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in tree shrew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盛安 李文辉 张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Animal models are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infectious drugs.Although some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rodents,small primate models are rare.Here,we report on two bacterial infe... Animal models are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infectious drugs.Although some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rodents,small primate models are rare.Here,we report on two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established in tree shrew(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A burnt skin infection model was induced by dropping 5×106 CFU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the surface of a wound after a third degree burn.This dose of S.aureus caused persistent infection for 7 days and obvious inflammatory response was observed 4 days after inoculation.A Dacron graft infection model,2×106 CFU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lso caused persistent infection for 6 days,with large amounts of pus observed 3 days after inoculation.These model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levofloxacin(LEV) and cefoperazone(CPZ),which reduced the viable bacteria in skin to 4log10 and 5log10 CFU/100 mg tissue,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bacteria in graf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4log10 CFU/mL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group(P0.05).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wo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n tree shrew using P.aeruginosa and S.aureus.In addition,tree shrew was susceptible to P.aeruginosa and S.aureus,thus making it an ideal bacterial infection animal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new antimicrob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shrew Novel antimicrobials Graft infecti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下载PDF
创面负压治疗联合背阔肌肌瓣逆行翻转技术在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甘良雨 谢昆 温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索在保留移植物的基础上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使用创面负压治疗联合背阔肌肌瓣逆行翻转技术治疗的4例脊柱内固定术后延迟深部感染患者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62~75岁... 目的探索在保留移植物的基础上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使用创面负压治疗联合背阔肌肌瓣逆行翻转技术治疗的4例脊柱内固定术后延迟深部感染患者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62~75岁,平均69.2岁。通过美兰引导下进行严格清创、创面负压吸引治疗,待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阴性,相关炎性反应指标降至正常范围后,行背阔肌逆行翻转填塞创面,并继续于切口外行创面负压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时拆除创面负压装置,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周内完全愈合,移植物得以保留。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均基本正常后出院。4例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腰椎内固定物松动等不良结果。结论使用创面负压治疗联合背阔肌肌瓣逆行翻转技术在保留移植物的基础上治疗脊柱术后深部感染方面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或能提高移植物的保留率、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及提高感染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器 负压伤口疗法 背阔肌肌瓣 移植物感染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殷恒讳 王冕 +5 位作者 李梓伦 姚陈 胡作军 王劲松 常光其 王深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2410-2414,共5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支架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EVAR术后支架感染病例资料,对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再次干预方式及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支架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EVAR术后支架感染病例资料,对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再次干预方式及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收治的患者共有10例EVAR术后支架感染病例,均为男性,年龄45~72岁(平均62.5岁)。其中2例初次EVAR手术于我院进行,占我院同期EVAR手术的0.23%(2/885)。本次发病与EVAR手术间隔0~27个月(平均6.9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100%)及腰背部疼痛(40%)。8例患者有明确感染诱因(80.0%),其中腹主动脉瘤肠瘘4例(40%),炎性动脉瘤3例(30%),上呼吸道感染并败血症1例(10%)。9例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干预,其中局部清创+引流1例,支架切除+双侧腋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例,支架移除+右侧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7例。随访2~60个月(平均24.1个月),1例失访,1例术后死于腹主动脉残端破裂(12.5%),7例迄今存活,其中1例解剖外旁路闭塞(12.5%)但无严重下肢缺血。结论 腹主动脉瘤肠瘘和炎性腹主动脉瘤是本组病例支架感染的主要原因,在充分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建立解剖外旁路并移除移植物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移植物感染 腋-股动脉旁路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血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莹琛 崔磊 曹谊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288-290,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外周血管疾病 血管移植物 合成纤维 冠状动脉疾病 移植物感染 心血管外科 血管反应 细胞增生 细胞类型 外科治疗 栓塞率 生物材料 模拟血液 慢性炎症 化学因子 分泌功能 动脉硬化 相容性 通畅率
