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科幻叙事的三种时间想象与当代社会焦虑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0-197,282,2,共10页
当代人工智能焦虑来自于对人工智能技术失控的恐惧,而这一失控的焦虑相当程度上来自于人工智能科幻叙事的潜在影响。科幻叙事树立了一个未来的影像,我们将技术发展与这未来影像相联结,产生了各种焦虑或乐观的版本。这一影响遍及整个社... 当代人工智能焦虑来自于对人工智能技术失控的恐惧,而这一失控的焦虑相当程度上来自于人工智能科幻叙事的潜在影响。科幻叙事树立了一个未来的影像,我们将技术发展与这未来影像相联结,产生了各种焦虑或乐观的版本。这一影响遍及整个社会叙事,引发脱离实际的焦虑或乐观情绪。这里区分科幻叙事中的三种时间想象:远景想象、中景想象和近景想象,指出不同时间想象的不同社会叙事功能,将技术发展与科幻叙事所赋予它的想象成分相剥离,以客观的方式看待人工智能,这样一来,人工智能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平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幻叙事 社会叙事 时间想象 社会焦虑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技术、文化与叙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3,共7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不可否认,它也造成了对既有文化的冲击。文化相对于技术来说是落后的,但任何文化又都以技术为基础,技术变革,则文化变革。在文化变革中,叙事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在人工智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不可否认,它也造成了对既有文化的冲击。文化相对于技术来说是落后的,但任何文化又都以技术为基础,技术变革,则文化变革。在文化变革中,叙事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在人工智能这一重要变革中,科幻叙事无疑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科幻叙事与实际技术发展并无实质关联,它更多地影响了社会叙事中的未来想象。这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澄清人工智能社会叙事的泡沫成分,对于当下的技术发展是有益的;同时,叙事本身对于文化调适也具有积极的效果。叙事在激进的技术与保守的文化之间,起到沟通和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叙事 科幻叙事 文化变革
下载PDF
叙事与奇迹:科幻文本中的人工智能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135,共8页
科幻描绘相对于科技发展的时间先行特点,使科幻文本带上一种奇异的预测性质。近年来,科幻文本中人工智能的描绘与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助长了这样的判断,但时间上的先后并不真正构成因果关系,预测性的奇迹不过是叙事的一个后果。人工智能... 科幻描绘相对于科技发展的时间先行特点,使科幻文本带上一种奇异的预测性质。近年来,科幻文本中人工智能的描绘与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助长了这样的判断,但时间上的先后并不真正构成因果关系,预测性的奇迹不过是叙事的一个后果。人工智能文本通过叙事带给我们有关未来世界的形态,无疑是有其根据的,这虽然不能构成因果性,但毕竟指出了未来的方向,只是叙事并不真正关心未来的实际方向,它关心的是在读者那里造成的惊异效果,未来方向不过是造成这一效果的手段而已。科幻的预测性不过是一颗打中他人靶心的子弹而已。这一错位造成当代人工智能叙事的特殊性,它将未来直接拉入当代,从而铸造了当代文化叙事的一种独特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预测 科幻叙事
原文传递
科幻叙事尺度到生活经验的复归——从电视剧《三体》说起
4
作者 崔俊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自2008年小说《三体》首度发行以来,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便一直作为中国长篇科幻小说的代表而备受瞩目。这部作品在科幻领域掀起热潮后,影响力逐渐扩散至互联网等其他领域;英文版《三体》荣获雨果奖后,其影响力更为广泛——无论是时... 自2008年小说《三体》首度发行以来,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便一直作为中国长篇科幻小说的代表而备受瞩目。这部作品在科幻领域掀起热潮后,影响力逐渐扩散至互联网等其他领域;英文版《三体》荣获雨果奖后,其影响力更为广泛——无论是时任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引用《三体》阐述朝核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 科幻小说 雨果奖 刘慈欣 科幻叙事 朝核问题 互联网 电视剧
