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2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集明 熊安元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2期1-9,共9页
"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项目旨在构筑面向全社会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对基本 气象资料、卫星气象资料和科学考察与试验资料的整合集成、质量控制方法、数据集制作技 术、数据分析技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以及数据共享技术... "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项目旨在构筑面向全社会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对基本 气象资料、卫星气象资料和科学考察与试验资料的整合集成、质量控制方法、数据集制作技 术、数据分析技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以及数据共享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等方面开展了综合 研究。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研制了一批规范标准的共享数据集产品;初步建立了由国家级和 部分试点省组成的分布式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络平台;制定了面向数据管理与共享的一些 技术标准与规范;并在气象资料公益性共享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资料 气象科学 数据共享 气象信息 科学考察 系统研究 数据集 分布式 共享平台 项目组
下载PDF
论系统思维(三):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被引量:47
2
作者 苗东升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5,11,共6页
阐述了四个有关系统思维的命题 :系统思维不等于整体思维 ,系统思维并不拒斥分析思维 ,在整体观照下分析系统 。
关键词 系统思维 整体思维 分析思维 科学考察 笛卡尔
下载PDF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报告 被引量:46
3
作者 鄂竟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6,共4页
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已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摸清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二是全面总结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的成绩与经验,三是系统揭示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 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已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摸清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二是全面总结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的成绩与经验,三是系统揭示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及建议,五是促进了我国水土保持科技创新。通过科学考察,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加快信息化建设、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建立科技协作网络、大力开展本次科考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的意见。总结了成功开展本次科学考察活动的主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 水土保持 科学考察
下载PDF
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冻土工程地质考察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国玉 金会军 +19 位作者 盛煜 张建明 俞祁浩 齐吉琳 温智 吕兰芝 童长江 郭东信 王绍令 魏智 杨思忠 吉延俊 于少鹏 何瑞霞 常晓丽 郝加前 陈友昌 吴伟 翟镇远 赵意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在2005—2007年期间,先后3次对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科学考察,开展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评价和预测研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在各类融区、季节冻... 在2005—2007年期间,先后3次对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科学考察,开展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评价和预测研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在各类融区、季节冻土和水系等分隔作用下呈片状或岛状分布,沿线岛状、稀疏岛状及零星岛状占多年冻土区段的40%左右;管道沿线多年冻土随着气候的转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退化.地形地貌单元、植被分布、地表水分条件的变化等局部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分布和地下冰的赋存产生重要的影响,管道沿线大约分布有50 km左右的沼泽湿地,其表层为腐殖质土及泥炭层,泥炭层下面分布着含土冰层或地下冰,是管道沿线最差的冻土工程地质地段;由于中俄原油管道沿线水系发育多,冻胀丘、冰椎和冰幔等不良冻土现象广泛分布.科学考察的成果为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预测、管道的稳定性影响分析以及后期的长期检测系统设置等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为即将开工的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中俄原油管道 工程地质 气候变化 科学考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载人潜水器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保华 丁忠军 +3 位作者 史先鹏 于凯本 李德威 李宝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0,共10页
载人深潜技术是深海技术的前沿与制高点,也是深海科考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应用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具备了在... 载人深潜技术是深海技术的前沿与制高点,也是深海科考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应用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具备了在复杂海况下进行水下作业的能力,实现了对深海和大洋洋底的现场观察、探测和取样等。目前,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考察范围已经遍及全球大陆坡深水区、洋中脊、海山、海沟和洋盆等海底区域,获得了大量的深海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化学和环境方面的信息或样品,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深海科学的发展。我国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7 000m级海试,并于2013年开始开展了试验性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载人潜水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技术优势,综述了国内外载人潜水器在深海地质学、生物学和物理海洋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潜水器 深海 科学考察 地质科学 生物科学 物理海洋
下载PDF
中国昆虫分类研究的五十年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星科 赵建铭 《昆虫知识》 CSCD 2000年第1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 昆虫分类学 科学考察 区系分类 区系起源
下载PDF
