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移动性研究的理论焦点与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振杰 叶维强 +1 位作者 朱竑 黄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0-1145,共16页
全球化和现代化共同驱动所形成的丰富的移动实践构成了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尽管英语世界对于移动性理论的关注较早,但普遍可接受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尚未形成。国内有关移动性的研究还大致处于理论引介阶段,基于中国国情和经验,... 全球化和现代化共同驱动所形成的丰富的移动实践构成了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尽管英语世界对于移动性理论的关注较早,但普遍可接受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尚未形成。国内有关移动性的研究还大致处于理论引介阶段,基于中国国情和经验,推动本土实证验证和理论建构的需求显著。本文从Urry提出的移动性关键问题出发,沿着移动性的“本质本体-媒介机制-过程影响”的分析框架,总结和聚焦移动性理论的5个主要焦点:(1)迁移/运动和停留/静止的辨证关系;(2)新移动技术/基础设施的介入与移动性的强弱;(3)移动性与地方意义塑造;(4)移动性与社会公平;(5)移动性与移动自由,进行文献梳理,追溯复杂问题背后的矛盾统一的理论观点,尝试总结移动性研究的框架,并提出相关研究展望,以期为国内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移动性研究提供参证。同时也助力中国特色人文地理研究理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 移动范式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消失的附近与搁浅的亲密:数字化时代新移动范式下的距离感分析
2
作者 姚亦恬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8期17-19,共3页
互联网时代,距离感正在无形中被放大。人们仿佛丧失了环境的方向感和建立彼此间信任关系的能力,人与环境失去连接,人与人不再亲密。在此背景下,重建关系变得极为迫切。文章结合笔者日常感知,借助社会观察和叙事法,从地与人、人与人两个... 互联网时代,距离感正在无形中被放大。人们仿佛丧失了环境的方向感和建立彼此间信任关系的能力,人与环境失去连接,人与人不再亲密。在此背景下,重建关系变得极为迫切。文章结合笔者日常感知,借助社会观察和叙事法,从地与人、人与人两个维度,具体分析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中“附近的消失”以及亲密关系缺失下的都市孤独症候群,得出距离感放大的实质是地方感的转移和亲密感的削弱,从而找到人与地方割裂、人与人隔膜的重要动因。文章分析了移动性范式演化与更新特点——作为媒介漫游者的人,通过位置信息的分享与实践,创建个体的地方体验,并通过对话获取不同语境下全新的地方感和空间感,从而赋予距离感崭新的定义。文章提出了人们借助多样化载体,重回附近的可能性和途径,即个体在新的移动范式中,利用位置信息的分享与实践,通过“想象的存在”或位置媒介,实现不同空间的联结,从而产生共同在场感,以满足维持社交关系的需求,获得对地方新的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漫游 移动范式 动态地方 数字社交 元叙事 距离感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时空重塑与空间体验
3
作者 孙桂杰 《今传媒》 2017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变迁,同时也带来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重塑了时空观念,对人的空间体验也有一定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建立了一个人机之间、人际之间和人与外部事物之间的动态模式,这是一种基于情境认知的模型,人...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变迁,同时也带来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重塑了时空观念,对人的空间体验也有一定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建立了一个人机之间、人际之间和人与外部事物之间的动态模式,这是一种基于情境认知的模型,人在不同的情境中通过不同的认知框架来协调与智能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关系,这种交互体验弱化了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而更倾向于以来直觉思维认知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范式 界面思维 时空重塑 聚合体验
下载PDF
“寄件请扫码!”:电子快递单的移动叙事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顺铭 李晓昱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54,共16页
电子快递单自2012年以来逐步取代手写快递单,成为构筑我国数字化快递业的最基础性单元,但人们却往往对其熟视无睹。在“物质性转向”和“新移动范式”的基本理论背景下,本文以戴维·莫利从“物的维度”定义传播与移动为基点,从格式... 电子快递单自2012年以来逐步取代手写快递单,成为构筑我国数字化快递业的最基础性单元,但人们却往往对其熟视无睹。在“物质性转向”和“新移动范式”的基本理论背景下,本文以戴维·莫利从“物的维度”定义传播与移动为基点,从格式化、模块化、编码化、基础设施化、时空化等角度展开分析,通过讲述电子快递单的故事,试图揭示其背后所牵涉的复杂的技术-文化过程,诸如它如何在物质层面上成为标准之物、如何作为基础设施接入并组织起新的具有“互操作性”的移动系统、其时空轨迹再现与时空技术中介如何形塑人们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快递单 移动范式 叙事 基础设施 物质性