下载PDF
当代台湾科幻叙事的面相与基点——以《明道文艺》为中心的分析
5
作者 张甸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明道文艺》的科幻叙事既展现了当代台湾科幻叙事的丰富面相,也提供了理解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与文化空间变迁的重要视角。《明道文艺》构筑了台湾科幻文学的重要创作阵地,推动了科幻文学叙事的多样美学探索,搭建了两岸科幻叙事... 《明道文艺》的科幻叙事既展现了当代台湾科幻叙事的丰富面相,也提供了理解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与文化空间变迁的重要视角。《明道文艺》构筑了台湾科幻文学的重要创作阵地,推动了科幻文学叙事的多样美学探索,搭建了两岸科幻叙事对话互动的桥梁,形成了科技与科幻主题的鲜明旨趣。《明道文艺》的科幻想象集中探讨了何为“世界”或“宇宙”的问题、何为“人”的问题或何为“生命”的问题、何为“文明”及人类文明之唯一性的问题。《明道文艺》科幻文学的认同叙事聚焦于族群认同叙事、伦理认同叙事、文化美学认同叙事,反映了与其所处时代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道文艺》 科幻叙事 想象焦点 认同叙事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创新发展探析——以《流浪地球》系列为蓝本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俊霖 崔蕴鹏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3期63-65,共3页
1938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民族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此后的八十年间直到《流浪地球》系列公映,中国仅产出数十部科幻题材电影,且未有引起市场轰动的鸿篇巨制,硬科幻电影更是少之又少。《流浪地球》系列展现了中国科幻电影前... 1938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民族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此后的八十年间直到《流浪地球》系列公映,中国仅产出数十部科幻题材电影,且未有引起市场轰动的鸿篇巨制,硬科幻电影更是少之又少。《流浪地球》系列展现了中国科幻电影前所未有的水平,更有专家称其树立了中国科幻电影新的里程碑。以《流浪地球》系列为观察切口,从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历程,现阶段中国科幻电影叙事特征和影视制作技术,以及社会环境对科幻题材创作的优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中国科幻 电影特效 科幻叙事
下载PDF
书写未来非洲的科幻神话——评好莱坞系列电影《黑豹》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勇 郑诗埼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5,共7页
系列电影《黑豹》从非洲未来主义汲取灵感,构建了前所未有的非洲科技强国,开启了非洲科幻叙事的新篇章,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好莱坞非洲形象的刻板化格局。然而,受制于美国意识形态体系对于非洲叙事的诸多掣制,《黑豹》在重构非洲时也... 系列电影《黑豹》从非洲未来主义汲取灵感,构建了前所未有的非洲科技强国,开启了非洲科幻叙事的新篇章,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好莱坞非洲形象的刻板化格局。然而,受制于美国意识形态体系对于非洲叙事的诸多掣制,《黑豹》在重构非洲时也难以脱离白人凝视的弊病。从全球影视共同体的意识层面审视《黑豹》系列电影在非洲叙事上的得与失,或将改善当下影视创作中非洲叙事乏力的问题,为未来非洲科幻神话的书写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豹》 科幻叙事 非洲未来主义 黑人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将科幻叙事日常生活化--读蒋一谈《星星的调色盘》
8
作者 唐诗人 《小说月报(原创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1,共3页
阅读蒋一谈短篇小说《星星的调色盘》,我想起杨庆祥几年前谈科幻文学时的一个判断:“不能将科幻文学视作一种简单的类型文学,而应该视作一种‘普遍的体裁’。”①把科幻文学视作一种“普遍的体裁”,这对于早期作为科普宣传文本的科幻文... 阅读蒋一谈短篇小说《星星的调色盘》,我想起杨庆祥几年前谈科幻文学时的一个判断:“不能将科幻文学视作一种简单的类型文学,而应该视作一种‘普遍的体裁’。”①把科幻文学视作一种“普遍的体裁”,这对于早期作为科普宣传文本的科幻文学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化 类型文学 蒋一谈 科幻文学 科普宣传 杨庆祥 科幻叙事 体裁
原文传递
论科幻叙事中的机器人性别身份建构——对小说集《我,机器人》的一种解读
9
作者 黄秋燕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5期60-69,共10页
