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仕和 许四宏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9年第4期78-83,共6页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因子,已阐明了MIF的基因 、结构特征及其产生和功能,指出它在诸多疾病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发MIF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基因 结构 功能 应用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MI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志霞 李振彬 +4 位作者 李焱 刘彦卿 孙中成 张钢 徐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839,共2页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 含药血清 滑膜细胞 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雯 夏金堂 汪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25-1426,共2页
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依赖于细胞外生长因子的促进作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作为经典炎症细胞因子,不仅参与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也成为独特的促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外因子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证明MIF直接影响正常细胞的分... 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依赖于细胞外生长因子的促进作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作为经典炎症细胞因子,不仅参与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也成为独特的促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外因子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证明MIF直接影响正常细胞的分裂和癌基因诱导的恶性转化,或间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影响细胞抑癌基因p53的功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血管生成等多个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研究MIF作用的机制将为肿瘤治疗寻找到新靶点。现就MIF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发展机制 移动抑制因子 巨噬细胞 抑癌基因P53 机体免疫反应 炎症细胞因子 细胞外因子 MIF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桂贤 王丽娟 +4 位作者 单志新 林秋雄 张雄 王硕 刘新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2-853,共2页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脑梗死患者 巨噬细胞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 cells mRNA
原文传递
血清IL-15 AAG水平与肺结核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天蔚 彭婷 +2 位作者 李永武 王艳波 钟业腾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α1-酸性糖蛋白(AAG)与肺结核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评估肺结核化疗患者预后与干预。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221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α1-酸性糖蛋白(AAG)与肺结核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评估肺结核化疗患者预后与干预。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221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2个月,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IL-15]水平及AAG水平,记录患者治疗8个月后痰涂片镜检转阴状况,结合胸部X线检查评估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69)和预后良好组(n=152)。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细胞因子水平及AAG水平,分析血清AAG水平及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221例肺结核患者治疗8个月时,有152例预后良好,有69例预后不良;比较肺结核化疗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基线资料、细胞因子水平、AAG水平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分别作为自变量,患者预后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肺结核化疗患者治疗2个月IFN-γ、TNF-α、MIF、IL-15过表达,AAG表达下调均是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发现,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IFN-γ、TNF-α、MIF、IL-15、AAG水平预测预后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71,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AAG预测AUC最高。结论:肺结核化疗患者不良预后风险较高,与治疗二个月IFN-γ、TNF-α、MIF、IL-15、AAG表达异常有关,其中IL-15及AAG表达水平对肺结核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较高,可根据治疗期间检测结果,指导预后风险预测与治疗方案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15 Α1-酸性糖蛋白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 移动抑制因子 化疗
下载PDF
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动态监测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疾病转归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武娟 许丽娜 束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动态监测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分析其在APTB患者疾病转归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APTB患者136例,给... 目的动态监测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分析其在APTB患者疾病转归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APTB患者136例,给予APTB常规治疗,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转归组(结核得到控制,93例)和未转归组(结核未控制,43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析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CPIS评分的关系及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及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转归组均低于未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CPIS评分与血清MIF(r=0.581、0.782、0.663,P<0.05)、TNF-α(r=0.604、0.749、0.712,P<0.05)、IFN-γ(r=0.585、0.767、0.658,P<0.05)均呈相关;MIF、TNF-α、IFN-γ联合预测APTB患者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与APTB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疾病转归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有效评估APTB患者预后,对临床治疗、预后改善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活动性肺结核 干扰素Γ 相关性 移动抑制因子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狼疮性肾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伟英 尹培达 +4 位作者 陈永雄 余学清 梁英杰 关伟明 蓝辉耀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肾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正常肾和狼疮肾组织MIF表达,以及狼疮肾皮质MIF阳性(MIF+)细胞数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肾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正常肾和狼疮肾组织MIF表达,以及狼疮肾皮质MIF阳性(MIF+)细胞数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组织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肾组织MIF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增强,狼疮组肾组织MIF+细胞数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明显相关,与肾脏病理及功能损害也有一定相关关系。