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对稻—鱼共生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王泽余 陈迎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3,共3页
构建稻—鱼共生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稻田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稻田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稻田养殖模式主要有稻—渔共作、稻—渔轮作两种。稻田养殖的动物主要有鲤鱼、罗非... 构建稻—鱼共生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稻田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稻田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稻田养殖模式主要有稻—渔共作、稻—渔轮作两种。稻田养殖的动物主要有鲤鱼、罗非鱼、中华绒鳌蟹、中华鳖、鸭等。在介绍我国稻田养殖模式及养殖动物种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稻栽培密度对水稻、养殖动物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系统 密度 养殖动物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密度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海松 徐冠洪 刘其根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0-901,共12页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首批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lobal important agriculture heritage system,GIAHS)保护的试点项目,该系统中最适水稻密度的选择关系到其更好地应用推广。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栽培密度开展了优...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首批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lobal important agriculture heritage system,GIAHS)保护的试点项目,该系统中最适水稻密度的选择关系到其更好地应用推广。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栽培密度开展了优化研究,分析3种水稻栽培密度(高、中、低密度株行距分别为20 cm×30 cm、30 cm×30 cm和40 cm×30 cm)下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构成,记录3种水稻密度青田田鱼(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的存活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密度(40 cm×30 cm)条件下的水稻分蘖数和生物量在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高密度;在3种密度中,低密度(40 cm×30 cm)下的水稻茎秆构成性状优势明显;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茎秆构成因子是穗长、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构成因子是千粒重。水稻中密度(30 cm×30 cm)栽培时青田田鱼的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达到最高值4.54%±0.03%,极显著高于高密度(20 cm×30 cm)时的3.62%±0.04%。各水稻密度下的青田田鱼的存活率(survival rate,SR)无显著差异。基于水稻生长和综合效益考虑,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采用中密度(30 cm×30 cm)栽培方式可以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同时获得更快的田鱼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田-共生系统 GIAHS 密度 生长 产量
原文传递
云南哈尼族梯田稻禽鱼共生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袁爱莉 黄绍文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7,共6页
节约型生产是资源可持续和环保型生产的首选目标。哈尼族梯田传统的稻禽鱼共生系统和混作业的复合型经营模式是土地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具有多重食物链的能量循环及其抗御病虫害的生态功能,它代表着山地农耕生产方式的最高表... 节约型生产是资源可持续和环保型生产的首选目标。哈尼族梯田传统的稻禽鱼共生系统和混作业的复合型经营模式是土地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具有多重食物链的能量循环及其抗御病虫害的生态功能,它代表着山地农耕生产方式的最高表现,显示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共生系统 多重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关系研究——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93
4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1 位作者 成升魁 王旭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瓯越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与田鱼文化综合形成的特定地域背景和文化形态,对于青田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开发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共生系统 浙江省青田县
下载PDF
稻田养鱼与常规稻田耕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被引量:82
5
作者 刘某承 张丹 李文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4-169,共6页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贡献巨大,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山区,经典的传统农业模式比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和常规稻...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贡献巨大,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山区,经典的传统农业模式比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和常规稻作系统为例,针对农户和国家两个不同层次主体,综合计算了上述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效益。结果表明,就直接经济收入而言,稻鱼共生系统的净收入比常规稻作系统高2184元·hm-2,投入多1453元·hm-2,其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利润率较低;但若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常规稻作系统高7447元·hm-2,平均每公顷的综合价值高9631元,同时其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利润率优于常规稻作系统。基于效益分析,稻鱼共生系统的补偿标准下限为6532元·hm-2,上限为16045元·hm-2,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户的补贴实现直接经济价值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系统 常规系统 综合效益 补偿标准
下载PDF
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文名称及其他 被引量:63
6
作者 闵庆文 《古今农业》 200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2002年以来,在全球环境基金等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并在世界各地选择了5个不同类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试点,我国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名列其中。本文介绍了该项目概况、中文名称的由来、... 2002年以来,在全球环境基金等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并在世界各地选择了5个不同类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试点,我国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名列其中。本文介绍了该项目概况、中文名称的由来、以讹传讹的几个错误以及我国项目执行情况,并呼吁应当重视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尽快制定国家农业文化遗产标准,尽快建立农业文化遗产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 共生系统 国家农业文化遗产清单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被引量:66
7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91-994,共4页
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提高农业生产收入,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相关经济效益等经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还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如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田生态环... 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提高农业生产收入,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相关经济效益等经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还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如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外,"稻鱼共生系统"还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示范价值。这些价值的研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共生系统 遗产价值
下载PDF
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为例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欣 闵庆文 +1 位作者 吴殿廷 王旭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7,共5页
