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4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84
1
作者 唐华俊 吴文斌 +2 位作者 杨鹏 周清波 陈仲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879-2888,共10页
遥感技术因其高时效、宽范围和低成本等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活动中,为大区域尺度掌握农作物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本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 遥感技术因其高时效、宽范围和低成本等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活动中,为大区域尺度掌握农作物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本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主要根据遥感传感器记录的不同农作物光谱特征的差异,进行不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光谱特征、基于作物物候特征和基于多源数据的农作物遥感识别方法。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复种模式监测主要根据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描述的作物季节活动过程,利用不同的拟合方法得到作物生长曲线,实现作物复种模式有效监测。农作物种植方式遥感监测是更高层次的遥感应用,主要利用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根据作物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区分不同作物生育周期,判断不同复种模式下作物的种植顺序和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立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发展和改进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优化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平滑技术和提高信息提取的自动化与流程化将是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 空间格局 种植面积 复种模式 种植方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143
2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7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5-1248,共14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确保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的前提下)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相关不显著;(2)群体干物重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均是手栽稻最高,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小,并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大,而单茎干物重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稻最大,直播稻最小;(3)阶段干物质积累上,播种至拔节期差异较小,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都是手栽稻极显著高于机插稻,机插稻极显著高于直播稻,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大体相当,抽穗至成熟期依次降低;(4)干物质分配上,成熟期穗和茎干物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而叶和鞘的比例依次增大,但叶的比例在孕穗、抽穗、蜡熟3个时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5)物质输出和转化上,叶、茎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且蜡熟期后茎都有物质回运现象,手栽回运的最多,直播最少;鞘物质输出率相当,转化率手栽和机插低于直播;(6)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高产栽培 干物质生产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下载PDF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被引量:141
3
作者 何瑞银 罗汉亚 +2 位作者 李玉同 汪小函 张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7-171,共5页
为了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实施效果,在中国三大稻区安排了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钵苗行栽3种种植方式与常规育秧手工插秧方式比较试验,试验的品种为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采集了不同试验方式的各项成本,测定了水稻产量指标和... 为了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实施效果,在中国三大稻区安排了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钵苗行栽3种种植方式与常规育秧手工插秧方式比较试验,试验的品种为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采集了不同试验方式的各项成本,测定了水稻产量指标和作业环节消耗工时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南方一季稻区优选种植方式的排序为:机械插秧、机械直播和手工插秧;南方双季稻区机械插秧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北方稻区机械钵苗行栽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其中机械插秧方式平均增产7.53%、平均省工41.44%,平均增加效益46.78%;机械直播方式产量平均下降6.34%,平均省工31.30%,而对效益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机械钵苗行栽方式平均增产8.95%、省工64.29%,增加效益2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成本分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8
4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5 位作者 龚金龙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34-2243,共10页
【目的】倒伏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为合理选用种植方式,实现"十字"综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江下游稻-麦两... 【目的】倒伏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为合理选用种植方式,实现"十字"综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Ⅲ优98为材料,设置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抗倒伏能力差异极显著,手栽稻倒伏指数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直播稻倒伏指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差,机插稻居于二者之间。抗折力的大小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倒伏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N1、N2、N3、N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叶鞘干重、单位节间干重、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和鲜重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基部节间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的主要原因是:(1)株高的增加是节间数增多、穗长及穗下2个节间变长所致,而茎秆基部易于发生倒伏的2—3个节间长度反而比机插稻和直播稻短;(2)基部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增加,且茎、鞘干重大,单位节间干重极显著增加,茎秆的充实度好。【结论】不同种植方式水稻茎秆主要物理性状优化组合不同,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是手栽稻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种植方式 抗倒伏能力 倒伏指数 茎秆物理性状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 被引量:92
