期41-42,共2页
-
文摘
波黑局势急局恶化与西方国家插手密切有关,而根本原因则是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争夺波黑所致。加之,波黑民族矛盾复杂尖锐,内战短期内难以平息。
-
关键词
巴尔干地区
波黑内战
穆斯林族
西方国家
马其顿族
欧洲安全
西欧联盟
主权国家
米洛舍维奇
穆斯林武装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政治学]
D6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阿尔及利亚:沉重的和平之门
- 6
-
-
作者
舒笙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1期29-30,共2页
-
文摘
闽洮兄: 我是几经犹豫以后才决定到阿尔及利亚去的。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自明的。自从1992年1月阿尔及利亚军方取消了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势力注定要获胜的第二轮选举以后,治安部队和有政府背景的武装组织同穆斯林武装团伙之间的冲突就愈演愈烈。阿军方仅在首都阿尔及尔就部署了1.5万人的部队。荷枪实弹、头戴面具的军人巡逻队在各大城市随处可见;在闹市区频频发生的巷战中不少“嫌疑分子”和恐怖主义分子被当场击毙,为数众多的无辜居民也残遭飞来横祸。
-
关键词
穆斯林武装
武装组织
原教旨主义
政府背景
大城市
斯巴
撒哈拉大沙漠
独自一人
阿拉伯民族
两大阵营
-
分类号
D741.5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克什米尔的“和平景象”
- 7
-
-
作者
舒笙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3期26-27,共2页
-
文摘
闽洮兄: 我居然能够随一个旅游团游览克什米尔,这是我事先所没有想到的。从阿尔巴尼亚回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以后,我一时没有下一步出游的计划。有一天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家旅行社恢复组织旅游团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尔及其周围地点观光游览的业务了。
-
关键词
穆斯林武装
克什米尔地区
加尔
查漠
外国旅游者
克什米尔问题
国际地位
锡克人
武装冲突
旅游爱好者
-
分类号
D75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萨拉热窝疑案
- 8
-
-
作者
徐坤明
-
出处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7,共2页
-
文摘
2月5日中午12点30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市东部穆斯林聚集区的马尔卡莱农贸市场。此时此地此刻,在战火威胁与物资匮乏中艰难度日的人们正趁着炮火停息的间隙,抓紧采购生活必需品。突然,人群中发出一声爆炸的巨响!刹时间,农贸市场一片火海。只见血肉横飞,鲜血四溅,爆炸现场惨不忍睹。据波黑官方宣布,在这一惨案中有68人死于非命,200多人受伤。
-
关键词
爆炸现场
物资匮乏
生活必需品
战争爆发
法国电视一台
卡莱
爆炸装置
穆斯林武装
卡拉季奇
此时此地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从错误的开始到失败的结局——评美国当前的中东政策
- 9
-
-
作者
逸帆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4年第7期14-16,共3页
-
文摘
今年2月底,美国海军陆战队从贝鲁特撤到了黎巴嫩沿海的军舰上。3月初,黎巴嫩政府废除了美国经历长期斡旋达成的黎以撤军协议。这两次接踵而来的事件表明美国的中东和平方案已经破产,美国政界和舆论界亦为之哗然。尽管美国当局并不承认失败和挫折,只以“没有成功”来加以粉饰。
-
关键词
中东政策
黎巴嫩内战
中东局势
里根方案
阿以冲突
约旦河西岸
中东地区
戴维营
军事存在
穆斯林武装
-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克林顿四面出击:又一个“外交总统”?
