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个进口PD-1/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长龙 舒家华 +1 位作者 李国兴 余娴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3-878,共6页
目的 挖掘和评价4个进口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OpenVigil 2.1软件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获取2013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 目的 挖掘和评价4个进口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OpenVigil 2.1软件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获取2013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不良事件报告,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法进行信号挖掘,评价新的或潜在的不良反应信号。结果 共收集到46 840份以PD-1/PD-L1抑制剂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其中纳武利尤单抗28 896份、帕博利珠单抗13 298份、阿替利珠单抗3 398份、度伐利尤单抗1 248份。从不良事件报告的基本情况来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于51~85岁,报告年份集中于近4~5年,报告国家以美国和日本为主,报告结局显示4个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的上报比例都超过了50%,且以“死亡”“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共挖掘得到不良反应信号1 597个,累及系统器官26个,主要集中在“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检查”等方面。对频数排名前50位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分析发现,“内分泌系统疾病”含有的不良反应信号最多,“恶性肿瘤进展”的信号频数最大,“放射性肺炎”的信号强度最大;“放射性肺炎”“胆管炎”“暴发性1型糖尿病”“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力衰竭”“大脑梗死”等13个不良反应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曾报告。结论 PD-1/PD-L1抑制剂介导产生的不良反应信号众多,在“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检查”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较高;新发现的“放射性肺炎”“胆管炎”“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心力衰竭”“大脑梗死”等13个不良反应信号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抑制剂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法 不良反应信号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疗效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闻捷 朱豪华 +9 位作者 刘雨桃 林琳 邢镨元 郝学志 丛明华 王宏羽 王燕 李峻岭 冯宇 胡兴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6-424,共9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并探索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PD-1/PD-L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并探索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全身药物治疗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17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评估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174例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ORR为28.7%,DCR为79.3%。23例(13.2%)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脑转移、治疗线数、治疗模式与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客观疗效有关(均P<0.05)。中位随访18.8个月,174例患者的中位PFS为10.5个月,中位OS未达到,2年生存率为63.0%。病理类型与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PFS有关(P=0.028),性别、年龄、脑转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OS有关(均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客观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免疫治疗前NLR(NLRC0)、第1周期免疫治疗后NLR(NLR_(C1))和ΔN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0.706和0.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_(C1)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客观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61,95%CI为0.062~0.422),与单药免疫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疗效更优(OR=0.395,95%CI为0.174~0.896),不合并脑转移者免疫治疗疗效较好(OR=0.291,95%CI为0.095~0.88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_(C1)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480,95%CI为0.303~0.759),性别(HR=0.399,95%CI为0.161~0.991,P=0.048)、年龄(HR=0.356,95%CI为0.170~0.745,P=0.006)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安全、有效,高龄患者仍可从免疫治疗中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疗效 不良反应 预后
原文传递
PD-1/PD-L1抑制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学佳 任炳楠 +2 位作者 连玉菲 方灵芝 董占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在<65岁或≥65岁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一线、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使用PD-1/PD-L1抑制剂...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在<65岁或≥65岁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一线、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年龄<65岁组(130例)及≥65岁组(144例),观察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21年10月5日。比较<65岁组及≥65岁组患者在一线、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一线治疗中,<65岁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6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个月vs.5个月,95%CI=0.2396~0.7617,P=0.0039);而两组患者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vs.7个月,95%CI=0.3478~1.1380,P=0.1254)。二线治疗中,两组患者PFS(5个月vs.4个月,95%CI=0.5497~1.1950,P=0.2893)、OS(8个月vs.8个月,95%CI=0.7449~1.6050,P=0.648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65岁组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高于≥6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1%(16/130)vs.5.56%(8/144),P=0.0483]。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在一线治疗中疗效低于成年患者,而二线治疗中与成年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的耐受性较好,且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成年患者,但本研究结果仍需大样本量研究结果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老年患者 疗效 安全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4
作者 冷霞 李倩倩 +2 位作者 魏淑琴 钟睿 黄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5期12-15,共4页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肺炎(IM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PD-1/PD-L1抑制剂致IMP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肺炎(IM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PD-1/PD-L1抑制剂致IM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0)。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咳嗽、咳痰、发热、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影像学检查异常率,治疗前、治疗14 d后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白细胞计数(WBC)、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90.00%vs. 66.67%,χ^(2)=4.812,P=0.028)。治疗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1)。治疗14 d后,治疗组影像学检查结果总异常率低于对照组(3.33%vs. 20.00%,χ^(2)=4.043,P=0.044)。治疗14 d后,2组LYM较治疗前升高,WBC、EOS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PD-1/PD-L1抑制剂致IMP患者可增强疗效,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加快肺部病灶吸收,减轻气道炎症,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肺炎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血常规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食管癌的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鄢敏 李德智 别俊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67-1272,共6页
免疫治疗是现今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是目前应用较为成熟且患者生存获益较大的免疫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给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也为食管癌的治... 免疫治疗是现今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是目前应用较为成熟且患者生存获益较大的免疫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给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更有利的选择。该文介绍了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以及疗效预测指标,旨在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更合理地用于食管癌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血液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皇荣 范磊 李建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93-296,共4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指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过去30年随着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不断进步,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是大多数仍然出现复发难治等问题,严重影响其预后。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原文传递
PD-1/PD-L1抑制剂罕见不良反应皮肤血管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邱学佳 任炳楠 +1 位作者 连玉菲 方灵芝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915-1920,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抑制剂的罕见不良反应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临床转归。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抑制剂的罕见不良反应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临床转归。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1月30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导致皮肤血管炎的病例报告与临床研究论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PD-1/PD-L1抑制剂导致皮肤血管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1例,患者用药包括纳武单抗4例,派姆单抗3例,度伐鲁单抗1例及纳武单抗、派姆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各1例,1例患者未提供药物名称,患者从开始使用PD-1/PD-L1抑制剂到出现皮肤血管炎的时间为1~28周,中位时间为8(3~13)周,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或皮肤坏死,可伴有其他系统的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rAEs),皮肤活检表现为血管周围嗜中性和淋巴细胞浸润伴局灶性纤维蛋白样坏死。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获得缓解,患者转归的时间范围为2~60 d,中位时间为30(13~50)d。结论:皮肤血管炎是PD-1/PD-L1抑制剂的一种罕见不良反应,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但可能合并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皮肤血管炎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宫颈癌的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宁宁 汪善兵 +3 位作者 任粤 梁秋源 贾钰铭 雷开键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41-745,共5页
宫颈癌是世界上第四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持续侵袭是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HR-HPV感染会导致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缺陷,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导致的免疫逃逸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 宫颈癌是世界上第四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持续侵袭是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HR-HPV感染会导致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缺陷,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导致的免疫逃逸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局部宫颈癌术后联合放化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在75%~85%。然而,复发、持续性、转移性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仅约为15%^([1])。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治疗选择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