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6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德建 常志州 +2 位作者 王灿 张刚 张斯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3-1082,共10页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秆腐解特性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稻麦产量,且增产效应随还田时间延长而增加;稻季麦秸/油菜秸的腐解率在50%-66%,其N、P、K养分释放率分别为42%-58%、55%-68%和92%-98%;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农田碳固定、减少径流损失,但也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氨挥发以及渗漏的养分损失。提高秸秆还田效益的调控措施有:增加稻麦前期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总的氮肥、磷肥用量,大幅减少钾肥用量;秸秆尽量在麦季还田、稻季采用湿润灌溉可减少甲烷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秸秆还田 增产机制 秸秆腐解 环境效应
下载PDF
4LZZ-1.0型小区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研制及试验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家胜 王东伟 +2 位作者 尚书旗 王延耀 蒯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9-25,共7页
针对中国田间育种机械化程度低、缺乏小区育种作业装备的现状,结合国内小区稻麦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研制出了4LZZ-1.0型小区稻麦联合收割机。对机器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描述,并对气力辅助割台装置、脱粒装置、清选装置、气力输送装置等... 针对中国田间育种机械化程度低、缺乏小区育种作业装备的现状,结合国内小区稻麦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研制出了4LZZ-1.0型小区稻麦联合收割机。对机器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描述,并对气力辅助割台装置、脱粒装置、清选装置、气力输送装置等进行了设计,确定其关键参数。该装备采用静液压轮行走装置和全喂入收获方式,可一次完成育种小区稻麦的分禾、扶禾、切割、喂入、脱粒、清选、清种、份量装袋等工序。样机田间小区收获试验表明,该样机作业性能稳定,生产率39.4小区(4.7 m×2.7 m)/h、脱净率99.97%、含杂率1.46%、破碎率0.04%、损失率1%、小区时隔50.94s、混种率0,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和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作物 联合收割机 小区 全喂入 清种 稻麦
下载PDF
我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 被引量:7
3
作者 咸金山 《中国农史》 1988年第1期54-63,共10页
我国近代稻作育种孕育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农科率先按近代作物育种技术开展稻作育种;1925—1926年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先后将穗行纯系育种与杂交育种方法应用于稻作育种,成绩卓著;1933年中央农业实验所统筹各地力... 我国近代稻作育种孕育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农科率先按近代作物育种技术开展稻作育种;1925—1926年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先后将穗行纯系育种与杂交育种方法应用于稻作育种,成绩卓著;1933年中央农业实验所统筹各地力量开展大规模稻作育种,我国稻作育种初步走上统一组织、协调发展的道路;抗战期间我国西南地区水稻品种改良及示范推广工作发展迅速。文章分别论述了近代稻作育种方法的改进、育种成就、良种推广,并对我国早期育种工作者的作用及育种工作的经验与展望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 试验场 水稻品种 示范推广 稻麦 优良品种 农学院 近代农业 农事
下载PDF
稻麦连续施用鸡粪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斌 吉训凤 +2 位作者 丁华萍 朱秀英 仲崇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27-130,共4页
3年定位稻麦连续施用鸡粪试验结果表明,稻麦连续每熟施用鸡粪9~27t / hm2,3年总产量增加8.7%~20.1%,但增产效果随连续施用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连续施用量以每熟9~18t / hm2为宜,第3年后应为9t / hm2左右为宜.施用鸡粪可显著提高... 3年定位稻麦连续施用鸡粪试验结果表明,稻麦连续每熟施用鸡粪9~27t / hm2,3年总产量增加8.7%~20.1%,但增产效果随连续施用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连续施用量以每熟9~18t / hm2为宜,第3年后应为9t / hm2左右为宜.施用鸡粪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其增幅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N,增幅与鸡粪施用量成正比,改土培肥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稻麦 效应 施用时间 效应研究 增产效果 土壤养分 培肥效果 施用量 总产量
下载PDF
稻麦精准追肥机执行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施印炎 陈满 +3 位作者 汪小旵 孙国祥 狄娇 於海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目的】适应精准追肥机械在稻麦生长过程中的实时变量追肥要求.【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轴分段式变量追肥机执行机构,阐述了该变量追肥机执行机构的总体结构及田间作业原理,分析并确定了其关键部件结构和参数.以氮肥为试验对象,进行排... 【目的】适应精准追肥机械在稻麦生长过程中的实时变量追肥要求.【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轴分段式变量追肥机执行机构,阐述了该变量追肥机执行机构的总体结构及田间作业原理,分析并确定了其关键部件结构和参数.以氮肥为试验对象,进行排肥性能试验和田间追肥试验.【结果和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该精准追肥机执行机构可实现常规槽轮排肥器槽轮转速和开度的双调节控制,整体系统控制精度90%以上,实时地调整施肥量有利于肥料的管理和充分利用,能够实现精确农业意义上的精准追肥作业,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变量追肥 执行机构 田间作业 双调节 精确农业
