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哲学任务 被引量:11
1
作者 M.弗里德曼 张敦敏 《世界哲学》 1999年第2期74-79,82,共7页
关键词 科学知识社会学 维特根斯坦 传统哲学 相对主义 语言游戏 维持根斯坦 文化人类学 科学客观性 逻辑实证主义 经验
原文传递
美国科研机构的利益冲突政策的缘起、现况与争论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蒲生 周颖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2-376,共5页
为规范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而制定相关政策,是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为防止科学的客观性遭受利益冲突的损害而采取的措施。目前美国大多数科研机构和部分期刊已经制定了有关利益冲突的规范,不过因各机构的性质、职能不同,政策的内容及详... 为规范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而制定相关政策,是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为防止科学的客观性遭受利益冲突的损害而采取的措施。目前美国大多数科研机构和部分期刊已经制定了有关利益冲突的规范,不过因各机构的性质、职能不同,政策的内容及详略程度亦不尽相同。制定利益冲突政策的举措尽管一开始就遭到了广泛批评,但因这一举措建立在大量事实基础之上,其正当性难以被否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政策 科学客观性
下载PDF
科学客观性的特点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醒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详尽地论述了科学客观性的十大特点:科学客观性涵义和标准是复杂的或丰赡的;科学客观性及其确立是一个过程;科学客观性即是科学共同体的主体间性;科学客观性缺乏质,而仅仅是关系的客观性;科学客观性表现为理论的数学形式的不变性或... 本文详尽地论述了科学客观性的十大特点:科学客观性涵义和标准是复杂的或丰赡的;科学客观性及其确立是一个过程;科学客观性即是科学共同体的主体间性;科学客观性缺乏质,而仅仅是关系的客观性;科学客观性表现为理论的数学形式的不变性或不变量;科学客观性与严格性或精确性的关系是双重的;科学客观性由科学的方法、规范、体制保证,而不是由道德诚实保证;科学客观性包含社会文化因素,是一个社会文化过程和现象;科学客观性是交互的、开放的和变化的;科学客观性不可避免地包含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客观性 科学客观性 特点和功能
下载PDF
科学价值负荷的多重维度分析
4
作者 汪德飞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53-60,共8页
经库恩科学论历史转向推动,科学理论价值无涉的观点面临挑战。后逻辑经验主义图景下,分别从科学语境(性别与文化因素)、科学主体(须作出价值判断的科学家职能)、价值性质(相对和绝对价值判断)及科学非表征(科学实践哲学)等多个维度剖析... 经库恩科学论历史转向推动,科学理论价值无涉的观点面临挑战。后逻辑经验主义图景下,分别从科学语境(性别与文化因素)、科学主体(须作出价值判断的科学家职能)、价值性质(相对和绝对价值判断)及科学非表征(科学实践哲学)等多个维度剖析了科学价值负荷的不可避免,并最终强调,持先验客观的神目论但存在于经验世界的拉普拉斯小妖将选择权交给科学家,科学理论必然根植于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客观性 价值维度 相对价值判断 绝对价值判断 科学实践哲学
下载PDF
科学客观性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3,共5页
人们对科学客观性有众多不同的用法和标准。作为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界定客观性概念的一种主要进路,对客观性不同用法的分类学研究面临着诸多困境。哈金和阿克斯特尔将这些困难解释为客观性可能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并且哈金认为人们甚... 人们对科学客观性有众多不同的用法和标准。作为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界定客观性概念的一种主要进路,对客观性不同用法的分类学研究面临着诸多困境。哈金和阿克斯特尔将这些困难解释为客观性可能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并且哈金认为人们甚至完全可以在不提及客观性概念的情况下讨论科学客观性相关问题,客观性概念是多余的,"让我们别谈客观性了"。哈金和阿克斯特尔的观点是对分类学研究所面临困境的猜想性解释。不基于他们的猜测性解释,对客观性不同用法分类的完备性、不同用法间的对立性,以及不同用法间的选择的分析显示,分类学研究进路必然面临困境。通过分类学研究界定客观性是一条死胡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客观性 不同用法 分类学研究 困境
原文传递
评后现代科学思潮对科学客观性的消解
6
作者 黄瑞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0-55,共6页
后现代科学思潮对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持消解甚至否定的态度。由于其肯定了科学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或说人文因素 ,有其合理性 ,而便于人们对科学作人文性理解 ,进而有利于“两种文化”的协调统一。但其对科学客观性的这种消解与否定 ,却又是... 后现代科学思潮对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持消解甚至否定的态度。由于其肯定了科学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或说人文因素 ,有其合理性 ,而便于人们对科学作人文性理解 ,进而有利于“两种文化”的协调统一。但其对科学客观性的这种消解与否定 ,却又是一种矫枉过正 ,因而有过犹不及的消极作用 ,这是必须加以注意和批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科学 科学客观性 科学主义 科学认识 解释学
下载PDF
唐娜·哈拉维的科学客观性思想评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章梅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唐娜·哈拉维的科学客观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在于以改造并启用视线隐喻作为切入点,强调主体的自我分裂与冲突及其认识论意义,局部视角的优先性,客体的行动者身份,以及知识的情境化特征;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色彩,对于科学... 唐娜·哈拉维的科学客观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在于以改造并启用视线隐喻作为切入点,强调主体的自我分裂与冲突及其认识论意义,局部视角的优先性,客体的行动者身份,以及知识的情境化特征;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色彩,对于科学认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客观性 情境化知识 涉身 哈拉维
原文传递