原文传递
建设性新闻视角下的新传播与乡村振兴的想象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珺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8,共5页
21世纪媒介技术巨变,法国社会学家John Urry提出"新移动范式"观点,学者们把传播引向"人的流动、媒介的移动、物体的移动"互动多维的新视角。乡村振兴是当下中国传播研究的重要探索领域,在新移动范式下新生代农民工... 21世纪媒介技术巨变,法国社会学家John Urry提出"新移动范式"观点,学者们把传播引向"人的流动、媒介的移动、物体的移动"互动多维的新视角。乡村振兴是当下中国传播研究的重要探索领域,在新移动范式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借助新媒体再现乡村新貌,践行媒介赋能,重构乡村传播网络。媒体从建设性新闻视角报道返乡农民工的角色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认知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拓展新传播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研究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范式 返乡农民工 建设性新闻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旅游流动中停泊的意义:移动性视角下的青年旅舍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解佳 孙九霞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46,共15页
青年旅舍自1998年引入中国,从不为人知到遍地开花,历经了二十年的发展。本文在移动性范式的启发下,以代表性的青年旅舍为案例,纳入经营者、工作人员及住宿者多方视角,探索青年旅舍作为停泊点的特征及其对旅游方式和文化的再造。研究发现... 青年旅舍自1998年引入中国,从不为人知到遍地开花,历经了二十年的发展。本文在移动性范式的启发下,以代表性的青年旅舍为案例,纳入经营者、工作人员及住宿者多方视角,探索青年旅舍作为停泊点的特征及其对旅游方式和文化的再造。研究发现,青年旅舍作为旅游流动中的停泊点具有让旅行者停下来和慢下来的特质,极大地影响了旅行者的移动节奏与方向,而标准化与在地化的有效结合使青年旅舍成为旅行者移动过程中的稳定点。同时,各地青年旅舍作为停泊点在空间中编织了一张社会网络,催生了新型旅行方式。本文丰富了移动性范式下对于停泊点的研究,揭示了青年旅舍类场所对于旅游流动的重要意义及其在社会文化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旅舍 移动范式 停泊点 背包客 自助旅行
下载PDF
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白学军 高晓雷 +1 位作者 高蕾 王永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9-576,共8页
不同语体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重心多集中于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已有研究表明阅读知觉广度存在语言加工的特异性。藏语作为拼音文字,同时具有表意文字的特征,是阅读知觉广度研究尚未涉及的语言材料。因此,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不同语体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重心多集中于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已有研究表明阅读知觉广度存在语言加工的特异性。藏语作为拼音文字,同时具有表意文字的特征,是阅读知觉广度研究尚未涉及的语言材料。因此,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范围尚不清楚,藏语阅读知觉广度是否也表现出语言加工的特异性也有待证实。为了探测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使用Eye Link 1000 Plus型眼动记录仪,以35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典的移动窗口范式,设计了7种窗口(5、9、13、17、21、25和整行)。结果发现,L2R2-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4R4-L12R12在总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向右眼跳幅度三个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L6R6-L12R12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L8R8-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结果支持藏族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是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阅读知觉广度存在语言加工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 知觉广度 移动窗口范式 眼动
下载PDF