在20世纪的科幻小说中,部分机器人形象已经具备性别特征。本文通过对阿西莫夫的小说集《我,机器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叙事中机器人的性别化过程与身份建构机制。本文认为,人机关系的固定模式使男性、女性与机器人之间存在着由高到低... 在20世纪的科幻小说中,部分机器人形象已经具备性别特征。本文通过对阿西莫夫的小说集《我,机器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叙事中机器人的性别化过程与身份建构机制。本文认为,人机关系的固定模式使男性、女性与机器人之间存在着由高到低的权力关系,具体表现为人类“亚当”—机器人“夏娃”与“假面”女人—机器人“新娘”两种性别图式;随着不同情境中权力主体的位移,机器人的社会性别也会产生变化,呈现出流动性、非连续性与悖谬性的特点;科幻叙事的性别书写并非宣扬一种以人类中心主义为范式的权力话语,而是将其作为反思人类的隐喻或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叙事 《我 机器人》 性别建构 权力话语 人机关系
下载PDF
国产剧科幻叙事的未来想象与创作进路
10
作者 李静 《声屏世界》 2023年第6期79-81,共3页
电视剧《三体》为国产剧集的科幻叙事带去了新动能、注入了强心剂。文章着重分析国产剧科幻叙事的创作特征和创作进路,从现实观照、人文情怀和哲理意味三个层面对其进行梳理总结,探讨国产剧科幻叙事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讲好中国科幻故事,... 电视剧《三体》为国产剧集的科幻叙事带去了新动能、注入了强心剂。文章着重分析国产剧科幻叙事的创作特征和创作进路,从现实观照、人文情怀和哲理意味三个层面对其进行梳理总结,探讨国产剧科幻叙事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讲好中国科幻故事,摸索出国产剧科幻叙事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叙事 未来想象 现实观照 人文情怀 哲理意味
下载PDF
叙事与想象之间的张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永旭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7-58,66,共3页
小说叙事以虚构为特征,科幻小说叙事是指对科幻意象的虚构。运用西方小说叙事学的理论方法解读中国当代计算机网络题材科幻小说作品,可以分析其科幻叙事与小说叙事互相实现的方式,进而探讨其文学品格。
关键词 小说叙事 科幻叙事 科幻小说
下载PDF
近年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创作论
12
作者 谢慧英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6期294-304,共11页
近年来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创作展现出繁盛之状,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科幻作家对题材拓展表现出积极的探索欲,题材类型和科幻创意不断向多元化探索,科幻亚类型题材日益丰富。其次,科幻创意呈现多元互融与显著的“间性”特征。再次,主... 近年来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创作展现出繁盛之状,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科幻作家对题材拓展表现出积极的探索欲,题材类型和科幻创意不断向多元化探索,科幻亚类型题材日益丰富。其次,科幻创意呈现多元互融与显著的“间性”特征。再次,主题内蕴的深度和中国本位意识也在增强,在多样化的创作实践中彰显出鲜明的中国意识和中国特色,注重推进人文意蕴的深度思考。最后,近几年科幻网文发展迅猛,成为科幻文学新的生长点,也成为科幻产业发展重要的上游构成要素。近年来中国本土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高增量的爆炸期,但面对走向世界的未来征途,在科幻叙事的创意、创新水准、技术能力和视野、经验方面还有待提升、扩展和进一步积累,也需要对宇宙、自然和人类文明本身抱有发自内心的更加深沉的敬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文学 科幻叙事 创作 中国本土
原文传递
走向平坦世界还是洞穴世界--科幻叙事中的后人类未来
13
作者 赵潞梅 《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265-281,共17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带来福祉还是灾难,随着“脸书”更名为“元宇宙”而再度成为热议的焦点。一种乐观的看法认为科技可以帮助人类达至一个真正平等的平坦世界;另一种悲观的态度主要存在于科幻作品中,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帮...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带来福祉还是灾难,随着“脸书”更名为“元宇宙”而再度成为热议的焦点。