下载PDF
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行腋-双股动脉旁路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挺岸 刘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19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行腋-双股动脉旁路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例腋-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对策及手术配合要点。结果经过医护默契配合及做好感染防护,3...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行腋-双股动脉旁路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例腋-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对策及手术配合要点。结果经过医护默契配合及做好感染防护,3d后,患者神志清,体温37.5-38.5℃,脉搏100-120次/min、血压108/69mmHg(1mmHg=0.133kPa),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结论腋-双股动脉旁路术手术持续时间长、手术配合要求高,通过多切口管理、预防血栓形成以及观察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根据潜在并发症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是配合手术成功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双股动脉旁路术 移植物感染 护理对策 手术配合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在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主动脉食管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彭明亮 张道琴 +1 位作者 杨呈伟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主动脉食管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诊断的7例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合并主动脉食管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MSCTA的影像表现。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主动脉食管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诊断的7例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合并主动脉食管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MSCTA的影像表现。结果:6例男性,中位年龄46(23~56)岁,距上次主动脉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0.5~48)个月,血培养阳性5例(71.4%),4例(57.1%)最终死亡,出现移植物感染周围多发积气且食管相通的典型的主动脉食管瘘的征象6例(85.7%)。结论:MSCTA能直观显示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主动脉食管瘘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感染 主动脉食管瘘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血管冷冻保护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鐥 王成 史业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920-3925,共6页
背景: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在血管移植修复中蕴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深低温冻存是实现同种异体血管长期保存的常用方法。在低温保存过程中,有效的冷冻保护剂对于防止血管组织低温损伤和保持细胞活力至关重要,但对于最佳保护剂的... 背景: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在血管移植修复中蕴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深低温冻存是实现同种异体血管长期保存的常用方法。在低温保存过程中,有效的冷冻保护剂对于防止血管组织低温损伤和保持细胞活力至关重要,但对于最佳保护剂的选择并未达成共识。目的:总结近年来各大血管组织库中使用的冷冻保护剂,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将来深低温冻存同种异体血管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2015-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同种异体血管,动脉,静脉,深低温冻存,冷冻保护剂,冷冻损伤,血管移植”,英文检索关键词为“cryopreservation,blood vessels,vascular allografts,arteries,veins,cryoinjury,cryoprotectants,cryoprotective agents”,检索国内外有关应用于临床的血管冷冻保护剂及其近远期结果的相关文献,最终选取5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在血管的深低温冻存研究中,常使用包含渗透性和非渗透性的冷冻保护剂组合,通过程序性降温及快速解冻的方法减轻对血管壁结构的损伤。(2)尽管二甲基亚砜(DMSO)具有毒性作用,但在许多国家的组织库产品清单中不包括任何单独用DMSO以外的冷冻保护剂冷冻保存的心血管组织。目前深低温冻存同种异体血管用于血管移植后仍然有不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有些甚至是致命的。(3)DMSO作为保护剂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如何平衡其毒性作用与保护效果至关重要,并且寻找安全无毒、无异种抗原的新型冷冻保护剂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对推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物临床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血管 深低温冻存 冷冻保护剂 冷冻损伤 血管移植 移植物感染 原位重建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移植物感染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连冲 崔进 +7 位作者 王冕 李梓伦 姚陈 殷恒讳 胡作军 王劲松 常光其 王深明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移植物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的患者资料,并对感染原因、临床表现、再次干预方式及预后进行分...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移植物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的患者资料,并对感染原因、临床表现、再次干预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5岁(48~77岁),与首次EVAR的中位间隔时间为7.5个月(21 d^27个月),合并主动脉肠瘘(AEF)6例(40%),细菌培养阳性率47%(7/15)。4例(AEF 2例、无AEF 2例)接受保守治疗。11例(AEF 4例,无AEF 7例)接受手术取出支架,其中9例行腋-双股动脉旁路+主动脉残端闭合,2例行原位腹主动脉重建,其中合并AEF者同时进行了肠瘘修补术。30 d内死亡率为33%(5/15),围术期死亡3例,保守治疗2例且为合并AEF患者。10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6~54个月)。2例保守治疗者中长期死亡率为50%(1/2),感染再发率为100%(2/2);8例术后患者仅1例2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中长期死亡率为13%(1/8),感染再发率为0%(0/8)。患者总体死亡率为47%(7/15),其中合并AEF患者(67%,4/6)30 d内死亡率高于无AEF者(11%,1/11)(P=0.047),而合并AEF(50%,1/2)和无AEF患者(25%,2/8)中长期死亡率及感染再发率无明显差异(P=0.38)。结论: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死亡率高,而合并AEF患者早期死亡率高。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基于充分的抗感染后的外科治疗是一个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移植物感染 主动脉肠瘘 死亡率 腋-双股动脉旁路 原位重建
