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 被引量:23
1
作者 程德培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0,共5页
1986年程德培的评论文章《被记忆缠绕的世界》,首次将关注点投向莫言小说中的童年视角,在此后二十余年的莫言研究中,无数次被提及,是一篇无法绕开的重要文论。
关键词 德培 莫言小说 童年视角
原文传递
世情生态代表作:金宇澄《繁花》
2
作者 许子东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1,共10页
一、方言、文言、政治术语与对话文体2012年我初读《繁花》,居然可以用上海话来读,以为是文坛奇葩,《海上花列传》一系的失散孤儿。没想到《繁花》引起了各方好评,不仅上海评论家程德培撰长文作序,台北《印刻》的主编初安民,热情关怀小... 一、方言、文言、政治术语与对话文体2012年我初读《繁花》,居然可以用上海话来读,以为是文坛奇葩,《海上花列传》一系的失散孤儿。没想到《繁花》引起了各方好评,不仅上海评论家程德培撰长文作序,台北《印刻》的主编初安民,热情关怀小说中写的1949年以后的上海。就连北方学者,比如北大中文系的陈晓明教授等,也认为《繁花》用普通话阅读照样有魅力。之后,更有王家卫,买了电影、电视剧的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德培 《繁花》 政治术语 金宇澄 陈晓明 北大中文系 王家卫
原文传递
纪念一个文学评论家
3
作者 陈思和 《上海文化》 2023年第11期4-8,共5页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文学评论家”作为身份标志了,但我还是觉得,用这个身份来称呼程德培是最合适不过的。我曾经在描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文学评论发展历史时概述过这样的意思:在80年代以前,从事文艺评论者多半是文艺界的官员,也包括各...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文学评论家”作为身份标志了,但我还是觉得,用这个身份来称呼程德培是最合适不过的。我曾经在描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文学评论发展历史时概述过这样的意思:在80年代以前,从事文艺评论者多半是文艺界的官员,也包括各级作家协会的领导,主流媒体的负责人,刊物部门主编、重要记者等,即使没有这类权力的人,也是在有意传递某种话语权,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贯彻文艺路线、政策、国家意志,以及辨别文艺作品是否达到了政治任务所规定的要求,所谓“赞香花、批毒草”就是这类批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路线 作家协会 文学评论 德培 文艺作品 主流媒体 身份标志 话语权
原文传递
在文学现场 纪念程德培兄
4
作者 李庆西 《上海文化》 2023年第11期18-23,共6页
又沉浸在哀乐中,那天送别会上,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作家、评论家,大学教授和文学研究者,记者、编辑和出版人。悲恸之际互相凝视,文学同道老少咸集,足有一二百人,来跟德培先生作最后的告别。逝者没有职务和职称,没有任何官方身份,只有... 又沉浸在哀乐中,那天送别会上,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作家、评论家,大学教授和文学研究者,记者、编辑和出版人。悲恸之际互相凝视,文学同道老少咸集,足有一二百人,来跟德培先生作最后的告别。逝者没有职务和职称,没有任何官方身份,只有文学评论家的名号。毫无疑问,他是当代最优秀的评论家(之一,还是没有之一,要看从哪个角度说)。程德培将自己定位于文学现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守望着我们的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者 德培 文学现场 文学评论家 逝者 送别 守望 大学教授
原文传递
德培的世界
5
作者 赵玫 《文学自由谈》 2023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两个月前的9月28日,本刊作者、知名评论家程德培先生去世,我们深感痛惜。为表达缅怀之情,特重发三十五年前本刊刊载的一篇旧文。
关键词 德培 缅怀 评论家
原文传递
小说探索浪潮中的批评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光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4-73,共10页
当代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个“八五转折”。这种转折,改变了小说批评的历史地理图,批评的重镇这时开始由北京转向上海。而在这一转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就是《上海文学》、《收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批刚刚涌现的青年批... 当代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个“八五转折”。这种转折,改变了小说批评的历史地理图,批评的重镇这时开始由北京转向上海。而在这一转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就是《上海文学》、《收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批刚刚涌现的青年批评家。这种批评的新态势,就是有人已经指出的:“上海批评圈”正是这种历史交替期的产物。“北京批评圈”之暂时退场缘于“知识结构”的陈旧,虽然直到九十年代“学院派”崛起它才再次回到文学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情节 中国小说 德培 《上海文学》 王安忆小说 《收获》 先锋小说 李杭育 马原 许子东
