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实践的人类学:考察创制中的科学 被引量:14
1
作者 曾晓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6,共5页
拉图尔 (B .Latour)的《实验室生活》(LaboratoryLife)是科学论转向科学实践研究的里程碑 ,其人类学考察以知识的生产现场和创制中的科学为对象 ,以对科学实践的考察彻底地转换了原有的知识观念。其行动者网络理论更为考察科学。
关键词 科学知识社会 科学实践 科学人类学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下载PDF
科学人类学:一个正在发展的学术领域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2,共5页
科学人类学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对国内已经出现的科学人类学、科技人类学和科学技术人类学进行了梳理,讨论了其中的科学史和社会学渊源,并对其中隐含的理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科学人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 科学人类学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对国内已经出现的科学人类学、科技人类学和科学技术人类学进行了梳理,讨论了其中的科学史和社会学渊源,并对其中隐含的理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科学人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类学 科学 科技人类学 科学技术人类学 科学社会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中的“科学人类学”之定义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兵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共5页
在分析讨论国内对于科学人类学不同的定义、不同的称谓的前提下,基于对国际上科学人类学发展最为概要的回顾,提出了科学人类学的定义,也解释说明了采用"科学人类学"这一名称的理由,以及需要在这一名称中对科学一词采取最广义... 在分析讨论国内对于科学人类学不同的定义、不同的称谓的前提下,基于对国际上科学人类学发展最为概要的回顾,提出了科学人类学的定义,也解释说明了采用"科学人类学"这一名称的理由,以及需要在这一名称中对科学一词采取最广义的理解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类学 科定义 科学的理解
下载PDF
拉图尔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曾晓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9,63,共5页
本文探讨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问题 ,即建构论如何适用于科学人类学自身的问题 ,力图借助人类学的认识论反思和拉图尔 (B .Latour)有关“说明的政治学”的论述对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运用的有效性作出辩护。
关键词 拉图尔 科学人类学 反身性 知识活动 建构论 科学 元语言
下载PDF
科学人类学的诞生:拉图尔在索尔克研究所(1975-1977)
5
作者 王程韡 《科学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4-712,共9页
拉图尔的《实验室生活》被誉为STS,特别是科学人类学的奠基之作。既有研究却通常目的论地发掘其他工作与它的关联,或是试图片段地总结拉图尔此前经历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借助博纳市档案馆提供的一手材料,重构了拉图尔对科学产生兴趣、... 拉图尔的《实验室生活》被誉为STS,特别是科学人类学的奠基之作。既有研究却通常目的论地发掘其他工作与它的关联,或是试图片段地总结拉图尔此前经历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借助博纳市档案馆提供的一手材料,重构了拉图尔对科学产生兴趣、初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以及1975-1977年拉图尔在索尔克研究所从事实验室研究的经历。研究发现,是一系列偶然的邂逅和回溯性转换让拉图尔放弃了跟随、引进美国科学社会学的执念,进而创立出独具特色的实验室人类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类学 实验室生活 拉图尔 索尔克研究所 邂逅
原文传递
想象的科学与实践的未来——科幻人类学的中国缘起
6
作者 姜佑怡 姜振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20,共8页
人类学与科幻都是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传入中国的“舶来品”,自引进之初就承担着“救亡图存”的大任。在人类进入数智时代的今天,人类学必须考虑如何介入当下和未来的科技实践问题;而科幻也应该打破类型文学的桎梏,发挥其作为一种观察视... 人类学与科幻都是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传入中国的“舶来品”,自引进之初就承担着“救亡图存”的大任。在人类进入数智时代的今天,人类学必须考虑如何介入当下和未来的科技实践问题;而科幻也应该打破类型文学的桎梏,发挥其作为一种观察视角、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对人类科技经验的敏锐觉察和对科技未来的强大的建构作用。在新的时代命题的召唤之下,二者相互照鉴与融合而形成的“科幻人类学”或可成为彼此拓展学术疆域、推动范式转型的重要契机。它至少在以下三个层面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理论特征:首先,科幻人类学关注幻想,因为幻想是现实的;其次,科幻人类学关注未来,因为未来是当下的;第三,科幻人类学关注科技,因为科技是经验的。科幻人类学能够弥补科学人类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种种不足,它关注作为现实的幻想、作为当下的未来以及作为人类生活经验组成部分的现代科技,有望成为我们介入当下科技现实、理解数智时代的人类以及瞻望未来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科幻 科学人类学 科幻人类学 数智时代
下载PDF
当科学史遇上人类学——以少数民族科学史研究为主的讨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达 胡鸿保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0-45,共6页
近年来,国内学者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引入少数民族科学史研究,不但在本学科内取得大量成果,更开辟了科学史和人类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新途径.在回顾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科学史的人类学考察的基础上,以两维度("田野-文献"... 近年来,国内学者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引入少数民族科学史研究,不但在本学科内取得大量成果,更开辟了科学史和人类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新途径.在回顾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科学史的人类学考察的基础上,以两维度("田野-文献"和"形而上-形而下")划分四象限,探讨其特点与不足。展望少数民族科学史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应该重视科学元勘(science studies)并进一步加强田野工作中对于观念层面上的"科学知识"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科学 科学人类学 科学元勘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拉图尔科学人类学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鹏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7,共7页
