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营养源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及寄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郑许松 俞晓平 +2 位作者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51-1755,共5页
研究了蜂蜜、玉米花粉、大豆花、褐飞虱蜜露和黄脊飞虱蜜露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寄生能力以及寄生行为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蜜、玉米花粉、褐飞虱蜜露和大豆花均能明显延长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对褐... 研究了蜂蜜、玉米花粉、大豆花、褐飞虱蜜露和黄脊飞虱蜜露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寄生能力以及寄生行为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蜜、玉米花粉、褐飞虱蜜露和大豆花均能明显延长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对褐飞虱卵的寄生能力,其中蜂蜜最有效,大豆花次之.玉米花粉和褐飞虱蜜露这两种营养源以玉米花粉(水和褐飞虱蜜露+水的形式)对提高稻虱缨小蜂寿命最有效,而单一玉米花粉、花粉液、褐飞虱蜜露稀释液和纯褐飞虱蜜露均不能延长稻虱缨小蜂寿命.黄脊飞虱蜜露对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和寄生能力均无影响.寄生行为对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基本无影响,但致使其40~48h内的存活率提高,此后的存活率降低较快.在稻田周围的作物和植被上调查到约10种飞虱.非稻田生境能为稻田寄生性天敌提供寄主和食物,是理想的庇护所,对保护和提高稻田天敌种群数量,提高稻田天敌的生物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源 小蜂 寿命 寄生能力 存活率
下载PDF
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被引量:21
2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3 位作者 平霄飞 汤富彬 茹水江 杜孟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0-776,共7页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 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 ,各自的引诱比例 (头数 )分别为 5 7 5 0 ...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 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 ,各自的引诱比例 (头数 )分别为 5 7 5 0 % (2 3头 )和 4 2 5 0 % (17头 )。稻虱缨小蜂对 2种飞虱 4组材料 ,完整卵、磨碎卵、带卵叶鞘和若虫为害叶鞘的行为反应 ,除了在褐飞虱完整卵上的搜索时间极显著地长于在白背飞虱完整卵上的以外 ,其余的均不存在差异。挥发物捕集结果表明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非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稻飞虱利它素及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中的作用不明显。文中就稻虱缨小蜂识别 2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褐飞 白背飞 识别机制 信息化合物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褐飞虱利它素及其与水稻品种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7-332,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利它素的存在部位、抽提方法以及水稻品种对其蜜露中利它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褐飞虱的各虫态、蜜露及脱皮壳中均存在能引起... 本文主要研究了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利它素的存在部位、抽提方法以及水稻品种对其蜜露中利它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褐飞虱的各虫态、蜜露及脱皮壳中均存在能引起稻虱缨小蜂触角搜索行为的接触性利它素;干燥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极显著地低于新鲜和湿润蜜露中的。用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醚、甲醇和丙酮均能有效地从褐飞虱若虫和雌成虫中提取利它素。水稻品种能对褐飞虱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测试的6个水稻品种中,取食浙852的褐飞虱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地比取食TN1和Nabeshi的褐飞虱蜜露中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褐飞 小蜂 利它素
原文传递
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性和适宜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祝增荣 程家安 陈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30-437,共8页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 Wang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卵龄无明显的寄生选择性,但在新鲜寄主中的发育历期较短,育出的蜂体较大,生殖力较高,而弱化率和雌雄性比则不受寄主卵龄的影响。在白背飞...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 Wang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卵龄无明显的寄生选择性,但在新鲜寄主中的发育历期较短,育出的蜂体较大,生殖力较高,而弱化率和雌雄性比则不受寄主卵龄的影响。在白背飞虱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卵共存时,稻虱缨小蜂明显选择褐飞虱。稻虱缨小蜂在褐飞虱卵中的发育显著地比在白背飞虱卵中的慢;褐飞虱卵育出的蜂的初羽化成虫怀卵量显著高于白背飞虱卵育出的,虫体大小也类似,且虫体越大,生殖力越高。从白背飞虱卵育出的蜂供给白背飞虱卵(W→W)时,产卵量低于其它育蜂寄主和供给产卵寄主组合(W→B、B→B、B→W)的,其内禀增长力r_m较其余者小25%。本文还讨论了应用适宜性指数来综合衡量寄主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白背飞 褐飞
下载PDF
茭白害虫长绿飞虱与稻田缨小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俞晓平 郑许松 +2 位作者 陈建明 吕仲贤 胡继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7-393,共7页
