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21
1
作者 段劲生 王梅 +6 位作者 董旭 孙明娜 肖青青 朱玉杰 孙海滨 刘艳萍 高同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稻田水和土壤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液浸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稻田水和土壤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液浸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谷壳、糙米中氯虫苯甲酰胺添加浓度为0.005~1.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5.06%~95.83%,变异系数在2.08%~5.77%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稻田水0.005mg/kg,土壤0.01mg/kg,水稻植株0.02mg/kg,谷壳0.02mg/kg,糙米0.01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1~5.0d、6.6~9.0d、8.0~9.9d。以33.86g/hm2和50.80g/hm2间隔14d施用氯虫苯甲酰胺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氯虫苯甲酰胺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0.217mg/kg,水稻植株0.879mg/kg,谷壳0.389mg/kg,糙米0.018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下载PDF
杂草稻对东北移栽稻群体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马殿荣 孔德秀 +5 位作者 高齐 徐凡 赵明辉 唐亮 徐正进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WR03-12对移栽稻沈农265的产量及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田中杂草稻密度超过3株/m2时,移栽稻沈农265的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极显著降低,产量极显著下降;移栽稻群体在8:00和16:00时中(8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WR03-12对移栽稻沈农265的产量及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田中杂草稻密度超过3株/m2时,移栽稻沈农265的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极显著降低,产量极显著下降;移栽稻群体在8:00和16:00时中(80cm)、下部(40cm)照度极显著弱于对照,群体透光率降低;日平均气温、白天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极显著降低;群体日平均湿度、白天平均湿度和日最高湿度显著升高。杂草稻密度增大导致栽培稻群体透光率降低,群体湿度加大,稻田群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移栽 产量 稻田环境 竞争
下载PDF
稻田水肥管理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圆圆 何平 茅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5-832,共8页
从稻田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水稻生理生长及产量3个方面总结了稻田水肥管理的研究现状:合理的水肥管理技术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结构发展和养分吸收,促进水稻生理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减少稻田氮素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水稻节水... 从稻田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水稻生理生长及产量3个方面总结了稻田水肥管理的研究现状:合理的水肥管理技术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结构发展和养分吸收,促进水稻生理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减少稻田氮素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水稻节水灌溉与优化施肥的水肥管理模式的归纳总结,旨在提高稻田水肥利用率,对建立高产、节水、减排的高效水稻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现阶段稻田水肥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较少考虑环境因子的影响;水肥耦合试验处理少,结果差异大;高产和减排之间存在矛盾.同时强调将最新最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例如污水再生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对中国农业高效、绿色发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环境 水肥管理 生理生长 高产 节水减排
下载PDF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熊家欢 陈惠哲 +5 位作者 徐一成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张玉屏 《作物研究》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成为水稻栽培的重要目标。水稻覆膜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具有增产增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环保效果的优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成为水稻栽培的重要目标。水稻覆膜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具有增产增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环保效果的优良技术。综述了覆膜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生产的影响,探讨了水稻覆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覆膜方式、膜的材质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水稻覆膜机插的效益比较,展望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覆膜 稻田环境
下载PDF
噻虫胺在水稻及其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莹莹 郭正元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71-73,80,共4页
于2011~2012年研究了20%噻虫胺悬乳剂在水稻及其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情况,建立了稻田环境中噻虫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和提取、萃取、净化方法。结果表明,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是2.0×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当添加... 于2011~2012年研究了20%噻虫胺悬乳剂在水稻及其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情况,建立了稻田环境中噻虫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和提取、萃取、净化方法。结果表明,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是2.0×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当添加浓度在0.01~1.00 mg/kg时,噻虫胺在不同水稻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1%~104.1%,相对标准偏差为1.1%~12.1%;噻虫胺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遵循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24、9.96、10.9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胺 水稻 稻田环境 消解动态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曹梦超 王全胜 +4 位作者 王义虎 赵颖 刑家华 王蒙岑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用于分析稻田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的方法,同时研究了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特性。田间样品经液-液分配及优化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及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用于分析稻田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的方法,同时研究了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特性。田间样品经液-液分配及优化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及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分别在0.002-0.5 mg/kg下,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空白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0%-10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7%-9.1%,其在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0.005和0.01 mg/kg。该方法可满足水稻及其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量的检测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8-7.7 d、5.2-8.3 d和1.5-15.4 d,属于易消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氰虫酰胺 稻田环境 残留 消解
下载PDF
