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北缘仙游寺粘土(膨胀土)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永双 曲永新 +1 位作者 吴树仁 谭成轩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3-388,共6页
首次在秦岭北缘周至县马召镇仙游寺一带发现了中更新世厚层褐色粘土,命名为"仙游寺粘土"。它们是中更新世晚期湿润(半湿热)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坡面流堆积,其物质来源为秦岭山地表层的褐色古风化壳。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仙游... 首次在秦岭北缘周至县马召镇仙游寺一带发现了中更新世厚层褐色粘土,命名为"仙游寺粘土"。它们是中更新世晚期湿润(半湿热)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坡面流堆积,其物质来源为秦岭山地表层的褐色古风化壳。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仙游寺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富含膨胀性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的膨胀土,是以往渭河盆地没有发现的膨胀土新类型。仙游寺粘土不良的工程特性导致仙游寺周边和108国道秦岭北缘一带的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都很不稳定,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土体滑坡频繁发生。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结果,着重介绍了仙游寺粘土的发育特征、成因时代及其工程地质特性,这不仅有助于北秦岭山地第四纪古气候的恢复及对北秦岭和渭河盆地第四纪以来地质环境演化的认识,而且对于认识秦岭北缘土体滑坡的成灾机理并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缘 中更新世粘土 膨胀土 工程地质特性 地质环境演化
下载PDF
秦岭北缘古地震基岩崩塌和滑坡施密特锤暴露年龄
2
作者 石文芳 徐伟 +1 位作者 尹金辉 郑勇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4-1402,共19页
地震崩塌、滑坡是较为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研究地震崩塌、滑坡发生的时代及其活动规律,从而恢复断裂带古地震活动历史、地震复发周期,有助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地震灾害防御工作。文中选择秦岭北缘断裂带和华山山前断裂中段被历史文献记... 地震崩塌、滑坡是较为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研究地震崩塌、滑坡发生的时代及其活动规律,从而恢复断裂带古地震活动历史、地震复发周期,有助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地震灾害防御工作。文中选择秦岭北缘断裂带和华山山前断裂中段被历史文献记录的地震基岩崩塌、滑坡为研究对象,使用施密特锤测量416个岩块的反弹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了崩塌、滑坡体暴露岩石的风化因子,讨论了施密特锤暴露测年法的分辨率,评估了施密特锤测年的可靠性,同时建立了古地震基岩崩塌、滑坡历史记录年代与反弹值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施密特锤暴露测年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廉价、无破坏的原位相对测年方法,初步建立的岩石风化因子-年龄校正曲线为T=(19723±888)×f_(w)-(2145±166),基于该校正曲线,可以对形成年龄>500a的基岩崩塌和滑坡进行分期,为确定秦岭北缘古地震基岩崩塌、滑坡形成时代提供一种新的相对测年手段。施密特锤岩石反弹值还可用来评估宇宙成因核素暴露测年样品是否存在先期暴露、翻滚、二次埋藏等复杂暴露历史带来的核素继承浓度问题,帮助选择合格的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样品的采集地点,保证测年数据的可靠性,提高测年效率。在秦岭北缘的气候和岩性条件下,岩石经历2ka风化后,表面强度减小约(25%±1%),约1ka后减小(16%±1%),约0.5ka后减小(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基岩崩塌和滑坡 施密特锤 秦岭北缘 相对测年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新生代构造活动——兼论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过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志才 张培震 +3 位作者 张广良 李传友 郑德文 袁道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9-135,共17页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北西西向构造带,它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中部发育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两侧发育向外扩展的多条逆冲断裂,剖面上呈向北偏心的花状构造。自古近纪中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成为青藏高原...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北西西向构造带,它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中部发育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两侧发育向外扩展的多条逆冲断裂,剖面上呈向北偏心的花状构造。自古近纪中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成为青藏高原早期的北东边界,其新生代构造活动控制了两侧的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形。在构造带南侧滩歌盆地自古近纪中晚期堆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砾岩和砂岩地层,但未见新近纪地层;沿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部在中新世形成具有剪切拉张性质的武山—漳县盆地,沉积了厚度超过千米的砾岩、砂岩和泥岩序列;在构造带北侧陇西盆地从古近纪中晚期至中新世晚期一直处于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沉积了连续的新生代地层序列。在中新世晚期以后,整个构造带遭受挤压变形,逆冲活动强烈,中部的武山—漳县盆地和北侧的陇西盆地相继消亡,新生代地层发生强烈构造变形,位于构造带南侧的滩歌盆地也同时发生轻微缩短变形。第四纪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方式,而逆冲断裂活动则迁移到了北东方向的海原断裂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又称中卫—同心断裂)等构造带之上,实现了大区域范围内的应变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 青藏高原东北部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晚第四纪活动表现与滑动速率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传友 张培震 +2 位作者 张剑玺 袁道阳 王志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63,共10页