原文传递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董艳 缪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分为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分为感染组(n=17)和对照组(n=13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的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会发生一定比例的移植物感染,年龄、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均与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发生移植物感染有关,应做好预防并及时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移植物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彭明亮 刘浩 +2 位作者 程赛明 杨呈伟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诊断的12例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分析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临床特征及CTA的影像表现等。结果...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诊断的12例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分析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临床特征及CTA的影像表现等。结果:11例男性,1例女性,中位年龄57(51,70)岁,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9例,主动脉人工血管感染3例,术前CTA确诊为感染性动脉瘤6例,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肠瘘,术后至确诊移植物感染的间隔中位时间为1(0.75~10)个月;术前CTA确诊为非感染性动脉瘤6例,术后至确诊移植物感染的间隔中位时间为36(1~156)个月,感染性动脉瘤移植物感染的发病时明显短于非感染性动脉瘤的时间(P<0.05),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9例(75%),CTA影像表现为移植物周围血管壁外不规则渗出影和(或)移植物周围少许气泡影9例;移植物周围不规则动脉瘤伴周围模糊渗出3例。10例患者术前做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PET-CT)检查,与CTA确定的是否存在移植物感染及感染范围、程度均高度一致。结论:CTA能直观显示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征象及明确感染的范围,是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临床评价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感染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要慎重选择且需要更加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感染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感染继发主动脉食管瘘1例
11
作者 顾晓龙 官格 +1 位作者 林霖 向定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17-320,共4页
主动脉食管瘘(AEF)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病隐匿、死亡率高,给临床诊断和救治带来较大的挑战。AEF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表现为发热、呕血、胸背痛、吞咽困难等。本文报道了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感染继发食管瘘1... 主动脉食管瘘(AEF)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病隐匿、死亡率高,给临床诊断和救治带来较大的挑战。AEF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表现为发热、呕血、胸背痛、吞咽困难等。本文报道了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感染继发食管瘘1例,其诊疗过程极为复杂,最终联合心脏外科等多学科后完成救治。现将诊疗过程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对AEF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食管瘘 移植物感染
下载PDF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例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露 李海燕 《上海护理》 2022年第9期72-74,共3页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是血管外科非常凶险且病死率高的疾病。据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15000例患者因RAAA而死亡[1]。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ar aneurysm repair,EVAR)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是血管外科非常凶险且病死率高的疾病。据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15000例患者因RAAA而死亡[1]。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ar aneurysm repair,EVAR)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病死率低于外科手术的优势,但术后移植物感染等并发症却不容忽视[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于2020年5月收治1例因RAAA行EVAR术后发生移植物感染的患者,该患者在实施开放手术后出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情危急且凶险。经围手术期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病情平稳出院,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移植物感染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电解质紊乱 截肢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并发感染3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师天雄 胡锡祥 缪健航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主动脉病变(包括主动脉瘤和夹层)是血管外科比较常见的病变,以往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血管,同时进行人工血管移植。近年来,随着腔内治疗的兴起,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很多风险,但是,随着接受腔内治疗患者的增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破裂 腔内治疗 移植物感染 人工血管移植 并发感染 开腹手术 治疗后 血培养
下载PDF
