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吴根洲
宋彩红
-
机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9,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研究”(20JZD050)。
-
文摘
2020年开始实施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3+3”模式,有效解决了原有“3+3”模式存在的物理弃考问题,“3+1+2”模式则通过设置首选科目的方式基本解决了物理弃考问题。然而,“3+1+2”模式衍生出来的化学弃考问题压缩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个学科门类部分专业类科学设置选考科目要求的选择空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则在整合两种模式选考科目要求的同时迅速解决了化学弃考的问题。三个版本《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的依次出台是一个选考科目要求不断优化、选考科目地位不断调整的过程。不断规范、优化高校的选考科目设置权是重塑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科学性的必要举措。然而,物理、历史、化学三门科目的地位得以优先保障,生物、地理、政治三门科目的地位亦相应地变相降低。具有强大“指挥棒”作用的高考会放大选考科目地位的差异,这就可能导致高校专业文轻理重问题愈加严重化、高中阶段文科教育愈加边缘化。
-
关键词
“3+3”模式
“3+1+2”模式
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选考科目设置权
科目地位
-
Keywords
the“3+3”scheme
the“3+1+2”scheme
guidelines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elective subjects
right to set elective subjects
subject status
-
分类号
G424.7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法治课程的诞生:中观层面的观察
- 2
-
-
作者
闻凌晨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
出处
《中国德育》
2021年第7期36-42,共7页
-
文摘
将某一方面知识列入中小学科目,是每个时代、不同群体都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聚焦于法治课程的科目化,以法治教育相关学者的论述为质性材料入手,聚焦法治科目形成的中观层面争议发现,法治课程的设立经历了成为一门科目的尝试、获取较高科目地位以及学术部落间的交锋等过程。在实质内容上,法治课程的设立涉及学术性、教育性与实用性的考量。此外,在参与科目形塑的学术社群之间,存在着内行与外行、负担与赋能的争议。
-
关键词
法治课程
科目地位
科目变迁
学术部落
-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