茭白害虫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procerus是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在稻田外的主要寄主之一。茭白田可为稻田提供大量的稻虱缨小蜂,从而提高对稻田稻飞虱的控制能力。从褐飞虱和长绿飞虱卵中羽化的稻虱缨小蜂均明显地选择寄生褐... 茭白害虫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procerus是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在稻田外的主要寄主之一。茭白田可为稻田提供大量的稻虱缨小蜂,从而提高对稻田稻飞虱的控制能力。从褐飞虱和长绿飞虱卵中羽化的稻虱缨小蜂均明显地选择寄生褐飞虱卵,对长绿飞虱卵的寄生率也较高。长绿飞虱在水稻上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稻田和茭白田的合理布局可有效地提高稻田缨小蜂的数量,从而提高该寄生蜂对有关害虫的生防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绿飞 小蜂 寄主选择性 天敌保护 茭白
下载PDF
稻飞虱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引诱剂的筛选与田间试验(英文) 被引量:15
6
作者 汪鹏 娄永根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能够利用虫害诱导的挥发物进行有效的寄主或猎物定位。为了开发稻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引诱剂,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检测了多种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分对褐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 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能够利用虫害诱导的挥发物进行有效的寄主或猎物定位。为了开发稻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引诱剂,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检测了多种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分对褐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Y型嗅觉仪实验结果表明,5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1-戊烯基-3-醇,Z-3-己烯醛,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以及3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对稻虱缨小蜂具有明显引诱作用。田间试验表明,3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Z-3-己烯醛和芳樟醇,以及一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能明显提高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作用。这些结果对于改善褐飞虱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 小蜂 虫害诱导挥发物 引诱剂
原文传递
挥发物在调节稻虱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芳 娄永根 程家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1-406,共6页
研究了由挥发物传递的稻虱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 ,稻虱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通过挥发物而产生的种内作用不明显 ;稻虱缨小蜂并不明显避开“稻苗 +飞虱雌成虫 +黑肩绿盲蝽”复合体 ,黑肩绿盲蝽则明显地趋向“稻苗 +飞... 研究了由挥发物传递的稻虱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 ,稻虱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通过挥发物而产生的种内作用不明显 ;稻虱缨小蜂并不明显避开“稻苗 +飞虱雌成虫 +黑肩绿盲蝽”复合体 ,黑肩绿盲蝽则明显地趋向“稻苗 +飞虱雌成虫 +稻虱缨小蜂”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物 调节 小蜂 黑肩绿盲蝽 种内种间关系 害虫 天敌
下载PDF
温度和食物对稻虱缨小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祝增荣 程家安 陈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6-72,共7页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àrth))卵内,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6℃,有效积温为162.3日度,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加快;寿命(y_1,D_(10.4)~0C)、产卵量(y_2,粒/♀)、产出卵率则在适...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àrth))卵内,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6℃,有效积温为162.3日度,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加快;寿命(y_1,D_(10.4)~0C)、产卵量(y_2,粒/♀)、产出卵率则在适宜温度范围(23—26℃)内最大,高低温区内均呈下降趋势,其方程分别为:y_1=exp(-0.04187+0.3612x-7.4654×10^(-3)x^2),y_2=exp(-1.9539+0.4563x-0.01001x^2),式中x为温度。温度对未产出卵量影响不显著;对子代雌性比的影响也不显著,其平均值为0.7631。温度主要通过对产卵量和产卵速率来影响繁殖力,理论上27.3℃时周限增长率λ最大,达1.2374倍/天。成虫期供蜜加水时的产卵量、产出卵率和寿命显著比仅供水时的高或长。此研究为预测害虫种群发展,充分利用天敌资源,达到综合管理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温度 食物 发育 繁殖
下载PDF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在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鲁玉杰 王霞 +1 位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2146-2153,共8页