原文传递
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子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什么《平凡的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并未引起文坛足够关注,却在二三十年后,越来越引起了青年读者(也包括专业评论家)的关注?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文学读者群体的变化。1985年前后,程德培讲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当代小... 为什么《平凡的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并未引起文坛足够关注,却在二三十年后,越来越引起了青年读者(也包括专业评论家)的关注?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文学读者群体的变化。1985年前后,程德培讲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当代小说不是城里人下乡,就是乡下人进城。"城里人下乡"即指知青小说,韩少功、王安忆、阿城、张承志、史铁生等,其作品中的乡村其实只是知识分子考验、历练自己灵魂的背景。其中只有极少数人,比如史铁生,会关注农民的生活状态,但作品底色还是知青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当代小说 张承志 韩少功 王安忆 德培 乡下人进城 路遥
下载PDF
“我这个小说写法就是下围棋,到处占一个子抢占实地”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亮 走走 《野草》 2016年第3期195-206,共12页
走走:作为一个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艺术批评家,写一个长篇的念头是怎样产生的?吴亮:回答这个必然会被问到的问题让我踌躇不前,如果说得过于直截了当,就会损害这部意外之作完成后所产生的多重性,在人们看来,一个批评家写小说或许总是... 走走:作为一个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艺术批评家,写一个长篇的念头是怎样产生的?吴亮:回答这个必然会被问到的问题让我踌躇不前,如果说得过于直截了当,就会损害这部意外之作完成后所产生的多重性,在人们看来,一个批评家写小说或许总是难以摆脱理性,风险也恰恰在于此地:诞生一个念头,这样的事情究竟是在哪一天发生的,我甚至想象过是否可以虚构好几个版本,但是重要的是,只有这个唯一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写作 艺术批评家 下围棋 文学评论家 多重性 德培 成长小说 八十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 叙事者
原文传递
我们如何面对挫折 被引量:2
9
作者 洪子诚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第4期4-9,共6页
(2021年9月25日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革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各位朋友:上午好!感谢贺照田带领的创新小组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会。刚才萨支山已经说了,上次柳青研讨会也邀请过我,但是开会前几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晕厥,好... (2021年9月25日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革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各位朋友:上午好!感谢贺照田带领的创新小组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会。刚才萨支山已经说了,上次柳青研讨会也邀请过我,但是开会前几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晕厥,好几分钟不省人事,就没参加成。小萨也说了,他是蔡翔的“粉丝”,其实我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北京的一帮年轻学者、批评家,如上海的陈思和、王晓明、吴亮、蔡翔、许子东、程德培等,我都认真读过他们的书,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蔡翔 许子东 陈思和 德培 王晓明 柳青 贺照田
下载PDF