结论:MIF在介导狼疮性肾炎病损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增多或可作为反映狼疮肾活动及进行性肾损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天敏 卫峥 +2 位作者 张建中 黄和冲 王永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03-1204,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79例PHC经CT或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MIF和VEGF水平。结果PHC组血清中MIF和VEGF浓度分别为(56.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79例PHC经CT或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MIF和VEGF水平。结果PHC组血清中MIF和VEGF浓度分别为(56.2±18.1)ng/ml和(531.9±102.7)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9.6±12.3)ng/ml和(223.2±72.6)pg/ml(P<0.01);在PHC组中Ⅰ期、Ⅱ期和Ⅲ期MIF浓度分别为(54.8±11.2)ng/ml、(81.1±28.5)ng/ml和(97.6±25.6)ng/ml;VEGF浓度分别为(527.6±132.7)pg/ml、(546.5±107.4)pg/ml和(579.4±81.3)pg/ml;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PHC组中MIF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45)。结论MIF和VEGF参与了PH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可作为监测PHC进展、转移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移动抑制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实验性结肠炎中移动抑制因子活性的神经调节 被引量:3
9
作者 林萍 吴星宇 +2 位作者 潘慧 胡胜娣 梅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观察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结肠炎的肠壁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肠神经系统对结肠炎中MIF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半抗原二硝基氯苯(DNCB)给经过致敏的大鼠和小鼠灌肠诱发结肠炎,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肠系膜淋巴细胞中MI... 目的观察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结肠炎的肠壁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肠神经系统对结肠炎中MIF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半抗原二硝基氯苯(DNCB)给经过致敏的大鼠和小鼠灌肠诱发结肠炎,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肠系膜淋巴细胞中MIF活性、用免疫荧光双染方法测定肠神经元中MIF蛋白的表达,观察ip6-羟基多巴(6-OHDA)和体外去甲肾上腺素(NE)培养对结肠炎时MIF活性的影响。结果结肠炎大鼠肠壁神经元MIF蛋白的表达随DNCB灌肠剂量的增大而增强;6-OHDA(38~150mg·kg-1体重)能够进一步刺激结肠炎小鼠MIF活性的升高(ip6-OHDA组与ip溶剂的结肠炎组相比,P<0.01);NE(1.0nmol·L-1~1.0mmol·L-1)体外可使结肠炎组的MIF活性升高,其反应幅度和敏感性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1)。结论DNCB引起的实验性结肠炎中MIF活性升高;正常的交感活动能够抑制结肠炎时的MIF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肠神经系统 移动抑制因子 二硝基氯苯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晓辉 张方信 +2 位作者 孙一彬 钱震 李惠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0-272,共3页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含1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2500,活化的T淋巴细胞、垂体前叶及外周单核巨噬细胞(M垂)是其主要来源。研究发现各器官组织细胞也分泌少量MIF,并...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含1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2500,活化的T淋巴细胞、垂体前叶及外周单核巨噬细胞(M垂)是其主要来源。研究发现各器官组织细胞也分泌少量MIF,并且MIF是许多免疫性和炎性疾病的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乙型肝炎肝硬化 相对分子质量 T淋巴细胞 垂体前叶 组织细胞 炎性疾病
原文传递
移动抑制因子介导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半抗原诱发的大鼠结肠炎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星宇 潘慧 梅林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9-424,共6页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神经源性炎症。我们实验室曾报道,以脊髓蛛网膜下腔(intrathecal,ith)注射半抗原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的方法,在致敏大鼠建立了结肠炎模...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神经源性炎症。我们实验室曾报道,以脊髓蛛网膜下腔(intrathecal,ith)注射半抗原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的方法,在致敏大鼠建立了结肠炎模型。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此结肠炎过程中神经免疫介导物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否参与其发病机制。选用7-9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用免疫荧光双染法分别测定ith注射DNCB后肠壁经组织和脊髓组织MIF蛋白的表达。观察MIF抗体预处理对ith注射DNCB后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e index,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th注射DNCB大鼠的结肠神经组织和脊髓组织MIF蛋白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ith注射乙醇(对照)组;MIF抗体(1:10,1:5)预处理能够显著减轻由ith注射DNCB引起的DAI高评分和结肠病理变化。上述结果提示,肠和脊髓神经组织MIF活性升高或,和释放增多是im注射DNCB后结肠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神经免疫机制参与了ith注射DNCB引起的大鼠结肠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移动抑制因子 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 二硝基氯苯 大鼠
下载PDF
