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2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02
1
作者 翟保平 程家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5-588,共4页
关键词 害虫 纪要 卷叶螟 可持续发展 大暴发 发生程度 预警方法 安全保障 褐飞虱
下载PDF
N-3型无人直升机施药方式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0
2
作者 薛新宇 秦维彩 +3 位作者 孙竹 张宋超 周立新 吴萍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为了阐明喷洒药械N-3型无人直升机(N-3 UAV)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飞机不同作业高度和不同喷洒浓度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后期,飞机每公顷喷洒48%毒死蜱.锐劲特EC 432 g(有效成分,下同),施药后... 为了阐明喷洒药械N-3型无人直升机(N-3 UAV)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飞机不同作业高度和不同喷洒浓度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后期,飞机每公顷喷洒48%毒死蜱.锐劲特EC 432 g(有效成分,下同),施药后3、5、1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96.93%、92.21%、88.12%,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63.29%、54.00%、58.33%,均优于传统担架式喷雾机喷洒防治效果。在水稻孕穗期,无人机在3 m和5 m的作业高度下,每公顷喷洒25%吡蚜酮SC 75 g,施药后1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与每公顷喷洒60 g和52.5 g时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每公顷施用40%二嗪.辛硫磷EC 480 g和384 g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后10d,3m作业高度下的杀虫效果均达90.90%,优于5 m和7 m的杀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飞虱 卷叶螟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2007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实况分析与2008年发生趋势预测 被引量:67
3
作者 刘宇 王建强 +1 位作者 冯晓东 蒋学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3-35,共3页
总结分析了2007年我国稻纵卷叶螟暴发为害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初步预测了2008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趋势。
关键词 卷叶螟 特点 原因 趋势
原文传递
TH80-1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荀栋 张兢 +4 位作者 何可佳 杨浩娜 刘洋 曹佳 周庆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39-42,共4页
为了研究TH80-1型植保无人机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电动喷雾器大容量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后期,在相同... 为了研究TH80-1型植保无人机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电动喷雾器大容量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后期,在相同的药剂配方条件下,TH80-1型植保无人机施药后3、7、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0.83%、81.23%、91.04%,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66.76%、69.32%、87.33%;施药后7、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6.62%、91.22%,该施药方式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并且均优于传统人工喷雾器喷洒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80-1型植保无人机 病虫害 飞虱 卷叶螟 纹枯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测定方法初探及抗性监测 被引量:51
5
作者 苏建坤 褚柏 陈伟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81-84,共4页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稻纵卷叶螟对 1 1种杀虫剂的抗性 ,探讨了抗药性的测定方法。室内饲养稻纵卷叶螟 4个世代 ,幼虫均为 5个龄期。在 7~ 9月 3个世代的各龄历期为 :1龄 3d ,2、3龄各 2d ,4龄 2~ 3d ,5龄6~ 7d。室内幼虫 5龄体重 (1 2&#...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稻纵卷叶螟对 1 1种杀虫剂的抗性 ,探讨了抗药性的测定方法。室内饲养稻纵卷叶螟 4个世代 ,幼虫均为 5个龄期。在 7~ 9月 3个世代的各龄历期为 :1龄 3d ,2、3龄各 2d ,4龄 2~ 3d ,5龄6~ 7d。室内幼虫 5龄体重 (1 2± 1 )mg ,为田间自然发生同龄虫体重 2 0~ 2 6mg的 1 /2左右 ,经两者触杀毒力对比得出 ,用田间 5龄幼虫供试较适当。 1 1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比较结果为 :溴氰菊酯 >久效磷 >辛硫磷 >对硫鳞 >甲胺鳞 >甲基对硫鳞 >杀虫单 >巴单 >杀螟硫鳞 >γ 6 6 6 >敌百虫。年度间抗药性变化较快 ,达低中水平的有杀虫单、甲基对硫磷和溴氰菊酯 ,其它杀虫剂的抗性变化比较缓慢 ;敌百虫的触杀毒力最差 ,LD50 达 33.5 0~ 2 2 70 .2 3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螟 抗药性 监测 杀虫剂 世代 幼虫 体重 触杀毒力 杀虫单 甲基对硫磷 溴氰菊酯 敌百虫
下载PDF
近年来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凤英 胡高 +6 位作者 陈晓 沈慧梅 罗善煜 辛德育 徐盛刚 张孝羲 翟保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5,共9页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雌蛾卵巢系统解剖、轨迹分析、天气学背景分析及历史虫情分析,阐释了广西早稻上稻纵卷叶螟前期虫源和种群性质,发现2007年广西南宁市稻纵卷叶螟主迁入峰的主要虫源地为越南北部、老挝或泰国的中北部地区。通过比较197...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雌蛾卵巢系统解剖、轨迹分析、天气学背景分析及历史虫情分析,阐释了广西早稻上稻纵卷叶螟前期虫源和种群性质,发现2007年广西南宁市稻纵卷叶螟主迁入峰的主要虫源地为越南北部、老挝或泰国的中北部地区。通过比较1970-1980年和2000年以来两个不同时段中稻纵卷叶螟前期迁入(4、5月份)和秋季回迁(9、10月份)高峰期和高峰日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量,分析1981-2002年与2003年以来两个时段之间的雨量、雨日与前期迁入量之间的关系,发现2003年以来境外虫源前期迁入量倍增及秋季回迁提早(从9月中旬提前到9月初)是造成南宁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到特大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早期迁入与秋季回迁在时间和发生虫量上并无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螟 卵巢解剖 种群性质 迁飞轨迹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9
7