5
作者 池忠志 姜心禄 郑家国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以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川香9838为试验材料,对水稻在机械直播、机械移栽和人工移栽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974·50kg/hm2;机械直播省去了育秧... 以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川香9838为试验材料,对水稻在机械直播、机械移栽和人工移栽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974·50kg/hm2;机械直播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的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产量 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株行距配置对高产夏玉米冠层结构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5
6
作者 魏珊珊 王祥宇 董树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在7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选用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行距配置(等行距、宽窄行)和3种留苗方式(每穴1株、每穴2株、每穴3株),研究了6种种植方式对黄淮海地区高产夏玉米产量构成、吐丝后冠层结构及光合性能的调控作用... 在7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选用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行距配置(等行距、宽窄行)和3种留苗方式(每穴1株、每穴2株、每穴3株),研究了6种种植方式对黄淮海地区高产夏玉米产量构成、吐丝后冠层结构及光合性能的调控作用,并以Richards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作物生长率、灌浆速率、冠层光合能力等均表现为宽窄行处理高于等行距处理,留苗方式以每穴2株最高.各种植方式中以宽窄行每穴2株种植产量最高,达13.12(郑单958)和13.72(先玉335)t·hm-2.宽窄行每穴2株种植改善了冠层内部光照状况,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均有所提高,同时缓解了植株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籽粒灌浆能力增强,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因此,宽窄行每穴2株种植是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条件下产量提高的有效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夏玉米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籽粒灌浆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9
7
作者 杨如萍 郭贤仕 +2 位作者 吕军峰 侯慧芝 郭天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土壤团聚数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免耕覆盖处理和免耕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免耕覆盖处理有着相对更高的团聚体稳定... 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土壤团聚数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免耕覆盖处理和免耕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免耕覆盖处理有着相对更高的团聚体稳定性,并且更易形成>5mm水稳性团聚体;不同种植方式下,处理对大团聚体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耕作方式下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大团聚体含量为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容重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亦有影响,团聚体破坏率只对水稳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种植方式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MWD)
下载PDF
种植苜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7
8
作者 杨玉海 蒋平安 +1 位作者 艾尔肯 周抑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通过对4年生苜蓿地和传统耕地(棉花)表层土壤分层(0~10,10~20,20~30cm)取样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地相比,4年生苜蓿地在从未施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 通过对4年生苜蓿地和传统耕地(棉花)表层土壤分层(0~10,10~20,20~30cm)取样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地相比,4年生苜蓿地在从未施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每年都施肥的传统耕地高,且差异显著。与种植棉花相比,种植苜蓿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土壤中总盐含量以及氯离子含量,充分表明苜蓿具有改良土壤的特性。但是苜蓿地土壤pH值比棉花地的高,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同时分析了种植苜蓿与传统作物(棉花)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否存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各指标表现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孔隙度 氯离子含量 土壤pH值 苜蓿地 表层土壤 取样分析 种植方式 差异显著 土壤容重 改良土壤 垂直分布 同时分析 传统 耕地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盐含量 棉花地 相比 肥料 施用
下载PDF
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2
9
作者 刘魏魏 赵会杰 +3 位作者 李红旗 赵雪娟 袁立钢 胡巍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78,共4页
为了提高玉米抗倒特性,在豫北高产灌区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了等行距、宽窄行种植方式,设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玉米抗倒特性,在豫北高产灌区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了等行距、宽窄行种植方式,设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郑单958的平均茎折率比浚单20低43.55%,茎秆第三节间的茎粗系数、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分别比浚单20高0.04、564.1 N/mm2,宽窄行种植的玉米茎粗系数、外皮穿刺强度比等行距种植的高0.01、59.23N/m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茎折率、空秆率和穗位系数增大,茎粗系数和穿刺强度降低。郑单958在密度为8.25万株/hm2、采用宽窄行种植时抗倒伏能力最强,而浚单20表现最好的为7.50万株/hm2的宽窄行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种植方式 茎秆抗倒伏性
下载PDF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59
10