移动抑制因子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晓艾 何成章 +2 位作者 吕蓓 史怀 陆英华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卵泡液中是否存在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其卵泡液和血液中的浓度对IVF-ET 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8-2005.08行IVF-ET助孕的不孕妇女共37例,按妊娠结局分 为妊娠和非妊娠两组。收集取卵时的血液及卵泡液,定量酶联免... 目的:探讨人卵泡液中是否存在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其卵泡液和血液中的浓度对IVF-ET 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8-2005.08行IVF-ET助孕的不孕妇女共37例,按妊娠结局分 为妊娠和非妊娠两组。收集取卵时的血液及卵泡液,定量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及卵泡液 中MIF的浓度。并检测取卵前血中LH、P、E2值。结果: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 胚胎数和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妊娠组血清及卵泡液中MIF浓度分别为1.79±0.98 ng/ml和 22.97±10.62 ng/ml;非妊娠组分别为1.91±1.71 ng/ml和13.44±8.5ng/ml。两组卵泡液中 MIF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浓度差异不明显(P>0.05)。卵泡液MIF浓度与优质胚 胎率呈正相关(r=0.3277,P<0.05),优质胚胎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2)。结论:卵泡液中MIF可 能与卵泡发育及卵细胞质量有关,进而影响IVF-ET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抑制因子 血液 卵泡液 IVF-ET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加鱼油肠外营养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军 孙士锦 +5 位作者 张宏光 姚元章 蒋东波 周健 梁华平 张连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加鱼油肠外营养对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本中心收治的2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鱼油组和常规组,入院后即按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方式给药:常规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2 g.kg-1.d-1... 目的探讨多发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加鱼油肠外营养对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本中心收治的2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鱼油组和常规组,入院后即按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方式给药:常规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2 g.kg-1.d-1,鱼油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0 g.kg-1.d-1加鱼油0.2 g.kg-1.d-1,均连续使用5 d。于入院后及治疗后第3、6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CRP、MIF、IFN-γ及IL-4浓度。结果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CRP、MIF、IL-4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第3天,鱼油组CRP、IL-4水平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MIF水平较常规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常规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6天,鱼油组CRP、IL-4水平均较常规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常规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常规治疗的同时,补充ω-3 PUFAs可以显著改善多发伤患者机体免疫防御,有效抑制了Th1/Th2应答模式的偏移,降低了多发伤后过度的炎症反应程度,对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肠外营养 多发伤 C-反应蛋白 移动抑制因子 干扰素-Γ 白介素4
下载PDF
利胆汤对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的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 陈卫东 +1 位作者 刘兴洲 吴永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2期353-358,共6页
目的:研究利胆汤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大鼠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Wistar大鼠60只,3月龄,雄性,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胆宁片组、利胆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立刻、术后6 h、术后12 ... 目的:研究利胆汤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大鼠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Wistar大鼠60只,3月龄,雄性,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胆宁片组、利胆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立刻、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4个时间点收集大鼠胆汁,以及检测大鼠胆总管压力;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9%的氯化钠;胆宁片组灌胃给予胆宁片0.5 g/(kg·d);各利胆汤剂量组:6,12和24 g/(kg·d),灌胃给药3天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肝病理形态;ELISA检测的方法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Q-PCR法检测大鼠肝脏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表达。结果:利胆汤能明显的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6(P<0.05)、TNF-α的表达(P<0.01),并且明显抑制MIF和TLR4的表达(P<0.01)。结论:利胆汤能够改善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的肝损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MIF和TLR4的表达和下调IL-6,TNF-α的表达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汤 胆管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移动抑制因子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南蛇藤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内胶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金平 程军 +1 位作者 田卓 胡厚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南蛇藤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中胶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基因敲除小鼠12只,随机分为南蛇藤素干预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每组各6只,同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6只... 目的观察南蛇藤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中胶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基因敲除小鼠12只,随机分为南蛇藤素干预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每组各6只,同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各组均给以高脂饮食饲养8周,在高脂饲养的后4周,分别予以南蛇藤素和相当剂量的溶剂二甲基亚砜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用药4周;处死后行主动脉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斑块内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主动脉斑块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的强度。