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楠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江香梅 温强 +2 位作者 叶金山 肖复明 江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8-444,共7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闽楠主要分布区江西和福建两省的8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分化。应用12条引物从160个植株中共检测到13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34个。RAPD数据经Lynch-Milligan矫正后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出种群间遗传分...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闽楠主要分布区江西和福建两省的8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分化。应用12条引物从160个植株中共检测到13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34个。RAPD数据经Lynch-Milligan矫正后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出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73;利用Shannon多样性表型指数估算出46.4%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分子方差分析(AMOVA)亦显示种群间变异占43.3%(P<0.001)。尽管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但闽楠种群间亦存在强烈的遗传分化,这可能与闽楠种群生境片断化、地理隔离等有关。根据闽楠的遗传变异特点,建议尽可能多地保护闽楠天然种群,对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福建西芹、浦城、明溪等种群应予以重点保护,同时收集各地闽楠遗传资源进行迁地保护,并通过种群扩繁以及合理回归自然等方式扩大种群规模、增强种群间的基因流,以维持其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RAPD 种群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利用RAPD标记分析濒危植物白豆杉种群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艇 苏应娟 +6 位作者 欧阳蒲月 黄宏文 陈春泉 曾祥铭 丁炳扬 金孝锋 胡绍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13-2321,共9页
以我国特有的濒危裸子植物白豆杉为材料,采用RAPD标记对其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的11个天然种群予以检测,通过贝叶斯法估测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并和由其他算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求出的θB(Hickory)、GST(Nei)及ΦST(AMOVA... 以我国特有的濒危裸子植物白豆杉为材料,采用RAPD标记对其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的11个天然种群予以检测,通过贝叶斯法估测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并和由其他算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求出的θB(Hickory)、GST(Nei)及ΦST(AMOVA)值分别为0.5018、0.5865和0.5436;而经由Shannon指数计算出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例为0.4839,同贝叶斯法估计出的结果最为接近。和其他松杉类植物相比,白豆杉种群间发生了极其显著的遗传分化,这可能是因为:(1)种群长期处于星散分布状态;(2)雌雄异株,而生于林下的雌株经常不能正常受粉;(3)种群取样跨越的地理范围宽广。Mantel检验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地理距离之间显著相关(r=0.719,P=0.003)。此外还发现白豆杉的遗传变异水平偏低,推测瓶颈效应和遗传漂变对小种群的作用是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因素。对白豆杉种群的保育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豆杉 RAPD显性标记 贝叶斯分析 种群遗传分化 保育策略
下载PDF
浙江产车前(Plantago asiatica)种群遗传分化的主坐标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水良 张东旭 曹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83-1286,共4页
运用 18个有效的 10mer 寡核苷酸引物对浙江产车前 (Plantagoasiatica)的 8个种群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 ,共检测到 186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2 5个 ,占 6 8.70 % .应用Jaccard公式计算了 8个种群在 12 5个位点上的相似性 .以此为基... 运用 18个有效的 10mer 寡核苷酸引物对浙江产车前 (Plantagoasiatica)的 8个种群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 ,共检测到 186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2 5个 ,占 6 8.70 % .应用Jaccard公式计算了 8个种群在 12 5个位点上的相似性 .以此为基础 ,应用主坐标排序 ,作出了 8个种群遗传分化的三维排序图 .结果表明 ,8个种群的遗传分化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有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产车前 种群遗传分化 主坐标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产地 中药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桔小实蝇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蒙 徐浪 +2 位作者 张润杰 章桂明 余道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4-1438,共15页
【目的】推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扩散路径和新发生地区的入侵来源。【方法】本研究测序获得来自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等地31个种群的192头桔小实蝇个体的COI序列(1 496 bp,占COI基因全长97.3%),并... 【目的】推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扩散路径和新发生地区的入侵来源。【方法】本研究测序获得来自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等地31个种群的192头桔小实蝇个体的COI序列(1 496 bp,占COI基因全长97.3%),并以软件Dna SP 5.0,MEGA 6.0和Arlequin 3.5等完成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以及单倍型分析。【结果】所测31个桔小实蝇种群总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0.00663)和高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0.98069)。以F-统计法度量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桔小实蝇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弱,中国种群与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美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中国种群与美国种群及日本种群的遗传分化最大。而Mantel检验发现,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空间距离有关(R=0.670,P<0.0001),中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是地理隔离所造成的(R=0.038,P=0.534)。中国种群与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种群间不存在共享单倍型。根据种群系统发育树,可将中国原发生地区种群划分为西南、东南两大分支。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结果均表明桔小实蝇曾存在大规模的扩张。【结论】桔小实蝇以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源头向中国内陆扩散,其中广东、福建、广西和贵州种群为中国内陆种群较为有影响力的源头。根据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单倍型分析,推测新发生地区桔小实蝇的来源,例如安徽合肥桔小实蝇种群主要来源于福建长乐、广东珠海和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COI基因 种群遗传分化 遗传结构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种群扩张