下载PDF
丘陵山区用轻简型4LZ―1.0Q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研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峰玮 胡志超 +3 位作者 曹明珠 于向涛 钟挺 王海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简述了研制的4LZ―1.0Q轻简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配置、作业过程、关键部件的设计过程及技术特点。整机主要由底盘、传动系统及脱分系统、清选系统等关键部件组成,配套动力为16.18kW,割幅为1.4m,喂入量为1.0kg/s。试验考核和示范... 简述了研制的4LZ―1.0Q轻简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配置、作业过程、关键部件的设计过程及技术特点。整机主要由底盘、传动系统及脱分系统、清选系统等关键部件组成,配套动力为16.18kW,割幅为1.4m,喂入量为1.0kg/s。试验考核和示范应用表明,该机结构紧凑、轻简可靠、作业顺畅,能较好适应南方丘陵地区小田块作业,生产率可达0.27hm2/h,水稻收获总损失率1%、含杂率0.6%、破碎率1%,小麦收获总损失率1.1%、含杂率1.6%、破碎率0.1%,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轻简型 稻麦 联合收割机 研制
下载PDF
控释掺混氮肥对稻麦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敬昇 李冰 +4 位作者 王昌全 向毫 曾兴鑫 尹斌 付月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7-1296,共10页
为探讨控释掺混氮肥施用对稻麦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不同控氮比掺混肥对各生育期稻麦作物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器官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U100)处理,添加20%比例以上控... 为探讨控释掺混氮肥施用对稻麦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不同控氮比掺混肥对各生育期稻麦作物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器官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U100)处理,添加20%比例以上控释氮肥处理在生育中后期均可显著提高稻麦作物株高、干物质量及生长速率,小麦与水稻分别增产6%-14%与7%-11%。其中,40%控释氮肥掺混60%尿素(CRU40U60)处理在促进稻麦作物农艺性状及生长速率方面效果均优。CRU40U60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穗长,小麦产量最高,较U100处理增产14%,较全量控释氮肥(CRU100)处理增产8%;CRU40U60处理也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与穗粒数,水稻产量最高,较U100处理增产11%,较CRU100处理增产4%。本试验条件下,40%控释氮肥掺混60%尿素(CRU40U60)处理掺混比例适中,一次性基施还可降低劳动投入,农民易于接受。因此,推荐40%控释氮肥掺混60%尿素处理为促进稻麦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适宜掺混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掺混氮肥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半个多世纪中我国作物育种事业概述 被引量:5
8
作者 章楷 《中国农史》 1984年第2期51-60,共10页
选育良种是提高作物产量,改进作物品质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民向来重视良种选育工作。西学东渐以后,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又学习外国的先进育种技术,选育作物良种,揭开了我国作物育种史的新页。我国新的作物育种事业,发端于十九世纪之末,... 选育良种是提高作物产量,改进作物品质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民向来重视良种选育工作。西学东渐以后,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又学习外国的先进育种技术,选育作物良种,揭开了我国作物育种史的新页。我国新的作物育种事业,发端于十九世纪之末,到新中国成立,大约有五、六十年时间。在这五、六十年中,主要力量集中在稻麦棉三种作物上。其他作物如谷子、玉米、大豆、大麦等,虽也育成一些新的品种,但用力比对稻麦棉少得多,成就也不能和稻麦棉相比。叙述这五、六十年间稻麦棉三种作物育种的历史,完全足以说明我国近代作物育种事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下面先就稻麦棉三者近代主要品种的育成作些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 稻麦 试验场 水稻品种 农业科技工作者 农业学校 作物产量 育种技术 作物品质 棉花
下载PDF
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先驌 胡宗刚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4年第1期1-17,共17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研究机构 浙江 农业改进所 蚕丝 稻麦 茶叶 江西 历史
下载PDF
论历史时期冬小麦种植空间扩展的地理基础与社会环境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茂莉 《历史地理》 CSSCI 2013年第1期178-213,共36页