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干扰效应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丽红 闫国利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8-324,共7页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的干扰效应进行了探讨。两个实验分别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探测了汉语阅读眼动研究中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下四种掩蔽条件(星号掩蔽、繁体字掩蔽、相似汉字掩蔽和控制条件...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的干扰效应进行了探讨。两个实验分别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探测了汉语阅读眼动研究中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下四种掩蔽条件(星号掩蔽、繁体字掩蔽、相似汉字掩蔽和控制条件)的干扰作用。两个实验比较一致的支持了在两种范式呈现条件下星号掩蔽材料的干扰效应较小,而繁体字和相似汉字的干扰效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掩蔽刺激 移动窗口范式 中央凹掩蔽范式 眼动
下载PDF
作为中介的平台:K-Pop“周边”的移动和粉丝圈层秩序的再造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华 吴越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35,共13页
“周边”是韩国K-Pop产业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是由娱乐公司出品的、和爱豆相关的产品,包括应援棒、小卡、钥匙扣等等。缘于和爱豆的关联性,周边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受到中国K-Pop粉丝的追逐。各大平台深度介入周边的移动之中,围绕周边移... “周边”是韩国K-Pop产业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是由娱乐公司出品的、和爱豆相关的产品,包括应援棒、小卡、钥匙扣等等。缘于和爱豆的关联性,周边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受到中国K-Pop粉丝的追逐。各大平台深度介入周边的移动之中,围绕周边移动形成的交流网络、物流网络和平台的“基础设施化”息息相关。作为中介的平台,连接、调度粉丝站(粉丝组织)/代购(以个体为主的运营)/代切(产业组织)、粉丝消费者、周边等人和非人的多元节点,融合线下交通、物流的“硬基础设施”,集结成一个动态的“行动者网络”。基于由平台为主导的移动系统,在不同粉籍的粉丝间形成新的关系联结,打破以爱豆为中心的固有粉圈的实践逻辑,生成以周边为中心的圈层形态和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范式 平台 粉丝文化 周边
原文传递
移动与停泊:山地徒步旅游的移动性实践
10
作者 史鹏飞 明庆忠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70,共11页
在身体的、非表征的理论转向下,新移动性范式中移动/停泊辩证范畴的引入对山地徒步旅游体验研究纵深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典型山地徒步旅游案例——雨崩徒步的用户生成内容为分析资料,对山地徒步旅游移动性实践中移动与停泊的内涵及... 在身体的、非表征的理论转向下,新移动性范式中移动/停泊辩证范畴的引入对山地徒步旅游体验研究纵深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典型山地徒步旅游案例——雨崩徒步的用户生成内容为分析资料,对山地徒步旅游移动性实践中移动与停泊的内涵及二者间的转换问题进行了阐释性研究。研究发现:山地徒步旅游移动性实践是具身化的移动/停泊连续转换过程;移动包括随意性移动和目的性移动,停泊包括支撑性停泊和享乐性停泊。移动与停泊构建起一个斑驳陆离的转换空间,生成了兼容高峰与日常的具身体验;山地非功用性特质和修复性功能共同作用下的情感连带及身体“唤起—阈限—更新”的仪式过程是移动/停泊连续转换的动力,现代性侵蚀和工具性依赖则构成其转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徒步旅游 旅游体验 移动范式 移动与停泊 连续转换
原文传递
西方文论关键词 移动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2006年以来,厄里、谢勒尔等学者共倡一种"新的移动性范式",反对传统社会科学的安栖主义所推崇的稳定性、意义与地方性,重视距离、变化、无地方性,呼吁建立一种由运动和变化驱动的社会科学。该研究范式将人身移动、物的传送、... 2006年以来,厄里、谢勒尔等学者共倡一种"新的移动性范式",反对传统社会科学的安栖主义所推崇的稳定性、意义与地方性,重视距离、变化、无地方性,呼吁建立一种由运动和变化驱动的社会科学。该研究范式将人身移动、物的传送、想象性旅行、虚拟旅行、依赖电子手段的交际皆纳入移动性所指范畴,并视移动性为现代性的本质属性。它重视移动性政治:谢勒尔、克雷斯维尔与阿迪等人均指出,关注移动资本、移动能力的差异性,而非片面强调移动的速度或普适性,乃是当前移动性研究的重心所在。因其鲜明的跨学科、反本质主义特征,移动性理论很快成为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等人文学科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 移动范式 厄里 移动性政治
原文传递
大流行中的西方“移动性范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移动性是人与物能够自由或轻松移动的能力。2006年,厄里与谢勒尔发表《新的移动性范式》,呼吁社会科学实现“移动性转向”。移动性研究者普遍将移动性视为现代社会的本质属性,肯定移动性所体现的权利、平等、自由、民主等正面因素,同时... 移动性是人与物能够自由或轻松移动的能力。2006年,厄里与谢勒尔发表《新的移动性范式》,呼吁社会科学实现“移动性转向”。移动性研究者普遍将移动性视为现代社会的本质属性,肯定移动性所体现的权利、平等、自由、民主等正面因素,同时重视移动性差异,强调移动性政治和移动性正义。2020年以来,全球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移动性的利与弊空前呈现,移动性范式的合法性也面临挑战,这正是谢勒尔、克雷斯维尔、凯塞林等移动性研究学者近期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如果结合从笛福到加缪的鼠疫文学叙事,既会呈现西方政府数百年来一以贯之的瘟疫治理策略,亦能启示今人重新思考移动性与不动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 不动性 移动范式 新冠肺炎 隔离