一种乐观的看法认为科技可以帮助人类达至一个真正平等的平坦世界;另一种悲观的态度主要存在于科幻作品中,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帮助人们走出柏拉图所说的洞穴世界,反而通过虚拟囚居把大众封闭在这种洞穴中,成为科技和政治精英奴役人们的手段。近年来大科技公司的表现使这种之前主要存在于科幻文艺作品中的担忧蔓延至现实世界。科技的两面性以及它对于人类的意义早已在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中体现出来。一方面,它如同火一样是保存、发展和传递文明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也会具有某种危险。人类自身在发展和使用科技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因此变得非常重要,重新思考由谁以及如何发展和使用科技,会帮助人们避免科幻作品中那种灾难性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坦世界 洞穴世界 柏拉图 科幻叙事 虚拟囚居
下载PDF
科幻叙事中的后人类身体与生命政治
14
作者 李缙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5-21,共7页
文学、艺术领域的赛博格想象不仅成为科幻叙事的重要灵感,对西方左翼理论家而言,更是构想并预示后人类主体及其社会结构的寓言。从维利里奥的“视觉机器”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来看,赛博格的离身性想象是从意识、感知等非身体的... 文学、艺术领域的赛博格想象不仅成为科幻叙事的重要灵感,对西方左翼理论家而言,更是构想并预示后人类主体及其社会结构的寓言。从维利里奥的“视觉机器”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来看,赛博格的离身性想象是从意识、感知等非身体的维度来探讨后人类主体的构建;而从奈格里的“生命政治”视角来看,赛博格的具身性想象则显现出后人类在生命政治方面的潜能。从这种视角来探讨后人类主体性及其社会结构,将为批判资本主义、构建新的共同体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域与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科幻叙事 身体美学 生命政治
下载PDF
走向后乌托邦诗学——科幻叙事对政治乌托邦的解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峰 《外国美学》 2020年第2期89-107,共19页
传统乌托邦既是叙事性的,也是政治性的,而这一政治性在现代政治实践中不断消耗能量,叙事性却得以转换保存,主要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科幻作品是当代乌托邦,它更广阔,充满了面向未来的幻想性的乌托邦能量。它不断逐“新”,并推动自身转向... 传统乌托邦既是叙事性的,也是政治性的,而这一政治性在现代政治实践中不断消耗能量,叙事性却得以转换保存,主要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科幻作品是当代乌托邦,它更广阔,充满了面向未来的幻想性的乌托邦能量。它不断逐“新”,并推动自身转向广阔的叙事文本,从而将政治乌托邦文本转化为科幻乌托邦文本的一个子类,并因此将乌托邦从枯萎的政治乌托邦中解放出来,走向富有生气的后乌托邦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科幻叙事 后乌托邦诗学
原文传递
科幻叙事的乌托邦能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19,126,共8页
科幻小说是一种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叙事形式,在叙事中所展现的未来世界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乌托邦能量。它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科幻乌托邦是对现在凡俗生活的想象性超越,在科幻叙事中直接呈现着我们想象未来的欲望;二是在科幻文本的... 科幻小说是一种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叙事形式,在叙事中所展现的未来世界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乌托邦能量。它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科幻乌托邦是对现在凡俗生活的想象性超越,在科幻叙事中直接呈现着我们想象未来的欲望;二是在科幻文本的想象性跨界中留有现实生活的残片,在文本与残片之间是一种隐喻性的关系,这种隐喻关系建立在整个乌托邦文本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技巧上;三是科幻叙事在乌托邦呈现与现实的乌托邦欲望之间起到"小对体"的作用,正是在"小对体"的欲望与阐释、主体与对象的转换中,科幻叙事裹挟着巨大的乌托邦能量为我们建造了一个不同于政治乌托邦的异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叙事 乌托邦 小对体
原文传递
科幻、城市与镜像:未来上海的想象方式
17
作者 蒋洪利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15,共7页
