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
1
作者 魏弘毅 《科学之友》 2023年第11期18-19,共2页
在冰与蓝交织的世界,“雪龙2”号搭载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再次探索世界“尽头”。“雪龙2”号上的科考队员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经历了哪些苦辣酸甜?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他们在船上的故事。忘记时间大洋科考作业包括数十个站点,... 在冰与蓝交织的世界,“雪龙2”号搭载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再次探索世界“尽头”。“雪龙2”号上的科考队员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经历了哪些苦辣酸甜?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他们在船上的故事。忘记时间大洋科考作业包括数十个站点,每次到站后,需先采集不同深度的海水样本,再对样本进行过滤、测定,得出数据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不同深度 科学考察 科考
下载PDF
开发北极,中国该与谁合作 被引量:3
2
作者 贺兆顺 徐娅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第43期74-75,共2页
北极航道可以通航。 "建议启动北极商业航道准备工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在10月16日北极研讨会上表示。前不久,杨惠根带领的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进行了跨北冰洋调查,完成了中国对北极航道的破冰之旅。他们用事实证明了北极... 北极航道可以通航。 "建议启动北极商业航道准备工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在10月16日北极研讨会上表示。前不久,杨惠根带领的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进行了跨北冰洋调查,完成了中国对北极航道的破冰之旅。他们用事实证明了北极通航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中国 开发 合作 科学考察 事实证明 航道 北冰洋
下载PDF
亚洲水塔——亚洲大河文明的水源地 被引量:1
3
作者 关志华 《西藏人文地理》 2006年第5期48-67,8,共20页
在亚洲,青藏高原不仅是著名的黄河及印度河的发源地,更是长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等一系列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的源头。她被称为“亚洲水塔”。
关键词 水源地 亚洲 雅鲁藏布江 科学考察 文明 青藏高原 中国科学 课题负责人
原文传递
图片新闻
4
《新华月报》 2012年第15期2-3,共2页
7月2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据了解,“雪龙号”从青岛出发后,将途经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方海航道抵达冰岛,再经挪威和丹麦的公海海域从北冰洋高... 7月2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据了解,“雪龙号”从青岛出发后,将途经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方海航道抵达冰岛,再经挪威和丹麦的公海海域从北冰洋高纬地区返回楚科奇海,经白令海返回,总航程预计为1.7万多海里,共90天。图为“雪龙号”科考船(右)驶离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俞方平摄(新华社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片新闻 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 青岛市 北冰洋 新华社 码头 北极
原文传递
向南极进发
5
作者 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14年第3期9-10,共2页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其中任务之一便是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其中任务之一便是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2014年2月8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国家海洋局 “泰山” 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 50年代 20世纪 科学
下载PDF
新知快递
6
《我们爱科学(低年级画报版)》 2010年第10期30-31,共2页
勇闯地球最北端 2010年8月20日,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在那里进行了采集冰芯样品、海水样品和观测海冰变化等科学考察活动。考察队的队员都非常兴奋,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冰面上,因为这是我国北极考察队第... 勇闯地球最北端 2010年8月20日,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在那里进行了采集冰芯样品、海水样品和观测海冰变化等科学考察活动。考察队的队员都非常兴奋,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冰面上,因为这是我国北极考察队第一次踏上地球的最北端,说明我们国家对北极进行考察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考察 快递 科学考察活动 2010年 科学考察 五星红旗 地球 样品
原文传递
雪域湮没的残忆(连载)
7
作者 李渤生 《绿色视野》 2009年第7期59-61,共3页
攀崖涉涧解读奇谷 1982年春,中国科学院为了配合国家体委组织的攀登南迦巴瓦峰的登山活动,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当时我作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的队员,在完成了西藏境内连续四年的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在... 攀崖涉涧解读奇谷 1982年春,中国科学院为了配合国家体委组织的攀登南迦巴瓦峰的登山活动,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当时我作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的队员,在完成了西藏境内连续四年的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在对云南境内的横断山地区进行后续的综合科学考察。由于南迦巴瓦峰地区地形险恶,科学考察的内容极其丰富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峰 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 连载 科学考察活动 登山活动 国家体委 综合考察