科学与价值二分的概念基础及其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善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7,共6页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其中科学与价值二分的观念受到诸多批评或质疑,但关于如何质疑这种二分,则存在一定分歧。基于对科学客观性的最初含义的分析,本文试图表明科学与价值二分(或科学不包含价值)的概念基础在...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其中科学与价值二分的观念受到诸多批评或质疑,但关于如何质疑这种二分,则存在一定分歧。基于对科学客观性的最初含义的分析,本文试图表明科学与价值二分(或科学不包含价值)的概念基础在于事实与价值的二分,而科学哲学家针对这种概念基础提出了异议,这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事实判断的主观成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性。最后,本文分析了从质疑外在客观性概念到形成内在客观性的可能性及其困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客观性 二分法 事实 价值 内在客观性
下载PDF
强纲领与科学客观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煦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通过把社会因素引入科学知识的成因之中,进而消解了科学的客观性基础。经过分析发现,科学客观性内在地要求人们对科学理论协调性的追求,协调力模式给我们在科学客观性问题的解决上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 强纲领 科学客观性 协调
下载PDF
把对科学客观性的理解融入科学教育中
10
作者 柳中杰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年第12期43-46,共4页
科学教育要实现由"学习科学"向"领悟科学"的转变,把对科学客观性的理解融入科学教育中是个重要环节,而对科学客观性的理解关键在三个方面:科学既是经验的,又是理性的;科学的严格方法和原则;科学的进步机制。
关键词 科学客观性 科学教育 经验 科学实验
下载PDF
论海伦·朗基诺的科学客观性思想
11
作者 洪晓楠 王玉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9,共6页
海伦.朗基诺从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客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科学客观性思想,认为科学探究中有主观、非经验主义的因素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科学共同体对研究成果评判质疑的程度和范围。尽管她的科学客观性思想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 海伦.朗基诺从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客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科学客观性思想,认为科学探究中有主观、非经验主义的因素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科学共同体对研究成果评判质疑的程度和范围。尽管她的科学客观性思想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但是这种强调社会化、情景性的新的知识范式对于改变未来科学的知识图景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客观性 科学共同体 社会协商 科学社会知识论
下载PDF
亨克·雷格的科学理解理论的基础分析
12
作者 赵聪妹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9,共5页
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解的语用性与科学客观性相冲突。随着有关科学理解的哲学研究的发展,这个问题的基础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亨克·雷格将道格拉斯使用分类学方法形成的有关客观性的观点,运用到解决科学理解语用性与科学... 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解的语用性与科学客观性相冲突。随着有关科学理解的哲学研究的发展,这个问题的基础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亨克·雷格将道格拉斯使用分类学方法形成的有关客观性的观点,运用到解决科学理解语用性与科学客观性之间冲突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雷格的方法会导致相对主义,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斯蒂芬·格林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尝试从科学理解自身寻找新的客观性基础,推理得出"基础硬件"和"理智性格"可以成为容纳科学理解语用性的新客观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解语用 科学客观性 意会知识 理智
原文传递
消解自然与文化的边界——女性主义的新自然观念
13
作者 杨艳 《理论界》 2009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女性主义的自然观念在批判父权制意识的同时,又延续了传统的自然与文化二分。女性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直接批判了自然与文化的二元论,逾越了自然与文化的边界,将二者重新连接。她提出的新自然观念为她对科学客观性和女性主义政治... 女性主义的自然观念在批判父权制意识的同时,又延续了传统的自然与文化二分。女性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直接批判了自然与文化的二元论,逾越了自然与文化的边界,将二者重新连接。她提出的新自然观念为她对科学客观性和女性主义政治学的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义的自然观念 自然与文化的二分 越界与连接 科学客观性 主义政治学
原文传递
科学客观性的历史建构——科学哲学视域中的历史认识论
14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科学客观性 推理的风格 认知德 视角主义
下载PDF
浅析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客观性
15
作者 李长林 王岚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8期318-319,共2页
马克斯·韦伯关于社会科学客观性的研究是在社会科学客观性与自然科学客观性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比较二者的不同认为不能把规律作为科学唯一“根本的东西”,社会科学是易变的,社会科学的普遍概念反映的是个性或不可重复性。... 马克斯·韦伯关于社会科学客观性的研究是在社会科学客观性与自然科学客观性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比较二者的不同认为不能把规律作为科学唯一“根本的东西”,社会科学是易变的,社会科学的普遍概念反映的是个性或不可重复性。通过研究价值判断与经验知识的关系。韦伯得到这样的结论: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经验材料的价值观,社会科学的选择取向是文化价值或文化意义的价值,社会科学的独特性就在于,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对经验实在进行分析整理的概念和判断。社会科学客观性,其特殊性在于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人的价值判断,社会科学研究应始终坚持价值中立的判断标准,是符合人类社会价值取向的中立,而不是个人的价值追求和标准。如何保证社会科学的客观性,韦伯提出了理想典型这一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理想典型具有比较和衡量现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客观性 价值判断 价值中立 理想典型