留学生文学座谈会纪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红林 谷粱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3年第4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社会的市场化转轨,文学面临了严重的危机,纯文学杂志和书籍出版日益萎缩,但文学的一片疲竭中,有关描写海外求学,打工的留学生文学却颇受读者青睐,有的作品一年连印数版;有的作品发行达三、四十万册之多,有的作品问世后成了传播... 近年来,社会的市场化转轨,文学面临了严重的危机,纯文学杂志和书籍出版日益萎缩,但文学的一片疲竭中,有关描写海外求学,打工的留学生文学却颇受读者青睐,有的作品一年连印数版;有的作品发行达三、四十万册之多,有的作品问世后成了传播媒介连篇持续报道的新闻。三月二十二日,《文汇报·笔会》、《小说界》杂志社与上海东方电台邀请部分上海作家、批评家和编辑召开了留学生文学发展现状和趋向等问题的座谈会,与会者畅所欲言,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出版 座谈会纪要 德培 江曾培 李子云 小说界 王周生 写作态度 批评界 艺术质量
原文传递
废墟意识、现代经验与非现实漫游——张楚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霞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自2003年在《收获》发表《曲别针》以来,张楚以品质稳定的书写引起了文坛关注,获得过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孙犁文学奖等奖项。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迄今为止关于张楚的研究不算稀薄(也称不上丰厚),但评... 自2003年在《收获》发表《曲别针》以来,张楚以品质稳定的书写引起了文坛关注,获得过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孙犁文学奖等奖项。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迄今为止关于张楚的研究不算稀薄(也称不上丰厚),但评论家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阐释的难度与限度。李敬泽说,很多人看出了张楚的好,但他从未被充分地评说1。程德培毫不隐讳地指出:"阐释张楚小说最为令人恐惧的地方在于,一旦你想举个例子就会犯错,好像是在把一个活体变成了一个死的解剖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收获》 张楚 林斤澜 《人民文学》 德培 李敬泽 孙犁
原文传递
《上海文学》2004年总目录 被引量:1
12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关键词 杨显惠 德培
原文传递
如何背叛,怎样冒犯:论戴来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红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7-190,共4页
我愿意用理智来归纳戴来和她的小说。她的小说里没有常见的主观宣泄和自我表达的意图,相反,她是将自己包裹好,或者是摘除出来的。多年来,她认真而不知疲倦地用小说之笔,剥除伪装、袒露真相或是隐私,尽管那隐私也许不大体面,真相也未必... 我愿意用理智来归纳戴来和她的小说。她的小说里没有常见的主观宣泄和自我表达的意图,相反,她是将自己包裹好,或者是摘除出来的。多年来,她认真而不知疲倦地用小说之笔,剥除伪装、袒露真相或是隐私,尽管那隐私也许不大体面,真相也未必为平庸所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写作 自我表达 集体记忆 人物形象 屏声静气 女性视角 经典化 日常性 德培 难以言喻
原文传递
“周大新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静溪 张延文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66-72,共7页
2014年11月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郑州师范学院联合举办首届中原论坛——"周大新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作家白烨、陈福民、李洱、胡平、李国平、梁鸿鹰、高海涛、陈曦、陈晓明、王鸿生、... 2014年11月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郑州师范学院联合举办首届中原论坛——"周大新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作家白烨、陈福民、李洱、胡平、李国平、梁鸿鹰、高海涛、陈曦、陈晓明、王鸿生、张志忠、梁鸿、程德培、南丁、李佩甫、邵丽、何弘、孙广举等30多人,以著名豫籍军旅作家、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的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及民族性的关系等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者的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大新 军旅作家 李佩甫 孙广举 中国当代文学 德培 李洱 陈晓明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下载PDF
风度
15
作者 铁凝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72,共5页
丽景酒店三楼,法兰西,六点。他们是这么告诉她的。法兰西是他们订的那间包房。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风度》 德培
