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爱美母女的秦腔缘
1
作者 王非 《西部大开发》 2008年第3期42-43,共2页
她是一名电视播音员,但对秦腔情有独钟,在担任新闻主播的同时,又兼任戏曲栏目《秦之声》的主持人。然而有趣的是,她的女儿也继承母业,当上了电视播音员,同样爱秦腔、唱秦腔,并和母亲同台表演,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声。
关键词 电视播音员 新闻主播 戏曲栏目 主持人 观众
下载PDF
小荷绽露尖尖角——记2003年度“戏迷大叫板”少儿组冠军雷格格
2
作者 葛玮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2O03年 “戏迷大叫板” 少儿组 雷格格 陕西电视台 家庭生活
下载PDF
红红火火《秦之声》
3
作者 陈健雄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一声吼,回肠荡气西北风。一亮相,五彩缤纷云霞中。秦人秦地秦之声,古调独弹满园红。”在开场曲的激越昂扬旋律中,新版《秦之声》已走过了四十期的历程。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标志着成熟,四十意味着稳重,同时也预期... “一声吼,回肠荡气西北风。一亮相,五彩缤纷云霞中。秦人秦地秦之声,古调独弹满园红。”在开场曲的激越昂扬旋律中,新版《秦之声》已走过了四十期的历程。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标志着成熟,四十意味着稳重,同时也预期着希望。回顾2002年元月改版以来的《秦之声》,更加坚定了我们创办面向观众、常变常新的品牌栏目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栏目 电视戏曲栏目 收视率 节目制作
下载PDF
秦声悠悠情韵长——记2005年度“戏迷大叫板”冠军高亚玲
4
作者 葛玮 《当代戏剧》 2006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戏迷 冠军 情韵 陕西电视台 现场直播 陕西卫视 元宵节 总决赛
下载PDF
电视戏曲节目的危机与对策
5
作者 王锐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C00期73-74,共2页
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栏目是一个开办了20多年的电视戏曲栏目,八次获得“星光奖”,但也面临着许多危机。
关键词 电视戏曲节目 电视戏曲栏目 陕西电视台
原文传递
经典全本戏走向大众的新途径——《秦之声》栏目导演手记
6
作者 王钢 《当代电视》 CSSCI 2018年第3期11-12,共2页
当前,在电视栏目对传统全本戏的展示日趋碎片化、零散化的情况下,传统文化传承也面临着片面化和削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响应党中央有关"文化自信"的号召,探索利用电视栏目展示经典折子戏,陕... 当前,在电视栏目对传统全本戏的展示日趋碎片化、零散化的情况下,传统文化传承也面临着片面化和削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响应党中央有关"文化自信"的号召,探索利用电视栏目展示经典折子戏,陕西广播电视台《秦之声》栏目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可供分享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栏目 全本 传统文化传承 手记 导演 大众 广播电视台
原文传递
探索《秦之声》传播新模式 创新大秦腔企划新样态——大型传统艺术剧《王宝钏》策划心得
7
作者 王钢 《当代戏剧》 2018年第3期37-38,共2页
作为中国电视戏曲类栏目开山鼻祖的《秦之声》,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已经走过39年的历程,创造了"开办时间最长、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收视率。人生"四十不惑",一档节目也将迎来"不惑之年",如何当好《秦之声》的家?如何探好《秦之... 作为中国电视戏曲类栏目开山鼻祖的《秦之声》,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已经走过39年的历程,创造了"开办时间最长、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收视率。人生"四十不惑",一档节目也将迎来"不惑之年",如何当好《秦之声》的家?如何探好《秦之声》的路?如何凝聚包括西北五省秦腔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宝钏》 艺术剧 传播 心得 策划 传统
原文传递
寒梅怒放报春来——记戏迷大叫板2003年度冠军郭蓉
8
作者 葛玮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2003年 “戏迷大叫板”比赛 郭蓉 演唱风格 演艺生涯 演技
下载PDF
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关于传播学的研究
9
作者 商融融 《艺术评鉴》 2018年第23期179-181,共3页
中华戏曲来自远古时期的原始文化,当它一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就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繁衍至今,进化成一种独具东方审美特性的艺术样式。然而,在信息多元化和娱乐样式繁杂的今天,戏曲艺术的受众群体逐渐萎缩。《秦之声》戏曲栏目... 中华戏曲来自远古时期的原始文化,当它一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就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繁衍至今,进化成一种独具东方审美特性的艺术样式。然而,在信息多元化和娱乐样式繁杂的今天,戏曲艺术的受众群体逐渐萎缩。《秦之声》戏曲栏目在历经辉煌后迎来了诸多现实问题,传统戏曲秦腔受众主要以中老年戏迷为主,但是,随着这一群体年龄的自然增长,如何能培养下一代的戏曲需求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戏曲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十分重要,陕西电视台戏曲栏目《秦之声》作为中国电视戏曲栏目中重要的一员,与中国戏曲文化共同经历了繁盛和衰落,非常具有典型性。本文以小见大,对《秦之声》栏目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上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供未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电视戏曲
下载PDF
秦之声栏目剪辑探讨
10
作者 康园 《中国有线电视》 2012年第4期515-516,共2页