在拉图尔的体系中,科学人类学并非仅仅代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西方科学的反身性应用,它具有更广泛的哲学内涵。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拉图尔主张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合一,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构主义实在论;由此,拉图尔重塑了一种"实... 在拉图尔的体系中,科学人类学并非仅仅代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西方科学的反身性应用,它具有更广泛的哲学内涵。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拉图尔主张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合一,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构主义实在论;由此,拉图尔重塑了一种"实践形而上学",进而主张用实践一元论消解传统的二元论哲学;这样,现代性在哲学层面上所依赖的客体与主体的二分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科学与社会的二分就被打破了,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非现代的世界之中。拉图尔为我们重新审视近代科学民族志的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类学 拉图尔 现代性 非现代性
原文传递
二元文化冲突中的科学人类学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婉君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3,共3页
科学人类学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人类学之新支系,对其定义与范畴的探讨尚存在有一定争议。本文在回顾产生科学人类学术学背景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学界对其定义的辩论、并就已有理论进行深一步探讨。要真正实现科学人类学的独立健康发展,... 科学人类学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人类学之新支系,对其定义与范畴的探讨尚存在有一定争议。本文在回顾产生科学人类学术学背景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学界对其定义的辩论、并就已有理论进行深一步探讨。要真正实现科学人类学的独立健康发展,必须超越科学史及社会学的羁绊,从人类学的角度客观看待当下的科学、人文及传统等文化类型,进而对现存二元文化进行调和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困境 科学人类学 二元文化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实践的科学人类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的新路径——以中国体质人类学史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1,共10页
从实践人类学出发,本文视中国体质人类学为一个科学场域或知识生产与消费场域,提出了实践的科学人类学研究观。这样的中国体质人类学史考察,既想沿着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同时又把体质人类学史视做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 从实践人类学出发,本文视中国体质人类学为一个科学场域或知识生产与消费场域,提出了实践的科学人类学研究观。这样的中国体质人类学史考察,既想沿着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同时又把体质人类学史视做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部集体表象史,当然也把它看做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集体表象史,最后是特定知识生产场域的社会关系史。在这个知识场域里四个层面是相互渗透与贯通的,彼此互相依附与表述。从一个场域转换到另一个场域,便构成了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历史进程。实践的科学人类学观可以化解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内史与外史的争论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的科学人类学 中国古人类学 中国现代体质人类学 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 知识场域
下载PDF
科学技术人类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珺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2-109,共8页
科学技术人类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一是缘于人类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二是受到科学社会学研究新范式的推动。文章考察人类学家、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研究工作,综述国外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状况,阐明了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人类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一是缘于人类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二是受到科学社会学研究新范式的推动。文章考察人类学家、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研究工作,综述国外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状况,阐明了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文化现象,说明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文章最后就我国开展科学技术人类学研究的意义、工作范式的转换、研究科学技术人员的参与以及其他有关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人类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 人类学 田野调查 民族志
下载PDF
人道主义争论不清的症结在哪里?