下载PDF
汉语双字词句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红 闫国利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阅读知觉广度通常指阅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每次注视能获取有用视觉信息的范围。既往的汉语知觉广度的研究一般把单字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但在某些呈现条件下,此类呈现方式会导致阅读过程中的语义加工的完整性被破坏。本研究采用眼... 阅读知觉广度通常指阅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每次注视能获取有用视觉信息的范围。既往的汉语知觉广度的研究一般把单字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但在某些呈现条件下,此类呈现方式会导致阅读过程中的语义加工的完整性被破坏。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使用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使用双字词句作为阅读材料,双字词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探讨在保证知觉呈现单元语义完整性的基础上大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实验一采用移动窗口范式,结果发现,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词左侧1个双字词及右侧1-2个双字词的空间。实验二采用中央凹掩蔽范式,结果验证了实验一的研究结果。该结果表明,在汉语阅读过程中,以双字词为基本的视觉呈现单元,较既往研究中单字为基本呈现单元的情况,更好地保证了阅读中语义的完整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知觉范围。该结果建立于视觉呈现单元的语义完整性的基础上,是对现有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理论的完善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广度 语义完整性 眼动 移动窗口范式 中央凹掩蔽范式
下载PDF
新闻广播背景音对大学生阅读效率影响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惠兰 宋子明 +1 位作者 张煜婧 闫国利 《心理研究》 2017年第4期15-21,共7页
本研究以Eyelink 2000眼动仪为工具,28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移动窗口范式探讨新闻广播、白噪音对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与白噪音和安静条件相比,新闻广播背景音条件下,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更长,阅读速度变慢,有效读速... 本研究以Eyelink 2000眼动仪为工具,28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移动窗口范式探讨新闻广播、白噪音对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与白噪音和安静条件相比,新闻广播背景音条件下,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更长,阅读速度变慢,有效读速下降,注视次数增加;(2)广播条件下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个汉字,安静和白噪音条件下的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3个汉字。本研究结果说明,新闻广播背景音影响了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使阅读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窗口范式 阅读知觉广度 无关言语效应
下载PDF
移动性理论视域下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15
作者 武越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3,共8页
21世纪,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等领域出现了“移动性转向”和“新移动性范式”,迅速引发了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在移动性理论视域下,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关注种族、性别和阶级交叉下的华裔移动性,分析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含混性,探... 21世纪,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等领域出现了“移动性转向”和“新移动性范式”,迅速引发了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在移动性理论视域下,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关注种族、性别和阶级交叉下的华裔移动性,分析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含混性,探讨华裔移动性与移民经验、心理状态和身份建构的互动,由此反思和挑战美国移动性神话。移动性理论视域下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仅是一次跨学科尝试,也反过来丰富移动性理论,促进移动性研究的理论对话和跨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 移动范式 美国华裔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