五氟磺草胺在稻田环境中吸附和消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贺文艳 毛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五氟磺草胺作为苗后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中杂草的防除,其对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五氟磺草胺在水土环境中的转化规律与归趋开展定量研究,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五氟磺草胺在稻田水土环... 五氟磺草胺作为苗后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中杂草的防除,其对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五氟磺草胺在水土环境中的转化规律与归趋开展定量研究,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五氟磺草胺在稻田水土环境中的吸附、降解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归纳和分析。指出目前对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研究报道较少,尚未见有关其在水土环境中运移方面的研究,同时应加强其对水土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氟磺草胺 稻田环境 吸附 消解 运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中肟菌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 被引量:4
8
作者 段劲生 朱玉杰 +6 位作者 孙海滨 王梅 董旭 孙明娜 褚玥 刘艳萍 高同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5期57-62,共6页
为评价肟菌酯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笔者开展肟菌酯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笔者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植株消解动态试验按84.37 g a.i./hm2,土壤、田水消解按562.5 g a.i./hm2各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84.37 g a.i... 为评价肟菌酯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笔者开展肟菌酯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笔者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植株消解动态试验按84.37 g a.i./hm2,土壤、田水消解按562.5 g a.i./hm2各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84.37 g a.i./hm2(高剂量)和56.25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3次和4次,水稻收获期采样。结果表明,肟菌酯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7.3天、2.4~9.7天、1.4~12.4天。肟菌酯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293、4.435、8.569、0.901 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菌酯 代谢物 残留 稻田环境
下载PDF
乐清市稻田环境状况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傅福星 林贤青 +2 位作者 黄鹏武 赵丽芳 赵飞燕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11期36-37,39,共3页
乐清市稻田水质富营养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空气CO2浓度升高,稻谷大米污染,建议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预报和管理,根据灌溉水的富营养化程度,相应减少肥料用量,并对稻田环境污染管理作了探讨。
关键词 稻田环境 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管理对策 环境污染管理 环境状况 乐清市 稻田 土壤重金属污染 CO2浓度升高
下载PDF
四氟醚唑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劲生 王梅 +6 位作者 董旭 孙明娜 肖青青 朱玉杰 孙海滨 刘艳萍 高同春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0-903,929,共5页
[目的]为评价四氟醚唑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开展四氟醚唑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方法]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四氟醚唑72.80g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72.80ga.i./hm^2(高剂量)和48.53 ga.i... [目的]为评价四氟醚唑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开展四氟醚唑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方法]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四氟醚唑72.80g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72.80ga.i./hm^2(高剂量)和48.53 g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结果]四氟醚唑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7~5.1、4.1~9.8、2.1~6.3 d。四氟醚唑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2133、5.4557、5.4498、0.0397mg/kg。[结论]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0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醚唑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原文传递
河蟹的稻田养殖技术
11
作者 郭哲生 周小平 +1 位作者 陈进荣 刘伯仁 《福建农业》 1997年第10期16-17,共2页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毛蟹、田蟹等,是在半咸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活的生物,稻田环境适宜其生长栖息。河蟹食性杂,稻田中的浮游生物、固着藻类、杂草、小动物等都是河蟹的天然饵料。我市在1996年开始引进稻田养蟹技术,取得了成功。实...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毛蟹、田蟹等,是在半咸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活的生物,稻田环境适宜其生长栖息。河蟹食性杂,稻田中的浮游生物、固着藻类、杂草、小动物等都是河蟹的天然饵料。我市在1996年开始引进稻田养蟹技术,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稻蟹并作,互利共生,可使粮食增产5—15%,每667平方米稻田当年可养成10—30只/公斤的上市规格蟹30公斤以上,蟹稻共生模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环境 稻田养蟹 建瓯市 平方 换水 烤田 固着藻类 防逃
下载PDF
噻呋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劲生 褚玥 +6 位作者 孙海滨 王梅 董旭 孙明娜 肖青青 刘艳萍 高同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3期38-44,共7页
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 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次,土壤中216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162 g a.i./hm^2(高剂量)和108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噻呋酰胺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5.0 d、1.8~5.2 d、2.1~9.1d。噻呋酰胺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322 0、2.305 2、2.142 7、0.199 7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中国规定的糙米中噻呋酰胺最大残留限量(MRL)5.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下载PDF
依托地方资源的中学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初探
13
作者 石姣 蔡睿 裴洪淑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5期246-248,共3页
指出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延边地区稻田环境现状的调查,可发掘延边地区独特的环境教育资源,以稻田环境教育资源为例设计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与"行",引导学生认识延边地区稻田环境的生态功能的价值,引起对稻... 指出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延边地区稻田环境现状的调查,可发掘延边地区独特的环境教育资源,以稻田环境教育资源为例设计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与"行",引导学生认识延边地区稻田环境的生态功能的价值,引起对稻田环境的重视,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加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以及保护家乡环境的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稻田环境 实施途径
下载PDF
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14
作者 褚玥 段劲生 +5 位作者 董旭 孙明娜 童舟 肖青青 高同春 王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34期124-128,共5页
