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细胞的程序化死亡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莹 丁明孝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158-164,共7页
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生物体中一些细胞所采取的一种由自身基因调控的主动的死亡方式。与细胞增殖一样,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C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 1972年,Kerr、Wyllie和C... 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生物体中一些细胞所采取的一种由自身基因调控的主动的死亡方式。与细胞增殖一样,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C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 1972年,Kerr、Wyllie和Currie将他们观察到的一种与细胞坏死(Necrosis)形态特征截然不同的细胞死亡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 细胞生理学 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文娜 汪矛 李重九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551,共6页
细胞程序化死亡 (PCD)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 ,它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植物细胞 程序化死亡 研究进展 分子信号
下载PDF
全蝎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庄海峰 姚芳 +1 位作者 王伟涛 杨文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全蝎提取液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株(HL-60)细胞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全蝎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全蝎对HL-60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全蝎对HL-60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全蝎... [目的]观察全蝎提取液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株(HL-60)细胞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全蝎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全蝎对HL-60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全蝎对HL-60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全蝎可以明显促进HL-60细胞的程序化死亡,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最高浓度(10mg/mL)时,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达21.44%。中、小剂量药物浓度时,细胞凋亡比例略有增加,分别为12.56%和9.47%,对照组仅7.36%。同时可显著提高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1)和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结论]全蝎提取液对HL-60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 急性早幼粒细胞株(HL-60) 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细胞结构变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文娜 汪矛 +1 位作者 孔令安 李重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研究植物系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PCD)现象 ,用烟草花叶病毒 (TMV)接种番茄叶片 ,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茎尖顶端细胞出现PCD特征 :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前质体基粒扭曲变形、细胞核畸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 为研究植物系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PCD)现象 ,用烟草花叶病毒 (TMV)接种番茄叶片 ,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茎尖顶端细胞出现PCD特征 :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前质体基粒扭曲变形、细胞核畸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酚类物质、多泡体出现、细胞壁膨胀扭曲、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破坏。试验表明 :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V侵染 番茄 细胞结构 结构变 细胞 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bcl-2基因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牟兆新 侯振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6-1218,共3页
bcl-2基因是被发现的第一个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导致DNA受损的细胞持续生存,突变产物聚集.其表达可增加细胞对多种促凋亡因素的抵抗性,在细胞的程序化死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cl-2基因编码... bcl-2基因是被发现的第一个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导致DNA受损的细胞持续生存,突变产物聚集.其表达可增加细胞对多种促凋亡因素的抵抗性,在细胞的程序化死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cl-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线粒体、核膜及内质网上,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可通过抵抗细胞凋亡,延长细胞的寿命,促进细胞生存,从而使肿瘤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bcl-2基因在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基因 肿瘤研究 发生发展 DNA受损 程序化死亡 抗细胞凋亡 抑制作用 持续生存 基因编码 细胞生存 研究发现 抵抗性 促凋亡 线粒体 蛋白质 食管癌 胰腺癌 大肠癌
下载PDF
大麦糊粉层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调控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希琼 陶均 李玲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细胞程序化死亡存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大麦糊粉层细胞程序化死亡和一些活性因子的调控作用。赤霉素(GA)促进离体大麦糊粉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程序化死亡,脱落酸(ABA)拮抗赤霉素的作用;H2O2能使GA处理的糊粉层细胞... 细胞程序化死亡存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大麦糊粉层细胞程序化死亡和一些活性因子的调控作用。赤霉素(GA)促进离体大麦糊粉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程序化死亡,脱落酸(ABA)拮抗赤霉素的作用;H2O2能使GA处理的糊粉层细胞死亡加快;一氧化氮(NO)延缓糊粉层细胞死亡,起到抗氧化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糊粉层细胞 程序化死亡 调控 一氧 脱落酸 赤霉素
下载PDF
bcl-2反义RNA对白血病细胞株程序化死亡的调变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协群 王文亮 +1 位作者 黄高升 王成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探讨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降低对白血病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调变。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观察bcl-2反义RNA介导的靶基因抑制,对足叶乙甙诱发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株程序化死亡的影响。结果反义bcl-2基因瞬... 探讨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降低对白血病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调变。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观察bcl-2反义RNA介导的靶基因抑制,对足叶乙甙诱发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株程序化死亡的影响。结果反义bcl-2基因瞬时表达能有效地降低CEM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并使其对足叶乙甙的细胞毒效应更为敏感;再则,足叶乙甙杀伤CEM过程中总是伴有大量细胞凋零小体与梯状脱氧核糖核酸片段(ladderDNA)形成,尤其是以bcl-2反义RNA阳性表达的CEM作为靶细胞时,其梯状DNA诱生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达40%左右。