- 10
-
-
作者
钱春元
-
出处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6-8,共3页
-
文摘
抨击“外交总统”,不意自己也戴上了这顶帽子。新“外交总统”能走出老“外交总统”的旧辙吗?记得克林倾在竞选总统时曾跟随舆论,高声指责布于f是"外交政策总统","不关心美国人民"。当时他针对战后美国最严重的经拚衰退,’提出了"变革"和"振兴美国"的响亮口号,应得子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了"外交政策总统"。执政之初。
-
关键词
克林顿政府
四面出击
美国人民
政治声援
对外政策
布什政府
内外政策
国家安全
中东政策
穆斯林武装
-
分类号
C49
[社会学]
C55
-
-
题名五国方案与波黑冲突前景
- 11
-
-
作者
邵云环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4期37-38,共2页
-
文摘
贝尔格莱德专电经多方磋商和协调立场,俄国、美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5国外长5月22日去华盛顿就解决波黑危机提出了一个新的和平方案,即“联合行动计划”。该计划除包括继续对南斯拉夫实行制裁,继续向波黑提供人道主义物质援助以及继续在波黑上空实施“禁飞区”计划等条款外。
-
关键词
禁飞区
物质援助
联合行动
卡拉季奇
武器禁运
国际调停
穆斯林武装
地面部队
国际制裁
南联盟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政治学]
D6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美国直接干预波黑
- 12
-
-
作者
钱春元
-
出处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4,共3页
-
文摘
空投尚非军事干预,却迈出了直接插手的第一步。克林顿尽管强调以国内问题为施政重点,其干预世界事务的强烈倾向较前任却有过之无不及。西方国家要直接干预波黑冲突的说法时紧时松。不翅。
-
关键词
直接插手
克林顿政府
世界事务
国内问题
穆斯林武装
克罗地亚人
西方国家
外长会议
国际压力
巴尔干问题
-
分类号
C49
[社会学]
C55
-
-
题名国外女政治家沉浮的启示
- 13
-
-
作者
杨松
-
机构
暨南大学社科部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5-47,共3页
-
文摘
世界各国妇女界人才济济,有许多出色的企业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本家。但是,成为国家和政府的首脑及要人,并能站得住脚的女政治家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有些女性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有重大影响的政治风云人物,为什么有的女性几经拼搏还是退出了权力之巅?从她们在宦海中的沉浮和她们所经历的激烈斗争,或许能对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培养选拔妇女干部以有益的启示。
-
关键词
妇女干部
妇女参政
站得住脚
政治风云
庇隆
撒切尔夫人
政府继承
新人民军
穆斯林武装
班达拉奈克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风声鹤唳中的驻黎巴嫩多国部队
- 14
-
-
作者
钟卿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3年第4期16-18,共3页
-
文摘
10月23日凌晨,一辆装有5,000磅炸药的红色大卡车高速冲过贝鲁特美国海军陆战队驻地的岗哨,在6秒钟之内把一幢睡满士兵的大楼炸成平地。2分钟后,贝鲁特法国伞兵总部也被炸毁。218名美国军人和51名法国军人丧生,数十人受伤或下落不明。
-
关键词
美国海军陆战队
多国部队
爆炸事件
部分撤军
穆斯林武装
遣队
伊朗人
马耶
宗教狂热
凯利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克什米尔和平真难
- 15
-
-
作者
熊昌义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5期60-61,共2页
-
-
关键词
克什米尔
和平进程
希斯
布尔
印度
南亚
穆斯林武装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中国人到了萨拉热窝前线”——波黑战地采访散记
- 16
-
-
作者
刘宇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34-35,共2页
-
文摘
一好不容易才挤上贝尔格莱德开往帕莱的公共汽车。大胡子司机米亚德听说我们是到萨拉热窝采访的中国新华社记者,冲着我划了个十字。我学着他的样子也在胸前比划了几下,可方向次序全弄拧了。大胡子郑重其事地手把手教了我一遍,说:“先上下、后左右,分别代表上帝、父亲、儿子,马虎不得。”这时是9月10日中午12点。一年多来,原南斯拉夫地区民族矛盾激化,逐步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规模最大的战争。从4月份开始,战场转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波黑,世界关注的热点。在此之前,我是新华社伦敦分社的摄影记者。由于国际制裁。
-
关键词
南斯拉夫联盟
国际航线
民族矛盾激化
国际制裁
摄影记者
米尔
我不知道
穆斯林武装
告诉我
塞尔维亚人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人民不喜欢战争——新华社记者波黑见闻
- 17
-
-
作者
刘宇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24-25,共2页
-
文摘
A 这个十七岁的女孩,中学未毕业就来到了萨拉热窝前线。B 萨拉热窝食品缺乏,帕莱区的居民在排队凭证购买面包。
-
关键词
波黑内战
穆斯林武装
米绍
塞尔维亚人
家庭解体
异族通婚
兰天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政治学]
D6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再起
- 18
-
-
作者
柳凡
-
出处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4-5,共2页
-
文摘
形势虽然十分严竣,但双方态度较为克制,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解决问题亦无时日。
-
关键词
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问题
印度教徒
穆斯林武装
两国关系
联合国特别会议
印度人民党
辛格
国大党
国际舆论
-
分类号
C49
[社会学]
C55
-
-
题名波黑:危机过去之后
- 19
-
-
作者
欧言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6-7,1,共3页
-
文摘
在北约最后通牒引起的危机过去以后,波黑局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大国势力更直接地插手波黑事务,波黑三种力量的组合发生新变化,局势的发展带有更多的不确实性。
-
关键词
卡拉季奇
直接插手
穆斯林武装
联邦国家
波黑内战
宪法法院
主要政策
回过头
黑克
层群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舒尔茨和温伯格相互掣肘
- 20
-
-
作者
谷维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5年第10期13-14,共2页
-
文摘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国防部长温伯格虽在里根政府内共事多年,但两人长期不和,彼此倾轧,在美国对外政策问题上经常互相掣肘,其例甚多。 1983年11月17日,14架法国“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从在东地中海的法国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上起飞,向黎巴嫩飞去。这一机群的任务。
-
关键词
美国对外政策
美国国务卿
里根政府
舒尔
温伯格
克莱蒙梭
穆斯林武装
尼克松政府
桑地诺
白宫办公厅
-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