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小院”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宏彦 王冲 +3 位作者 李晓林 张福锁 江荣风 王雯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共5页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对当前农业院校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驻农村基地科技小院为载体,以技术人员身份开展农技服务,在农业技术示范和生产活动中发现、研究并解决生产...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对当前农业院校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驻农村基地科技小院为载体,以技术人员身份开展农技服务,在农业技术示范和生产活动中发现、研究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学校+基地+乡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对该模式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科技小院
下载PDF
科技小院创新发展:现实需要、功能定位与运行保障机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乾 张福锁 +1 位作者 焦小强 王玉斌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科技小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组织模式,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本文基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释科技小院产生的现实需要,结合实地调研系统分析其发展演变与功能定位,探讨其运行保障机制与取得的实践成效,提出引导科技小院高质量... 科技小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组织模式,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本文基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释科技小院产生的现实需要,结合实地调研系统分析其发展演变与功能定位,探讨其运行保障机制与取得的实践成效,提出引导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研究表明,科技小院的产生顺应了微观层面农户对先进农业技术需求增加,以及宏观层面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进步依赖加大的现实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演绎出“自下而上”式农业科技创新、“科普志愿”式农业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式农业人才培养三重功能,且三重功能定位以科学技术为纽带,形成了激励相容关系。科技小院以高校科研院所为内核,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目标导向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中正式制度施加规范约束、服务互动融入社会规范、多方支持构成物质保障,推动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科技小院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促进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水平、开创了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因此,未来科技小院发展应深入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组织创新和推广经验典型,走错位发展、规范发展、融合发展和共享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创新发展 功能定位 保障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 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新模式的探索——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熊春文 张彩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及其农技推广模式为例,研究其建设思路、运行机制及推广成果,发现大学作为农技推广"多元主体"的"一元",是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与自然延伸,大学为主体的农技推广模式... 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及其农技推广模式为例,研究其建设思路、运行机制及推广成果,发现大学作为农技推广"多元主体"的"一元",是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与自然延伸,大学为主体的农技推广模式对于突破"最后一公里"障碍,维护中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启发深刻:问题导向的农技推广理念与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理念的更新与结合;进驻"科技小院",以实现零距离农技推广;将"政学研用产"相结合,保证农技推广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 大学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科技小院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以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华杰 杨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以科技小院培养农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从时空维系、社会网络构建、信任知识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在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共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以科技小院培养农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从时空维系、社会网络构建、信任知识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在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共享技艺库三个维度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工作场所学习 科技小院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实践共同体
下载PDF
科技小院模式助力农业科技推广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9
5
作者 谢晓佳 康芳灵 +2 位作者 严延冬 郑义 范水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3-48,共6页
科技小院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是精准服务"三农"发展的新举措,在创新农业科技、培养农技人才、助力农技推广等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梳理科技小院运行的特点和成效,深入探讨科技小院发... 科技小院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是精准服务"三农"发展的新举措,在创新农业科技、培养农技人才、助力农技推广等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梳理科技小院运行的特点和成效,深入探讨科技小院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为科技小院的高效推广和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缺少政策引导与法规保障、科技小院建设效率不高、农民与农技推广人员存在知识代沟等因素制约了科技小院的发展。据此,提出健全科技小院推广政策制度、提高科技小院的建设效率、缩小农户与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差距等建议,以期为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理论指导,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产学研用 农业科技推广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8
6
作者 毕庆生 黄玉芳 +3 位作者 叶优良 赵鹏 赵亚南 汪洋 《高等农业教育》 2019年第2期20-23,共4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每所高校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总结了近几年科技小院建设情况和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取...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每所高校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总结了近几年科技小院建设情况和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场域关联、差序嵌入与信任结构的再生产——基于华北一所科技小院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琳 桑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9,共13页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与农村社区长达10年互动的社会过程来呈现非先赋性信任再生产的逻辑。分析发现,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实现由外而内并不是从“外人”变为“自己人”的线性嵌入,而是在“深嵌则依附”与“浅嵌则独立”之...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与农村社区长达10年互动的社会过程来呈现非先赋性信任再生产的逻辑。分析发现,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实现由外而内并不是从“外人”变为“自己人”的线性嵌入,而是在“深嵌则依附”与“浅嵌则独立”之间寻找契洽共存的身份认同与行动空间的过程。虽然外源组织囿于乡土社会中内外有别、关系本位的特性,但是其反以“关系”为策略,基于“利益”与“情感”两个维度在场域关联的空间中差序性嵌入,通过高频的人情交往和利益交换在核心家族和区位格局的次级群体上建立自身的核心圈和亲近层,借助增产增量建立组织声誉来扩散村庄整体的互惠网络,将小院院所开放成半公共空间以生产着“生-熟”的信任格局,采取差序分利和模糊雇工来平衡环境依赖和组织独立,以实现从客人到帮手、从帮手到伙伴的身份转变,最终建立组织的合法性身份与行动的合情性空间,在“能否行动”的基础上推动“行动顺畅”成为可能。这种“伙伴”身份的建立过程也再生产着具有伦理性质的信任关系,此类非先赋性的多主体、多维度、层层推进的信任结构,是外源组织嵌入乡土但是不囿于乡土的切实选择。基于此,文章认为,外源组织由外而内的实现不只是一种嵌入过程,更是一种总体性信任结构的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乡土社会 差序嵌入 信任结构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研究--基于20个科技小院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谢晓佳 李婷婷 +1 位作者 郑义 范水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9,共9页
