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地区早籼稻米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郑苹立 李清华 郑长林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以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连城、福州、沙县3个点种植的10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对不同种植点稻米的主要米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早籼稻品种的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相对稳定且差异较小,... 以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连城、福州、沙县3个点种植的10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对不同种植点稻米的主要米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早籼稻品种的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相对稳定且差异较小,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且差异较显著。在3个种植点中,连城点的整精米率显著高出福州点和沙县点,而垩白度显著低于其它2个点,表现出较好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稻米品质 外界环境 种植
下载PDF
正确审视中国的粮食问题──兼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一文的若干评判
2
作者 谢茹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0-14,共5页
布朗的"粮食危机论"决非一无是处,至少对盲目乐观派敲响了警钟。展望未来,我国的粮食供求态势和品种地区失衡问题是相当严峻的,虽然不及布朗所言的那样可怕。布朗的局限主要在于没有挖掘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积极有利因素。
关键词 粮食 供求态势 粮食主产区 中国 种植
下载PDF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杨树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鹏鹤 徐璇 +5 位作者 孙杰杰 王玉超 韩梦华 郭佳欢 冯会丽 王维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方法】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方法】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Nanlin 95’生长季(7月)选取叶、枝、树干和粗根4个器官,测定各个器官中NSC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结果】在生长季,杨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不同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的杨树叶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受种植点配置影响极显著(P<0.01),总体上枝和树干受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影响差异不显著。尽管林分NSC总储量在2种密度间(278和400株·hm^(-2))差异不显著,但林分NSC总储量在种植点配置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生长季,苏北地区杨树优先将碳资源供给地上部分,其中首要的储存器官是树干。一定密度范围内(278~400株·hm^(-2)),杨树叶中可溶性糖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林分密度相同时,正方形的种植点配置方式更有助于杨树个体对NSC的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林分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糖 淀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 林分密度 种植配置 杨树
下载PDF
种植点形式对银杏行道树焦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聂秋枫 丛日晨 张宝鑫 《北京园林》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树池和条状绿带是目前常见的2种银杏行道树种植点形式,对采用这2种种植点形式的1064棵银杏行道树焦叶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采用树池形式的银杏6-9月的平均焦叶发生率均高于条状绿带形式,树池内银杏平均焦叶发生率分别为10.9%,21... 树池和条状绿带是目前常见的2种银杏行道树种植点形式,对采用这2种种植点形式的1064棵银杏行道树焦叶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采用树池形式的银杏6-9月的平均焦叶发生率均高于条状绿带形式,树池内银杏平均焦叶发生率分别为10.9%,21.7%,43.3%,64.2%,条状绿带内银杏焦叶发生率为1.3%,6.4%,14.5%,25.4%。(2)树池内银杏焦叶发生率的增长速度比绿带内银杏焦叶发生率的增长速度快。(3)通过改造银杏的种植点形式,可以达到缓解北京银杏行道树夏季焦叶现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种植形式 焦叶发生率
下载PDF
种植点配置对巨尾桉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伍春魁 《林业科技开发》 1995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巨尾桉 幼林 生长 种植配置
下载PDF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牛丹妮 韩蓉 +3 位作者 马瑞 王振亭 刘虎俊 魏林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1,共9页
研究不同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为优化干旱区防风固沙林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以梭梭为原型,利用仿真植物设计了3种密度、4种种植点配置的品字形林带,编号与对应植株的株行距分别为A:17 cm×17 cm,B_(1):34 cm&#... 研究不同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为优化干旱区防风固沙林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以梭梭为原型,利用仿真植物设计了3种密度、4种种植点配置的品字形林带,编号与对应植株的株行距分别为A:17 cm×17 cm,B_(1):34 cm×17 cm,B_(2):17 cm×34 cm,C:34 cm×34 cm,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林带在密度和种植点位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A、B_(1)、B_(2)、C林带的风速减速区(U/U0<1)的面积分别占流场总面积的78.06%、70.41%、74.36%和82.80%;弱风区(U/U0<0.4)的面积分别占流场总面积的22.46%、0.73%、5.91%和0;(2)林分密度越大,冠下平均风速越小,但林带后近地层风速恢复越快,A、B_(1)、B_(2)、C林带的最小风速点分别在带后的11H、15H、15H和20H处(H为树高);(3)4个林带防风效应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B_(2)>B_(1)>C,林带防风效应与林分密度间为非线性关系,林带在带后近地层风速降幅的比例关系为A:B:C≈6:3:2。具体造林时,应根据土壤水分承载力确定造林密度,在此基础上,优先选用“小株距,大行距”的种植点配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梭梭 密度 种植配置 流场 防风效应 风洞模拟