下载PDF
唐娜·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观解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洪晓楠 郭丽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100,共6页
情境化的知识概念是女性主义认识论的中心概念,对此,女性主义认识论者已经在认识论传统内的三个方面发展了知识的情境的三种进路: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唐娜·哈拉维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代表对知识也... 情境化的知识概念是女性主义认识论的中心概念,对此,女性主义认识论者已经在认识论传统内的三个方面发展了知识的情境的三种进路: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唐娜·哈拉维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代表对知识也进行了独特的解析。基于对一般情境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对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作出剖析,可以发现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区别于一般情境化知识的特点以及与传统的科学知识观的异同。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分析对奠定女性主义科学批判和女性主义科学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义认识论 情境化知识 唐娜·哈拉维 科学客观性
下载PDF
客观性是科学的特采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醒民 《河池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2,44,共13页
客观性是科学的特采,而科学的客观性有三个维度——对象的客观性、方法的客观性和评价的客观性。在肯定科学具有和达到客观认识的可能性之后,从七个方面为科学客观性做了辩护。
关键词 客观性 科学 科学客观性 辩护
下载PDF
科学凭什么获认可?——科学文化基本问题辨析(上)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超英 《科学与无神论》 2011年第6期30-36,共7页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都不是信仰的对象。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于"相信"是否需要证明。科学的发展必须靠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足够的怀疑。科研经费运作的性质是捐助而不是交易。无论我们多么相信某个科学家也不会认为他提出的新观点不需要...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都不是信仰的对象。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于"相信"是否需要证明。科学的发展必须靠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足够的怀疑。科研经费运作的性质是捐助而不是交易。无论我们多么相信某个科学家也不会认为他提出的新观点不需要验证。如果有人坚持以错误的知识为基础去生产知识,那不仅他生产出来的知识不科学,这种活动也不科学。人们接受某个理论为科学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这个接受能够持续下去只能靠该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就是随时吸收正确知识、淘汰错误知识的知识体系,就是寻找正确知识、证明已有知识正确性的社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科学家的道德 知识的科学和活动的科学 科学的必要条件 科学客观性
原文传递
科学中的价值无涉与价值管理
19
作者 白惠仁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2期153-153,共1页
科学的价值无涉理想曾作为科学哲学家捍卫科学客观性、科学自治等理念的重要基础。此后,科学实践的价值负载经历了从认知价值到非认知价值的逐渐转变。现在,多数科学哲学家已经承认,非认知价值在科学知识生产、分配和应用的各个阶段都... 科学的价值无涉理想曾作为科学哲学家捍卫科学客观性、科学自治等理念的重要基础。此后,科学实践的价值负载经历了从认知价值到非认知价值的逐渐转变。现在,多数科学哲学家已经承认,非认知价值在科学知识生产、分配和应用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扮演实质性的角色。科学与价值的核心论题已经逐步转变为科学中的价值管理和评估方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价值 价值无涉 科学哲学家 科学客观性 科学知识生产 评估方式 各个阶段 价值负载
原文传递
马克思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双重逻辑——从苏联东欧理论家的论证路径说开去
20
作者 许恒兵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9,共8页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苏联和东欧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性"阐释无疑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中持续出现的"分裂式"解读的典型案例。苏联学者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的客观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已然...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苏联和东欧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性"阐释无疑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中持续出现的"分裂式"解读的典型案例。苏联学者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的客观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已然建成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与之相对,东欧学者则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实践的能动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未来理想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这两种论证皆由于逻辑上的单维度性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客观性与实践的能动性之双重逻辑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路线。苏联和东欧学者的理论失足表明,只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之整体,才有可能真正切中马克思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未来理想社会 科学客观性 实践的能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