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81
1
作者 黄国勤 赵其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142-5152,共11页
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的主要区域,桉树产业已成为广西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民生产业。新世纪推进广西桉树产业发展,不仅对广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全国桉树产业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 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的主要区域,桉树产业已成为广西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民生产业。新世纪推进广西桉树产业发展,不仅对广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全国桉树产业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回顾了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认为19世纪初广西即开始从法国引种桉树,但面积小、发展慢。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桉树种植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1949—1977年)、推广阶段(1978—2000年)和大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当前,广西桉树种植的现状是:分布广、产量高、效益好、贡献巨大、地位突出。但广西大面积种植桉树人工林,也面临着耗水、耗肥、"有毒"、"沙漠"、"退化"、灾害六个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为使新世纪广西桉树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应遵循3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同时,应采取以下6项具体措施:一是科学规划;二是合理布局;三是优化结构;四是产业带动;五是改善条件;六是发展科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种植模式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6
2
作者 董艳 董坤 +3 位作者 郑毅 田芝花 鲁耀 汤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7-532,共6页
为探讨大棚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 为探讨大棚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B/F比值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以种植6~8a时最高而20a时最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与连作相比,轮作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而降低真菌数量,有利于提高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花-花轮作效果最好,菜-菜轮作效果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初期(4~6a)土壤生态环境较好,6~8a后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酶活性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轮作种植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利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种植模式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对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16
3
作者 彭少兵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5-850,共6页
我国的水稻生产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本文从是否有必要追求单季超高产、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的种植模式如何创新、栽培技术的轻简化和机械化如何配合种植模式的创新、品种改良如何适应栽培技术的轻简化和机械化等4个方面对转型期的水... 我国的水稻生产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本文从是否有必要追求单季超高产、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的种植模式如何创新、栽培技术的轻简化和机械化如何配合种植模式的创新、品种改良如何适应栽培技术的轻简化和机械化等4个方面对转型期的水稻生产进行战略思考.在农机与农艺结合、种植模式创新、水稻育种策略、品种评价和审定标准方面给予技术和政策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产量 种植模式 机械化 育种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NDVI多年时序数据的农作物种植识别 被引量:106
4
作者 许青云 杨贵军 +3 位作者 龙慧灵 王崇倡 李鑫川 黄登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144,共11页
为了获取陕西省农作物种植模式和类型分布信息,实现对于多年农作物长势分析及精确的估产和耕地生产力的估算,该文以2003-2012年的MOD09Q1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为数据源,以陕西省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水稻和油菜为研究对象,... 为了获取陕西省农作物种植模式和类型分布信息,实现对于多年农作物长势分析及精确的估产和耕地生产力的估算,该文以2003-2012年的MOD09Q1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为数据源,以陕西省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水稻和油菜为研究对象,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重建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物候信息,构建农作物年际间动态阈值方法,实现了农作物种植模式和类型的识别。通过对混合像元进行分解,更精确地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信息。利用空间和定量2种方式对农作物类型识别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空间对比分析得到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为88.18%和59.64%,定量对比分析得到分类的总体一致性为87.56%。研究结果表明,结合物候信息与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该文的分类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大尺度农作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 识别 MODIS NDVI 种植模式 种植类型 陕西省
下载PDF
新疆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的用水效率与效益 被引量:89
5
作者 宁松瑞 左强 +2 位作者 石建初 王数 刘忠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90-99,共10页