作者 刘芳 奚本贵 +5 位作者 包善微 张桥 秦吉祥 石细敏 江涛 赵俊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144,共6页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000、6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h死亡率在40%左右,96h死亡率达i00%。稻田...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000、6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h死亡率在40%左右,96h死亡率达i00%。稻田小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4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0.s9%、97.07%,高于药后4、7d的防效。其防效好于氟虫腈、虫酰肼+辛硫磷。田间与施药前相比,药后14d球腹蛛显著增加,微蛛、狼蛛的数量及蜘蛛总量无显著差别。室内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黑肩绿盲蝽及稻虱缨小蜂的死亡率在O~6.67%。上述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效,且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卷叶螟 防效 有益节肢动物安全性
下载PDF
转sck/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冬虎 傅强 +4 位作者 王锋 姚青 赖凤香 吴进才 张志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观察 ,就转sck/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B和MSA对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 ,MSB、MSA高抗两种害虫 ,抗性水平受水稻苗龄影响。 6 5~71d苗龄水稻上害虫校...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观察 ,就转sck/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B和MSA对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 ,MSB、MSA高抗两种害虫 ,抗性水平受水稻苗龄影响。 6 5~71d苗龄水稻上害虫校正死亡率达 98.9%~ 10 0 % ,10 5~ 10 9d时抗性水平有所降低 ,但除MSB对二化螟的校正死亡率 (仍达 79.3% )降低明显 (P <0 .0 5 )外 ,MSA对二化螟及MSB、MSA对稻纵卷叶螟的校正死亡率 (92 .8%~ 98.1% )均无明显下降(P>0 .0 5 )。选取MSB进行的田间实验进一步明确 ,MSB对两种害虫有显著控虫效果 ,抗性水平与抗虫对照克螟稻 1号(含cry1Ab)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且略优于施药亲本明恢 86。相对于未施药明恢 86 ,MSB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92 .6 %、97.3% ,施药明恢 86则分别为 87.7%、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二化螟 卷叶螟 抗虫性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迁飞的多普勒昆虫雷达观测及动态 被引量:44
9
作者 高月波 陈晓 +4 位作者 陈钟荣 包云轩 杨荣明 刘天龙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38-5247,共10页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黄昏18:30以后大规模起飞,空中虫群密度在20:00~22:00时最大,迁飞过程可持续到次日5:00;稻纵卷叶螟主要选择在500m以下高度飞行。空中虫群具有聚集成层的现象,虫层多在100~500m高度之间形成,有时形成两个虫层,成层现象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迁飞过程分析表明,浦口区的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台风、副热带高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多次迁入迁出过程。低压系统外围的下沉气流很可能是稻纵卷叶螟两次集中迁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螟 多普勒雷达观测 数值模拟 迁飞动态
下载PDF
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北迁的大气背景 被引量:45
10
作者 包云轩 曹云 +4 位作者 谢晓金 陆明红 李轩 王纯枝 刘万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19-3533,共15页
稻纵卷叶螟因其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致害程度重而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大气背景对其北迁重大过程的影响,利用2000—2012年中国稻纵卷叶螟灯诱数据分析了我国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入的主要特征;选取2007年7月... 稻纵卷叶螟因其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致害程度重而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大气背景对其北迁重大过程的影响,利用2000—2012年中国稻纵卷叶螟灯诱数据分析了我国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入的主要特征;选取2007年7月下旬的一次重大北迁过程作为典型个例,运用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结合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模拟了这一过程的大气背景,推算了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轨迹,并分析了大气背景对稻纵卷叶螟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这13年中,我国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大多在3月初始见,3—8月为北迁期,从南到北先后在华南、西南、江岭、江淮稻区出现迁入峰;9—11月为南迁期,从北到南先后迁入江淮、江岭、华南稻区并出现相应的迁入峰,10月底至11月初为终见期。(2)北迁个例中各站逆推轨迹分析显示:包括再迁飞在内的不同时段虫源地基本上位于降虫区的西南方,迁飞高度都变化于550—850 m之间,但在沿海地区降落的稻纵卷叶螟迁飞轨迹是复杂的。(3)水平气流是稻纵卷叶螟远距离北迁的主要运载动力,925 h Pa上南方稻区一致的偏南气流对稻纵卷叶螟北迁极为有利;三维流场的起伏、特别是垂直气流的强弱变化对迁飞高度的变化起重要的作用。(4)下沉气流和降水是稻纵卷叶螟降落的关键动力因素,两者都对降虫有明显影响。(5)在这一北迁过程中,稻纵卷叶螟种群多降落在相对湿度大的区域,降虫区的相对湿度均在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螟 迁入 WRF模式 迁飞轨迹 大气背景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的飞行和再迁飞能力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凤英 张孝羲 翟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65-1272,共8页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可以通过连续几夜的飞行实现远距离迁移,这种变幻莫测的再迁飞能力给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明确其迁飞行为参数是灾变预警的前提。为此,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可以通过连续几夜的飞行实现远距离迁移,这种变幻莫测的再迁飞能力给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明确其迁飞行为参数是灾变预警的前提。为此,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能力。结果表明:在生殖隔离条件下,稻纵卷叶螟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的成虫的飞行能力间没有显著差异,雌雄虫的平均飞行时间分别为156.94±103.19min和147.71±111.38min。根据吊飞的累计飞行时间(accumulative flight duration,AFD)可将稻纵卷叶螟种群划分为居留型(AFD<40min)、迁飞型(40min≤AFD≤130min)和强迁飞型(AFD>130min)3种类型;且3种类型的个体比率分别为46.1%,27.3%和26.6%,其中居留型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为11min,迁飞型为82min,强迁飞型为232min。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强的再迁飞能力,其种群作一次迁飞的个体比率都大于90%,2次(夜)再迁飞的比率达70%以上,一般可进行4~5次(夜)再迁飞,最多可达9次(夜)。成虫的补充营养对再迁飞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蜜水可增强成虫的飞行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分析和迁入区预测提供了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螟 飞行能力 再迁飞能力 吊飞 食料条件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7