文章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的沉积建造、构造地貌等开展了野外调查与研究。冲沟位错、断裂剖面、山脊位错、线性槽地、洪积扇变形与断塞塘等详细的构造地貌分析,显示断裂带在黄香沟段晚第四纪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以左旋走滑兼有倾滑... 文章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的沉积建造、构造地貌等开展了野外调查与研究。冲沟位错、断裂剖面、山脊位错、线性槽地、洪积扇变形与断塞塘等详细的构造地貌分析,显示断裂带在黄香沟段晚第四纪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以左旋走滑兼有倾滑分量为特征。根据其中两条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冲沟左旋水平位错平均值30.5±3.0m,及其14C限定的冲沟发生位错的年龄为13480±240aB.P.,获得断裂晚第四纪的水平滑动速率为2.3±0.2mm/a。同时,由断裂位错洪积扇形成的1.05±0.30m垂直位移量,与该期洪积扇形成的14C年龄3690±100aB.P.,估算了断裂晚第四纪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28±0.08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构造地貌 滑动速率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破裂分段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42
5
作者 邵延秀 袁道阳 +3 位作者 王爱国 梁明剑 刘琨 冯建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90,共12页
根据最新地质考察和历史地震考证结果,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从东到西可划分为宝鸡、天水、武山、漳县、黄香沟和锅麻滩共6个次级断裂段。上述断裂既具有单段破裂,又具有多段组合破裂的特征。利用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评估方法,对这6个单... 根据最新地质考察和历史地震考证结果,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从东到西可划分为宝鸡、天水、武山、漳县、黄香沟和锅麻滩共6个次级断裂段。上述断裂既具有单段破裂,又具有多段组合破裂的特征。利用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评估方法,对这6个单段分别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其中黄香沟段和漳县段发生单段破裂的可能性最大,天水段发生单段破裂的概率次之。若发生组合破裂,黄香沟段和漳县段组合破裂可能性大。同时,根据沿断裂带的b值扫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黄香沟段和天水附近应力积累较高,这两个地区应是未来发生强震的主要段落,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 时间相依地震潜势概率 b值扫描 应力积累
下载PDF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吴中海 吴珍汉 +1 位作者 万景林 周春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共6页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间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 渭河盆地 裂变径迹 山脉隆升 峰顶面 秦岭北缘断层 秦岭造山带 热年代学 隆升-剥蚀
下载PDF
734年天水7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雷中生 袁道阳 +2 位作者 葛伟鹏 何文贵 刘兴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62,共12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结果,734年天水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秦州中都督府、麦积都尉一带,今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和麦积山一带,震中烈度达Ⅹ度,震级71/2级左右。其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向,大致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相吻合,极...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结果,734年天水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秦州中都督府、麦积都尉一带,今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和麦积山一带,震中烈度达Ⅹ度,震级71/2级左右。其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向,大致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相吻合,极震区正好位于甘谷-武山断裂段的东端。综合分析认为,734年天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东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34年天水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
下载PDF
西秦岭西段花岗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37
8
作者 徐学义 李婷 +1 位作者 陈隽璐 李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6-82,共7页
对西秦岭北部花岗质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时代介于216~264Ma,为中二叠世末至晚三叠世。江里沟、阿夷山和中川岩... 对西秦岭北部花岗质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时代介于216~264Ma,为中二叠世末至晚三叠世。江里沟、阿夷山和中川岩体属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1.05),温泉岩体和德乌鲁岩体属准铝和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0.95~1.05);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的地球化学特征,或两者兼而有之。其中,江里沟、德乌鲁和中川岩体具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阿夷山岩体具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点,温泉岩体是两者兼而有之。花岗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岩最有可能是古老的玄武质岩石。西秦岭北部存在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说明三叠纪时期存在陆-陆碰撞或陆-陆俯冲导致的地壳加厚,加厚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以及部分熔融发生深度的不同,形成本区具有埃达克或喜马拉雅型地球化学特点的花岗岩侵入体。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对寻找金铜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侵入体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西秦岭北缘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和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6
9
