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穆卡若夫斯基在中国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树博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2期354-368,共15页
近10年来,中国学界对穆卡若夫斯基的研究渐渐多了起来,但其成就在国内远未获得应有的注意。作为"功能结构主义"派的代表,穆卡若夫斯基并非如韦勒克所言只是一个调和主义者,他的理论具有诸多原创性。他积极吸收形式主义、语言... 近10年来,中国学界对穆卡若夫斯基的研究渐渐多了起来,但其成就在国内远未获得应有的注意。作为"功能结构主义"派的代表,穆卡若夫斯基并非如韦勒克所言只是一个调和主义者,他的理论具有诸多原创性。他积极吸收形式主义、语言学、现象学、逻辑实证主义等资源来思考文学的根本问题:文学性。他的致思路径始终涵纳着两端:文学与社会。由于强调文学作为符号事实、社会事实的审美功能和价值,强调文学的语义结构特征,穆卡若夫斯基使自己既区别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而带有明显的后结构主义特征,又区别于庸俗的文学社会学,而更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色彩。苏联美学家卡冈对穆氏的这种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以说,穆卡若夫斯基的一些理论是颇具前瞻性的。深入挖掘他的文论、美学思想,对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卡若夫斯基 马克思主义 结构 社会 价值
原文传递
为何定义艺术:艺术、信息与教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磊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3-189,共7页
《作为符号事实的艺术》是布拉格学派的一篇重要文献,也是美学史上第一篇系统讨论艺术符号学的文献。通过这篇文章,布拉格学派开启了诸多议题,比如,如何定义艺术,艺术符号是否、如何指称外部世界和传递信息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篇文章... 《作为符号事实的艺术》是布拉格学派的一篇重要文献,也是美学史上第一篇系统讨论艺术符号学的文献。通过这篇文章,布拉格学派开启了诸多议题,比如,如何定义艺术,艺术符号是否、如何指称外部世界和传递信息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篇文章有特定的、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对该文的研讨亟须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符号事实的艺术》 布拉格学派 艺术符号学 穆卡若夫斯基
原文传递
现代文学理论在中东欧的兴衰——兼论穆卡若夫斯基与雅各布森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丹(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96,共7页
在书写文学理论与批评史以及文学思想史时,可以采用多个视角,而其中一个就是勾勒出不同学者之间的人际交往图。研究穆卡若夫斯基和雅各布森这两位文学理论家之间的关系,从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宽泛语境中探究其关系的转变,进而将这种转变置... 在书写文学理论与批评史以及文学思想史时,可以采用多个视角,而其中一个就是勾勒出不同学者之间的人际交往图。研究穆卡若夫斯基和雅各布森这两位文学理论家之间的关系,从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宽泛语境中探究其关系的转变,进而将这种转变置于他们所经历的政治、文化事件的语境中,可以概述出其结构主义诗学的认识论基础。这不仅有助于阐述一段友谊的起落,还关乎结构主义的兴衰,也可以表明结构主义的源起与中东欧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卡若夫斯基 雅各布森 中东欧 布拉格学派 结构主义
原文传递
勒内·韦勒克对布拉格学派的回忆与评论
4
作者 昂德瑞·斯拉迪克(著) 杨磊(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93,共8页
勒内·韦勒克早年曾是布拉格学派的成员,且相当活跃。流亡美国后,韦勒克回顾自己在布拉格学派时期的生涯,总体而言,他对布拉格学派及其领袖人物扬·穆卡若夫斯基的学术成就在总体上是肯定的,也针对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勒内·韦勒克早年曾是布拉格学派的成员,且相当活跃。流亡美国后,韦勒克回顾自己在布拉格学派时期的生涯,总体而言,他对布拉格学派及其领袖人物扬·穆卡若夫斯基的学术成就在总体上是肯定的,也针对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梳理韦勒克的相关评论,有助于学界深入理解扬·穆卡若夫斯基以及布拉格学派的结构主义文论建树,并客观地理解韦勒克的评介所造成的一些流传甚广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学派 韦勒克 穆卡若夫斯基 结构主义 现代斯拉夫文论
下载PDF
论穆卡若夫斯基的文学结构主义
5
作者 李玉平 《文学与文化》 2021年第4期98-107,共10页
布拉格学派主将穆卡若夫斯基是最早将结构主义引入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文学结构主义为后世的结构主义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树立了新的典范。穆氏文学结构主义研究最大的特点是继承和超越了以往的形式主义研究,成功地将结构与价值联结起... 布拉格学派主将穆卡若夫斯基是最早将结构主义引入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文学结构主义为后世的结构主义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树立了新的典范。穆氏文学结构主义研究最大的特点是继承和超越了以往的形式主义研究,成功地将结构与价值联结起来,进而融会贯通形式研究与社会—历史研究。穆氏的结构是与功能紧密相联的,突破了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人为划分,关注系统本身的历史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作为西方文学符号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穆氏将文学视为符号事实,文学结构与美学价值密切关联,二者共同存在于文学符号之中。穆氏还从功能性的角度界定诗歌语言并对诗歌指涉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符号学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卡若夫斯基 结构主义 文学 符号学 功能
下载PDF
从“诗性功能”到“审美功能”——布拉格学派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文学功能观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涛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0,共8页
