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温带海域新发现较大面积(大于50ha)海草床:Ⅲ渤海兴城-觉华岛海域大面积海草床鳗草种群动力学及补充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毅 徐少春 +7 位作者 许帅 岳世栋 顾瑞婷 宋肖跃 张玉 乔永亮 刘明杰 张晓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3-951,共9页
鳗草(ZosteramarinaL.)广布于北半球温带浅海海域,其形成的鳗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些年来,我国黄渤海海域鳗草退化严重,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已经非常少见。在渤海兴城-觉华岛海域发现较大面积的海草床,可以作为渤海沿海海... 鳗草(ZosteramarinaL.)广布于北半球温带浅海海域,其形成的鳗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些年来,我国黄渤海海域鳗草退化严重,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已经非常少见。在渤海兴城-觉华岛海域发现较大面积的海草床,可以作为渤海沿海海草床的典型代表。基于此,2018年5月、9月、11月和2019年3月对该海草床进行了初步调查,探究了渤海兴城-觉华岛海草床鳗草种群补充等生态特征,分析了海草床生境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了对海草床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渤海兴城-觉华岛海草床总面积为791.61ha,海草种类为鳗草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以鳗草为优势种,日本鳗草极少且呈斑块状分布;鳗草生物量在2018年5月达到最大值(1241.22-1632.64g/m2);鳗草叶片碳、氮、磷元素含量分别为35.35%-36.57%、1.89%-3.35%、0.14%-0.48%;鳗草海草床以无性繁殖为主要补充方式,有性繁殖补充比例平均仅为1.92%,明显低于国内其他鳗草草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该海草床主要受围填海、捕蛤、围网捕鱼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并致使海草床边缘区域呈现斑块化趋势。建议对这片珍贵的海草床加以保护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草 渤海 种群生态特征 种群补充
下载PDF
长岛毗邻水域硬骨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雨轩 单秀娟 +3 位作者 卞晓东 韦超 张婉茹 崔培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81,共18页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结果显示,共采集到36种鱼卵、仔稚鱼,其中,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为21种,鱼卵总数量为71 695粒,仔稚鱼总数量为1 161尾;主要产卵期为5-8月,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少鳞[鱼喜](Sillagojaponica)、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绯[鱼銜](Callionymus benitegur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等,鱼卵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至西南部的庙岛海峡毗邻水域;仔稚鱼主要集中于5-7月和11-12月,主要种类为鳀、白氏银汉鱼(Hypoatherina valencienne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仔稚鱼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春夏季(5-7月)鱼类早期资源群落功能丰富度、均匀度和离散度指数最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东北部和西南部。长岛毗邻水域鱼卵及仔稚鱼丰度、群落结构及功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鱼类繁殖群体的洄游迁徙对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类 长岛毗邻水域 鱼类早期资源 种群补充 群落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武汉地区西部食蚊鱼的生长、死亡系数及种群补充模式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登成 熊文 +1 位作者 陶捐 陈毅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8-517,共10页
基于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武汉地区两样点调查的西部食蚊鱼数据,运用FAO开发的长度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西部食蚊鱼的生长、死亡系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西部食蚊鱼全长范围为8.30-44.86mm,其中优势全长为16-26 mm,占... 基于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武汉地区两样点调查的西部食蚊鱼数据,运用FAO开发的长度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西部食蚊鱼的生长、死亡系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西部食蚊鱼全长范围为8.30-44.86mm,其中优势全长为16-26 mm,占总数的69.17%;雌雄性别为2.63:1,与1:1存在显著性差异;鳞片观察发现仅存在0^+、1^+两个年龄组;雌雄样本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4.686×10^(-6)L^(3.299)(R^2=0.953),W=1.008×10^(-5)L^(2.989)(R^2=0.90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雌性样本极限全长L_∞=45.20 mm,生长系数k=0.52 a^(-1),起始生长年龄t_0=-0.47a,雄性样本极限全长L_∞=33.60 mm,生长系数k=0.53 a^(-1),起始生长年龄t_0=-0.50 a;雌性样本和雄性样本的自然死亡系数M分别为1.64 a^(-1)、1.81 a^(-1),而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2.29 a^(-1)、2.37 a^(-1);种群补充模式表明,每年4-9月份为西部食蚊鱼的主要补充期。西部食蚊野生种群表现出了寿命短、生长速度快、自然死亡率高、种群补充时间长等特征,表明该物种是一种典型的r对策物种。据此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阻止其引入,尽早发现并根除该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食蚊鱼 生长系数 死亡系数 种群补充 生物入侵
下载PDF
中国辽宁-浙江沿海地区川蔓草分布现状、生态特征及其主要威胁
4
作者 顾瑞婷 徐少春 +4 位作者 岳世栋 许帅 张玉 张晓梅 周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79,共11页
川蔓草(Ruppi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咸水、半咸水生境中的广义海草,其形成的川蔓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然而,对于其在中国境内的分布情况尚缺乏大范围的调查。基于此,本研究于2016—2019年对中国辽宁-浙江沿海区域的川蔓草分布情况进... 川蔓草(Ruppi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咸水、半咸水生境中的广义海草,其形成的川蔓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然而,对于其在中国境内的分布情况尚缺乏大范围的调查。基于此,本研究于2016—2019年对中国辽宁-浙江沿海区域的川蔓草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探究了调查区域内川蔓草的生境分布类型,及生态特征,分析了川蔓草床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了对川蔓草床科学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川蔓草在中国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均有分布;分布面积超过2 100 ha;该区域内分布的川蔓草物种均为中国川蔓草,主要分布生境包括咸水养殖池塘、咸水沟渠(池塘)、盐场、瀉湖(湖泊)、潮间带(围堰)5类;人类活动影响(人工清捞、施药、河道工程等)与极端气候事件(极端干旱事件)都会导致川蔓草床退化,但大部分川蔓草床可以依靠沉积物中的种子库在环境适宜时进行种群恢复;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种群特征差异较大,因此,对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应制定差异性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蔓草 分布 生境类型 威胁 种群补充
下载PDF
不稳定气候条件下中上层鱼类的种群补充:瑞典四大湖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Per Nyberg Eva Bergstrand +3 位作者 Erik Degerman Olof Enderlein 樊恩源 王立华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1年第8期559-564,共6页
通过对瑞典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哈马伦四大湖泊中上层鱼类种群生物学的研究得出,适宜区域里鱼苗在生长季节尽早孵化,并在冬季到来之前达到一定的体长,对鱼苗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认为,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春季浮游动植物的生长,... 通过对瑞典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哈马伦四大湖泊中上层鱼类种群生物学的研究得出,适宜区域里鱼苗在生长季节尽早孵化,并在冬季到来之前达到一定的体长,对鱼苗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认为,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春季浮游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被捕食。相对于秋季产卵的欧白鲑(Coregonus albula)来说,通过对春季产卵的胡瓜鱼(Osmerus eperlanus)和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的研究,我们更容易得出上述的结论。冰融之后欧白鲑苗的迅速孵化对鱼类的种群生长较为有利。在贫营养性、掠食性鱼类很少的湖泊中,冰融化之后水温的快速回升对种群的补充较为有利,而在富营养性的湖泊中,由于存在被捕食的压力,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产卵群体较难适应全球变暖的趋势,不同年份鱼类在年种群生长强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可用生活史来予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中上层鱼类 种群补充 生物学 瑞典 湖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