结论足叶乙甙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主要机理之一是诱导程序化细胞死亡,并受靶细胞内源性bcl-2蛋白的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反义核酸 细胞调亡 程序化死亡 BCL-2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与肺纤维化关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法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94-296,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肺纤维 研究新进展 肌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程序化死亡 增殖性疾病 肺间质疾病 平滑肌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裸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华 贾桂霞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62-67,共6页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是生物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条件下细胞主动、有序的死亡过程.某些细胞在适当的时期发生PCD是植物生殖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它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由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巨大差异,越来越多的...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是生物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条件下细胞主动、有序的死亡过程.某些细胞在适当的时期发生PCD是植物生殖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它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由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巨大差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裸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PCD问题.在综述裸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PCD现象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有性生殖 细胞分 被子植物 程序化死亡 生物生长 PCD 巨大 长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诱导肿瘤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永玲 吴德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诱导肿瘤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进展万永玲,吴德政(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理科,北京,100039)肿瘤生长是由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死亡比例调节的,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在许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而细...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诱导肿瘤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进展万永玲,吴德政(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理科,北京,100039)肿瘤生长是由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死亡比例调节的,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在许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而细胞死亡的机制仅近几年来才受到人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程序化死亡 拓扑异构酶 抑制剂
下载PDF
淹水诱导小麦根通气组织形成和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学芳 王利凯 周竹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9-524,共6页
以淹水处理的小麦品种华麦8号(耐湿)和华麦9号(不耐湿)为材料,对次生根显微结构和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小麦次生根通气组织形成方式以及品种间耐湿差异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淹水144 h后,华麦8号次生根形成发达的通... 以淹水处理的小麦品种华麦8号(耐湿)和华麦9号(不耐湿)为材料,对次生根显微结构和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小麦次生根通气组织形成方式以及品种间耐湿差异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淹水144 h后,华麦8号次生根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且结构保持完整,而华麦9号次生根虽然也能够形成通气组织,但根的结构却失去完整性。次生根孔积率变化研究表明,华麦8号孔积率增长幅度大,华麦9号孔积率增长幅度小,且在同一淹水时期,华麦8号孔积率均大于华麦9号。对华麦8号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淹水12 h后,细胞核变形;24 h后,染色体发生凝集,核膜变模糊,细胞壁变透明;48 h后,核膜破裂,细胞核解体,细胞壁被降解。同时对华麦8号皮层细胞核进行TUNEL标记,检测到淹水12 h后有少量细胞核呈TUNEL阳性;24 h后,阳性核数量显著增加;48 h后,皮层中阳性核数量达到最大。超微结构变化和TUNEL标记结果表明淹水诱导皮层细胞发生了程序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淹水 通气组织 孔积率 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的新观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宦红娣 唐政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8-60,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的新观点宦红娣唐政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程序化死亡发病机理中图法分类号R593.24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2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的新观点宦红娣唐政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程序化死亡发病机理中图法分类号R593.24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2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简称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程序化死亡 发病机理
下载PDF
1例老年患者使用程序化死亡分子疗法并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明慧 石海燕 孙晓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0期152-153,共2页
程序化死亡分子(PD-1)是免疫细胞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它会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发生作用。PD-L1蛋白是PD-1的配体,与免疫系统的抑制有关,可以传导抑制性的信号,两者结合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增... 程序化死亡分子(PD-1)是免疫细胞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它会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发生作用。PD-L1蛋白是PD-1的配体,与免疫系统的抑制有关,可以传导抑制性的信号,两者结合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增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药疹中较严重的类型,表现为广泛的表皮剥脱、黏膜损害及系统受累,有较高的病死率[1]。引起该类疾病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癫痫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抗痛风类药物、生物制剂及中成药等[2]。TEN病情重、治疗困难,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且病死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败血症等[3]。国内未有使用PD-1药物引起的TEN的文献,美国报道1例印度女性使用PD-1药物导致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热镇痛类药物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表皮剥脱 电解质紊乱 免疫细胞 程序化死亡 生物制剂 药疹
下载PDF
Costimulatory molecule programmed death-1 in the cytotoxic response during chronic hepatitis C 被引量:3
14
作者 Juan Ramón Larrubia Selma Benito-Martínez +3 位作者 Joaquín Miquel Miryam Calvino Eduardo Sanz-de-Villalobos Trinidad Parra-Ci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1期5129-5140,共12页