文章探讨了对农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特殊性,确定了在保护遗产的使命之下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式。文章认为:青田农业遗产旅游是一种综合型的生态旅游,而且以社区旅游的模式来组织旅游活动较合理。最后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和建议:通过典... 文章探讨了对农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特殊性,确定了在保护遗产的使命之下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式。文章认为:青田农业遗产旅游是一种综合型的生态旅游,而且以社区旅游的模式来组织旅游活动较合理。最后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和建议:通过典型生态旅游社区的构建,展示一个世外山村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游客在村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充分接触中感受生活,营造现代人精神回归的心灵家园。在人与自然和谐系统之下,梳理出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包括研修教育、山村风情体验、乡土娱乐、山水休闲和文艺部落休闲等5个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共生农业系统 旅游开发 青田县
下载PDF
稻田饲养动物的生态经济效应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30
9
作者 郑华斌 贺慧 +2 位作者 姚林 刘建霞 黄璜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0-517,共8页
总结和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阐明了饲养动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经济效应、现有生态种养技术急需克服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展望了饲养动物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稻田饲养动物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系统的水体和土壤环境和提高... 总结和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阐明了饲养动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经济效应、现有生态种养技术急需克服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展望了饲养动物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稻田饲养动物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系统的水体和土壤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使整个系统所受的人为干扰减少,自然属性提高。未来稻田种养系统需要加强高位虫害防治和减少生态种养技术的需水量,进一步促进种养技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推广和传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高值 模拟模型 共生生态系统 共生生态系统 共生生态系统 泥鳅共生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被引量:30
10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4 位作者 成升魁 张丹 杨海龙 何露 刘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358,共5页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贵州省从江县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为全面认识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为其合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本文分析了从江县2007年的...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贵州省从江县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为全面认识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为其合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本文分析了从江县2007年的生态足迹及其构成,总结了传统农业地区的资源消耗特点以及传统农业在区域生态平衡、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从江县居民对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高,分别占总需求的45.9%和33.3%,导致从江县耕地和林地生态足迹构成生态足迹的主体部分;相比之下,从江县的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仅占总生态足迹的3.0%,而由林地提供的主要燃料柴薪才是能源生态足迹的主体部分,这与资源消耗较高的工业化地区明显不同。资源的低消耗使得从江县可以维持在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态盈余为0.0581hm2。可见,传统农业通过影响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不仅对区域的生态平衡维持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传统农业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共生系统 从江县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的能值对比--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5 位作者 闵庆文 张丹 焦文珺 何露 刘珊 孙业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鱼、糯未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鱼、糯未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农业资源投入结构相似,均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资源投入为主,可更新资源投入不足,不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但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优势表现为:①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②转化单位自然资源投入购买能值较少;③受市场影响较小;④能值投资回报率较高;⑤对环境压力较小;⑥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见,稻田养鱼的确是我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如何既发挥稻鱼共生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加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是贵州省从江县乃至其他地区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系统 能值 传统农业 农业资源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基于碳足迹的传统农业系统环境影响评价——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被引量:30
12
作者 崔文超 焦雯珺 +2 位作者 闵庆文 吴敏芳 孙业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62-4370,共9页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这促使人们再次把目光转向传统农业系统。一些传统农业系统不仅具有突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温室气体减排。然而,已有研究缺乏对传统农业系统整个...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这促使人们再次把目光转向传统农业系统。一些传统农业系统不仅具有突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温室气体减排。然而,已有研究缺乏对传统农业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固碳减排能力的测算及其环境影响的评价。为此,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碳足迹进行了测算,并与当地水稻单作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碳足迹分别为6266.7 kgCO2-eq/hm2和7520.0 kgCO2-eq/hm2,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12 kgCO2-eq/元和0.21 kgCO2-eq/元。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更少,环境影响更小,生态和经济效益更高。(2)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的CH4是碳足迹的最主要来源,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中的化肥是碳足迹的的第二大来源。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中的饲料则是稻鱼共生系统碳足迹的另一重要来源。通过碳足迹的方法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不仅丰富了碳足迹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类型,对于其他传统农业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田共生系统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永乐 闵庆文 +1 位作者 成升魁 王旭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900-4902,共3页
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含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依托这些... 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含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农业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遗产保护至上、环境保护优先、注重社区参与、提升农民收入4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共生系统 旅游资源开发 龙现村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较--以浙江省青田县和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丹 刘某承 +3 位作者 闵庆文 成升魁 孙业红 焦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6,共7页