原文传递
我的写作(创作谈)
16
作者 吕志青 《长江文艺评论》 2016年第2期20-22,共3页
我的小说写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在省刊上发表的两个短篇在方法上属于现实主义路数,作品发表不久我的兴趣就转移了。那时,我意识到,我心里憧憬的是那样一种小说:与生活保持着相当的距离,甚至是遥远的距离,神秘,晦暗不明,充满... 我的小说写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在省刊上发表的两个短篇在方法上属于现实主义路数,作品发表不久我的兴趣就转移了。那时,我意识到,我心里憧憬的是那样一种小说:与生活保持着相当的距离,甚至是遥远的距离,神秘,晦暗不明,充满了想象力,如此等等。为此,我背上背包,跑进深山里去,听那些离死不远的老人讲述他们或他们的父辈、祖辈曾经经历过或听到过的事情,那些事情因其遥远,近于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想 三七 人参属 自传性小说 评论家 传奇剧(话剧) 戏曲 情节剧 德培 私小说 谢有顺 陈应松
下载PDF
《走窑汉》是怎样“走”出来的
17
作者 刘庆邦 《北京观察》 2020年第5期70-71,共2页
走窑汉,是对煤矿工人的称谓。我自己也曾走过窑。煤还在挖,走窑汉还在"走"。我持续不断地写作,与走窑汉挖煤有着同样的道理。"走窑汉"往地层深处"走",是为了往上升;"走窑汉"在黑暗里"行走... 走窑汉,是对煤矿工人的称谓。我自己也曾走过窑。煤还在挖,走窑汉还在"走"。我持续不断地写作,与走窑汉挖煤有着同样的道理。"走窑汉"往地层深处"走",是为了往上升;"走窑汉"在黑暗里"行走",是为了采掘和奉献光明。1985年9月,我在《北京文学》发表了短篇小说《走窑汉》,这篇小说被文学评论界说成是我的成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斤澜 汪曾祺 德培 《走窑汉》 刘庆邦 王安忆
原文传递
戴来,戴来
18
作者 武歆 《文学自由谈》 2015年第5期132-138,共7页
一 不知为什么,《戴来,戴来》这样的标题,从我想要写这篇文章开始,几乎没有任何羁绊地就出现在我的笔端,似乎它早就形成很多年了,早已经在某个地方沉静地等待我去把它取回来。随后在《戴来,戴来》这样的标题下,一个与众不同的苏州女子... 一 不知为什么,《戴来,戴来》这样的标题,从我想要写这篇文章开始,几乎没有任何羁绊地就出现在我的笔端,似乎它早就形成很多年了,早已经在某个地方沉静地等待我去把它取回来。随后在《戴来,戴来》这样的标题下,一个与众不同的苏州女子旗帜鲜明地站在我的眼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风格 德培 李敬泽 赵玫 中国作协 甲乙丙丁 八十年代 我在 伙伴们 春天文学奖
原文传递
第四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暨“西湖·中国新锐文学论坛”
19
《西湖》 2013年第5期94-96,共3页
第四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从2011年6月开始启动,按照前三届的评奖规则,经过历时半年的初评环节,从《西湖》和全国各大文学刊物2011年至2012年度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中遴选了八部进入终评,这八部中短篇小说分别是:马小淘... 第四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从2011年6月开始启动,按照前三届的评奖规则,经过历时半年的初评环节,从《西湖》和全国各大文学刊物2011年至2012年度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中遴选了八部进入终评,这八部中短篇小说分别是:马小淘的中篇《毛坯夫妻》、张立民的短篇《玛丽有只小羊羔》、修正扬的中篇《天黑请闭眼》、孔亚雷的中篇《火山旅馆》、张漫青的短篇《房间里的张七》、石一枫的短篇《老人》、杨帆的中篇《吃石榴的男人》、草白的短篇《你闻到了什么》。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李敬泽 小说叙事 自恋 孟繁华 德培 胡殷红 贺绍俊 艳遇 博尔赫斯
原文传递
《郁达夫新论》跋
20
作者 许子东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6期95-99,共5页
浙江文艺的十七册《新人文论丛书》,对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学批评,都曾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作为丛书作者之一,今天看到自己三十年前的第一本书有机会再版,自然有些感想。从出版时间看,《郁达夫新论》(增订版)是这套“新人文论”... 浙江文艺的十七册《新人文论丛书》,对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学批评,都曾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作为丛书作者之一,今天看到自己三十年前的第一本书有机会再版,自然有些感想。从出版时间看,《郁达夫新论》(增订版)是这套“新人文论”丛书的第一册。1979年到1982年,我在华东师大读硕士,师从钱谷融先生。读书期间为交功课,陆续写了几篇关于郁达夫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文论丛书 德培 钱谷融 王安忆 文学批评 许子东 《上海文学》 韩少功 《文学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