12
作者 蔡国梁 《中国稻米》 2006年第2期49-50,共2页
近几年单季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种植制度的改变,使迁入代稻纵卷叶螟的生存与转化的桥梁条件大为改观;其次是农药品种的改换使大部分农民用药失时和喷药技术不适当,控制效果差;还有就是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峰次长。... 近几年单季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种植制度的改变,使迁入代稻纵卷叶螟的生存与转化的桥梁条件大为改观;其次是农药品种的改换使大部分农民用药失时和喷药技术不适当,控制效果差;还有就是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峰次长。针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情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螟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4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黄水金 秦文婧 刘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110-112,共3页
4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15%茚虫威SC和31%三拂ME对低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在90.08%以上;而对于高龄稻纵卷叶螟幼虫,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45 g/hm2(有效成分)的防效在8... 4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15%茚虫威SC和31%三拂ME对低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在90.08%以上;而对于高龄稻纵卷叶螟幼虫,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45 g/hm2(有效成分)的防效在89.12%以上,其他3种药剂处理的防效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卷叶螟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雾滴密度及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2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董玉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674,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面上有同等润湿展布能力,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水敏纸上收集到的雾滴密度。【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为2.00 mg.m-2,增加雾滴密度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剂量增加到4.00 mg.m-2,雾滴体积中径VMD 200μm和VMD 75μm的雾滴密度在分别达到26.06和66.96个/cm2后,防治效果即可与高密度处理效果相当。VMD 200μm的雾滴密度为82.09个/cm2时,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00 mg.m-2,防治效果没有显著降低。VMD 75μm的雾滴密度为140.06个/cm2,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50 mg.m-2,防治效果同样没有显著降低。相同喷液量条件下喷施相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VMD 75μm的喷头增加了雾滴密度,提高了防治效果。【结论】氯虫苯甲酰胺低用量时,雾滴密度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密切相关。雾滴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减少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仍可保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时,可通过减小雾滴粒径,增加雾滴密度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卷叶螟 表面张力 剂量 雾滴密度 雾滴大小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稻纵卷叶螟的灾变动态显示系统 被引量:26
15
作者 汪四水 张孝羲 汤金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卷叶螟 灾变动态显示系统
下载PDF
安徽安庆混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三、四代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齐国君 秦冉冉 +5 位作者 肖满开 郑兆阳 江潮 程遐年 张孝羲 翟保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8,共6页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早中稻田第3代以本地繁殖世代为主,有部分迁入;第4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少部分滞留为害。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稻田的第4代稻纵卷叶螟雌蛾卵巢解剖数据,发现安庆稻区单季早中稻稻纵卷叶螟第4代以迁出型为主,双季晚稻田为居留型,早中稻田稻纵卷叶螟除远距离迁飞外,也可直接转移扩散到附近晚稻田中滞留为害。滞留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近年来暖秋(9月份)频率增大;二是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的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革,使得单季稻比例上升,水稻在生长季节中不间断地种植,为稻纵卷叶螟的栖居、繁殖和秋季滞留为害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螟 混作 卵巢发育 种群特征 全球变暖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物理及生化机制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亓翔 许路 吴进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5-1270,共6页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连年大发生,为在其治理中培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生化测定研究了5个常用水稻栽培品种扬辐粳8号、扬稻6号、扬粳9538、淮稻9号和宁梗1号叶片中的硅含量、硅颗粒大小、蜡质含量等物理...