以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及其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褐飞虱为害后水稻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以及乙烯、水稻挥发物和对寄生蜂引诱作用三者间的关系,研究了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在褐飞虱为害诱导... 以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及其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褐飞虱为害后水稻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以及乙烯、水稻挥发物和对寄生蜂引诱作用三者间的关系,研究了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在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受褐飞虱为害后2~24h,受害稻株释放的乙烯浓度一直显著地高于未处理稻株;利用乙烯利在酸性水溶液中释放的乙烯处理水稻后,水稻能释放与褐飞虱为害株相类似的挥发物组成相,并且两者表现出对寄生蜂相同的引诱活性;在褐飞虱为害之前利用乙烯受体的抑制剂1-甲基环丙稀处理水稻,可明显抑制褐飞虱诱导的大部分水稻挥发物组分,并且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也受到抑制.上述结果表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在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中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 褐飞 小蜂 虫害诱导的水挥发物 三营养层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水稻品种对稻虱缨小蜂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8-36,共9页
水稻品种既能直接地经物理结构,亦能间接地通过改变褐飞虱Niloparvatalugens(Stal)卵的适宜性,影响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PangetWang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稻虱缨小蜂的... 水稻品种既能直接地经物理结构,亦能间接地通过改变褐飞虱Niloparvatalugens(Stal)卵的适宜性,影响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PangetWang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稻虱缨小蜂的羽化率、怀卵量分别与其寄主褐飞虱卵所处水稻品种叶鞘鞘脊的硅细胞密度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同时,怀卵量和虫体大小还与受水稻品种影响的褐飞虱卵粒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虱缨小蜂种群增长能力指数的组分分析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影响稻虱缨小峰种群增长能力的主要因子不同,显示了水稻品种对稻虱缨小蜂影响的多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褐飞 小蜂 发育 存活 繁殖
下载PDF
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1-66,共6页
在室内研究了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分布以及由此而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品种中,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垂直分布型可归为3类,即上中部为主分布型、中下部为主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稻株上、... 在室内研究了水稻品种形态特征对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分布以及由此而对稻虱缨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品种中,褐飞虱卵在稻株上的垂直分布型可归为3类,即上中部为主分布型、中下部为主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稻株上、中、下各部位的褐飞虱卵量多少与其相应部位叶鞘鞘脊的相对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虱缨小蜂对上中部为主分布型褐飞虱卵(在浙农大40上)的功能反应明显地强于对中下部为主分布型的褐飞虱卵(在浙852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小蜂 功能反应 寄生性天敌
下载PDF
褐飞虱唾液中诱导水稻释放挥发物的活性组分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孟浩 严兴成 +1 位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4,共8页
行为生测表明在褐飞虱的头部磨碎液中存在诱导水稻释放引诱稻虱缨小蜂挥发物的活性组分,这些活性组分主要属于蛋白质类.在-15~-20℃条件下褐飞虱头部磨碎液的生物活性,至少可保持38d,但72d后全部丧失.褐飞虱唾液中存在的α葡萄糖苷酶... 行为生测表明在褐飞虱的头部磨碎液中存在诱导水稻释放引诱稻虱缨小蜂挥发物的活性组分,这些活性组分主要属于蛋白质类.在-15~-20℃条件下褐飞虱头部磨碎液的生物活性,至少可保持38d,但72d后全部丧失.褐飞虱唾液中存在的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4种主要酶类中,仅β葡萄糖苷酶所处理的稻株挥发物能明显地引诱稻虱缨小蜂.褐飞虱头部磨碎液、磨碎液中的蛋白质以及β葡萄糖苷酶等处理稻株的挥发物与褐飞虱雌成虫为害株的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明显差异.挥发物提取、分离与鉴定的结果表明,褐飞虱头部磨碎液、头部磨碎液中分离的蛋白质类以及β葡萄糖苷酶等处理所诱导释放的水稻挥发物与褐飞虱雌成虫为害株所释放的挥发物组成相似.这些结果表明褐飞虱唾液中的蛋白质类,尤其是β葡萄糖苷酶在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还就褐飞虱唾液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活性组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褐飞 唾液 挥发物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水杨酸与过氧化氢信号途径在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霞 杜孟浩 +2 位作者 周国鑫 程家安 娄永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3,共9页
以水稻、褐飞虱及其卵期重要寄生蜂稻虱缨小蜂为模式系统,研究了水杨酸与过氧化氢信号转导途径在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褐飞虱为害能迅速地导致水稻体内水杨酸(为害后1h)和H2O2(为害后1.5h)含量的上升,早于... 以水稻、褐飞虱及其卵期重要寄生蜂稻虱缨小蜂为模式系统,研究了水杨酸与过氧化氢信号转导途径在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褐飞虱为害能迅速地导致水稻体内水杨酸(为害后1h)和H2O2(为害后1.5h)含量的上升,早于褐飞虱为害诱导水稻释放引诱稻虱缨小蜂挥发物所需的时间.外用水杨酸和H2O2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理浓度范围内的水杨酸处理能诱导水稻释放引诱稻虱缨小蜂的挥发物,而H2O2则只有在远高于水稻生理浓度时才能诱导.水杨酸或H2O2处理的稻株挥发物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要弱于褐飞虱为害的稻株,并且在挥发物组成相方面亦与后者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尽管它们之间显示了一些相似的变化.这些结果说明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的释放,而H2O2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的作用则可能相对较小;同时,也表明了这些挥发物的释放除了水稻体内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的参与外,还可能涉及到其它的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 小蜂 虫害诱导的水挥发物 水杨酸 过氧化氢 信号转导途径