小麦位在五谷之列,为中国传统粮食作物,依播种季节又分为冬小麦与春小麦两种类型,冬小麦秋播夏熟,春小麦春播秋熟,两类小麦中冬小麦种植范围、经济价值远在春小麦之上,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3%以上,在中国农业中具有突出位置。冬、春小麦原... 小麦位在五谷之列,为中国传统粮食作物,依播种季节又分为冬小麦与春小麦两种类型,冬小麦秋播夏熟,春小麦春播秋熟,两类小麦中冬小麦种植范围、经济价值远在春小麦之上,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3%以上,在中国农业中具有突出位置。冬、春小麦原产地均在域外,其中冬小麦原产地为西亚"新月形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种植 冬小麦品种 空间扩展 种麦 稻麦 播种季节 水稻直播 两年三熟制 复种制 历史时期
下载PDF
再生稻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Ⅱ水稻再生成穗规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义珍 黄育民 《福建稻麦科技》 1990年第1期26-28,25,共4页
调查40—1、汕优63、特优63、威优64、盐籼203等品种各节位的再生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再生穗数一般为头季稻穗数的150%以上,最高的可达到246.3%。40—1的再生穗数为头季稻的199.2~246.3%,汕优63为156.5~193.9%,威优64为212.9%,... 调查40—1、汕优63、特优63、威优64、盐籼203等品种各节位的再生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再生穗数一般为头季稻穗数的150%以上,最高的可达到246.3%。40—1的再生穗数为头季稻的199.2~246.3%,汕优63为156.5~193.9%,威优64为212.9%,特优63为165.9%,威优64、盐籼203有54.8%~32.0%,40—1有20.9%的再生穗来自地下部非伸长节,而特优63、汕优63分别只有0.5%和13.6%;威优64、盐籼203地上部最高成穗节位为第3节位,以1、2两节位成穗最高,40—1、汕优63、特优63地上部最高成穗节位为第4节,汕优63、特优63的主要成穗节位是第2、3节,40—1的主要成穗节位是3、4节;再生穗较多的节位再生穗的产量结构性状较好。相反的较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穗 头季稻 节位 栽培技术 产量结构 节间长度 粒结 留茬高度 稻麦 幼穗分化
下载PDF
近代小麦良种选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隆恭 《中国农史》 1988年第2期33-39,共7页
我国应用近代科学技术选育作物良种始于19世纪末,西学东渐以后,我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育种技术,选育作物良种,揭开了我国作物育种史的新篇章。我国最早学习西方运用近代科学技术进行选种的作物是小麦,所以本文简要介... 我国应用近代科学技术选育作物良种始于19世纪末,西学东渐以后,我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育种技术,选育作物良种,揭开了我国作物育种史的新篇章。我国最早学习西方运用近代科学技术进行选种的作物是小麦,所以本文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小麦良种选育的发展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近代小麦良种选育的历程,含创始时期、奠基时期和发展时期;近代小麦良种选育的成就、含农业院校选育与推广的小麦良种和农事试验机关推广的小麦良种以及小麦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 试验场 农业科学工作者 农业院校 农作物 优良品种 育种方法 农学院 农事 稻麦
下载PDF
稻麦变量施肥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戚武振 王金星 +3 位作者 刘双喜 王玉亮 王震 赵庚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79,共8页
针对稻麦变量施肥智能化程度低、通信系统可靠性和兼容性差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稻麦变量施肥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CAN总线通讯作为现场总线,实现各控制节点之间的实时通信;通过GPS导航和处方图得到当前位置需肥量,根据变量施肥数学模... 针对稻麦变量施肥智能化程度低、通信系统可靠性和兼容性差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稻麦变量施肥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CAN总线通讯作为现场总线,实现各控制节点之间的实时通信;通过GPS导航和处方图得到当前位置需肥量,根据变量施肥数学模型,通过步进电机节点实时调节外槽轮排肥器开度,实现施肥变量调节。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机械结构设计合理,动作响应迅速,定位精准,各行排肥器之间排肥量变异系数最大为1. 78%,变量施肥精度达97%以上,作业效果良好。其控制程序稳定可靠,各控制节点之间通信及时、准确,整机设计合理,系统工作稳定,智能化程度高,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变量施肥 CAN总线通讯 施肥模型 外槽轮排肥器
下载PDF
稻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茎秆切碎装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辅群 吴崇友 黄铭森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4,共4页
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绿色生物质资源。随着秸秆还田的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对联合收割机加装茎秆切碎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稻麦联合收割机茎秆切碎装置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稻麦茎秆切碎装... 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绿色生物质资源。随着秸秆还田的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对联合收割机加装茎秆切碎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稻麦联合收割机茎秆切碎装置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稻麦茎秆切碎装置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联合收割机 切碎装置 趋势
