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潘洪生 姜玉英 +2 位作者 王佩玲 刘建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0,共9页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疆棉花害虫的发生程度整体加重、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明显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疆棉花害虫的发生程度整体加重、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明显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为新疆棉花害虫的深入研究和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害虫 种群消长 影响因子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斜纹夜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官宝斌 陈乾锦 +3 位作者 陈家骅 张玉珍 张章华 张建忠 《华东昆虫学报》 1999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对斜纹夜蛾的种群消长、性比、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以及毒力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的种群消长有两个高峰期;室内测得斜纹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26℃,全世代有效积温为485.54 日度。5... 本文对斜纹夜蛾的种群消长、性比、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以及毒力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的种群消长有两个高峰期;室内测得斜纹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26℃,全世代有效积温为485.54 日度。5 种药剂对斜纹夜蛾四龄幼虫的毒力从大到小顺序为:敌杀死、万灵、功夫、敌敌畏和氧化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种群消长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幼虫 万灵 发育历期 性比 生态学研究 生物学
下载PDF
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和利用:I.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与种群消长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大荣 宋彦英 +3 位作者 何康来 王振营 郑礼 张广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暝 赤眼蜂 生境 分布 种群消长
下载PDF
高原鼢鼠种群消长与繁殖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连生 张卫国 韩天虎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9-54,共6页
通过对高原鼢鼠3个具有不同栖息史的种群连续3年的观测,研究了种群数量消长与种群性比、怀胎率、胎仔数、繁殖强度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在某一适生地栖息时间的长短对其种群数量的稳定具有决定性影响,即栖息史越长,种... 通过对高原鼢鼠3个具有不同栖息史的种群连续3年的观测,研究了种群数量消长与种群性比、怀胎率、胎仔数、繁殖强度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在某一适生地栖息时间的长短对其种群数量的稳定具有决定性影响,即栖息史越长,种群稳定性越好;种群性比在1.0左右时,表明种群数量呈上升之势,在1.3左右时,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大于1.5时,种群数量将趋于减少;种群中雄性个体的数量和比例与怀胎率、胎仔数和繁殖强度呈正相关,因而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种群数量的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种群消长 繁殖特性
下载PDF
浙江小麦根围土壤腐霉(Pythiumspp.)的一些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政逸 张炳欣 楼兵干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35,共7页
本文对小麦根围土壤中的腐霉Pythium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致病性作了初步研究。作者从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共分离出203个腐霉菌株,除69个菌株缺乏产生有性器官而未能鉴定外,其余134个菌株分别属10个腐霉... 本文对小麦根围土壤中的腐霉Pythium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致病性作了初步研究。作者从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共分离出203个腐霉菌株,除69个菌株缺乏产生有性器官而未能鉴定外,其余134个菌株分别属10个腐霉种,其中粘腐霉P.adhaerens、链状腐霉P.catenulatum和绚丽腐霉P.pulchrum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P.spinosum是优势腐霉种类,在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出现率分别为27.43%和35.71%,P.ultimum和P.iregulare也较为常见,而P.aphanidermatum却极少出现。在小麦苗期和分蘖期腐霉数量较丰富,生育中后期较贫乏,这一消长变化可能主要与小麦生育期和土壤温度有关。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P.iregulare和P.spinosum分别对小麦和水稻有较强的致病作用;P.aphanider-matum、P.irregulare和P.spinosum则对茄子、辣椒和番茄的致病力较强。P.spinosum、P.ultimum和P.iregulare的种内菌株间致病性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围和内根围 腐霉 种群消长 致病性