新时期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君轶 傅伯杰 +7 位作者 孙九林 洪增林 张百平 王晓峰 白红英 王飞 赵振斌 曹小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49-2463,共1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秦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清晰认识秦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秦岭生态格局与地理过程、科学考察、水资源保护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秦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清晰认识秦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秦岭生态格局与地理过程、科学考察、水资源保护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下,新时期的秦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更要深入认识秦岭在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整体、动态交互等视角持续关注秦岭的重大科学命题。通过综合科学考察及"空—天—地"一体智能监测技术和数据支撑,持续深度挖掘数据,探索新科学问题,在发现秦岭独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同时,从机理上深入理解秦岭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生态环境效应,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上的关键作用,开展"基于自然"的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在新流动性范式下,用动态的眼光看待移民安置工程,关注不同群体和类型移民的生计,通过多元化保障体系解决移民问题;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重视秦岭对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响应研究,摸清秦岭水资源的演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开展系统治理工作,保障水资源的长期安全供给,推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过程 生态系统 科学考察 乡村振兴 生态安全 水资源管理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考察史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焕庭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65,共11页
本文论述了西沙群岛被中国古人发现和开发利用、地名沿革、中国政府对其管辖和行使主权、古代对其自然的记述、近代和现代进行的科学考察等情况,是南海诸岛历史地理的管窥。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历史地理 科学考察 考察
下载PDF
1998年SCSMEX期间南海夏季风海气交换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曲绍厚 胡非 李亚秋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434-446,共13页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强化观测期间“实验3号”和“科学1号”科学考察船船基大气海洋自动观测系统两点连续观测的大气、海洋资料,使用考虑到风速和大气层结影响的整体输送公式计算海-气间的湍流通量交换...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强化观测期间“实验3号”和“科学1号”科学考察船船基大气海洋自动观测系统两点连续观测的大气、海洋资料,使用考虑到风速和大气层结影响的整体输送公式计算海-气间的湍流通量交换。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南海夏季风期间海表大气要素和海温日均值的逐日变化、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以及大气向海洋输送的动量通量等。结果表明:这次夏季风于5月21日从南海南部开始爆发,然后向北部扩展全面爆发。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和南海北部的大气、海洋结构和海气交换特征等都有明显差别。此外,海表温度的变化除了与太阳总辐射有关外,主要是与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变化有关,对本次夏季风发生较晚、强度较弱作了海-气交换的物理解释,并与1992~1993年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西风爆发过程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海气交换 南海夏季风 主要特征 自动观测系统 大气输送 南海南部 太阳总辐射 1993年 湍流通量 公式计算 大气层结 海洋资料 连续观测 科学考察 季风试验 动量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计算结果 南海北部 海洋结构
下载PDF
对我国高等教育外部性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查显友 丁守海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收费 实证分析 准公共物品 教育公平 科学考察 收费政策 理论界 才能
下载PDF
ASTER卫星影像自动生成南极格罗夫山地区相对DEM 被引量:14
11
作者 沈强 鄂栋臣 周春霞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5年第3期47-49,共3页
利用南极格罗夫(Grove)山立体像对自动提取了相对DEM,通过与在2000年由中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GPS实测的数据比较,证明在南极特殊的环境下也能达到很好的精度。
关键词 格罗夫山地区 DEM ASTER 南极 自动生成 卫星影像 2000年 自动提取 立体像对 数据比较 科学考察 GPS
下载PDF
中国海洋调查船现状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尉尉 王慧祺 +3 位作者 夏登文 朱建华 徐伟 岳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第5期41-43,共3页
海洋调查船是海洋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整体性能直接影响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文章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调查船的发展阶段,依据我国海洋调查船的现状,总结其在数量、吨位以及科考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并针对我国海洋调查... 海洋调查船是海洋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整体性能直接影响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文章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调查船的发展阶段,依据我国海洋调查船的现状,总结其在数量、吨位以及科考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并针对我国海洋调查船的建设发展,提出5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调查船 科学考察 造船
下载PDF
埃默里冰架前缘水的特性和海流结构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红霞 潘增弟 +2 位作者 矫玉田 刘娜 项宝强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观测的LADCP、 CTD资料,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水的温、盐特性和海流结构。资料显示,在冰架前缘的水域中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夏季水团;流速分布显示出东进... 本文利用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观测的LADCP、 CTD资料,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水的温、盐特性和海流结构。资料显示,在冰架前缘的水域中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夏季水团;流速分布显示出东进西出的特征。此外在普里兹湾内的上层和中层海洋中还存在着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的涡旋:逆时针涡旋西侧是普里兹湾向冰架入流的位置所在;入流的源地是普里兹湾东侧的沿岸西向流。这些特征涉及到夏季普里兹湾内的环流形式、冰架底部的消融速率和冰架水的生成规模以及冰架区域与冰架外普里兹湾内的水交换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埃默里冰架 冰架水 冰架 水域 前缘 结构 海流 顺时针 科学考察