膜下滴灌技术因具有显著的节水、保温、抑盐、增产效果,在新疆自治区棉田中已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目前的大田棉花生产条件下,结合当地的光热、土壤、机械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对合理调控棉田土壤水盐分布、促... 膜下滴灌技术因具有显著的节水、保温、抑盐、增产效果,在新疆自治区棉田中已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目前的大田棉花生产条件下,结合当地的光热、土壤、机械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对合理调控棉田土壤水盐分布、促进棉花生长与增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棉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在新疆自治区主要存在3种典型的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分别为传统模式、机采模式和超宽膜模式。该文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取样,基于种植密度、灌溉定额、根区土壤水盐分布、覆膜宽度以及其它影响棉花生产收益的因素,对3种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的种植密度、灌溉定额、根区土壤水盐分布、覆膜宽度等对棉花的耗水与产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超宽膜模式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为1.04 kg/m3,明显高于传统模式的0.98 kg/m3与机采模式的0.89 kg/m3。另外,经济效益受种植模式(影响前期投入与棉花产量)与采棉方式(影响采棉支出与籽棉收购单价)的影响较大:超宽膜模式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其单位面积纯收入达18 582元/hm2,稍高于机采模式下的18 298元/hm2,传统模式下纯收入最低,仅11 725元/hm2。因此,为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并增加种棉收益,建议在新疆自治区大力推广超宽膜模式,并对现有采棉机进行适当改进以在超宽膜模式下实现采棉机械化;或适当调整现有机采模式下的滴灌带布置形式(如将其布置在窄行的中央),但相关的效应仍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盐分 膜下滴灌 棉花 种植模式 新疆
下载PDF
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再认识 被引量:75
6
作者 黄高宝 柴强 黄鹏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6-22,共7页
土壤养分、酶、微生物、本底特性,根茬还田、水分、植物根系、种植体系和种植模式与化感作用的互作关系,表明这些因子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化感物质浓度的影响而对化感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可... 土壤养分、酶、微生物、本底特性,根茬还田、水分、植物根系、种植体系和种植模式与化感作用的互作关系,表明这些因子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化感物质浓度的影响而对化感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可为通过化感作用途径构建高效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土壤特性 植物根系 种植体系 种植模式
下载PDF
经济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陈一兵 林超文 +1 位作者 朱钟麟 何国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0-83,共4页
研究了用经济植物篱的形式对四川丘陵坡耕地的治理方法 ,提出了经济植物篱农作模式 ,并研究出了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经济植物篱模式 ;对四川丘陵农区坡耕地农作物的平衡施肥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作物高产施肥的配方 ,为四川丘陵坡耕地... 研究了用经济植物篱的形式对四川丘陵坡耕地的治理方法 ,提出了经济植物篱农作模式 ,并研究出了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经济植物篱模式 ;对四川丘陵农区坡耕地农作物的平衡施肥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作物高产施肥的配方 ,为四川丘陵坡耕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经济效益 经济植物篱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坡耕地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及养分流失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蒋光毅 史东梅 +1 位作者 卢喜平 刘玉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8,63,共6页
对紫色土坡地6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泥沙与养分流失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及养分流失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南方早熟梨+紫花苜蓿及柑橘+鸭茅两种果草模式与其它种植模式相比其径流过程曲线较为平滑,... 对紫色土坡地6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泥沙与养分流失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及养分流失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南方早熟梨+紫花苜蓿及柑橘+鸭茅两种果草模式与其它种植模式相比其径流过程曲线较为平滑,无突显的径流峰值点,径流量最少,两种果草模式各项养分流失量与传统顺坡种植模式相比减少了4~7倍不等;流失泥沙中的养份含量高于背景土壤和溶蚀携带,具有富集养分的特征,其富集比大多在1.3~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坡地 种植模式 径流 养分流失
下载PDF
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51
9
作者 孙辉 唐亚 谢嘉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植物篱种植模式作为一种坡地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地区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概述了我国近10余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这一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短暂的试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沙江干旱河谷... 植物篱种植模式作为一种坡地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地区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概述了我国近10余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这一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短暂的试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特点,对植物篱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使之适合我国山区和坡耕地的应用;对植物篱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并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引起了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应用部门的关注,尽管在1997年以后其它区域也随之进行了一些类似的试验和研究,但国内目前只有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较系统和深入。最后还对国内在植物篱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种植模式 中国 复合农林业 坡耕地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10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侯志研 刘洋 冯良山 杨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9,共9页