在TOE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理解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采用csQCA对我国20个典型科技小院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技术培训、高位推动、高校资源、共同建设单位、社会参与、地方政府宣传力度均不是构成高水平科技... 在TOE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理解科技小院运行绩效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采用csQCA对我国20个典型科技小院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技术培训、高位推动、高校资源、共同建设单位、社会参与、地方政府宣传力度均不是构成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强高校资源在提升科技小院运行绩效上发挥着更普遍的作用;(2)驱动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模式有3种:由技术、组织所构成的技术-组织型模式,由技术、组织和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内外联动型模式,由组织和外部环境所构成的组织-环境型模式;(3)非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驱动组合有5种,且与高水平科技小院运行绩效的驱动组合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TOE框架 组态分析 csQCA
下载PDF
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分析——“科技小院”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紫燕 吴宜超 饶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318-320,323,共4页
分析了"科技小院"的形成背景,指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作为一种高校农技推广体系,一是把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的平台直接延伸到"三农"一线,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 分析了"科技小院"的形成背景,指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作为一种高校农技推广体系,一是把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的平台直接延伸到"三农"一线,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的紧密结合;二是坚持"实"和"思"结合。踏实深入生产一线,在生产一线做科学研究、做服务同时又心系"三农"。将服务"三农"与农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农村文化建设四者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高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学 科技推广模式 科技小院
下载PDF
科技小院:农技协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平台和新抓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瑞建 《学会》 2019年第7期45-48,共4页
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福建省农技协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在福建省科协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平和琯溪蜜柚科技小院、连江海带科技小院、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三明兰花... 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福建省农技协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在福建省科协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平和琯溪蜜柚科技小院、连江海带科技小院、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三明兰花科技小院等五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在服务"三农"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该文从分析创建农技协"科技小院"的现实意义入手,简要介绍了创建农技协"科技小院"的主要做法、功能和特点、运行和管理举措,进而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农技协人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农技协 福建省 功能 特点 运行 管理
下载PDF
基于科技小院的农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谢志坚 安志超 李亚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21,共5页
新时代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存在熟悉农业全产业链、懂“三农”及其理论、能实践会创新创业并扎根乡村的农业人才少等问题。教育、科技、人才是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驾马车”,高等院校正是三者的重要结合点,而我... 新时代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存在熟悉农业全产业链、懂“三农”及其理论、能实践会创新创业并扎根乡村的农业人才少等问题。教育、科技、人才是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驾马车”,高等院校正是三者的重要结合点,而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却面临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科研与生产需要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关键问题。本文较深入探究了新时代涉农高校基于科技小院零距离爱知笃行、干中学追求卓越,多学科交叉培养多元化知识体系、多途径拓展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分阶递进,五育并举”全过程培育农业人才模式,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能力、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愿服务”拔尖创新型农业人才提供可行性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涉农高校 科技小院 拔尖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科技小院”助推产学研结合 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优良 黄玉芳 +3 位作者 赵鹏 王文亮 张小涛 李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2期23-24,共2页
为了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创新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河南禹州、杞县、长葛等地建立了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大学生扎根农村为主体,集教学、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科技小院。科技小院的建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生产... 为了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创新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河南禹州、杞县、长葛等地建立了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大学生扎根农村为主体,集教学、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科技小院。科技小院的建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生产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提升了科学研究水平,推动了农业生产,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示范推广
下载PDF
科技小院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曲周县前衙科技小院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桂花 王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9期208-211,共4页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特色明显、服务“三农”的科技小院。目前,在全国已有426个科技小院,每个科技小院根据当地特色开展相关工作,在全国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曲周县前衙科技小院为例...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特色明显、服务“三农”的科技小院。目前,在全国已有426个科技小院,每个科技小院根据当地特色开展相关工作,在全国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曲周县前衙科技小院为例,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未来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乡村振兴 河北曲周 前衙村
