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
1
作者 刘祎 张超 潘炜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卡瑞利珠是一种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的新型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卡瑞利珠致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部分不良反应如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手足皮肤反应、白塞病样皮损等特殊类型容易... 卡瑞利珠是一种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的新型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卡瑞利珠致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部分不良反应如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手足皮肤反应、白塞病样皮损等特殊类型容易被专科医生忽略。该文总结了卡瑞利珠引起的各种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处理策略,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物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 药物毒 皮肤 黏膜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情况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长泽 杨帆 +1 位作者 宋敏 余靓平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82-688,共7页
目的调查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及安全性,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使用过卡瑞利珠单抗的食管癌患者151例。采集患者一般情况和卡瑞利珠单抗用药信息... 目的调查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及安全性,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使用过卡瑞利珠单抗的食管癌患者151例。采集患者一般情况和卡瑞利珠单抗用药信息,分析患者特征,并评价卡瑞利珠单抗的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151例患者中,将卡瑞利珠单抗用于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21例(占13.91%),被视为适应证不适宜。给药剂量均为200 mg,其中32例(24.62%)患者的给药间隔为q4w或二线及以上治疗病例的给药间隔为q3w,为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均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滴注时间均在30~60 min。47例(31.12%)在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前30 min肌内注射异丙嗪,被视为预处理不适宜。在合并用药方面,8例(5.3%)使用地塞米松预防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的恶心呕吐被视为合并用药不适宜。发生不良反应106例,主要为贫血、中性粒细胞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和免疫相关性肺炎等。结论我院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医院应根据最新的循证证据,制定并及时更新卡瑞利珠单抗合理性评价标准,规范其临床使用,同时需要更多地关注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食管癌 合理 安全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云云 骆锦前 王卓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0期1276-1280,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针对负免疫调节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恢复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目前,批准使用的药物包括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针对负免疫调节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恢复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目前,批准使用的药物包括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上述药物均具备典型的单克隆抗体的药动学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和肿瘤负荷等因素均不影响药物的清除,但体重除外。有研究结果表明,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的疗效、毒性存在暴露-反应关系。已有研究结果证实,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的清除率随时间的变化与总体疗效相关;PD-L1抑制剂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相关研究数据甚少,但是其清除率随时间的变化是明确的,其中阿特珠单抗免疫原性高,可能会影响药动学参数,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总结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药动学的研究,探讨可能影响其药动学的因素和规律,探究对相关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药动学 药效学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基于WHO-VigiAccess的5种PD-1/PD-L1单抗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4
作者 孙文悦 张雯雯 +2 位作者 蔡沅璇 黄锐 龚时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1-858,共8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靶点的单抗抗癌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WHO-VigiAccess)中替雷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靶点的单抗抗癌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WHO-VigiAccess)中替雷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自发ADR报告数据,时间截至2021年,对5种单抗ADR症状的报告比例、ADR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获得5个单抗ADR报告数共105004份。5个单抗的ADR常发生在胃肠系统疾病系统,至少有3个单抗的ADR常发生于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系统。度伐利尤单抗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阿替利珠单抗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纳武利尤单抗在内分泌系统,替雷利珠单抗在心脏器官疾病系统的ADR报告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药品。5个单抗的常见ADR症状有腹泻、呕吐、恶心、感染性肺炎、呼吸困难。除替雷利珠单抗外,4个单抗还常见结肠炎、瘙痒、食欲下降、关节痛、咳嗽、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症状。度伐利尤单抗发生肺部炎症和纳武利尤单抗发生2型糖尿病症状的情况尤为突出。纳武利尤单抗死亡案例报告比例最高。在多个单抗中出现低血压和心肌炎等新的ADR症状。结论5个PD-1/PD-L1单抗常见的ADR涉及疾病系统和具体症状基本与药品说明书一致,但也存在一些特异性的和新发的ADR症状。应依据PD-1/PD-L1单抗的ADR特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 单克隆抗体 药品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 不良反应报告比例
下载PDF
不同PD-1抑制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沙莎 杨秋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3期1828-183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receptor-1,PD-1)抑制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 目的观察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receptor-1,PD-1)抑制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60.44±5.23)岁]、B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1.24±5.18)岁],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A组采用纳武利尤单抗配合化疗,B组采用帕博利珠单抗配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并通过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远期生存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疾病完全缓解率[11.11%(7/63)]、部分缓解率[39.68%(25/63)]均高于B组[1.61%(1/62)、22.58%(14/62)],疾病进展率[3.17%(2/63)]低于B组[14.52%(9/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4.258、5.008,均P<0.05);A组治疗8周后的肿瘤生长率(TGR)[(35.45±10.37)%]低于B组[(40.33±10.59)%],至治疗失败时间(TTF)[(3.46±1.33)个月]长于B组[(2.72±1.47)个月],肿瘤超进展(HPD)发生率[19.05%(12/63)]低于B组[38.71%(2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3、2.952,χ^(2)=5.891;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05)。A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2.47±3.4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5.66±5.25)个月]均长于B组[(10.35±3.62)个月、(13.36±5.1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7、2.468,均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以及帕博利珠单抗均可辅助用于胃癌患者的标准化疗,但相比之下,纳武利尤单抗的药物毒性更弱,可有效增加患者临床获益,对降低肿瘤HPD风险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抑制剂 肿瘤超进展 近期疗效 生存情况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6
作者 冷霞 李倩倩 +2 位作者 魏淑琴 钟睿 黄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5期12-15,共4页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肺炎(IM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PD-1/PD-L1抑制剂致IMP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肺炎(IM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PD-1/PD-L1抑制剂致IM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0)。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咳嗽、咳痰、发热、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影像学检查异常率,治疗前、治疗14 d后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白细胞计数(WBC)、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90.00%vs. 66.67%,χ^(2)=4.812,P=0.028)。治疗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1)。治疗14 d后,治疗组影像学检查结果总异常率低于对照组(3.33%vs. 20.00%,χ^(2)=4.043,P=0.044)。治疗14 d后,2组LYM较治疗前升高,WBC、EOS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PD-1/PD-L1抑制剂致IMP患者可增强疗效,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加快肺部病灶吸收,减轻气道炎症,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肺炎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血常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