12
作者 杜任之 孙凯飞 《文艺研究》 1983年第4期42-48,共7页
人道主义、人性论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争论不清的症结在哪里?我们感到主要在许多人混淆了人道主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界线,
关键词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 人本主义 人本 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人性论 人的本质 科学人类学 阶级性
下载PDF
拉图尔的技术哲学思想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文彬 《活力》 2019年第16期100-100,共1页
当下科学研究已经跨越了注重研究科学知识的纯思阶段,一步步迈向“科学人类学阶段”,这一阶段微观与宏观、社会与自然开始相互交融,这得益于谢廷娜、布鲁尔、马尔凯、巴恩斯拉图尔等人的不懈努力,在本领域的相关研究中,拉图尔的贡献、... 当下科学研究已经跨越了注重研究科学知识的纯思阶段,一步步迈向“科学人类学阶段”,这一阶段微观与宏观、社会与自然开始相互交融,这得益于谢廷娜、布鲁尔、马尔凯、巴恩斯拉图尔等人的不懈努力,在本领域的相关研究中,拉图尔的贡献、影响和意义最大,至今在很多方面给我们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尔 科学人类学 拉图尔 巴恩斯 微观与宏观 社会与自然 影响和意义 马尔凯
下载PDF
民族志传播学对新闻媒体传播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扬 贾志甜 《视听》 2015年第6期88-88,共1页
一、民族志传播学方法论民族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民族志是指由马林诺夫斯基创立的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的对异民族的描述,是观察的结果。广义的民族志定义,一般采用《写文化》里的说法:"是指对异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记述,希... 一、民族志传播学方法论民族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民族志是指由马林诺夫斯基创立的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的对异民族的描述,是观察的结果。广义的民族志定义,一般采用《写文化》里的说法:"是指对异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记述,希罗多德对埃及人的家庭生活的描述,旅行者、探险家的游记,那些最早与‘土著’打交道的商人和布道的传教士以及殖民时代‘帝国官员’们关于土著人报告,都可以归于‘民族志’这个广义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传播实践 马林诺夫斯基 殖民时代 希罗多德 埃及人 文化殖民主义 旅行者 科学人类学 跨文化
下载PDF
卷首语
1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卷首语 科学人类学 中国科技史 国际术研讨会 历史与现实 科学技术史 科学 科学
下载PDF
人类学家刘兵教授
16
作者 谭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共1页
关键词 刘兵 人类学 生态女性主义 科学社会 科学与艺术 科学人类学 科学 科学
下载PDF
科学人类学——走出自然界
17
作者 冯中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16年第5期178-178,共1页
神话学的原始宇宙学和原始人类学告诉我们,世界在时间上的始端,可以一直追溯到那个神秘混沌的太古时代。那时,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没有海洋(在某些神话中有无边无际的水),当然也没有人类。整个宇宙,不过是一个既无所不包,又形态不定,既... 神话学的原始宇宙学和原始人类学告诉我们,世界在时间上的始端,可以一直追溯到那个神秘混沌的太古时代。那时,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没有海洋(在某些神话中有无边无际的水),当然也没有人类。整个宇宙,不过是一个既无所不包,又形态不定,既变幻无常,又死寂一片的浑然整体。然而,正是在这貌似死寂的混沌统一体中,蕴藏着生命的种子,蕴藏着由绝对统一走向无限多样的潜在可能性。终于有一天,由于神的作用(没有这一点便不称其为神话),混沌整体突然阴阳大裂变,它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那最轻扬、最活跃的飞腾上升,成为浩渺长空;那最凝重、最持久的沉积下坠,成为广袤大地;而它们的精华则交相汇合,成为人。人是神按照自己的模式和尺度创造的。一个伟大的、富于创造精神的神——普罗米修斯、女娲或者耶和华,用构成大地的质料——泥土和清水,参照了自己的形象造出了人,并灌注以生命和灵气。由于人是天地之精华和神灵之特创,他才成为所谓的“万物之灵”,能够在所有其他动物都不得不臣服于自然、不得不匍匐而行、两眼向下时,昂首直立于天地之间,并从中悟得宇宙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类学 走出自然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