作者 曹娟娟 刘百篪 闻学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是最近 10a来逐渐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将已获得的定量地质资料运用于活动断裂中—长期地震潜势概率评估的方法 ,从而使得在缺乏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资料 ,但已获得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同震位错、古地震年... 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是最近 10a来逐渐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将已获得的定量地质资料运用于活动断裂中—长期地震潜势概率评估的方法 ,从而使得在缺乏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资料 ,但已获得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同震位错、古地震年代序列等资料的活动断裂段上评估未来的发震概率成为可能。在定量计算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过程中 ,作为输入参数之一的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它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概率计算的结果。对研究断裂上已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 (H)、地质资料 (G)和古地震资料 (P) ,笔者采用了时间可预报 (T)和准周期 (Q)两种模式分别计算其平均复发间隔 ,比单一的只假定一种复发模式计算更具有完善性和可靠性。在叙述该方法的同时 ,以西秦岭北缘断裂为例 ,详细阐述了该断裂上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 ,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秦岭北缘断裂未来地震潜势作了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 平均复发间隔 地震危险性分析 T模式 Q模式 地震潜势概率
下载PDF
青海南山当家寺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永明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刘成军 裴磊 陈有炘 陈国超 王盟 林广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3-541,共19页
青海南山构造带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其研究对厘清古特提斯演化阶段西秦岭造山带与南祁连构造带的衔接转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家寺花岗岩体是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合花岗岩基。本文对当家寺花岗岩体进... 青海南山构造带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其研究对厘清古特提斯演化阶段西秦岭造山带与南祁连构造带的衔接转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家寺花岗岩体是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合花岗岩基。本文对当家寺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0.1±2.1 Ma和241.0±2.6 Ma,属于中三叠世。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体相对高硅(SiO_2=66.37%~73.99%)和富钾(K_2O=3.37%~4.73%),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中等程度的铕负异常(δEu=0.32~0.64)。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形成于下地壳基性岩为主的源岩的部分熔融,同时存在一定程度幔源岩浆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认为当家寺花岗岩体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可能为宗务隆洋向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南山 西秦岭北缘 当家寺花岗岩体 锆石U—Ph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循环深度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汪万红 张慧 苏鹤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研究了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氦同位素,同时通过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当地地温梯度计算了温泉水的循环深度;统计分析了1900-1997年间的地震频度。从水对断裂及其围岩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深循环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 研究了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氦同位素,同时通过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当地地温梯度计算了温泉水的循环深度;统计分析了1900-1997年间的地震频度。从水对断裂及其围岩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深循环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段地震活动性的差异与温泉水循环深度的差异有关。认为循环深度较深的陕西段孕育强震的可能性较小,而循环深度较浅的青海段和甘肃段是孕育强震的危险区,其中甘肃段可能是强震的最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缘断裂带 温泉水 氢氧同位素 ^3He/^4He 循环深度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2 位作者 赵海涛 胡晓隆 王利晓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2-91,共10页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红层地层与下伏老地层以及不同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红层沉积序列及岩石学特征和红层地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重新厘定了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的红层沉积地层地质格架。研究表明,西秦岭漳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系统,即①下白垩统紫红色砂岩、砾岩。②中新统红色砾岩、砂岩、黏土岩和深紫色-灰色泥岩、灰色泥灰岩、蒸发岩系。③上新统河流相砾岩层(韩家沟砾岩)和F1断层以北的红色洪积砾岩层。三套红层地层之间都为角度不整合面分割,相对地质关系清晰,沉积岩石特征差异明显,尽管由于断层的破坏,但没有影响到整体地层格架。三套红层地层系统反映了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沉积构造环境和古地貌演化过程,为研究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过程和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向东北缘的扩展远程效应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中一新生代 红层地层 角度不整合 砾岩 地层格架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断层气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强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苏鹤军 张慧 +2 位作者 李晨桦 伍剑波 周慧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1-676,共6页
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断层气Hg、R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影像以及b值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习性进行深入探讨,并识别出该断裂带潜在... 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断层气Hg、R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影像以及b值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习性进行深入探讨,并识别出该断裂带潜在大震危险区段。可为未来地震趋势判定及震情跟踪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断层气 地震活动性参数 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青海南山沟后岩浆杂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永明 裴先治 +6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刘成军 裴磊 陈有炘 王盟 陈国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8-932,共25页