下载PDF
寄生蜂对稻飞虱控害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晓燕 翟一凡 +6 位作者 林清彩 孙玉霞 李强 陶玫 周仙红 李丽莉 于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5-1032,共8页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近年来在亚洲地区连续大爆发,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世界粮食生产安全,寄生蜂作为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对其发生起着有效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归纳整理了...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近年来在亚洲地区连续大爆发,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世界粮食生产安全,寄生蜂作为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对其发生起着有效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归纳整理了稻飞虱主要的寄生蜂种类及其优势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重点总结了寄生蜂优势种群的寄生选择、种群消长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保护利用等,并对寄生蜂研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稻飞虱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红螯蜂 控害作用 寄生
下载PDF
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婷 王成盼 +2 位作者 蒋娜娜 尉吉乾 莫建初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0-367,共8页
【目的】通过室内测定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对水稻单一挥发物和混合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信息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醇类、酮类... 【目的】通过室内测定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对水稻单一挥发物和混合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信息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醇类、酮类、酚类、醛类、烯类和吲哚类等12种水稻单一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效果,利用引诱效果显著的单一化合物进行特定浓度的混配,进而测定稻虱缨小蜂对混合水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单一挥发物中,香叶基丙酮(0.1 mg/L)、2-庚醇(1 mg/L)、正壬醇(10 mg/L)和β-石竹烯(0.01 mg/L)对稻虱缨小蜂有显著的引诱效果;对具有引诱效果的单一挥发物进行混配发现,No.1,No.3,No.4和No.10这4种组合的混合物对稻虱缨小蜂的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水稻挥发物能够影响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反应,但其引诱效果受挥发物种类、浓度和混配比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物 小蜂 Y型嗅觉仪 行为反应 混配比例
原文传递
几种生物因子对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波 娄永根 程家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9-595,共7页
利用行为生测考察了褐飞虱为害程度、水稻生育期和品种对水稻挥发物引诱褐飞虱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成虫10头/株和20头/株为害1d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1头/株、5头/株、40头/株和80头/株... 利用行为生测考察了褐飞虱为害程度、水稻生育期和品种对水稻挥发物引诱褐飞虱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成虫10头/株和20头/株为害1d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1头/株、5头/株、40头/株和80头/株为害1d的,与空白对照相比不显示明显的引诱作用.稻虱缨小蜂对TN1未处理稻株挥发物的趋性不明显,并且对不同生育期的稻株亦无明显差异;但受褐飞虱为害后,生育期60d的稻株比90d的对稻虱缨小蜂具更强的引诱作用.不同品种未处理稻株间,TN1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地比Nabeshi强,而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受到褐飞虱为害后,品种间的差异趋于明显.汕优63比TN1具更强的引诱作用,而Nabeshi、IR26和丙97-59等品种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则明显弱于T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品种 虫害程度 褐飞 小蜂 挥发物 行为反应
下载PDF
扑虱灵和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志英 刘芳 +3 位作者 宋英 包善微 张军 王奎萍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9-793,共5页
用农药扑虱灵和吡虫啉处理2个不同水稻品种(秀水63、镇稻2号),观察其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et Wang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寄生蜂的密度为50头/10盆苗时,经农药处理后的稻株上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变化;药剂处... 用农药扑虱灵和吡虫啉处理2个不同水稻品种(秀水63、镇稻2号),观察其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et Wang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寄生蜂的密度为50头/10盆苗时,经农药处理后的稻株上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变化;药剂处理后的秀水63(1d、3d)上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高于相应药剂处理的镇稻2号上的。当寄生蜂的密度为100头/10盆苗时,经扑虱灵2种浓度(25.0g/667m2、12.5g/667m2)处理3d的秀水63、扑虱灵高浓度(25.0g/667m2)处理1d的镇稻2号上稻虱缨小蜂寄生率较对照有显著下降;经吡虫啉高浓度(15.0g/667m2)处理3d的秀水63上寄生率较对照明显下降;低浓度药剂处理(1d、3d)稻株上的稻虱缨小蜂寄生率高于相应高浓度药剂的处理。这表明药剂处理会导致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下降,稻虱缨小蜂寄生率的变化受稻虱缨小蜂的密度、药剂种类和浓度以及水稻品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吡虫啉 小蜂 寄生率