通过"诗性功能"这一概念,俄罗斯形式论学派首次将"功能"这一方法论范畴从语言学成功地引入文学学。受其启发,布拉格学派的扬·穆卡若夫斯基提出了"审美功能"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将文学的功能研究从语... 通过"诗性功能"这一概念,俄罗斯形式论学派首次将"功能"这一方法论范畴从语言学成功地引入文学学。受其启发,布拉格学派的扬·穆卡若夫斯基提出了"审美功能"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将文学的功能研究从语言层拓展至审美层。比较"诗性功能"与"审美功能"这对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差别,这些差别归根结蒂根源于两派文学功能观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功能 审美功能 布拉格学派 扬·穆卡若夫斯基
原文传递
扬·穆卡若夫斯基——艺术理论家 被引量:2
7
作者 尤里·洛特曼 康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182,共13页
扬·穆卡若夫斯基(1891-1975)的研究方向是一般艺术理论、文学理论、电影诗学、戏剧诗学和造型艺术诗学,我们对他丰富多样的理论遗产了解得还远远不够,为数不多的翻译更是增加了了解这位杰出的艺术理论家学术创作的难度。此外,扬... 扬·穆卡若夫斯基(1891-1975)的研究方向是一般艺术理论、文学理论、电影诗学、戏剧诗学和造型艺术诗学,我们对他丰富多样的理论遗产了解得还远远不够,为数不多的翻译更是增加了了解这位杰出的艺术理论家学术创作的难度。此外,扬·穆卡若夫斯基的著述早就不只属于捷克科学,而是被公认为国际美学的经典财富。自穆卡若夫斯基20世纪20年代成为年轻的捷克科学与批评界的进步活动家之始,他走过了一条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家 批评界 文学理论 电影诗学 戏剧诗学 学术创作 扬·穆卡若夫斯基 理论遗产
原文传递
结构主义文论家扬·穆卡若夫斯基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涛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谈及布拉格学派,我们对它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语言学层面,其实,该学派除了以音位学为特色的功能一结构语言学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学和美学思想。该学派的结构主义文学和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发展史以及结构主义思潮的发展作出了... 谈及布拉格学派,我们对它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语言学层面,其实,该学派除了以音位学为特色的功能一结构语言学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学和美学思想。该学派的结构主义文学和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发展史以及结构主义思潮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丝毫不逊色于它在语言学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穆卡若夫斯基 布拉格学派 美学思想 语言学
原文传递
被遮蔽的布拉格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与实践——以米列娜的研究为例
9
作者 余冰清 刘云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布拉格结构主义在俄国形式主义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创新,并启发了后来法国结构主义的诸多理念。但研究者一般认为布拉格结构主义是语言学派,其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很少得到合理评价;而且在谈到结构主义时,研究者往往... 布拉格结构主义在俄国形式主义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创新,并启发了后来法国结构主义的诸多理念。但研究者一般认为布拉格结构主义是语言学派,其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很少得到合理评价;而且在谈到结构主义时,研究者往往只看到法国结构主义,把布拉格结构主义当作从形式主义到法国结构主义的过渡状态,并且认为结构主义的文本中心论与共时性研究导致其缺乏开放性、历时性的眼光。这种阐述忽略了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对结构系统及其演化过程的讨论,以及在结构间性基础上对艺术社会学的强调。布拉格汉学派践行布拉格结构主义,米列娜的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可以作为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实践范本,深化我们对于这一理论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结构主义 扬·穆卡若夫斯基 布拉格汉学派 米列娜
下载PDF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扬·穆卡若夫斯基文艺符号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3,共6页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是穆卡若夫斯基思想发展后期的一对核心概念,前者直接源于现象学哲学,后者则是穆氏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新概念。穆氏通过创造性地赋予这对概念以新的内涵,来对艺术作品本体进行了全新阐释。概而言之,艺术的...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是穆卡若夫斯基思想发展后期的一对核心概念,前者直接源于现象学哲学,后者则是穆氏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新概念。穆氏通过创造性地赋予这对概念以新的内涵,来对艺术作品本体进行了全新阐释。概而言之,艺术的意向性是艺术作品语义上的一种动态的统一性,而非意向性则是对这种统一性的一种抵制。前者根源于艺术作品的符号属性,后者则由艺术作品的"物"的属性所赋予。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魅力在于它既是符号,又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的意向性 非意向性 扬·穆卡若夫斯基
原文传递
从“背离”到“规范”——扬·穆卡若夫斯基对俄罗斯形式论学派之超越
11