下载PDF
草地蝗虫种群数量消长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光翰 李镇清 +3 位作者 杜国桢 王国胜 漆可立 陈灼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本文根据草地蝗虫发生特点,在充分考虑其数量消长受环境条件、敌害及本身内禀作用制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时序为特点的几种主要蝗虫及混虫种群数量消长的数学模型。宽须蚁蝗、狭翅雏蝗及混合种群密度的拟合模型中z和x有较强的相关性... 本文根据草地蝗虫发生特点,在充分考虑其数量消长受环境条件、敌害及本身内禀作用制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时序为特点的几种主要蝗虫及混虫种群数量消长的数学模型。宽须蚁蝗、狭翅雏蝗及混合种群密度的拟合模型中z和x有较强的相关性,故这几个模型较好的反映了消长情况。但在混合种群消长模型中,自9月15日以后观测值迅速下降,而模型值并未很快下降,这是由于模型未考虑蝗虫生存的临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种群消长 数学模型 蝗虫
下载PDF
安徽省蜜蜂种群消长及其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余林生 邹运鼎 +2 位作者 毕守东 巫厚长 曹义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65-1468,共4页
2002~2004年,对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平原及皖西和皖南山区四大类型生态区域的蜜蜂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复杂的自然环境与蜜蜂种群特性密切相关.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蜜粉源植物分别为46和37种,中华... 2002~2004年,对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平原及皖西和皖南山区四大类型生态区域的蜜蜂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复杂的自然环境与蜜蜂种群特性密切相关.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蜜粉源植物分别为46和37种,中华蜜蜂群体数量多,分布密度分别为2.01和1.95群·km^-2;江淮地区和淮北平原蜜粉源植物分别为17和12种,花期短而集中,且面积大,适宜于意大利蜜蜂采集与生产,中华蜜蜂群体数量少,分布密度分别为0.06和0.02群·km^-2.胡蜂捕食影响蜜蜂种群消长与分布.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江淮地区和淮北平原,中华蜜蜂分别占本地区蜂群的41.5%、36.8%、3.1%和1.1%,意大利蜜蜂分别占本地区蜂群的58.5%、63.2%、96.9%和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环境 蜜粉源植物 胡蜂 种群消长 蜜蜂分布
下载PDF
江苏省2008-2018年蚊虫种群消长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维芳 张育富 +1 位作者 刘大鹏 褚宏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8-2018年蚊虫种群的消长情况,为江苏省的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江苏省省级监测点2008-2018年采用诱蚊灯法获得的成蚊监测数据,分析城区及农村蚊虫种群消长特征。采用成对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法进行统计...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8-2018年蚊虫种群的消长情况,为江苏省的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江苏省省级监测点2008-2018年采用诱蚊灯法获得的成蚊监测数据,分析城区及农村蚊虫种群消长特征。采用成对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苏省2008-2018年城区、农村、全省的合计蚊密度分别为7.53、61.26和28.26只(/灯·夜),其中城区蚊密度年际消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村及全省蚊密度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居民区、公园和医院3类城区生境中,公园为优势生境;民房和牲畜棚2类农村生境中,牲畜棚为优势生境,且在5类生境中占绝对优势,蚊密度是其他4类生境的7倍以上。11年中,城区、农村和全省的月份合计蚊密度均呈现单峰型消长,密度最高峰出现在7月,高峰期蚊密度分别为17.81、235.23和101.95只(/灯·夜);蚊虫活动季节各月份农村蚊密度是城区的1.50~13.20倍。江苏省蚊虫主要由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和骚扰阿蚊构成;城区以淡色库蚊为绝对优势种;多数年份农村、全省均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少数年份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11年中,多数年份农村淡色库蚊密度约是城区的2倍左右,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3,P<0.01);各年中农村三带喙库蚊密度是城区的10倍以上,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3,P<0.01);两优势蚊种密度均表现为单峰型季节消长,高峰期均出现在7月。除优势种外,其他4个蚊种农村的每月合计密度均高过城区。结论江苏省蚊虫防制成效农村提升明显,城区仍需加强;蚊虫防制要重点关注农村牲畜棚和优势蚊种的防制;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的有效监测有待改进。11年的蚊虫总平均密度及月份平均密度,可作为江苏省蚊虫防制工作启动的初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种群消长 生境 蚊虫防制