下载PDF
不同种植点配置的梭梭林防风效应的风洞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牛丹妮 马瑞 +1 位作者 刘虎俊 张瑜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87,共12页
【目的】梭梭是我国干旱区造林的关键树种,探索合理的种植点配置以提升林带的防风效应,应对沙区风沙频繁的危害。【方法】本研究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种植点配置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计了... 【目的】梭梭是我国干旱区造林的关键树种,探索合理的种植点配置以提升林带的防风效应,应对沙区风沙频繁的危害。【方法】本研究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种植点配置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计了A_(Ⅰ)、A_(Ⅱ)、B_(Ⅰ)、B_(Ⅱ)4种不同种植点配置的林带(A:品字形;B:矩形;Ⅰ:株距34 cm、行距17 cm;Ⅱ:株距17 cm、行距34 cm)。【结果】(1)种植点的间距和排列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林带的防风效应,对于同一排列方式,“小株距、大行距”型林带风速减速区与弱风区的面积均大于“大株距、小行距”型林带,即A_(Ⅱ)>A_(Ⅰ)、B_(Ⅱ)>B_(Ⅰ);对于同一间距,品字形林带的风速减速区与弱风速的面积均大于矩形林带,即A_(Ⅰ)>B_(Ⅰ)、A_(Ⅱ)>B_(Ⅱ)。(2)间距比排列方式对防风效应的影响更为明显,防风效应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_(Ⅱ)>B_(Ⅱ)>A_(Ⅰ)>B_(Ⅰ)。(3)A_(Ⅱ)型林带防风效应最好,但带后风速恢复速率最大。【结论】不同种植点配置的梭梭林垂直及水平流场、风速变化和防风效益差异显著,在生产实践中,当造林密度一定时,建议优先选用“小株距,大行距”的品字形配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配置 梭梭林 流场 防风效应 风洞试验
下载PDF
浅谈造林树种的选择 被引量:10
8
作者 齐志新 那书越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第3期230-230,共1页
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介绍了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分析了不同造林目的对树种的要求,探讨了适地适树的途径。
关键词 造林树种 种植 适地适树
下载PDF
不同种植地点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段民孝 赵久然 +7 位作者 刘新香 王元东 邢锦丰 王志永 李绍明 张如养 王乃顺 何瑞娟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0,共3页
2010年研究不同种植地点对来源于一个育种材料的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种植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有明显差异,甘肃春季播种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最高,其次为海南冬季种植,北京春播种植加倍率最低。甘肃春季播种和海... 2010年研究不同种植地点对来源于一个育种材料的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种植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有明显差异,甘肃春季播种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最高,其次为海南冬季种植,北京春播种植加倍率最低。甘肃春季播种和海南冬季播种比其他地点种植更有利于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 种植 加倍率 结实 株率
原文传递
丹参种植地点的选择依据及标准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传中 卫新荣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按照丹参生长习性和中药材 GAP要求选择丹参种植地点及制订基地环境标准 ,是保证丹参质量的前提条件。陕西商洛是丹参的地道产区 ,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宜丹参生长 ,其品种纯正、种植历史悠久、有效成分含量名列全国前茅 ;其大气... 按照丹参生长习性和中药材 GAP要求选择丹参种植地点及制订基地环境标准 ,是保证丹参质量的前提条件。陕西商洛是丹参的地道产区 ,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宜丹参生长 ,其品种纯正、种植历史悠久、有效成分含量名列全国前茅 ;其大气、灌溉水质、土壤环境无污染 ,特别适宜建立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种植 选择依据 环境标准 气候 大气 水质 土壤
下载PDF
种植地点和加工精度对小米营养与安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延兵 张会笛 +3 位作者 秦岭 陈二影 黎飞飞 管延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59,共6页
为了解种植地点和加工精度对小米营养及安全品质的影响,选取4个种植地点的济谷19谷子,分别加工成糙米和精米,粉碎测定水分、脂肪、淀粉、黄色素、氨基酸、矿质元素硒、铁、铅、镉等指标。结果表明,种植地点对小米脂肪、淀粉、黄色素含... 为了解种植地点和加工精度对小米营养及安全品质的影响,选取4个种植地点的济谷19谷子,分别加工成糙米和精米,粉碎测定水分、脂肪、淀粉、黄色素、氨基酸、矿质元素硒、铁、铅、镉等指标。结果表明,种植地点对小米脂肪、淀粉、黄色素含量影响显著。加工精度显著影响小米脂肪、淀粉、氨基酸含量,对黄色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脂肪、氨基酸含量精米显著低于糙米;淀粉含量精米显著高于糙米。不同种植地点小米矿质元素硒、铁、铅、镉含量差异显著;加工精度显著影响小米铁、铅、镉含量,铁、铅、镉含量精米显著低于糙米。控制加工精度可以减少小米脂肪、氨基酸、铁等营养成分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加工精度 小米 营养与安全品质
下载PDF
荔枝秋梢的营养状况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雄 张孝祺 +1 位作者 李崇阳 申秀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98-100,共3页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last 10 year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macro-elements in autumn shoots of Litchi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N, K and P, which was not related to environment and variety, but notably to se...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last 10 year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macro-elements in autumn shoots of Litchi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N, K and P, which was not related to environment and variety, but notably to season. The contents of P and K in leaves of autumn shoots decreased rapidly, but the content of N did not change at the flowering and fruit bearing stages. The autumn shoots developed into fruit branches, and Litchi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contentsof N, P and K in leaves of autumn shoots; Litchi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N and P at the flowing stage, i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K at the maturity stage. Rreasonable ratio among N, P and K was one of important measures to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yield in Litc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秋梢 合理施肥 营养状况 动态变化 种植