改变玉米田间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和中密品种(沈玉21)研究了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CK)3种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 改变玉米田间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和中密品种(沈玉21)研究了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CK)3种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形式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玉米群体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征。耐密品种以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为宜,可以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积累,2年平均产量为8882.36 kg hm 2,比对照增加6.51%,增产的原因是百粒重和穗行数的显著提高;中密品种以大垄双行和三比空种植模式为宜,2种种植模式均可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且与耐密品种表现不同,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8294.58 kg hm 2和8188.30 kg hm 2,比对照增加21.36%和19.81%,增产的原因是行粒数的显著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在辽西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大垄双行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辽西地区
下载PDF
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11
作者 张晓娜 陈平 +6 位作者 庞婷 杜青 付智丹 周颖 任建锐 杨文钰 雍太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0,共7页
【目的】为探明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中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种间竞争关系,揭示玉米/豆科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间作(MS)、花生单作(PP)、玉米/花生间作(MP)等... 【目的】为探明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中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种间竞争关系,揭示玉米/豆科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间作(MS)、花生单作(PP)、玉米/花生间作(MP)等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种间竞争强弱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间作降低作物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MS处理显著低于MP处理,物质分配比例为吐丝期之前茎秆分配比例增加,吐丝期后穗分配比例增加,且MS处理显著高于MP处理。间作大豆、花生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大豆鼓粒期或花生饱果期之前为茎、叶高,之后为荚果高。MS和MP处理的玉米显著减产10.4%、18.5%;大豆和花生显著减产8.4%和48.7%。MS和MP的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81、1.33,且MS比MP的系统产量高13.6%。玉米对大豆的种间竞争力(Ams<0)和产量的营养竞争比率(CRms<1)较弱,而对花生则表现为竞争能力较强(Ams>0,CRms>1)。【结果】间作种植模式可通过影响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及种间竞争关系影响作物产量构成因子,从而影响作物产量。两种间作种植模式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比玉米花生间作的增产效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花生 种植模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种间竞争 产量
下载PDF
甘肃发展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主要模式 被引量:48
12
作者 刘广才 杨祁峰 +1 位作者 段禳全 赵小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9-632,共4页
本文阐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本技术原理与优势,分析了当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用模式的不足;并根据甘肃旱作农业不同的生态区域类型,提出了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适宜种植模式和覆膜模式,以期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技术... 本文阐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本技术原理与优势,分析了当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用模式的不足;并根据甘肃旱作农业不同的生态区域类型,提出了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适宜种植模式和覆膜模式,以期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全膜双垄沟播 种植模式 覆膜模式
下载PDF
旱地不同覆盖沟垄种植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13
作者 高世铭 张绪成 王亚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9-251,256,共4页
马铃薯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和主栽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其降水利用效率是发展该区域马铃薯产业的重点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的覆盖方式和沟垄种植方式为处理,测定马铃薯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分布和产量,计算耗水... 马铃薯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和主栽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其降水利用效率是发展该区域马铃薯产业的重点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的覆盖方式和沟垄种植方式为处理,测定马铃薯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分布和产量,计算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采用草-膜二元覆盖垄种技术,能够有效地积蓄自然降水,草-膜二元全地面覆盖保墒、垄沟有效地聚集和保持了土壤水分,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全膜覆盖处理。因此,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使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其它种植模式分别提高8.39%~58.38%和8.46%~67.97%,是一项适合于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高产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种植模式 土壤水分 马铃薯产量
下载PDF
我国生态农业主要种植模式及其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被引量:45
14
作者 孙鸿良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文以我国广大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10种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其普遍具有的高产、高效特征和使之得以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种植模式 持续发展 生态学原理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孙新素 龙致炜 +1 位作者 宋广鹏 陈长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76-2487,共12页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温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差异显著。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存在缩短趋势,不同地区缩短2—5 d不等;夏玉米播种时间南部推迟而北部提前,收获时间总体呈现推迟趋势,整个黄淮海地区生育时长未发生明显变化。茬口时间因夏玉米-冬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呈现不同程度延长,造成了气候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单产呈显著上升趋势,多数省份达到显著水平。非线性敏感性分析表明,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同时增产或同时减产的一致性。冬小麦产量受最低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南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减产明显,而北部河北省和西部河南省表现为增产。温度升高除对河南省夏玉米有增产作用外,其他省份夏玉米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可能与温度升高的幅度不同和降水的区域性差异有关。降水量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夏玉米-冬小麦 种植模式 产量
