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劳动观: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耀如 孙永安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8,21,共5页
培育和提高劳动人才素质的高职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基本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体现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培育科学劳动观为主旨的,它必然要求以科学劳动观作为高职大学生思... 培育和提高劳动人才素质的高职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基本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体现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培育科学劳动观为主旨的,它必然要求以科学劳动观作为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劳动 高职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下载PDF
劳动教育助力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就业观
2
作者 刘向兵 纪雯雯 曲霞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4年第5期3-9,共7页
本文聚焦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就业心态迷、就业态度消极、就业偏个体取向等问题,基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培育积极的就业态度、塑造正确的就业取向、提振就业信心、激发高水平创新创造等方面可发挥的积极作... 本文聚焦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就业心态迷、就业态度消极、就业偏个体取向等问题,基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培育积极的就业态度、塑造正确的就业取向、提振就业信心、激发高水平创新创造等方面可发挥的积极作用。从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协同的新格局的角度,给出塑造大学生科学理性就业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大学生就业 科学劳动 理性就业
原文传递
高考生物试题融入科学劳动观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以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秋来 《中国考试》 CSSCI 2020年第11期27-31,41,共6页
高考对教育教学有重要导向作用,如何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发挥考试的立德树人作用,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对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融入科学劳动观的分析发现,高考生物试题通过创设生产劳动实践情境,传达创... 高考对教育教学有重要导向作用,如何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发挥考试的立德树人作用,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对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融入科学劳动观的分析发现,高考生物试题通过创设生产劳动实践情境,传达创造性劳动理念和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引导学生增强科学劳动意识。对生物教育教学落实劳动教育观的启示是:1)利用科学史、探究史资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树立创造性劳动观念;3)坚持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增强科学劳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评价 高考生物 科学劳动 教育评价改革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在中国的科学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建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广阔维度上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梳理中国共产党直接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影响,进而分析确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依...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广阔维度上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梳理中国共产党直接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影响,进而分析确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逐步建立起适应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要求的科学劳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劳动 劳动价值 科学劳动
下载PDF
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观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明光 《高考》 2022年第9期168-170,共3页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观,有助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以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在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渗透科学劳动教育,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学生对劳动的认知...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观,有助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以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在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渗透科学劳动教育,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促进学生建立科学的劳动观念。本文首先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观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科学劳动 意义 融入策略
原文传递
科学劳动观是大学生文明素质应有之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杰 《科技信息》 2014年第8期273-274,共2页
科学劳动观是大学生文明素质应有之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劳动观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 科学劳动观是大学生文明素质应有之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劳动观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劳动观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劳动观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科学劳动观的教育是一个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劳动 文明素质 应有之义
下载PDF
日本劳动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启示
7
作者 吴园 《创新人才教育》 2021年第4期70-76,共7页
通过梳理日本劳动教育的演进历程,总结日本劳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不足,可从中得到对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启示。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可以借鉴日本劳动教育的优秀经验,把课堂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积极支持劳动教育。同时,我国应从日本劳动教... 通过梳理日本劳动教育的演进历程,总结日本劳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不足,可从中得到对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启示。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可以借鉴日本劳动教育的优秀经验,把课堂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积极支持劳动教育。同时,我国应从日本劳动教育缺少科学劳动观指引和人性关怀的不足中吸取教训,在科学劳动观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劳动教育。此外,还应充分考虑中日两国在国情与教育理念上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党在劳动教育中的领导作用,推动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劳动教育 科学劳动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起点——论《巴黎手稿》历史定位问题
8
作者 彭宏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2-35,68,共5页
在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历史定位的不同观点中,"起点论"是中国学者独立研究《手稿》而得出的结论。从《手稿》之文本发展过程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来看,马克思在《手稿》中以"现实的人"超越抽象... 在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历史定位的不同观点中,"起点论"是中国学者独立研究《手稿》而得出的结论。从《手稿》之文本发展过程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来看,马克思在《手稿》中以"现实的人"超越抽象的人性论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并确立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科学的劳动观,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进而,马克思在《手稿》中又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自然史与社会史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回答了诸多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以社会劳动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而实现人的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然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是辩证统一的。《手稿》以崭新的方式建构起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前提,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提出了世界历史的伟大思想,是马克思通向唯物史观的思想起点,虽然部分思想带有费尔巴哈的痕迹,但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了较高程度的同质性,显示出它是成熟时期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观点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起点论 科学劳动 唯物史
下载PDF
关于强化以科学劳动观为主线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9
作者 刘炯燎 《科技与生活》 2010年第3期155-155,共1页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科学劳动观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必须突出科学劳动观这条主线,强化自主教育,增强责任感,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 科学劳动 大学生 职业道德
下载PDF
科学劳动休闲观的模型构建与社会学启示
10
作者 李汉超 刘慈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3-16,共4页
文章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休闲理论,从数理层面构建了科学劳动休闲观模型。该模型表明,休闲消费会产出收入效应,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休闲消费时间具有相互替代的经济学特性。理解马克思休闲观及其科学化休闲模型,应改变工作优先的被动休闲消... 文章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休闲理论,从数理层面构建了科学劳动休闲观模型。该模型表明,休闲消费会产出收入效应,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休闲消费时间具有相互替代的经济学特性。理解马克思休闲观及其科学化休闲模型,应改变工作优先的被动休闲消费观,创造理性的"休闲消费示范",适度引导休闲经济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社会人文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休闲经济学 科学劳动休闲模型 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