作者 朱涛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将"规范——背离"作为一种理论建构模式引入文论研究始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在这一模式指导下,俄罗斯形式论派对"文学性"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然而,由于极端重视"背离",而在很大程度上轻视、甚至... 将"规范——背离"作为一种理论建构模式引入文论研究始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在这一模式指导下,俄罗斯形式论派对"文学性"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然而,由于极端重视"背离",而在很大程度上轻视、甚至忽视了"规范",这一不足极大限制了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在文学性探索上所达到的高度;俄罗斯形式论学派解体后,布拉格学派的扬·穆卡若夫斯基一方面继承了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对其不足进行了批判:早期,他运用"前推"来对"背离"的方式进行描述;后期,他对文学、艺术中的规范类型进行系统研究,将"审美规范"问题提到本体论高度,并论证了这一概念在美学中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从而更加辩证、深刻地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背离 审美规范 布拉格学派 扬·穆卡若夫斯基
下载PDF
扬·穆卡若夫斯基后期文论取向转变路径新探——从彼得·斯坦纳的研究说开去
12
作者 朱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170,共7页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穆卡若夫斯基的后期文论思想始终是扑朔迷离的。学界最为关注的莫过于他从前期的结构主义向后期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转向的话题,在这一转向的动机、成效、影响等问题上莫衷一是。事实上,在探讨穆卡若夫斯基后...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穆卡若夫斯基的后期文论思想始终是扑朔迷离的。学界最为关注的莫过于他从前期的结构主义向后期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转向的话题,在这一转向的动机、成效、影响等问题上莫衷一是。事实上,在探讨穆卡若夫斯基后期文论取向转变时,我们不宜将其人品与学品混为一谈,并以此来揣测其转向的动机。虽然后期在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不断摇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穆卡若夫斯基学术立场的不坚定,但这也未尝不是其对结构主义局限性之自觉超越与反思的尝试,他尝试引入马克思主义来修正自己的结构主义,这是非常大胆,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结构主义也好,马克思主义也罢,都不是理论探索的终点,任何符合文学研究规律的理论,我们都应该大胆拿来,而不应该囿于某一种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穆卡若夫斯基 彼得·斯坦纳 结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布拉格学派美学与审美价值之论争——以扬·穆卡若夫斯基为例
13
作者 朱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6,191,共7页
布拉格学派从事文学与美学研究的领军人扬·穆卡若夫斯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次将结构主义理念融入审美价值问题研究。与传统美学多从本体论这一静态视角来研究审美价值不同,穆卡若夫斯基始终坚持从动态的视角出发。他不再追问审... 布拉格学派从事文学与美学研究的领军人扬·穆卡若夫斯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次将结构主义理念融入审美价值问题研究。与传统美学多从本体论这一静态视角来研究审美价值不同,穆卡若夫斯基始终坚持从动态的视角出发。他不再追问审美价值一劳永逸的定义,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过程;不仅关注审美价值自身演变的规律,也重视社会对审美价值演变产生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将共时与历时、主体与客体结合起来,最终在审美评价的易变性与普遍审美价值的客观性之间达成较好的平衡,将审美价值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学派 扬·穆卡若夫斯基 审美价值 结构主义
下载PDF
扬·穆卡若夫斯基与米·巴赫金:结构·对话·人
14
作者 朱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6年第1期56-62,共7页
扬·穆卡若夫斯基与米·巴赫金同为20世纪斯拉夫文论界硕果仅存的世界级文艺理论家。两人虽成长于不同的学术语境,却在众多问题上有着一致的追求。本文主要从形式主义、对话思想、符号学、人本主义等方面对二人的相关论述进行比... 扬·穆卡若夫斯基与米·巴赫金同为20世纪斯拉夫文论界硕果仅存的世界级文艺理论家。两人虽成长于不同的学术语境,却在众多问题上有着一致的追求。本文主要从形式主义、对话思想、符号学、人本主义等方面对二人的相关论述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他们文论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穆卡若夫斯基 米·巴赫金 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
原文传递
俄苏学界对布拉格学派文论的接受——以扬·穆卡若夫斯基为例
15
作者 朱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9,共7页
当下,对以扬·穆卡若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是我国外国文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特别是俄苏学界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俄苏学界对布拉格学派文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总体规模不如欧... 当下,对以扬·穆卡若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是我国外国文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特别是俄苏学界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俄苏学界对布拉格学派文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总体规模不如欧美,但因为其悠久的文论研究传统,加之与布拉格学派之间存在历史及学理上的密切联系,所以他们的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俄苏学界不同历史时期在穆卡若夫斯基文论研究上的几部颇具代表性的文本进行考察,并结合欧美的研究现状,对俄苏学界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学派文论 扬·穆卡若夫斯基研究 回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