青海南山构造带是衔接宗务隆构造带、南祁连构造带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结合带。沟后岩浆杂岩体位于青海南山构造带东段,主要由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本文对沟后岩浆杂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 青海南山构造带是衔接宗务隆构造带、南祁连构造带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结合带。沟后岩浆杂岩体位于青海南山构造带东段,主要由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本文对沟后岩浆杂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8.8±2.6 Ma、243.2±2.1 Ma、243.1±0.9 Ma、244.0±2.1 Ma和249±3 Ma。辉长岩富铁、镁,贫碱;辉长闪长岩高铝、富钙和钠,二者均为钙碱性岩类。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暗色微粒包体属钙碱性-碱性岩系列。不同岩石类型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K)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Ba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轻重稀土分异的右倾特征,具弱-中等负Eu异常。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沟后岩浆杂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暗示其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的构造环境。辉长岩为幔源岩浆经分离结晶的产物,辉长闪长岩为幔源岩浆经分异演化并混染少量壳源岩浆的产物;中基性岩浆与壳源中酸性岩浆发生混合并经历一定的分异演化过程形成了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沟后岩浆杂岩体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早三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宗务隆洋向南消减作用相关的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南山 西秦岭北缘 沟后岩浆杂岩体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下载PDF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大草滩群物源研究——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树宽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裴磊 陈有炘 高景民 刘成军 魏方辉 王银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69-1481,共13页
选取甘肃东部西秦岭造山带北缘晚泥盆世大草滩群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大草滩群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大草滩群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422~518Ma、756~887Ma、1100~1231Ma和2417~2736Ma... 选取甘肃东部西秦岭造山带北缘晚泥盆世大草滩群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大草滩群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大草滩群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422~518Ma、756~887Ma、1100~1231Ma和2417~2736Ma。其中,422~518Ma的年龄数据约占总体的67%,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相对集中,且呈现出最强烈的峰值,其余年龄段所占比例则较少。422~518Ma年龄组分指示其物源可能以邻近地区的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为主,该组分年龄是加里东期中南祁连和西秦岭微地块分别向北俯冲、碰撞产生的一系列火成岩在造山剥蚀后的沉积响应。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中756~887Ma年龄组分反映其物源可能来自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1100~1231Ma年龄组分反映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祁连造山带。2417~2736Ma年龄组分反映了物源来自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结晶基底,部分物源也有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基底。综合分析显示,大草滩群碎屑沉积物质来源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存在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3个物源区,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对大草滩群的沉积有重大的物源贡献。两者相比较,祁连造山带应为大草滩群最主要的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草滩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西秦岭北缘 物源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漳县—车厂断层的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4 位作者 王志强 马兆武 梁收运 于飞 刘高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62,共9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构造边界断裂带之一,其构造变形历史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可以为西秦岭中新生代构造过程和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动力学的远程构造响应提供约束。漳县—车厂断层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构造边界断裂带之一,其构造变形历史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可以为西秦岭中新生代构造过程和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动力学的远程构造响应提供约束。漳县—车厂断层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工程开挖所揭露的断层带内丰富构造现象的观测与分析,至少可以辨别出3期性质、规模、运动学特征各异的构造变形事件。第一期为向北北东陡倾的伸展正断层作用;第二期为向南南西倾的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作用;第三期为沿近直立断面左旋走滑作用。尽管每期变形的时代尚缺乏构造物质测年的约束,但根据其与白垩系、新近系的空间关系以及已有第四纪以来沿断层地貌位错和相关沉积物测年以及地震活动历史研究对断层左旋走滑作用的时代约束,认为第一期伸展正断层作用起始于早白垩纪,可能持续到渐新世;第二期向北逆冲断层作用起始于渐新世初,可能持续到早第四纪;第三期左旋走滑断层作用起始于晚第四纪,持续至今。