下载PDF
宜优673在福建不同地区的稻米品质性状表现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清华 游晴如 +5 位作者 林志强 郑苹立 郑长林 董瑞霞 张翊 黄庭旭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747-751,共5页
对福建省12个不同种植地点的宜优673晚稻稻米品质进行检测研究,并探讨温度因子(日均温、日极端最高温、日极端最低温和日较差)对稻米品质各理化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点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大,垩白率次之,透光率和整精米... 对福建省12个不同种植地点的宜优673晚稻稻米品质进行检测研究,并探讨温度因子(日均温、日极端最高温、日极端最低温和日较差)对稻米品质各理化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点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大,垩白率次之,透光率和整精米率差异程度居中,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较小,糙米率、精米率差异最小。研究还表明:在灌浆期间日极端最高温、日较差与垩白度、垩白率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日极端最高温升高,日较差增大,宜优673的垩白有增大的趋势;而日极端最低温与垩白度、垩白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日极端最低温的降低,垩白呈增大的趋势。在全省12个试验点中,福州、莆田和诏安3个试验点种植的宜优673所有品质指标均达到优质标准,其余试验点种植的宜优673有1项或2项品质指标(垩白率、垩白度)未能达到优质标准。宜优673在福建省东南沿海一线作晚稻种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性状和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宜优673 稻米品质 温度因子 垩白
下载PDF
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RVA谱特征值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镇 赵庆勇 +8 位作者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赵凌 赵春芳 梁文化 路凯 王才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213-216,共4页
以2014年、2015年分别在江苏省18个地区种植的南粳9108稻谷为材料,测定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快速黏度仪(apid visco-analyzer,简称RVA)谱特征值,对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的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年... 以2014年、2015年分别在江苏省18个地区种植的南粳9108稻谷为材料,测定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快速黏度仪(apid visco-analyzer,简称RVA)谱特征值,对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的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年不同地点种植的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明显。纬度最高的东海地区其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纬度最低的南京地区其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其他地区的均在10%左右。RVA谱特征值分析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年份间也存在差异,2015年RVA谱特征值的变异系数除糊化温度外均明显高于2014年。不同地点RVA谱各特征值变化不一致,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基本比较稳定,差异较小,其他特征值差异均较大,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014年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消减值、回复值、崩解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峰值时间,2015年的排序为消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峰值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2年36个地点种植的南粳9108稻米AC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回复值、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等呈正相关,与崩解值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9108 种植 直链淀粉含量 RVA谱特征值 相关性分析 变异系数
下载PDF
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清华 游晴如 +4 位作者 林志强 郑苹立 郑长林 董瑞霞 黄庭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20-24,共5页
为了促进超级稻‘宜优673’优质高产栽培,通过2年田间种植试验与稻米品质检测,研究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各项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下‘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为显著,2012、2013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6... 为了促进超级稻‘宜优673’优质高产栽培,通过2年田间种植试验与稻米品质检测,研究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各项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下‘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为显著,2012、2013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69.42%、34.50%;垩白率次之,2年变异系数为37.02%、29.53%;整精米率差异程度居中,2年变异系数为7.28%、10.72%;2012年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22%、4.74%和4.83%,2013年分别为5.73%、7.08%和8.65%,差异较小;2012年糙米率、精米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29%和2.24%,2013年分别为0.90%和2.03%,差异最小。研究还表明:在灌浆期间随着日均温升高有利于‘宜优673’精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同时直链淀粉降低、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缩短;但是日均温差的增大不利于精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而且‘宜优673’的垩白有增大的趋势。在全省10个试验点中,福州、莆田和诏安3个试验点‘宜优673’品质表现较好,因此‘宜优673’在福建省东南沿海一线作晚稻种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性状和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超级稻 '宜优673’ 稻米品质 日均温 垩白