原文传递
火星奇遇记
8
作者 李辰鑫 刘玉明(指导)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2年第10期48-49,共2页
2195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移居太空已不是幻想。地球人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无尽的探索欲,启动了一个伟大的计划--向太空进发。今天,我将作为科学考察队的一员乘坐飞船前往火星,考察火星上的环境变化。准备得差不多后,我和其他队员来... 2195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移居太空已不是幻想。地球人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无尽的探索欲,启动了一个伟大的计划--向太空进发。今天,我将作为科学考察队的一员乘坐飞船前往火星,考察火星上的环境变化。准备得差不多后,我和其他队员来到科学研究院火星分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太空 奇遇记 探索欲 火星 科学考察 科学研究院
下载PDF
追差异之美 求内容之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李栓科社长访谈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 孙宝传 《中国传媒科技》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李栓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兼总编辑。1987年进入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988年起连续7年被中科院派往青藏高原、南极进行科学考察。1994年荣获"第二届优秀青年科学奖"。1995年任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对北极环境的... 李栓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兼总编辑。1987年进入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988年起连续7年被中科院派往青藏高原、南极进行科学考察。1994年荣获"第二届优秀青年科学奖"。1995年任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对北极环境的调查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同,填补了中国对北极的科研空白。1996年破格晋升为中科院研究员。1997年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2000年10月兼任总编辑至今。最初以传播科普知识为己任的《地理知识》,走过了37年后,在1997年变身为以科学传媒为定位的《中国国家地理》。十年后,它又由接手时每月仅有2万册的发行量上升到现在的每月70多万册,并以1:10的高传阅率,在全国拥有着700多万的读者,还成为了国内首家向海外输出版权的杂志,成功地走入了国际市场。它将原本看似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魔术般得变成了"地理味儿"十足的流行时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完美转型,无疑为正处在互联网、手机无线终端等新媒体挑战的传统媒体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与信心。它的成功令人叹服,更令人深思。作为一本科技期刊怎样让"地理"走进寻常百姓家?曾经的自然科学家,今天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掌门人,他为何如此看重一些人曾经误以为过时的"内容为王"?又是如何运用口碑相传、多元体验(阅读体验、实地体验、互动体验)打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品牌?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与您一同分享他们的成功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地理》 李栓科 社长 杂志 访谈录 科学考察 青藏高原 优秀青年
下载PDF
图说直销
10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4年第8期8-9,共2页
安利护驾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 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程,奔赴北极。安利12款家庭护理、个人护理产品因符合极其严格的“南极条约”,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独家专用产品”,伴随考察队员一起... 安利护驾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 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程,奔赴北极。安利12款家庭护理、个人护理产品因符合极其严格的“南极条约”,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独家专用产品”,伴随考察队员一起飘洋过海前往北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护理产品 直销 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 家庭护理 南极条约 考察 北极
下载PDF
世界上最后一块“与狼共舞”之地——青藏高原无人区探险纪实
11
作者 孤旅 《海内与海外》 2000年第4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与狼共舞” 青藏高原 纪实 世界 1999年 科学考察 泥石流 探险家 地球
原文传递
在南极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中国干了这几件大事
12