下载PDF
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芳 包善微 +2 位作者 宋英 卢海燕 石细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4,共5页
设定2种吡虫啉浓度(有效浓度分别为37.5、15.0 g.hm-2),探讨其对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的毒性。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成虫在接触高浓度吡虫啉1.5 h及低浓度吡虫啉2 h后,死亡率均达100%,显著高于未接触药剂的对照[死亡率为(1.67±... 设定2种吡虫啉浓度(有效浓度分别为37.5、15.0 g.hm-2),探讨其对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的毒性。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成虫在接触高浓度吡虫啉1.5 h及低浓度吡虫啉2 h后,死亡率均达100%,显著高于未接触药剂的对照[死亡率为(1.67±1.67)%]。携带稻虱缨小蜂幼体的稻苗经高浓度吡虫啉处理后,稻虱缨小蜂的羽化率为(83.53±1.81)%,显著地低于未经药剂处理的对照(92.09±0.75)%。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790.89μg.kg-1。稻虱缨小蜂接触250、500μg.kg-12种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后,分别有40%和65%残存个体未能对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作出反应;而作出反应的个体亦不能区分虫害稻株与健康稻株的气味。然而,接触2种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后,存活的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利它素的行为反应及对褐飞虱卵的寄生率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吡虫啉 毒性 亚致死效应
下载PDF
温度对稻虱缨小蜂生态适应性的持续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淑平 郑许松 +2 位作者 杨亚军 徐红星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22、25、28、31和34℃)对稻飞虱卵期优势寄生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生态适应性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28℃和31℃对稻虱缨小蜂的幼期发育、羽化率、成虫寿命和性比的持续影响不明显。22、25和34℃下幼...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22、25、28、31和34℃)对稻飞虱卵期优势寄生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生态适应性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28℃和31℃对稻虱缨小蜂的幼期发育、羽化率、成虫寿命和性比的持续影响不明显。22、25和34℃下幼期发育历期随世代增加而延长,羽化率随世代增加而降低。成虫寿命在22℃下随世代增加而延长,34℃下随世代增加而缩短。22℃和25℃下稻虱缨小蜂幼期发育历期有显著的累积效应,34℃下对羽化率的影响有显著的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小蜂 持续影响 生态适应性 世代
下载PDF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对褐飞虱繁殖力及天敌稻虱缨小蜂控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佳春 王康逸 +5 位作者 Mubashar HUSSAIN 魏琪 万品俊 赖凤香 王渭霞 傅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8,共11页
【目的】评估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两种药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繁殖力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影响,探明两种药剂引起褐飞虱田间再猖獗的原因。【方法】田间调查了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 【目的】评估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两种药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繁殖力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影响,探明两种药剂引起褐飞虱田间再猖獗的原因。【方法】田间调查了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microemulsion,ME)(用量225 mL/hm^(2))和5%阿维菌素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用量240 mL/hm^(2))后对田间褐飞虱虫口密度和稻虱缨小蜂成蜂寄生率的影响;室内试验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4龄若虫的毒力以及不同浓度(LC_(15),LC_(30),LC_(50)和LC_(75))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繁殖力及稻虱缨小蜂成蜂存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这两种药剂对稻虱缨小蜂成蜂的毒力,评价了其风险级别。【结果】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施用5%甲维盐ME或5%阿维菌素SC显著增加了田间褐飞虱虫口密度,显著降低了稻虱缨小蜂成蜂田间寄生率。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4龄若虫的LC 50值分别为1.20和2.03 mg/L,各浓度(LC_(15)~LC_(75))甲维盐和中低致死浓度(LC_(15)~LC_(50))阿维菌素处理后的褐飞虱成虫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稻虱缨小蜂成蜂的LC_(50)值分别为0.0145和0.0205 mg/L,田间用量的安全系数分别为4.52×10^(-4)~9.05×10^(-4)和8.52×10^(-4)~14.22×10^(-4),均为极高风险性药剂。【结论】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会引起田间褐飞虱的再猖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刺激褐飞虱雌成虫产卵,二是作为稻虱缨小蜂的高风险药剂,极大地削弱了该蜂对褐飞虱的控害作用。因此,应减少两种药剂在稻田的使用,避免导致褐飞虱的再猖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 小蜂 甲维盐 阿维菌素 再猖獗 繁殖力 寄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