下载PDF
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时间点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岩松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4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时间点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的时间不同分为三组,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的时间为6个月的患者... 目的探讨和分析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时间点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的时间不同分为三组,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的时间为6个月的患者为实验1组,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的时间为9个月的患者为实验2组,位点保存术后牙种植的时间为12个月的患者为实验3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分析三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患者的有种植体松动例数、有自觉症状例数、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例数、行使功能正常例数等种植修复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患者的种植体植入扭矩分别为(31.04±9.85)N.cm、(35.73±6.52)N.cm、(39.83±3.57)N.cm,三组患者的种植体植入扭矩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点保存术后的牙种植时间点对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术 种植时间 种植体稳定性 影响
下载PDF
不同地点的黄秋葵部分数量性状表达差异 被引量:3
17
作者 章毅颖 黄志城 +5 位作者 赵洪 徐丽 李寿国 高玲 陈海荣 任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26-2431,共6页
以16个黄秋葵品种为材料,通过种植试验探究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对黄秋葵品种数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长度、宽度在品种及地区间数据波动较大,因此这2个性状受品种及环境的互作效应较大;叶柄长在品种间差异较小,但受环境影响... 以16个黄秋葵品种为材料,通过种植试验探究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对黄秋葵品种数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长度、宽度在品种及地区间数据波动较大,因此这2个性状受品种及环境的互作效应较大;叶柄长在品种间差异较小,但受环境影响较大;果实厚度和果实长度在品种内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而果实长度和果实直径在品种间的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9.68%和8.68%,因此环境作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单荚种子数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显著差异,易受环境影响;在品种类型中,矮杆类型、长果类型、红果类型的黄秋葵相较于其他类型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栽培环境 黄秋葵 数量性状
下载PDF
水稻“三定”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海富 李兴国 程良忠 《现代农业》 2015年第9期51-52,共2页
一、技术原理 水稻“三定”栽培的技术原理是:(1)因地定产(定产),即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确定水稻生产的目标产量;(2)依产定苗(定苗),即根据区域目标产量确定栽插密度的基本苗;(3)测苗定氮(定氮),即在区域平均法计算氮肥肥... 一、技术原理 水稻“三定”栽培的技术原理是:(1)因地定产(定产),即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确定水稻生产的目标产量;(2)依产定苗(定苗),即根据区域目标产量确定栽插密度的基本苗;(3)测苗定氮(定氮),即在区域平均法计算氮肥肥用量的基础上,根据水稻苗情确定田间尺度的氮肥用量。1.定产区域目标产量根据根据种植地点多年的水稻产量水平确定,一般在前3年区域平均稻谷产量的基础增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生产 目标产量 氮肥用量 种植区域 栽插密度 种植 稻谷产量
下载PDF
一品红遍世界(三)——成品种植所需的基础设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国文 《中国花卉盆景》 2004年第11期20-22,共3页
一品红成品种植所需的基础设施涉及到种植地点、销售期安排、规模大小等,大体包括以下方面。
关键词 一品红 成品种植 基础设施 种植 销售期 种植规模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地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冰 赵杨 +3 位作者 魏颖娟 黄敏 敖和军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15年第5期457-462,共6页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桂东、长沙、南县进行了大田...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桂东、长沙、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地点种植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地点间差异及年度间差异.其中,超级杂交稻比汕优63平均增产2.3% ~22.2%,比胜泰1号平均增产4.3% ~29.3%;不同地点间产量均以桂东点最高,3年平均为11.45±1.08t/hm^2,其原因是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超级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构成表现出大穗型、多穗型、大粒型等多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品种均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每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栽培 产量 产量构成 种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