下载PDF
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玲 黄雯雯 +2 位作者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439-5447,共9页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病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知之甚少,了解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增加对其进化历程的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水稻纹枯病菌通常被认为是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但有研究报道它具有混...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病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知之甚少,了解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增加对其进化历程的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水稻纹枯病菌通常被认为是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但有研究报道它具有混合繁殖方式。有关我国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解该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变异、基因流、繁育方式及其遗传背景,采用ITS-5.8S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分离自浙江富阳(FY)、安徽绩溪(JX)和巢湖(CH)以及湖北荆州(JZ)和孝感(XG)的5个水稻纹枯病菌种群75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RhizoctoniasolaniAG-1IA是采集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优势类群。ITS-5.8SrDNA序列经测定共检测到78个多态位点,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21.0%和20.0%。序列的平均转换与颠换比(Ti/Tv)为1.65,其中密码子第3位点的变异最高。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定义了29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5为5个种群的共享单倍型,占样本数的61.33%。5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27和0.482%,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固定化指数Fst为-0.0253-0.0170,基因流Nm为5.56-11.12,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流抑制了由遗传漂变引起的遗传分化,菌丝或菌核短距离扩散和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增加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9.03%,而80.9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r=-0.241,P=0.499)。采用UPGMA法构建的单倍型间的系统发育树表明,不同地点的单倍型分支混合分布,这进一步验证了Mantel检验的结果。单倍型的网状分析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曾经发生过种群暴发而不断扩散,因还未能获得足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ITS-5.8SrDNA序列 单倍型 种群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斑潜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帅宇 雷仲仁 +2 位作者 董保信 任宝珍 卢增全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斑潜蝇是农作物、蔬菜和花卉等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尤其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三叶斑潜蝇的入侵,给我国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带来重大损失。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特征对斑潜蝇进行鉴定极易混淆,更难进行地理分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近年... 斑潜蝇是农作物、蔬菜和花卉等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尤其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三叶斑潜蝇的入侵,给我国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带来重大损失。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特征对斑潜蝇进行鉴定极易混淆,更难进行地理分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为解决斑潜蝇遗传及鉴定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概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斑潜蝇的分子鉴定、地理分布及传播途径、种群遗传分化及种间杂交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技术 斑潜蝇 分子鉴定 传播途径 种群遗传分化
下载PDF
云南洞密蛛的种群遗传结构初探
7
作者 刘世梁 林玉成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6-263,共8页
云南洞密蛛Trogloneta yunnanense(Song&Zhu,1994)是生活在云贵高原的一种洞穴蜘蛛。本文基于6个洞穴种群159只个体样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初步探讨了该物种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59个样本共检测到16个单倍型... 云南洞密蛛Trogloneta yunnanense(Song&Zhu,1994)是生活在云贵高原的一种洞穴蜘蛛。本文基于6个洞穴种群159只个体样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初步探讨了该物种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59个样本共检测到16个单倍型,种群间无共享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呈现出总体高、种群内低、单倍型多样性高、核苷酸多样性低的模式;2)种群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种群内变异小,种群间F_(ST)值均在0.9以上(P<0.01),种群间基因流小(Nm=0.01),种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95.75%,种群内变异仅占4.25%;3)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检验显示,云南洞密蛛未经历种群扩张,群体大小保持稳定。推测洞穴隔离和地下极端环境条件可能维持着云南洞密蛛的种群规模稳定,同时促进其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洞密蛛 COⅠ基因 单倍型 基因流 种群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