Hepatitis C virus(HCV)-specific CD8^+ T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olution of HCV infection. Nevertheless, during chronic hepatitis C these cells lack their effector functions and fail to control the vi... Hepatitis C virus(HCV)-specific CD8^+ T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olution of HCV infection. Nevertheless, during chronic hepatitis C these cells lack their effector functions and fail to control the virus. HCV has developed several mechanisms to escape immune control. One of these strategies is the upregulation of negative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such us programmed death-1 (PD-1). This molecule is upregulated on intrahepatic and peripheral HCV-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s during acute and chronic phases of the disease, whereas PD-1 expression is low in resolved infection. PD-1 expressing HCV-specific CD8^+ T cells are exhausted with impairment of several effector mechanisms, such as: type-1 cytokine production, expansion ability after antigen encounter and cytotoxic ability. However, PD-1 associated exhaustion can be restored by block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D-1 and its ligand (PD-L1). After this blockade, HCV-specific CD8^+ T cells reacquire their functionality. Nevertheless, functional restoration depends on PD-1 expression level. High PD-l-expressing intrahepatic HCV-specific CD8^+ T cells do not restore their effector abilities after PD-1/ PD-L1 blockad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HCV is able to induce PD-1 up-regulation to escape immune control are unknown. Persistent TCR stimulation by a high level of HCV antigens could favour early PD-1 induction, 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CV core protein and gClq receptor could also participate in this process. The PD-1/PD-L1 pathway modulation could be a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gulation of others co-stimulatory pathways, in order to restore immune response aclainst HCV to succeed in clearing the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EXHAUSTION Hepatitis C virus core Hepatitis C virus Programmed death-1 Programmed death-1 ligand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中Ca^(2+)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海涛 孙晓川 郑履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U002-U004,共3页
颅脑遭受钝性打击或旋转加速损伤的患者,其神经纤维特别易于受损.在致命性颅脑损伤中,轴突损伤发生率远较先前预计的严重.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CA^2+ 作用机制 细胞凋亡 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Licl诱导后培养上清对EL—4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凤琴 李延钧 +2 位作者 张阳 董永兰 叶菲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5-6,共2页
程序化细胞死亡(Apoptosis或Programmed Cell Death)近年来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新热点。在抗癌药物研究中,能否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化细胞死亡已成为筛选有效抗肿瘤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 LICL 免疫调节剂 EL-4细胞 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细胞凋亡、程序化死亡与坏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陆英 《康复与疗养杂志》 1996年第4期184-185,共2页
细胞凋亡、程序化死亡与坏死李陆英细胞凋亡是细胞一种不同于坏死的死亡方式,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细胞凋亡是一串精确的生化变化的结果〔1〕。不是因细胞遭受严重损伤所致全面崩溃、溶解,而是以凋亡体形式被邻近细胞吞... 细胞凋亡、程序化死亡与坏死李陆英细胞凋亡是细胞一种不同于坏死的死亡方式,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细胞凋亡是一串精确的生化变化的结果〔1〕。不是因细胞遭受严重损伤所致全面崩溃、溶解,而是以凋亡体形式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由于膜保持结构完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程序化死亡 坏死
下载PDF
IgY-Ricin A诱导癌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涛兰 金志刚 +3 位作者 杨建民 马秋云 王恢鹏 刘连瑞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研究了抗癌导向药物IgY-Ricin A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机理。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经IgY-Ricin A处理,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而同样处理的人胚正常肺细胞2BS,其生长不受这种药物的影响。FCM实验结果表明,IgY-Ricin A处理的MGC-80... 研究了抗癌导向药物IgY-Ricin A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机理。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经IgY-Ricin A处理,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而同样处理的人胚正常肺细胞2BS,其生长不受这种药物的影响。FCM实验结果表明,IgY-Ricin A处理的MGC-803细胞,在8h开始出现细胞程序化死亡峰Apo,同样处理的2BS细胞则无Apo峰出现。经lgY-Ricin A处理的MGC-803细胞核由均一状态变为浓缩凝集状,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光切片和三维重组,发现MGC-803细胞核由原来的球形变成高度浓缩凝集的点状结构。DNA凝胶电泳分析显示,IgY-Ricin A处理的MGC-803细胞DNA被降解,呈现梯状电泳条带这一典型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IgY-Ricin A通过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来控制MGC-803细胞的增殖,最终杀死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Y-RicinA 癌细胞 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生物制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与调控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慧 李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37-1844,共8页
提高生物基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是生物制造发展的目标。由于微生物具有生长快、营养要求简单和基因操作简便等特点,常用作生物基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底盘宿主,因此,产品制造过程中微生物细胞的生长与调控尤为重要,其生长调控会直接或间接... 提高生物基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是生物制造发展的目标。由于微生物具有生长快、营养要求简单和基因操作简便等特点,常用作生物基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底盘宿主,因此,产品制造过程中微生物细胞的生长与调控尤为重要,其生长调控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基产品的合成效率。微生物的生长不仅受外界环境如温度、溶氧量、p H等的影响,而且还受微生物本身的生长与调控机制如细胞分裂调控、必需基因表达调控、程序化死亡等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进行分子调控,以提高生物反应速率和目标产物的产量,为化工、食品、生物医药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构建高效的生物制造工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细胞生长 分裂调控 必需基因 程序化死亡 生物产业
下载PDF
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移植对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喜红 易著文 +2 位作者 陈丹 何小解 莫双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3-864,共2页
以往普遍认为肾小管损伤的修复机制为周围剩余的上皮细胞分裂、增殖代替坏死的小管上皮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程序化死亡,或使处于程序化死亡中的上皮细胞“复活”,也可促进急性肾小管损伤的修复。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急性肾小管坏死 间充质细胞移植 急性肾小管损伤 程序化死亡 增生 胚胎 上皮细胞分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