原文传递
苏北稻区水稻大螟种群消长特点及在寄主间的转换规律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洪山 李慈厚 +2 位作者 李红阳 赵阳 陈洪新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年第10期13-16,共4页
大螟在苏北稻区1a发生3~4代,主害代第三代主要为害中晚稻。大螟寄主范围广泛,一代主要发生在稻田外,二、三代在稻田内转株为害。大螟在不同生境寄主上发育进程有差异。依据其发生特点,制定了大螟的有效治理策略。
关键词 苏北稻区 水稻 大螟 种群消长 寄主 转换规律
原文传递
云南桔小寡鬃实蝇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智英 何大愚 +1 位作者 佘宇平 王文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经过水平和垂直地带的性诱观测与室内外调查试验,发现云南桔小寡鬃实蝇年发生4—5代。第二代为主害代,主要为害芒果、桃、番石榴等。成虫诱集高峰期除柑桔点(高峰期为9—10月)、甜橙点(高峰期为10—12月)外,其余各点均在6—7月间。各年... 经过水平和垂直地带的性诱观测与室内外调查试验,发现云南桔小寡鬃实蝇年发生4—5代。第二代为主害代,主要为害芒果、桃、番石榴等。成虫诱集高峰期除柑桔点(高峰期为9—10月)、甜橙点(高峰期为10—12月)外,其余各点均在6—7月间。各年高峰期早晚和诱集量不同。同年各点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上要表现为从南到北高峰期推迟。冬季除昆明外,其它各点均可诱到成虫。以高温高湿的西双版纳数量最多。同一地区随着海拔增加,诱集量减少。各点成虫高峰期均与该点水果成熟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寡鬃实蝇 种群消长 性诱观测 果树 害虫
原文传递
宁夏山楂叶螨生物学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力群 顾才东 +2 位作者 田真 杨宁全 刘娟 《昆虫知识》 CSCD 1998年第4期218-220,共3页
山楂叶螨在宁夏1年发生4~6代,4月中旬9~10℃时出蛰,苹果初花期为盛。5月中旬在内膛危害,5月下旬后扩散树冠外。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降水对其消长影响明显。温度在20~30℃有利山楂叶螨生长发育。
关键词 山楂叶螨 种群消长 环境因子 发生规律
下载PDF
中国北方果树蚧虫为害及天敌利用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春妮 戴武 花保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100,共5页
蚧类在北方果树上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本文对北方果树蚧类为害及其天敌利用进行的分析探讨认为,丰富的天敌资源、天敌对蚧虫的有效控制、天敌的成功引入、天敌的人工繁殖和商品化生产、天敌与蚧虫种群消长的相关性以及对蚧虫及其天敌的... 蚧类在北方果树上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本文对北方果树蚧类为害及其天敌利用进行的分析探讨认为,丰富的天敌资源、天敌对蚧虫的有效控制、天敌的成功引入、天敌的人工繁殖和商品化生产、天敌与蚧虫种群消长的相关性以及对蚧虫及其天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等均有利于对北方果树蚧类进行生物防治。因此,在北方果区利用天敌进行蚧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最后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蚧虫 果树 利用分析 中国北方 为害 生物防治 商品化生产 生物学特性 天敌利用 天敌资源 有效控制 人工繁殖 种群消长 推广价值 蚧类 相关性 灭敌
下载PDF
二化螟寄主选择行为与种群消长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克剑 侯茂林 +1 位作者 韩兰芝 刘玉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8,共7页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具有食性杂、越冬场所多、转株为害等特点,其种群数量近年来呈回升趋势,危害逐年加重。二化螟对寄主存在明显的选择行为,其主要寄主之一水稻由于品种更替、耕作制度变更及气候变化...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具有食性杂、越冬场所多、转株为害等特点,其种群数量近年来呈回升趋势,危害逐年加重。二化螟对寄主存在明显的选择行为,其主要寄主之一水稻由于品种更替、耕作制度变更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二化螟种群发生规律产生了一些新的影响,给害虫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研究和了解二化螟的寄主选择规律及其机制,以及影响其种群动态的因素是有效调控二化螟种群的重要前提。本文就二化螟寄主选择行为与机制及其在水稻上种群消长影响因素等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报道,旨在更好地为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水稻 寄主选择 选择机制 种群消长
下载PDF
“8455”小麦植株化学成分与麦蚜(长管蚜、二叉蚜)种群消长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邹运鼎 孟庆雷 +2 位作者 马飞 黄世祥 胡丽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通过对两种肥力条件下的“8455”小麦植株化学成分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消长关系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钾量、含水量是影响麦二叉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胱氨酸是影响麦长管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种群 麦蚜 小麦 种群消长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种群消长与生态因子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秋锦 张飞萍 +2 位作者 刘巧云 张艳璇 钟景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4个生态因子与南京裂爪螨(Schigotetranychusnanjingensis)卵量消长的关联序为湿度>天敌>降雨>气温;与幼、若、成螨量关联序为湿度>降雨>气温>天敌;与整个种群数量关联序为湿度>降雨>天敌>气温.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灰色关联度 种群消长 生态因子