为科学评价丙炔噁草酮在水稻田中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监测了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稻壳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气相电子捕获检... 为科学评价丙炔噁草酮在水稻田中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监测了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稻壳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气相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丙炔噁草酮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4%~99.6%,相对标准偏差为1.62%~7.56%,方法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丙炔噁草酮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_(o)e^(kt),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4~5.4、10.0~12.7、2.4~5.8天。以低剂量112.5 g a.i./hm^(2)和高剂量168.75 g a.i./hm^(2)施药丙炔噁草酮一次,收获期在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丙炔噁草酮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中国和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炔噁草酮 残留 消解 水稻 稻田环境 气相色谱
下载PDF
设计稻田环境中效用最大及对水稻损伤最小的除草剂制剂特征(上)
15
作者 程霞 《世界农药》 CAS 2001年第6期32-36,28,共6页
今天,一个成功的农药必须达到切实有效和对环境友好的目标.为了作用于特定的靶标害物,农药需要有足够长的持效期,但又不能过于稳定而易造成环境问题.并且,农药必须对有害物(靶标)和有益植物/昆虫(非靶标)有特殊的选择性.加速农药研究开... 今天,一个成功的农药必须达到切实有效和对环境友好的目标.为了作用于特定的靶标害物,农药需要有足够长的持效期,但又不能过于稳定而易造成环境问题.并且,农药必须对有害物(靶标)和有益植物/昆虫(非靶标)有特殊的选择性.加速农药研究开发时间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使经营者和使用者均获得成功.模拟工具和小规模实验室在早期开发应用中,以便在田间试验之前应能了解影响其效果和选择性的环境及生理学机理.该项前期工作可以减缩一个新产品商品化的上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环境 除草剂 制剂特征 靶标 非靶标 水稻 损伤度
下载PDF
基于nRF905的水稻田监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招娣 潘泽中 +1 位作者 朱路 黄德昌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75-79,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nRF905的水稻田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述了系统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了水稻田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测。经实验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硬件构成简练,体积小,功耗... 介绍了一种基于nRF905的水稻田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述了系统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了水稻田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测。经实验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硬件构成简练,体积小,功耗低,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NRF905 稻田环境 远程监测
下载PDF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4
17
作者 姚林 郑华斌 +2 位作者 刘建霞 贺慧 黄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1387,共7页
中国稻田因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水稻是中国最大的耗水作物,大约消耗了全国总用水量的50%,因此,减少中国水稻用水量和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中国水资... 中国稻田因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水稻是中国最大的耗水作物,大约消耗了全国总用水量的50%,因此,减少中国水稻用水量和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中国主要的4种节水灌溉技术,即"浅、湿、晒"灌溉技术、间歇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技术和蓄雨型灌溉技术;指出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增产机理,并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然而,这4种灌溉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没有同栽培和高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节水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同时,有些高效的节水技术长期使用可能降低土壤肥力。为此,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今后水稻节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增产 稻田生态环境 调亏灌溉 蓄雨(水)灌溉技术 保护性农业
原文传递
稻-萍-鱼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5
18
作者 黄毅斌 翁伯奇 +1 位作者 唐建阳 刘中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稻-萍-鱼体系的基本技术是在单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红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体系。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中可混养多种鱼类,产量达4000~9800kg/hm^2;在少用50%~60%化肥、30%~5... 稻-萍-鱼体系的基本技术是在单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红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体系。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中可混养多种鱼类,产量达4000~9800kg/hm^2;在少用50%~60%化肥、30%~50%农药、鱼沟及鱼坑占地10%~15%情况下,水稻产量比常规种稻略增,且土壤有机质、全N、全P等上升15.6%~38.5%,水稻病虫草害发生下降40.8%~99.5%,土壤甲烷(CH_4)排放量减少34.6%,显著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萍-鱼体系 稻田生态环境 土壤肥力 土壤甲烷排放量
下载PDF
水稻缓控释氮肥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爽 车阳 +7 位作者 田晋钰 周磊 刘秋员 邢志鹏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张洪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目前,缓控释氮肥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缓控释氮肥的概念和分类作了简要介绍,着重从缓控释氮肥施用技术的角度系统综述缓控释氮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品质形成、氮肥营养利用、稻田生态环境等影响及其机制,并就水稻生产上... 目前,缓控释氮肥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缓控释氮肥的概念和分类作了简要介绍,着重从缓控释氮肥施用技术的角度系统综述缓控释氮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品质形成、氮肥营养利用、稻田生态环境等影响及其机制,并就水稻生产上应用缓控释氮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加快水稻缓控释氮肥融合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氮肥 产量 稻米品质 氮素利用 稻田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晓群 孙玉芳 +3 位作者 赵营 罗健航 张学军 李巧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3-180,共8页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累积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施提高了秸秆和籽粒产量,同时促进了地上部N和P的吸收累积。各处理的N肥利用率为30.5%~47.8%,P肥...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累积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施提高了秸秆和籽粒产量,同时促进了地上部N和P的吸收累积。各处理的N肥利用率为30.5%~47.8%,P肥利用率为4.3%~97.3%。基肥和追肥是影响田面水和地下水中N、P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在N素污染中,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4+-N为主,地下水以NO3--N为主。田面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2.46 mg/L,50 cm渗漏水和100 cm浅层地下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1.57和68.64 mg/L,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施肥是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NO3--N高于10 mg/L,大大超过WHO饮用水标准;综合产量、养分吸收和环境各方面因素,本试验水稻当季N和P肥合理配比是N 225 kg/hm2和P 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肥配比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稻田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