作者 霍中洋 李杰 +4 位作者 许轲 戴其根 魏海燕 龚金龙 张洪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32-3945,共14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糙米率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早熟晚粳手栽>机插>直播,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2)垩白率手栽>机插>直播,垩白大小机插>手栽>直播,垩白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3)直链淀粉含量直播>机插>手栽,胶稠度手栽>机插>直播;(4)蛋白质含量手栽与机插基本相当,直播略低,且除中熟中粳外与手栽和机插的差异不显著;(5)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手栽>机插>直播,回复值直播>机插>手栽,峰值时间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最终黏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糊化温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结论】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外观品质略优,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变劣;手栽与机插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优劣因品种类型而异,蒸煮食味品质手栽优于机插,营养品质大体相当。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水稻品种类型,有利于获得优良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生育类型 种植方式 高产栽培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 被引量:58
11
作者 霍中洋 李杰 +4 位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龚金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8-1919,共12页
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为直播〉机插〉手栽,... 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为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成熟期总吸氮量较机插和直播分别高11.68%和39.03%,机插较直播高24.49%;氮素吸收速率,拔节前为直播〉机插〉手栽,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和机插拔节至抽穗期的吸收速率最大,直播中熟中粳拔节至抽穗期最大,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粳拔节前最大;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为手栽〉机插〉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素吸收利用率,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44.49%、39.00%和31.41%,且手栽和机插为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直播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同一生育类型常规粳稻大于杂交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1.959(1.900~2.009)、1.842(1.681~1.914)和1.638(1.540~1.721)kg,常规粳稻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直播,杂交粳稻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显著,直播稻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手栽和机插在不同生育类型品种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科学选择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品种类型对实现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水稻 生育类型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下载PDF
密度、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6
12
作者 梁书荣 赵会杰 +4 位作者 李洪岐 王俊忠 王林华 曲小菲 吕淑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27-1931,共5页
在豫北高产灌区的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两个品种的株高、茎粗、穗位、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穗部性状、籽... 在豫北高产灌区的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两个品种的株高、茎粗、穗位、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穗部性状、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郑单958在宽窄行种植方式和900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14236.97kg/hm2,浚单20在宽窄行种植方式和825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13333.51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种植方式 品种 群体发育特征 产量
下载PDF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粱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8
13
作者 肖继兵 刘志 +2 位作者 孔凡信 辛宗绪 吴宏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264-4276,共13页
【目的】种植方式结合种植密度是提高旱作区作物光能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高粱冠层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辽西半干旱区高粱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种植方式结合种植密度是提高旱作区作物光能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高粱冠层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辽西半干旱区高粱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以酿造型高粱品种辽杂1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方式,设60 cm等行距种植(P1)和80 cm+40 cm宽窄行种植(P2),裂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75 000株/hm2(D1)、105 000株/hm^2(D2)、135 000株/hm^2(D3)、165 000株/hm2(D4),3次重复。通过测定分析高粱群体植株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地上部生物量,探究不同处理组合对高粱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2年间同一种植方式下,高粱籽粒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3>D2>D4>D1。2年平均产量,P2D2处理较P1D2处理增产5.02%,P2D3处理较P1D3处理增产6.96%,P2D1处理较P1D1处理减产0.27%,2017年P2D4处理较P1D4处理减产2.55%,所有处理组合中以P2D3处理产量最高,2年平均产量为10 267.14 kg·hm^(-2)。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叶向值呈增大趋势,茎粗、茎粗系数、单株叶面积、茎叶夹角、透光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呈减小趋势。在D2和D3处理下,P2处理较P1处理在茎粗系数、群体叶面积指数、透光率、SPAD值、净光合速率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2年平均茎粗系数,P2D2处理较P1D2处理增加2.80%,P2D3处理较P1D3处理增加9.29%。。2年平均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净光合速率,P2D2处理较P1D2处理分别增加3.17%和16.33%,P2D3处理较P1D3处理分别增加7.27%和17.57%。开花期和乳熟期,2年平均冠层底部透光率,P2D2处理较P1D2处理分别增加22.55%和15.81%,P2D3处理较P1D3处理分别增加37.45%和102.09%,冠层中部透光率P2D2处理较P1D2处理分别增加38.72%和8.16%,P2D3处理较P1D3处理分别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种植方式 高粱 冠层结构 产量