石油农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受损。人们在寻找新的农业途径时,将目光转向传统农业,开始对传统农耕模式的价值进行挖掘。稻鱼共生是最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因其历史悠久、景观独特和效益显著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 石油农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受损。人们在寻找新的农业途径时,将目光转向传统农业,开始对传统农耕模式的价值进行挖掘。稻鱼共生是最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因其历史悠久、景观独特和效益显著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在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演变过程中,同宗的青田县和从江县的传统农业系统,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分别形成了以养鱼为主和以种稻为主的稻鱼共生系统。本文采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替代价格法、大气污染治理成本法和水库工程费用法等,分别对青田县和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养鱼为主的青田县直接经济价值比以种稻为主的从江县平均每公顷高近1.70万元,但其间接价值却比后者低,从江县稻鱼共生系统的气体调节和养分保持价值分别是青田县的1.35和1.59倍。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以更好地保护这一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 共生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共生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1 位作者 成升魁 张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8,共6页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还保持着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的环境状况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还保持着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的环境状况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农业地区、浙江省、中国以及世界相比,青田县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具体来说,青田县2003年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6898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构成了生物承载力的主体部分,而水域和草地对生物承载力的贡献甚微;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6.2%和世界平均水平的38.8%,但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作为传统农业地区,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基本上处于我国农业地区的平均水平,与常规集约农业地区的差距不大。然而,由于青田县人均生态足迹仅为0.6952 hm^2,因此可以维持在生态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传统农业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共生系统 浙江省青田县
原文传递
稻鱼共生系统的推广潜力分析——以中国南方10省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胡亮亮 赵璐峰 +5 位作者 唐建军 郭梁 丁丽莲 张剑 任伟征 陈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81-993,共13页
稻田浅水环境为许多水产动物提供了生境,也为稻鱼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一个区域的稻田是否适合发展稻鱼共生系统,常常受到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对有效推广稻鱼共生系统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10省为研... 稻田浅水环境为许多水产动物提供了生境,也为稻鱼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一个区域的稻田是否适合发展稻鱼共生系统,常常受到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对有效推广稻鱼共生系统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10省为研究区域,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稻鱼共生系统的推广潜力。研究利用气象资料和农业统计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研究区域内的稻田地理分布数据库,确定了15个影响稻鱼共生系统推广效率的指标,通过指标的层级模型和线性加权评分法对不同稻田的推广优先等级进行评估,并构建了基于稻田总面积、推广率和单产水平下鱼产量估算的简易模型。结果表明,综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区域内的稻田可划分为4个推广优先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等级1占29.6%(3.59×10^6hm^2),等级2占16.9%(2.05×10^6hm^2),等级3占24.2%(2.94×10^6hm^2)和等级4占29.4%(3.57×10^6hm^2);其中湖南、四川、江西和浙江4省的稻田50%以上属于等级1和等级2,而在云南和贵州基本上所有的稻田都属于等级3和等级4。等级1和等级2的稻田适合推广集约型稻鱼共生模式,这两个等级的稻田每个生长季可产出最高鱼产量分别为3.77×10^6t和2.15×10^6t;而等级3的稻田适合进行粗放型和集约型模式相结合的推广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模式最高鱼产量分别为0.62×10^6t和3.09×10^6t。本研究主要结果为合理制定稻鱼共生系统推广策略提供借鉴,也可为国内外稻田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系统 推广优先级 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产量
下载PDF
世界农业遗产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探讨——以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永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9-42,共4页
文章指出,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应坚持动态保护、整体保护和原地保护的原则,其保护内容包括稻田养鱼复合生态系统、农业耕作制度、农业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景观格局。生态博物馆的... 文章指出,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应坚持动态保护、整体保护和原地保护的原则,其保护内容包括稻田养鱼复合生态系统、农业耕作制度、农业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景观格局。生态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为世界农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世界农业遗产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极有可能为世界农业遗产保护事业和生态博物馆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农业遗产 共生系统 保护模式 生态博物馆
下载PDF
传统农业回顾与稻渔产业发展思考 被引量:16
18
作者 唐建军 胡亮亮 陈欣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736,共10页
对传统农业的深入理解无疑有助于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稻渔共生产业作为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对于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稻渔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 对传统农业的深入理解无疑有助于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稻渔共生产业作为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对于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稻渔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回顾切入,简要介绍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实施及意义,并以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为例,深刻分析其传衍数千年的科学机制,讨论了稻渔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指出,农耕文明的核心理念在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兴起并不断隆盛的石油农业则可能存在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简化、农用化学品依赖、生产成本增高、资源竞争激烈、环境压力增大以及这些工业化的现代农业对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产生的不对等的利益竞争和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在政府政策激励以及来自科技工作者、技术人员和从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中国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传统稻鱼共生系统逐渐衍生、演变形成的稻渔共生生态种养产业在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丰富稻田产出、提高农民收入、减少面源污染等方面独具优势。研究表明,相关从业人员需要高度关注现阶段稻渔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模式选用、景观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布设、种养协调、肥力调控、产品营销等技术细节问题并加以用心对待、科学掌握。因此提出,未来稻渔共生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农艺机械化、投施精准化、农事省力化等新挑战,并呼吁学界、业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等聚焦合力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农业 可持续发展 青田共生系统 共生产业 产业提升
原文传递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思考 被引量:16
19
作者 方丽 章家恩 蒋艳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2期389-392,共4页
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得以长期延续的历史渊源、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原因。同时,指出... 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得以长期延续的历史渊源、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原因。同时,指出了这种稻鱼共生模式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市场问题、产业化问题、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农业文化消失问题等。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如加强全村生态规划,建立稻鱼共生自然保护区,打造稻鱼生产品牌,适度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共生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传统农业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基于贵州省从江县农户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1 位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0-1056,共7页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驱动因子 农户行为 共生系统 贵州省从江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