下载PDF
渭北地膜覆盖小麦最佳种植模式及微生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正茂 王虎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露地小麦为对照,对膜上穴播和膜侧沟播两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两地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沟播模式在小麦生育期具有聚水、保墒、增温、透光等作用,是符合渭北自然条件的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最佳模式;其微生境效应,除冬前增温效果... 以露地小麦为对照,对膜上穴播和膜侧沟播两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两地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沟播模式在小麦生育期具有聚水、保墒、增温、透光等作用,是符合渭北自然条件的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最佳模式;其微生境效应,除冬前增温效果没有膜上穴播模式明显外,其它诸如聚水保墒效果、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吸收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均好于膜上穴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地 地膜覆盖 冬小麦 种植模式 微生境效应 增产机理
下载PDF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的产量效应与光热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增嘉 李凤超 赵秉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419-426,共8页
通过连续3年两基点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的水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是实现高产高效、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2.5m和3.0m种植带宽3年平均每公顷产粮19151.7kg,比小麦玉米一年... 通过连续3年两基点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的水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是实现高产高效、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2.5m和3.0m种植带宽3年平均每公顷产粮19151.7kg,比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平作增产32.81%;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全生育期和全年的光能利用率为1.7%和1.64%,比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平作提高了16.05%和18.98%,而且全年≥0℃积温的热量利用接纳系数和≥10℃积温每℃可生产粮食分别提高了14.35%和2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种植模式 产量效应 资源利用率 小麦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晚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汤文光 唐海明 +3 位作者 罗尊长 汪柯 杨光立 肖小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57-1464,共8页
为了寻求消减土壤重金属的种植模式,确保食物安全,以6年定位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重金属Cd、Pb、Hg、As含量、晚稻植株重金属的积累与分配、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双季稻(CK)相比,黑麦草-双季稻(T1)... 为了寻求消减土壤重金属的种植模式,确保食物安全,以6年定位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重金属Cd、Pb、Hg、As含量、晚稻植株重金属的积累与分配、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双季稻(CK)相比,黑麦草-双季稻(T1)、紫云英-双季稻(T2)、油菜-双季稻(T3)和马铃薯-双季稻(T4)4种冬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T1土壤As,T2土壤Cd、Hg、As,T3土壤Cd、Hg,T4土壤Pb、Hg含量均显著低于CK,但T1土壤Hg,T3土壤As,T4土壤Cd、As含量显著高于CK。不同种植模式晚稻植株重金属含量均为根>茎叶>糙米,冬种模式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CK,茎叶Cd含量均高于CK,茎叶Pb、Hg、As含量表现不稳定,糙米Cd、Pb含量除T4Cd外,其余均显著低于CK。冬种模式均增加了稻米出糙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垩白米率和垩白大小。冬种模式增加了晚稻产量,其中T4比CK显著增产17.52%。上述结果说明,冬种模式有促进消减土壤部分重金属污染趋势,但其作用有限,并能一定程度降低糙米Cd、Pb含量,改善稻米品质和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重金属 稻米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的结构及稳定性 被引量:42
19
作者 张晓明 李强 +3 位作者 陈国华 杨洁 高鑫 宋家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86-1991,共6页
对云南昭通市4种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花椒-玉米-大豆园、花椒-大豆园、花椒-玉米园、花椒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和主分量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椒... 对云南昭通市4种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花椒-玉米-大豆园、花椒-大豆园、花椒-玉米园、花椒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和主分量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椒园共发现326种昆虫;与单一种植花椒园相比,间作套种作物花椒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值大小依次为花椒玉米大豆园>花椒大豆园>花椒玉米园>花椒园.花椒、玉米、大豆间作套种系统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昆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种植模式 主分量分析
原文传递
屋顶绿化基质的选择及绿化种植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35
20
作者 殷丽峰 李树华 《风景园林》 2006年第4期46-49,共4页
本研究利用北京地区常用的轻量基质,将其混配后形成薄层屋顶绿化基质,并结合北京地区常用屋顶绿化植物,构建了薄层屋顶绿化模式。采用粗放型屋顶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基质性能以及植物的生长评价,总结该模式的特点,探讨其适用建筑物屋顶的... 本研究利用北京地区常用的轻量基质,将其混配后形成薄层屋顶绿化基质,并结合北京地区常用屋顶绿化植物,构建了薄层屋顶绿化模式。采用粗放型屋顶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基质性能以及植物的生长评价,总结该模式的特点,探讨其适用建筑物屋顶的形式,以期对北京地区薄层屋顶绿化及其种植形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屋顶绿化 研究 栽培基质 种植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