剪辑是电视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陕西广播电视台戏曲节目秦之声为例,分别从视频镜头剪辑和声音效果剪辑两个方面,探讨戏曲节目剪辑过程中的感想,只有处理好上述内容,才能达到剪辑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 视频镜头 音剪辑
下载PDF
戏迷雷老汉
11
作者 葛玮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雷栓柱 戏迷 腔艺术
下载PDF
仝凤琴:巾帼不让须眉
12
作者 同咏梅 《民主》 2015年第11期40-41,共2页
仝凤琴,国家一级演员,民进会员,宝鸡市政协委员,宝鸡市戏曲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传承人肖玉玲老师,她好学上进,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她还... 仝凤琴,国家一级演员,民进会员,宝鸡市政协委员,宝鸡市戏曲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传承人肖玉玲老师,她好学上进,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她还担任省秦腔艺术研究会理事,省电视台《秦之声》特邀演员,宝鸡市劳模协会理事,宝鸡市慈善总会理事,曾获“宝鸡市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2015年,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巾帼 全国劳动模范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协会会员 宝鸡市 政协委员
原文传递
“真秦之声也”——论筝曲《香山射鼓》的技术风格和美学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忠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0-94,共5页
筝曲《香山射鼓》原是陕西省歌舞团大型歌舞《仿唐乐舞》中"独弹筝"一幕的场景音乐,以盛唐时期的"独弹筝"为参照,依古谱而觅原声,气质高雅、端庄,以乐曲在技术范畴和美学境域下所呈现出的多重特征为视角,对这首创作... 筝曲《香山射鼓》原是陕西省歌舞团大型歌舞《仿唐乐舞》中"独弹筝"一幕的场景音乐,以盛唐时期的"独弹筝"为参照,依古谱而觅原声,气质高雅、端庄,以乐曲在技术范畴和美学境域下所呈现出的多重特征为视角,对这首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古筝名曲加以重新审视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射鼓 西安鼓乐
下载PDF
伎乐铜屋音乐场景初探
14
作者 金隐村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2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回顾首博"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有浙江省博镇馆之宝——伎乐铜屋。本文以铜屋中音乐场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场景中出现的筝,探究所呈现的音乐活动性质。笔者将吴越赣三地出土筝的墓葬作为线索,根据"真秦之声"探讨... 回顾首博"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有浙江省博镇馆之宝——伎乐铜屋。本文以铜屋中音乐场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场景中出现的筝,探究所呈现的音乐活动性质。笔者将吴越赣三地出土筝的墓葬作为线索,根据"真秦之声"探讨筝的起源;借鉴历史学界争议了近百年的秦人起源研究成果,推断筝源于东方;再根据东西两地筝乐并存的现象,跟随徐人迁徙路线,分析吴越赣地区有筝的历史背景。最后结合以上问题推断伎乐铜屋音乐场景为先秦徐人祭祀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族源 徐人迁徙
原文传递
刚直不阿情 叫板人生路——记戏迷大叫板2002年度冠军高喜娟
15
作者 葛玮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2002年 高喜娟 演员 表演艺术 人物塑造 陕西电视台 》栏目
下载PDF
电视戏曲栏目的擂台赛策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静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S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电视戏曲栏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擂台赛 《相约花戏楼》 《走进大戏台》 《梨园春》 文艺形式
下载PDF
《秦之声》戏迷大叫板决出年度总冠军
17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陕西电视台 “戏迷大叫板”栏目 现场比赛 年度总冠军
下载PDF
《秦之声》的不和谐声
18
作者 焦垣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美国青年 中国文化 加拿大 戏迷
下载PDF
秦之声,黄土地的根
19
作者 郭军平 《党建》 CSSCI 2014年第4期52-52,共1页
长安画院马振西先生的一幅画《秦之声》至今让我印象颇深。画面中一老一少两爷们,老者乐呵呵地拉胡琴,小者满脸通红扯开嗓子大吼,生动的情景,有趣的画面,勾起了我对黄土地的无限遄想。
关键词 黄土地 画面
原文传递
陕西电视栏目《秦之声》助力脱贫攻坚
20
作者 黎峰 《现代企业》 2018年第8期132-132,共1页
本刊讯《秦之声》决胜脱贫促超越南郑专场文艺汇演近日在陕西卫视和农林卫视播出。汉中市南郑区是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广电集团的扶贫点。《秦之声》是陕西广播电视台戏曲节目资源整合创新的一档优秀栏目,由陕... 本刊讯《秦之声》决胜脱贫促超越南郑专场文艺汇演近日在陕西卫视和农林卫视播出。汉中市南郑区是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广电集团的扶贫点。《秦之声》是陕西广播电视台戏曲节目资源整合创新的一档优秀栏目,由陕西秦之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此次惠民演出由陕西省局、陕西广播电视台、中共南郑区委和区政府主办,由《秦之声》栏目承办。7月中旬,来自陕西省内的文艺名家在南郑文化影视中心举办了决胜脱贫促超越专场文艺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卫视 电视栏目 脱贫 广播电视台 文艺汇演 广电集团 文化传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