主髂动脉支架移植物感染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德兵 符伟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94-797,共4页
关键词 移植物感染 髂动脉支架 支架型人工血管 Chalmers 诊治 人工血管感染 血管腔内支架 腹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带蒂大网膜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怀军 姚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带蒂大网膜 主动脉移植 移植物感染
原文传递
人工血管内瘘移植物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6
作者 万恒 刘轶凡 刘灏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50-255,共6页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感染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与介入科收治的29例(31条人工血管)AVG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0例;年龄(62.5±10...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感染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与介入科收治的29例(31条人工血管)AVG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0例;年龄(62.5±10.4)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移植物完整切除(TGE)+动脉修复和移植物局段切除(PGE)+旁路重建。观察和总结移植物感染情况,治疗情况和随访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初级通畅率。结果31条人工血管中,28条位于前臂,2条位于上臂,1条位于下肢。从植入到感染的中位时间为6.0(2.0,12.5)个月。合并流入/流出道狭窄的人工血管12条(38.7%),24条(77.4%)人工血管因反复穿刺而感染。29例患者中,2例(2条人工血管)采取单纯保守治疗,1例(1条人工血管)采取抗菌治疗加切开引流,16例(17条人工血管)采用了TGE+动脉修复;10例(11条人工血管)采用了PGE+旁路重建。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4)个月。随访期内,PGE+旁路重建的人工血管的初级通畅率为40%。1条人工血管因穿刺相关原因再次感染,并再次行PGE+旁路重建手术。结论AVG移植物感染应根据移植物感染的类型来选择处理策略。对于AVG移植物局段感染的患者,PGE+旁路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移植物感染 治疗 移植物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体外开窗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移植物感染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明远 焦洋 +1 位作者 张小明 李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0-1071,共2页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在国内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并且有一部分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也采用了EVAR治疗,但其主要问题是EVAR术后感染控制不佳或者感染再次复发。据文献报道,腔内手术后支架型人工血管...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在国内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并且有一部分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也采用了EVAR治疗,但其主要问题是EVAR术后感染控制不佳或者感染再次复发。据文献报道,腔内手术后支架型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发生率约为0.4%~1%,如不加以治疗,死亡率极高(6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移植物感染 修复术后 治疗 伤口闭合 负压封闭 开窗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感染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清声 景在平 +5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赵珺 冯翔 冯睿 黄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6期404-405,共2页
血管移植物感染是血管移植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目前正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本文总结了我院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感染一例的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手术后 移植物感染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移植物感染二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洋 赵文军 +4 位作者 李飞 张锐利 陈光 李翔 郑德兴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4-535,共2页
随着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传统开放手术的替代疗法,因其微创、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正获得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与接受。T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这一... 随着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传统开放手术的替代疗法,因其微创、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正获得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与接受。T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这一灾难性并发症的数量则随着TEVAR术的广泛开展而不断增多。2008年10月至2016年4月,120例患者因为胸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在我科行TEVAR手术。期间共发生T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2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者1例,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者1例,我们总结了此2例T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 移植物感染 修复术后 腔内治疗 传统开放手术 术后并发症 AORTIC 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和肝移植(三)
20
作者 李冰(编译) 杨露绮(审校)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7年第8期22-24,共3页
移植物HBV感染治疗的确定HBV“移植物感染”的定义是肝移植术后持续的血清HBsAg阳性。这个定义有别于临床上的显著移植物感染,即血清HBVDNA阳性。例如,Roche等应用敏感的PCR方法检测移植后持续采用HBIg进行预防长达十年的病人血清,... 移植物HBV感染治疗的确定HBV“移植物感染”的定义是肝移植术后持续的血清HBsAg阳性。这个定义有别于临床上的显著移植物感染,即血清HBVDNA阳性。例如,Roche等应用敏感的PCR方法检测移植后持续采用HBIg进行预防长达十年的病人血清,这些病人血清HBsAg是阴性的。结果相当一部分病人血清内检测出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 HBVDNA阳性 乙型肝炎 移植物感染 HBSAG阳性 血清HBSAG 病人血清 PCR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