下载PDF
吡虫啉对稻田蜘蛛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仇广灿 孙广仲 +2 位作者 成晓松 胡健 顾金祥 《昆虫天敌》 CSCD 1996年第3期139-140,108,共3页
关键词 稻田蜘蛛 昆虫天敌 种群消长 吡虫啉 杀虫剂
下载PDF
稻水象甲种群消长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志农 刘年喜 +5 位作者 周社文 杨亚平 刘勇 万建伟 张壮志 邹剑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105-109,共5页
稻水象甲在湖南稻区1 a发生2代,由越冬成虫从越冬场所迁入早稻田啃食稻叶、产卵繁殖。第一代幼虫蛀食早稻根系影响水稻生长,第二代成虫取食晚稻叶片获得充足营养后,又迁移到当地越冬场所蛰伏。重点对稻水象甲的周年种群变动及虫源转移规... 稻水象甲在湖南稻区1 a发生2代,由越冬成虫从越冬场所迁入早稻田啃食稻叶、产卵繁殖。第一代幼虫蛀食早稻根系影响水稻生长,第二代成虫取食晚稻叶片获得充足营养后,又迁移到当地越冬场所蛰伏。重点对稻水象甲的周年种群变动及虫源转移规律,田间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影响田间种群消长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该虫的测报技术和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稻田 种群消长 发生规律
下载PDF
西宁地区小麦蚜虫与蚜茧蜂的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宁 刚存武 邱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5-67,共3页
西宁地区麦蚜有翅蚜产生的两个高峰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百茎蚜量分别为33和219头;三种麦蚜7月中旬达到高峰,其中麦二叉蚜发生量最大,其次为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最少,百茎蚜量分别为8169头、5974头和248头。蚜茧蜂的发生在7月中... 西宁地区麦蚜有翅蚜产生的两个高峰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百茎蚜量分别为33和219头;三种麦蚜7月中旬达到高峰,其中麦二叉蚜发生量最大,其次为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最少,百茎蚜量分别为8169头、5974头和248头。蚜茧蜂的发生在7月中旬达到高峰,百茎僵蚜量536头,但仍不足以控制麦蚜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蚜虫 种群消长 蚜茧蜂
下载PDF
黄板监测假眼小绿叶蝉田间种群消长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彭萍 王晓庆 +1 位作者 胡翔 林强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43,共4页
在重庆永川的自然生态茶园、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中,利用黄板诱集和常规方法监测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年发生消长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监测该虫的发生趋势动态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在越冬期和早春时节,黄板诱集比常... 在重庆永川的自然生态茶园、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中,利用黄板诱集和常规方法监测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年发生消长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监测该虫的发生趋势动态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在越冬期和早春时节,黄板诱集比常规调查方法能更早和更直观地监测叶蝉的越冬虫口和残存虫量;在第1高峰始期预测中,常规方法以假眼小绿叶蝉田间百叶虫量超过10头作为入峰的临界值,对应黄板监测的临界虫口量0.124头/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黄板 监测 种群消长
原文传递
若干生态因素对柑桔木虱种群消长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长藩 夏雨华 柯冲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60-64,共5页
柑桔木虱在寄主植物上种群数量的大小依次为九里香、幼年柑桔树和成年柑桔树。夏季高温(旬均气温28℃以上、极端高温37℃以上)、秋季干旱(相对湿度70%左右)和9月以后柑桔木虱姬小蜂数量上升,对柑桔木虱的种群有抑制作用。但5月下旬到6... 柑桔木虱在寄主植物上种群数量的大小依次为九里香、幼年柑桔树和成年柑桔树。夏季高温(旬均气温28℃以上、极端高温37℃以上)、秋季干旱(相对湿度70%左右)和9月以后柑桔木虱姬小蜂数量上升,对柑桔木虱的种群有抑制作用。但5月下旬到6月,当寄主树冠上有茂盛的嫩梢、旬均气温在25℃左右和相对湿度在80%上下时,田间有可能暴发柑桔木虱。这时应特别注意保梢治虫,以控制柑桔黄龙病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素 种群消长 柑桔木虱姬小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