下载PDF
洛克的“反省”和斯宾诺莎的“反思”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克剑 《哲学研究》 1986年第3期38-46,共9页
“反省”和“反思”是人类认识史上具有界碑性质的范畴,也是长期以来为人们误解、疑忌较深的范畴。回观产生它们的那个时代,还归它们本来的历史地位,这无论对于哲学史的科学考察,还是对于重伦理轻论理、重经验体认轻逻辑思辨的中国传统... “反省”和“反思”是人类认识史上具有界碑性质的范畴,也是长期以来为人们误解、疑忌较深的范畴。回观产生它们的那个时代,还归它们本来的历史地位,这无论对于哲学史的科学考察,还是对于重伦理轻论理、重经验体认轻逻辑思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矫治,似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 历史地位 思维方式 人类认识史 逻辑思辨 科学考察 洛克 哲学史 中国传统 重伦理
原文传递
依托森林公园加快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房西文 《陕西林业》 2008年第4期14-15,共2页
森林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具有地形、地貌特征和良好生态环境,融自然景... 森林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具有地形、地貌特征和良好生态环境,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游览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度假的生态型多功能旅游场所,是林业面向社会、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森林旅游是人们“认识森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途径,森林公园无疑是森林生态文化教育的“大课堂”,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建设 森林公园 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 科学考察 森林旅游 相互作用 精神文化
下载PDF
中国2003年北极海冰调查及未来北极海冰研究战略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志军 张占海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2-210,共9页
以建立气候模式中的海冰模式为主线 ,首先回顾了国际上海冰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 ,从现有模式机理上存在的问题说明认识海冰各物理过程的现场和实验室调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后介绍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的海冰调查内容。最后结... 以建立气候模式中的海冰模式为主线 ,首先回顾了国际上海冰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 ,从现有模式机理上存在的问题说明认识海冰各物理过程的现场和实验室调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后介绍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的海冰调查内容。最后结合国内调查研究能力和国际上海冰科学发展走向 ,根据国内外资料和极地海冰的客观现象 ,提出 6项战略 ,希望作为以后中国北极海冰理论和模式为背景的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 气候模式 极地 科学考察 资料 物理过程 方向 实验室调查 实验室研究 现场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考察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继和 丁峰 +8 位作者 廖空太 苏志珠 唐进年 俄有浩 刘虎俊 张锦春 郑庆钟 张国中 袁宏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248,共6页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实地观测、样品分析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沙漠地区的基础数据。沙漠面积约2.29×104km2(2001年),沙漠存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和周边扩大的趋势;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羽毛状沙丘为特色,星状和其他...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实地观测、样品分析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沙漠地区的基础数据。沙漠面积约2.29×104km2(2001年),沙漠存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和周边扩大的趋势;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羽毛状沙丘为特色,星状和其他复合型沙丘大量分布的特点;羽毛状沙丘的"羽轴"是一种较特殊的复合型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前后相连,在沙垄和沙垄之间的沙平地有地形起伏,形成较宽大的弧形沙埂,基本与沙垄走向垂直,由这些沙垄和沙埂组成了独特的羽毛状沙丘;沙漠内部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全年盛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5.94m/s,年总输沙势944.46 VU;调查记录了沙漠区107种植物和79种脊椎动物,发现野骆驼在沙漠西部的水源地,3种稀有荒漠植物的新分布区;提出沙漠最早形成于70万年的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科学考察 羽毛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 沙丘形态
原文传递
中条山混沟原始森林鳞翅目昆虫考察报告Ⅱ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天录 曹天文 +2 位作者 尉文龙 朱军 宋伯为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1期44-46,共3页
文章报道了2004年9月16~23日科学考察队在山西省中条山混沟原始森林采集的部分鳞翅目昆虫14科34属44种。其中2属是山西省的新记录属,11种是山西省的新记录种。
关键词 鳞翅目 区系 科学考察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气象业务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陆龙骅 卞林根 +1 位作者 逯昌贵 何熙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近 2 0年来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气象业务取得了长足进展。 1 985年在南极半岛建立了中国长城气象站 ;1 989年在南极大陆建成了中国中山气象台 ;2 0 0 1年与澳大利亚南极局合作在距中山站 1 6 0km的南极冰盖上安置了LGB 6 9自动气象站(A... 近 2 0年来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气象业务取得了长足进展。 1 985年在南极半岛建立了中国长城气象站 ;1 989年在南极大陆建成了中国中山气象台 ;2 0 0 1年与澳大利亚南极局合作在距中山站 1 6 0km的南极冰盖上安置了LGB 6 9自动气象站(AWS)。在长城和中山两站开展了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站区天气预报服务、气象卫星高分辨率图像传输资料 (HRPT)接收等业务 ;在中山站进行Brewer大气臭氧和紫外辐射 (UV B)等要素的观测 ;在赴南极考察的航渡期间进行气象观测和预报服务。南极常规气象业务已为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积累了丰富资料 ,为航渡和站区考察项目的实施提供的气象服务保障 ,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提高南极气象业务水平 ,拓展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 ,是今后极地大气科学考察和研究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业务 南极冰盖 大气科学 中山站 科学考察 南极大陆 地面气象观测 长城 重要任务 拓展
下载PDF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陆龙骅 卞林根 +2 位作者 效存德 武炳义 逯昌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3-755,共13页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大气科学 全球变化 科学考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