下载PDF
探索创新“科技小院”模式促进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沛民 《北京教育(高教)》 2021年第12期14-16,共3页
积极探索促进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了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精神传承、增强... 积极探索促进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了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精神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强化融合创新、坚持和完善"科技小院"模式,有利于践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知农爱农 立德树人 强农兴农
原文传递
坚持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动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继卫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5,共6页
科技小院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国发布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进行了教指委换届。进入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继续坚持立... 科技小院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国发布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进行了教指委换届。进入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扎根中国大地,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改革 分类发展
原文传递
为强农兴农贡献青春力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充分肯定了科技小院探索形成的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指明了科技小院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作用,高...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充分肯定了科技小院探索形成的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指明了科技小院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作用,高度评价了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人生追求和道路选择,为新时代青年运动和青年发展指明了光明未来和正确方向,极大地鼓舞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以“自找苦吃”的精神气质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强农兴农 青春力量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黑龙江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宇光 徐瑶 路运才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1-53,共3页
农业硕士是我国农业科研领域人才组成的重要部分,农业科研领域人才的缺乏会严重阻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农业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农业硕士人才培养领域亟须解决的重要难题。文章系统分析了农业硕士人才培养... 农业硕士是我国农业科研领域人才组成的重要部分,农业科研领域人才的缺乏会严重阻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农业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农业硕士人才培养领域亟须解决的重要难题。文章系统分析了农业硕士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基于黑龙江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农业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技小院 产学研
下载PDF
学科文化在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探析——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华杰 杨钋 刘宇 《北京教育(德育)》 2019年第12期41-44,共4页
学科文化作为学科的软实力,影响和塑造着师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奋斗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中国农业大学农科应用型研究生的"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例,分析学科文化的价值使命、榜样力量、实践方式对塑造学生价值理念、提高逆商... 学科文化作为学科的软实力,影响和塑造着师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奋斗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中国农业大学农科应用型研究生的"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例,分析学科文化的价值使命、榜样力量、实践方式对塑造学生价值理念、提高逆商韧性、提升实践技能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在研究生培养中,选择学科经典案例产生的实践场域、注重学科实践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等举措,使学科文化在立德树人中充分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文化 研究生 德育工作 科技小院
原文传递
科技小院生态链与乡村振兴:理论构建、实践探索、保障机制、现实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木楠 龙梦晴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0期94-101,共8页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推出科技小院模式,涉农高校选派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到田间地头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实地诊断、技术指导和多层次服务。这种将高校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与服务乡村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因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耦合而...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推出科技小院模式,涉农高校选派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到田间地头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实地诊断、技术指导和多层次服务。这种将高校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与服务乡村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因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耦合而上升成为一项国家行动,并逐渐在国内涉农高校中推广开来。为此,立足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以涉农高校开展的科技小院模式为研究对象,对科技小院入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横向与纵向方面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得出:科技小院生态链连接四大主体、五条主线以及若干副线,其生态链系统中各主体资源有机循环、相互转换,实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在纵向上主要以教育链与服务链为主线,横向推进以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为主导,其生态链运转的保障机制在宏观层面以政府引导为主、中观层面以市场支持为主、微观层面以高校主持为主。据此,针对科技小院模式发展面临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生态圈选址是否能够真正下沉、生态链参与主体是否可以扩宽、生态链资源流向是否能够透明、生态链人才“内生”是否能够落实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展开思考、提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生态链 政产学研用 教育生态学 涉农高校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鑫 王美玉 +4 位作者 陈范骏 王冲 张卫峰 张宏彦 张福锁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29,共4页
为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进一步造就农业产业领域实际部门所需的“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校可从顶层设计科技小院育人专项、完善发展体制机制、夯实支撑条件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 为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进一步造就农业产业领域实际部门所需的“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校可从顶层设计科技小院育人专项、完善发展体制机制、夯实支撑条件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四阶递进 “五育”并举 解民生 治学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