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连年大发生,为在其治理中培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生化测定研究了5个常用水稻栽培品种扬辐粳8号、扬稻6号、扬粳9538、淮稻9号和宁梗1号叶片中的硅含量、硅颗粒大小、蜡质含量等物理指标和一些生化指标与抗虫性的关系,并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幼虫危害不同水稻品种后其体内生化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抗虫品种宁梗1号、淮稻9号叶片表面的硅含量显著高于感虫品种,硅颗粒大小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宁粳1号叶片蜡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由此表明叶片表面硅和蜡质含量与抗性有关。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后,抗虫品种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感虫品种,但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感虫品种。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不同品种后,其体内一些酶的活性明显不同,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体内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品种的幼虫,SOD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品种的幼虫,表明抗虫品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有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卷叶螟 抗虫性 机制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在其种群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34
18
作者 姚士桐 吴降星 +4 位作者 郑永利 金周浩 陆志杰 胡加君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0-494,共5页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成虫消长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地区以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以60μg∶500μg∶60μg∶120μg配制的PVC毛细管诱芯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效果最佳。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方法的比较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性诱测报可取代传统的系统赶蛾法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螟 性信息素 群集诱捕 种群监测 灯光诱捕 赶蛾
下载PDF
阿维菌素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活性及稻田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保同 裴春梅 +2 位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徐月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0-554,共5页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活性,并研究其田间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LD50值分别为0.0199μg/g和0.0252μg/g,其活性分别是丙溴磷的37.48...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活性,并研究其田间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LD50值分别为0.0199μg/g和0.0252μg/g,其活性分别是丙溴磷的37.48倍和17.59倍、毒死蜱的36.24倍和21.42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ai)9~18g/hm2处理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08%~82.22%和79.04%~87.1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丙溴磷乳油(ai)360g/hm2处理和480g/L毒死蜱乳油(ai)360g/hm2处理。阿维菌素对稻田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消长有一定影响,9~13.5g/hm2处理药后14天对蜘蛛和黑肩绿盲蝽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8.75%~30.21%和22.57%~33.94%,显著低于对照药剂丙溴磷360g/hm2处理和毒死蜱360g/hm2处理;18g/hm2处理药后14天对蜘蛛和黑肩绿盲蝽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7.92%和39.29%,与两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二化螟 卷叶螟 天敌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33
20
作者 唐涛 符伟 +1 位作者 王培 马明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228,共7页
基于同时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杀虫药剂较少的现状,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酰肼类、多杀菌素类、取代苯基吡唑类、缩氨基脲类、噁二嗪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及双酰胺类等9类16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和稻... 基于同时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杀虫药剂较少的现状,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酰肼类、多杀菌素类、取代苯基吡唑类、缩氨基脲类、噁二嗪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及双酰胺类等9类16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10%阿维·氟酰胺SC能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28d,药后7~28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85%~93.37%和80.40%~86.16%。60g/L乙基多杀菌素SC、1.8%阿维菌素EC、20%氟苯虫酰胺WG、40%氯虫·噻虫嗪WG、6%阿维·氯苯酰SC和10%四氯虫酰胺SC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好而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药后7~28d防治效果分别为81.13%~97.17%和62.17%~85.26%。240g/L氰氟虫腙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好而对二化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药后7~28d防治效果分别为76.98%~92.16%和76.37%~80.98%。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好,速效性好且持效期较长,药后7~28d防治效果分别为69.29%~83.61%和68.84%~82.95%。此外,5%丁虫腈EC和30%茚虫威WG分别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而20%三唑磷EC、40%水胺硫磷EC、29%杀虫双AS和240g/L甲氧虫酰肼SC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危害。在水稻生产实践中,建议轮换使用双酰胺类和大环内酯抗生素类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和氰氟虫腙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二化螟 卷叶螟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