漳县—车厂断层是一条典型的多期变形的脆性断层,其变形特征与历史,如果代表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特征与构造变形过程,那么现今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仅是起始于早白垩纪、新生的脆性断裂带,并非是印支主造山期大规模韧性逆冲推覆作用的边界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漳县-车厂断层 断层带结构 断层运动学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晚第四纪水平位移特征及其微地貌响应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传友 张培震 +2 位作者 袁道阳 王志才 张剑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左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其在黄香沟一段活动性较强,活动现象典型。对沿断裂带分布的地貌、地质体等晚第四纪位移量的研究表明,在黄香沟一带,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水平位移量最大为40~60...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左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其在黄香沟一段活动性较强,活动现象典型。对沿断裂带分布的地貌、地质体等晚第四纪位移量的研究表明,在黄香沟一带,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水平位移量最大为40~60m;最小为6~8m,可能是一次滑动事件的特征位错量。断裂带上的位移具有分组特征,各组位移值之间具有6~8m的稳定增量。位移值的分组性和增量特征反映了该段断裂具有特征地震的活动特征,而7组位错值则反映了断裂7次特征活动事件。关于黄香沟一带与断裂相关的微地貌分析,也获得了大致相对应的事件次数。并由此初步推测,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该断裂带有过多次强烈活动,活动期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水平位移 微地貌 特征事件
下载PDF
西秦岭岗岔金矿赋矿围岩成岩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金春 申俊峰 +5 位作者 刘海明 彭自栋 魏竹君 王冬丽 窦润吾 蓸卫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9,共14页
岗岔金矿是在西秦岭西段北缘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有潜力达到大型。该金矿目前发现的5条金矿脉明显受断裂控制,赋矿围岩浅部主要是一套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该套火山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侏罗系郎木寺组。采用锆石U-Pb法对其中的凝灰岩进行... 岗岔金矿是在西秦岭西段北缘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有潜力达到大型。该金矿目前发现的5条金矿脉明显受断裂控制,赋矿围岩浅部主要是一套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该套火山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侏罗系郎木寺组。采用锆石U-Pb法对其中的凝灰岩进行定年测试,结果显示年龄为(245±2)Ma,说明该火山岩不是侏罗系而应该属于三叠系。矿区内与金矿脉空间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二者年龄也分别为(242±2)Ma和(246±3)Ma。这说明矿区内侵入体与赋矿围岩属于近乎同时代(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上述测年结果进一步限定了岗岔金矿形成时间为三叠纪早期,即构造岩浆活动之期后的热液期。该结论为深入认识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和指导勘查方向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矿围岩 火山岩 锆石U-PB测年 岗岔 西秦岭北缘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1 位作者 胡晓隆 赵海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0-244,共15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挤压逆冲变形起始于何时?挤压逆冲变形之前是否经历过伸展拉张过程?北缘断裂带北侧的新生代红层盆地到底是类前陆压陷挠曲盆地还是拉张断陷盆地?上述问题对西秦岭新生代盆-山构造格局重建和印度-欧亚板块碰...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挤压逆冲变形起始于何时?挤压逆冲变形之前是否经历过伸展拉张过程?北缘断裂带北侧的新生代红层盆地到底是类前陆压陷挠曲盆地还是拉张断陷盆地?上述问题对西秦岭新生代盆-山构造格局重建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远程构造响应的时间与方式等科学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地质约束。本文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漳县渐新世—中新世含盐红层盆地沉积序列和沉积旋回特征以及盆地边界断裂之间的几何学-运动学关系分析,认为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漳县含盐红层盆地具有拉张伸展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渐新世—中新世断陷盆地的确定,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而导致的青藏高原构造挤压缩短作用至少在盆地沉积充填阶段尚未扩展到西秦岭北缘及以北地区。而漳县含盐红层盆地沉积地层褶皱缩短变形以及之后角度不整合在漳县含盐红层盆地之的上新统韩家沟粗砾岩,可能记录了西秦岭北缘由伸展边界向挤压缩短逆冲边界的转换过程。因此,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成为青藏高原体系组成部分是在上新世的漳县含盐红层盆地封闭-构造反转之后。这一认识对地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而导致的高原隆升和构造挤压早在渐新世就已经波及西秦岭北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漳县含盐红层盆地 沉积序列 伸展断陷盆地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糜棱岩黑云母^(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丁仨平 裴先治 +5 位作者 李勇 李瑞保 李佐臣 冯建赟 孙雨 张亚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24-1632,共9页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大型韧性剪切带是分划西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的区域主构造边界,通过对其物质组成和构造特征的研究,结合两侧不同(洋-陆)构造环境下各类地质体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单矿物进行了40Ar-3...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大型韧性剪切带是分划西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的区域主构造边界,通过对其物质组成和构造特征的研究,结合两侧不同(洋-陆)构造环境下各类地质体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单矿物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在新阳镇和元龙北剪切带中分别获得(347.95±2.17)Ma(MSWD=1.89)和(351.70±1.72)Ma(MSWD=0.80)的坪年龄,分析确定其应为黑云母的冷却年龄,表明变形时代应在早石炭世早期之前;反映了最晚在早石炭世早期,该剪切带已横切秦岭与祁连造山带并发生强烈的右行走滑构造拼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花岗质糜棱岩 黑云母40Ar-39Ar定年 西秦岭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