下载PDF
稻麦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玉龙 张礼钢 《农业工程》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都有着积极影响,它也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秸秆还田是恢复和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基本途径。阐述了我国稻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并按照秸秆还田的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分析,从中梳...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都有着积极影响,它也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秸秆还田是恢复和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基本途径。阐述了我国稻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并按照秸秆还田的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分析,从中梳理出秸秆还田作业机的发展历程和方向,并对今后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麦 有机质
下载PDF
稻茬全免耕麦田氮肥运筹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克礼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49,共4页
针对稻套麦等稻茬免耕田块前期氮肥较足,后期易缺肥这一特点,研究了氮肥运筹新对策,即在总用氮量不变的前提下,改“两促一控”为“由轻渐重”。中上等地力水平下,扬麦158等大穗大粒型小麦亩总施氮量15~20kg,分蘖肥占1... 针对稻套麦等稻茬免耕田块前期氮肥较足,后期易缺肥这一特点,研究了氮肥运筹新对策,即在总用氮量不变的前提下,改“两促一控”为“由轻渐重”。中上等地力水平下,扬麦158等大穗大粒型小麦亩总施氮量15~20kg,分蘖肥占15%、越冬肥占35%、拔节孕穗肥占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套作 超高茬 氮肥
下载PDF
稻麦双套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丽霞 解庆友 +4 位作者 郑建渠 蘖裕国 陈灿芳 鞠仙明 蔡芬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6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还田方式 稻麦 秸秆 田间对比试验 耕作模式 大面积生产 种植面积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盐城市农情遥感监测信息化建设与思考
18
作者 杨文伟 金鑫 +2 位作者 崔伟 夏思成 朱浩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37-39,189,共4页
盐城市基于卫星遥感监测、部省级平台数据回流、市县级数据对接共享等资源,利用遥感等信息技术,构建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了农作物识别、成熟度预估、产量预估、气象预测预警等模型,实现了全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种植面积、作... 盐城市基于卫星遥感监测、部省级平台数据回流、市县级数据对接共享等资源,利用遥感等信息技术,构建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了农作物识别、成熟度预估、产量预估、气象预测预警等模型,实现了全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种植面积、作物长势、成熟度、产量及农业自然灾害等农情监测。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系统数据库建设、各功能模块和建设成效,并提出了提升农情遥感监测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农情 遥感监测 成效 思考
下载PDF
徐州市铜山区稻麦粪肥还田技术模式
19
作者 陈宇 《农家致富》 2024年第10期22-23,共2页
一、稻麦“腐熟粪肥+配方肥+机械施用”技术模式1.关键技术(1)施肥时间。一般在小麦播种前作底肥或水稻移栽前作基肥施用。小麦底肥施用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水稻基肥施用时间为6月中下旬;也可在小麦越冬期作适量追肥施用,以起到... 一、稻麦“腐熟粪肥+配方肥+机械施用”技术模式1.关键技术(1)施肥时间。一般在小麦播种前作底肥或水稻移栽前作基肥施用。小麦底肥施用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水稻基肥施用时间为6月中下旬;也可在小麦越冬期作适量追肥施用,以起到防寒保温、养根保叶的作用。(2)施肥量。小麦底肥或水稻基肥一般亩施用量500~800公斤,有机水稻种植的田块每亩可增加到800~1000公斤,甚至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肥施用 小麦播种 施肥时间 施用时间 有机水稻 水稻移栽 稻麦 配方肥
下载PDF
新型风筛式清选装置设计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霓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5,118,共4页
针对横置轴流式稻麦脱粒装置的脱出物沿筛面宽度由多到少的不等量分布,设计了包括圆锥形清选风扇、振动筛及传动装置的新型风筛式气流清选系统,并计算确定了各种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研究表明,该系统适应非均布的混合物的清选要求,风扇... 针对横置轴流式稻麦脱粒装置的脱出物沿筛面宽度由多到少的不等量分布,设计了包括圆锥形清选风扇、振动筛及传动装置的新型风筛式气流清选系统,并计算确定了各种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研究表明,该系统适应非均布的混合物的清选要求,风扇叶轮圆锥角为2.3°时,振动筛前部可获得2m/s以上的横向风速,形成了轴流滚筒脱出物在振动筛面上沿宽度方向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清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清选装置 设计 新型风筛式 稻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