自开埠以来,上海始终与未来相连并参与有关未来的想象性建构。在中国早期有关上海的科幻叙事中,上海承担起未来中国的寓言,而在西方科幻电影中,上海只能作为衬托西方主体地位的“他者”。可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科幻叙事中,上海... 自开埠以来,上海始终与未来相连并参与有关未来的想象性建构。在中国早期有关上海的科幻叙事中,上海承担起未来中国的寓言,而在西方科幻电影中,上海只能作为衬托西方主体地位的“他者”。可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科幻叙事中,上海始终是个“故事容器”,未能真正地介入科幻叙事,也没有真正进入到未来想象之中。中国科幻叙事要想摆脱此种困境,立足本土、发展中国特色是当下科幻创作者首要且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科幻 科幻叙事 未来想象
下载PDF
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攀峰 朱东阳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49,共6页
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进步、教育复杂性科学研究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等方面的挑战,创新教育研究范式势在必行。当代教育研究范式将在理念目标、研究主体、方法技术、认识视域与价值伦理等方面发生创造性变革,表现为:注重社... 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进步、教育复杂性科学研究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等方面的挑战,创新教育研究范式势在必行。当代教育研究范式将在理念目标、研究主体、方法技术、认识视域与价值伦理等方面发生创造性变革,表现为:注重社会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纵横贯通的主体协同创新;引入跨学科新方法与新技术;形成通宏洞微的认识论;构建人-机协同的机制。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应遵循理论与数据并重、价值与工具统一、解释与预测结合的路径,其方法包括教育数据挖掘、教育仿真模拟实验、科幻叙事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范式 教育数据挖掘 教育仿真模拟实验 科幻叙事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
下载PDF
身体、记忆与伦理——当代科幻电影叙事的文化逻辑与审美方向
19
作者 陈静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4,共8页
在当代科幻电影中,“身体”和“记忆”是建构电影叙事话语逻辑的两个重要维度。身体作为记忆的媒介是虚实结合的最好代表,而人类身体作为一个肉身化的具体实物又承载着意识、精神、情感、感觉等不可见的虚物。作为记忆媒介的身体,在科... 在当代科幻电影中,“身体”和“记忆”是建构电影叙事话语逻辑的两个重要维度。身体作为记忆的媒介是虚实结合的最好代表,而人类身体作为一个肉身化的具体实物又承载着意识、精神、情感、感觉等不可见的虚物。作为记忆媒介的身体,在科幻想象中激活了可供挖掘的电影叙事空间和文本符号,借助赛博格身体的机器记忆建构和重构,创意性地确立了叙事文本内核和世界观的文化表达,从而形成了对后人类视域下当代科幻电影叙事的审美展望与伦理边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叙事 后人类身体 机器记忆 伦理边界 文化逻辑 审美方向
下载PDF
科幻赛博格叙事的三个面向
20
作者 江玉琴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60,共19页
科幻赛博格叙事既是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格形象构建,更是基于赛博格身体而呈现的跨越身心边界、颠覆中心概念、产生观念融合以及推动杂糅新生的科幻表达形式与观念重构。科幻赛博格叙事具体呈现在三个方面,即赛博格身体叙事、赛博格世界叙... 科幻赛博格叙事既是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格形象构建,更是基于赛博格身体而呈现的跨越身心边界、颠覆中心概念、产生观念融合以及推动杂糅新生的科幻表达形式与观念重构。科幻赛博格叙事具体呈现在三个方面,即赛博格身体叙事、赛博格世界叙事、赛博格文化叙事。赛博格身体叙事是科幻赛博格叙事的基础,主要表达了赛博格身体革新导致的感官新知觉、赛博格身体产生的情感-记忆重构以及由此身体间性走向主体间性的发展。赛博格世界叙事既是对虚拟-现实的赛博世界的描摹,更是对居于这一交互世界的观念的重构,即出现现实-虚拟世界本体论。赛博格文化叙事表现在赛博格社会的资本主义质询、女性主义建构和后人类主义反思。科幻赛博格叙事打开了理解智能时代人类变革文明的新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赛博格叙事 赛博格身体叙事 赛博格世界叙事 赛博格文化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