《中国经贸》 201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在完成南极内陆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的各项科考任务后,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队24日撤离昆仑站营地,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之旅。16名昆仑队队员自本月4日抵达昆仑站以来,开展了天文望远镜的维护和往年数据回收、天文台址测量设备的... 在完成南极内陆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的各项科考任务后,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队24日撤离昆仑站营地,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之旅。16名昆仑队队员自本月4日抵达昆仑站以来,开展了天文望远镜的维护和往年数据回收、天文台址测量设备的安装与运行、深在南极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中国干了这几件大事冰芯钻探设备维护与冰雪采样、绝对重力测量等科考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科考 中国 海拔 测量设备 设备维护 科学考察 天文望远镜
下载PDF
我心中的道德模范
13
作者 钟校 《百柳(简妙作文中学生必读)》 2015年第10期8-9,共2页
扣题 开头简妙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 莱夫火山,我心中当之无愧的道德模范。 中间简妙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 在一片宁静的森林之中,密叶遮挡着阳光不让其泻下。叶层上下,形成了阴阳两重天。随着一阵沙沙声,一把锃亮的猎... 扣题 开头简妙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 莱夫火山,我心中当之无愧的道德模范。 中间简妙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 在一片宁静的森林之中,密叶遮挡着阳光不让其泻下。叶层上下,形成了阴阳两重天。随着一阵沙沙声,一把锃亮的猎刀从灌木丛中伸出来,开出了一条道路。一支科学考察队正向森林深处进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模范 科学考察 写法
原文传递
你在温柔乡时,她在南极
14
作者 苏凯米 《青年博览》 2018年第20期34-35,共2页
“蛟龙”号的回忆 2017年11月8日,在一声响亮悠长的汽笛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从上海驶出,向着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再次出征。“雪龙”号载有约130名中国科学家,只有5名女性,唐立梅便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南极 中国科学 温柔 科学考察
原文传递
与蚊子的较量
15
作者 陈敬梓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第12期63-64,共2页
我于2013年8月12日至16日期间跟随学校的科学考察队前往长白山,其中有欢乐,有艰辛,有轻松,有忙碌。我们碰上了七年一遇的暴雨和成建制成编队的蚊子,也聆听了老师和专家的专业指导和激情讲解,总之,我在长白山度过了一段充实的时光。
关键词 蚊子 科学考察 专业指导 长白山 成建制
原文传递
说给人生——重看《迁徙的鸟》和《帝企鹅日记》不能不说的心事
16
作者 赵晖 《电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迁徙的鸟》 《喜马拉雅》 《微观世界》 日记 人生 科学考察 三部曲 飞行员
原文传递
向南极最高点挺进——记中央电视台青年记者陈晓夏、李亚玮
17
作者 冯其器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26,共2页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开始了探索南极的又一次征程,挺进被称为"人类无法接近之极"的南极冰盖最高点,这是继极点、磁点、冰点之后南极最后一个关键点.无论从科学价值还是战略意义来看,找到并登...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开始了探索南极的又一次征程,挺进被称为"人类无法接近之极"的南极冰盖最高点,这是继极点、磁点、冰点之后南极最后一个关键点.无论从科学价值还是战略意义来看,找到并登上这个点对于我国的南极科考事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历时150多天的征程当中,科考队成功穿越了魔鬼西风带这片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他们冒着海冰随时会坍塌的危险在冰盖上行进了3000多公里,他们经受着暴风雪、严寒、高原反应的严峻考验,他们克服了雪地车损坏雪橇断裂等等不断出现的困难,他们忍受着远离亲人远离祖国的孤独寂寞,但是他们最终登上了南极冰盖最高点.就在这13位可敬的英雄当中有两位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科技专题部的年轻记者陈晓夏、李亚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点 中央电视台 南极 青年记者 2004年10月 陈晓 科学考察 战略意义 科学价值 关键点
原文传递
难以忘怀的滇西橡胶林科考之行
18
作者 吴万全 《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 2021年第10期66-67,共2页
解放初期,我在西南工业部重庆工业试验所做技术工作。1951年秋,突然接到所里通知,会同所里另外两个同志,马上去云南昆明,参加一个中央部门组织的科学考察队。
关键词 橡胶林 云南昆明 解放初期 科学考察
原文传递
奇趣百拉知多少
19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2011年第1期2-7,38,共7页
一支欧洲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来到巴西北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进行考察。不料,考察的第一天,就发生了意外:随队的登山运动员哈立德失踪了!
关键词 奇趣 科学考察 登山运动员 欧洲人 西北部
原文传递
随船手记:北极科考队员的“日常”
20
作者 伍岳 《半月谈》 2016年第19期74-75,共2页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北极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前不久,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了在北极地区的考察作业,搭乘“雪龙”号启程返航。从酷暑中的上海港出发,一路到达冰封的极北之地,再到启程返航驶离北极圈,考察队员在科考船上的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北极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前不久,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了在北极地区的考察作业,搭乘“雪龙”号启程返航。从酷暑中的上海港出发,一路到达冰封的极北之地,再到启程返航驶离北极圈,考察队员在科考船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科考 手记 科学考察 考察 上海港 北极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