结果模型组形成了早期斑块,南蛇藤素组斑块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分别为4270.74±1027.64μm2和8971.19±1665.76μm2(P<0.01),南蛇藤素组斑块内胶原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275±0.0068和0.0142±0.0054,P<0.01);南蛇藤素组与模型组比较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明显降低(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054±0.0020和0.0263±0.0080,P<0.00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也明显降低(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114±0.0016和0.0227±0.0039,P<0.001)。结论南蛇藤素可能通过下调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抑制胶原的降解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南蛇藤素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胶原 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实验性结肠炎中移动抑制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黎黎 林萍 +1 位作者 潘慧 梅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副交感神经在实验性结肠炎中的作用,特别是乙酰胆碱(ACh)对结肠炎中移动抑制因子(MIF)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二硝基氯苯(DNCB)灌注小鼠结肠制备结肠炎模型,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结肠组织和肠神经元中MIF蛋白的表达,以二苯基四氮唑... 目的探讨副交感神经在实验性结肠炎中的作用,特别是乙酰胆碱(ACh)对结肠炎中移动抑制因子(MIF)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二硝基氯苯(DNCB)灌注小鼠结肠制备结肠炎模型,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结肠组织和肠神经元中MIF蛋白的表达,以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中MIF的释放。观察腹腔注射(预处理)阿托品或MIF抗体、以及体外ACh干预细胞培养,对结肠炎病理、MIF表达及释放的影响。结果结肠炎小鼠肠组织和肠壁神经元MIF蛋白的表达、淋巴细胞中MIF的释放均随DNCB灌肠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多,MIF抗体(1∶5)或阿托品(1μg.g-1体重)预处理可减轻DNCB引起的肠病理改变及MIF的表达和释放。ACh(10-7mol.L-1~10-3mol.L-1)可增加淋巴细胞中MIF的释放,该作用可被阿托品(10-5mol.L-1)共同孵育而阻断(阿托品组与ACh 10-5mol.L-1和10-3mol.L-1组相比,P<0.05,P<0.01)。结论在DNCB引起小鼠结肠炎过程中,内源性ACh的活动增强可能是加重结肠病理和升高炎症因子MIF活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肠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 毒蕈碱受体 移动抑制因子 二硝基氯苯 小鼠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研究现状
17
作者 李建远 陈章国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99,共3页
80年代中期建立了产生人巨噬细胞(Mφ)移动抑制因子(MIF)的T细胞杂交瘤并制备单克隆抗体,证明不同种属不同组织细胞来源的MIF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从人T细胞杂交瘤所建cDNA文库中克隆化MIFcDNA,确定了碱基... 80年代中期建立了产生人巨噬细胞(Mφ)移动抑制因子(MIF)的T细胞杂交瘤并制备单克隆抗体,证明不同种属不同组织细胞来源的MIF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从人T细胞杂交瘤所建cDNA文库中克隆化MIFcDNA,确定了碱基序列。从牛脑细胞和小鼠垂体细胞纯化及克隆化的MIF与由人MIFcDNA序列推导的MIFN-端有高度同源性。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MIF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重型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晓辉 张方信 +2 位作者 刘聪 钱震 赵连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0,共3页
感染HBV可引起重型肝炎,由于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发病机制复杂,始终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机体免疫应答、内毒素与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Tc细胞在清除HBV的同时,不但损伤肝细胞,其免疫复合物还可激活补体系统,引... 感染HBV可引起重型肝炎,由于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发病机制复杂,始终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机体免疫应答、内毒素与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Tc细胞在清除HBV的同时,不但损伤肝细胞,其免疫复合物还可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肝细胞大片坏死,尤其是内毒素血症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量TNF-α、IL-6和IL-1等,可引起肝细胞膜损伤、微循环障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从而导致肝细胞缺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重型乙型肝炎 移动抑制因子 肝组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肝细胞缺氧 内毒素血症 细胞膜损伤
原文传递
移动抑制因子和嗜铬粒蛋白A在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天太 谢玲林 +1 位作者 杨明理 胡火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3-488,共6页
为研究移动抑制因子和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参与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完全脊髓横断实验模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质谱对脊髓损伤的动物组织样品进行分析... 为研究移动抑制因子和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参与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完全脊髓横断实验模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质谱对脊髓损伤的动物组织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出20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巨噬细胞游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CgA等.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移动抑制因子和CgA在损伤的脊髓组织中表达量发生变化,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均参与了脊髓损伤过程,但在脊髓损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抑制因子 嗜铬粒蛋白A 脊髓损伤 双向凝胶电泳
下载PDF
体液的作用
20
作者 杨吉生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第5期88-89,共2页
血液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抵御、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作用。T淋巴细胞,它不但可直接杀伤癌细胞,同时在抗原的刺激下,能释放出7种与抗肿瘤有关的淋巴因子,如淋巴毒素、促淋巴细胞分裂因子... 血液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抵御、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作用。T淋巴细胞,它不但可直接杀伤癌细胞,同时在抗原的刺激下,能释放出7种与抗肿瘤有关的淋巴因子,如淋巴毒素、促淋巴细胞分裂因子、移动抑制因子、趋化因子、巨噬细胞激活因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体液 现代医学研究 细胞分裂因子 移动抑制因子 巨噬细胞 β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