下载PDF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5
14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8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胡雅杰 龙厚元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8-2220,共13页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分别减产5.05%和13.68%。(2)群体根数,直播>机插>手栽,但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小,总根长拔节期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机插>手栽>直播;单茎根数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较小,总根长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显著水平;每条根长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直播,根直径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3)群体根系干重拔节期机插和直播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手栽,抽穗期不同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机插>手栽,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单茎根系干重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手栽;地上部干重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减小,根冠比则依次增大。(4)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的土层内,特别是直播,65%的根系分布在0~5cm的土层内;0~5cm土层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5~10cm、10~15cm和15cm以下均依次减小。(5)群体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成熟期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单茎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和成熟期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6)抽穗后群体根系伤流强度手栽、机插、直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超级稻 高产栽培 根系 形态生理特征
下载PDF
施氮量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2
15
作者 焦念元 宁堂原 +5 位作者 赵春 侯连涛 李增嘉 李友军 付国占 韩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6-712,共7页
2004—2005年在山东泰安研究了施氮量与种植方式对玉米和花生产量、生物量、氮磷吸收与利用以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磷吸收量,但降低了花生产量和氮吸收量。2行玉米4行花生间... 2004—2005年在山东泰安研究了施氮量与种植方式对玉米和花生产量、生物量、氮磷吸收与利用以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磷吸收量,但降低了花生产量和氮吸收量。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模式(2∶4间作模式)的产量、生物量、蛋白质产量、氮磷吸收量以及氮磷吸收利用效率均高于2行玉米8行花生间作模式(2∶8间作模式);2∶4间作模式的氮、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和蛋白质土地当量比(PLER)均大于1,土地利用率提高8%~17%,间作优势明显。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显著提高间作玉米产量,间作花生增产不显著,促进玉米-花生间作体系氮、磷积累,提高了氮、磷吸收总量及磷吸收利用效率,从而显著提高了间作体系的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间作优势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施氮量 玉米-花生间作 氮吸收与利用 磷吸收与利用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为害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党志红 董建臻 +3 位作者 高占林 贾海民 张克锦 潘文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68,共4页
韭菜迟眼蕈蚊 (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是为害韭菜、葱、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研究明确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韭菜露地栽培和温棚栽培方式下 ,韭菜迟眼蕈蚊不同的发生、为害规律。露地栽培韭菜田中 ,韭蛆 1年发生 5代 ,为害高峰... 韭菜迟眼蕈蚊 (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是为害韭菜、葱、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研究明确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韭菜露地栽培和温棚栽培方式下 ,韭菜迟眼蕈蚊不同的发生、为害规律。露地栽培韭菜田中 ,韭蛆 1年发生 5代 ,为害高峰为春、秋两季 ;温棚栽培韭菜田中 ,1年发生 6代 ,冬季扣棚以后是该虫为害高峰 ,而掀棚后从春季到秋季养茬这段时间 ,成虫和幼虫发生量很小 ,为害极轻。韭菜迟眼蕈蚊的发育速度及年发生代数主要受温度影响 ,而土壤湿度是决定其发生数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种植方式 韭菜害虫 发生规律 为害特点
下载PDF
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氮肥合理施用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肖焱波 段宗颜 +5 位作者 苏凡 张福锁 金航 陈新平 孔令明 雷宝坤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8-80,共3页
本文就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玉米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效应、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移栽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都比直播玉米的高 ,玉米产量和施氮量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优 ,通过线性加平台得到祥云移栽玉米的最佳... 本文就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玉米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效应、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移栽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都比直播玉米的高 ,玉米产量和施氮量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优 ,通过线性加平台得到祥云移栽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 2 5 0kg/hm2 ,沾益直播玉米最佳施氮量为 190kg/hm2 ,表明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 ,通过适当的模型选择 ,氮肥用量可以减少而不致于影响产量的下降 ,从而减少由于过量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玉米 表观利用率 种植方式 肥料利用率 肥料生产率 产量 肥效
下载PDF
施氮量对垄作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18
作者 冯波 孔令安 +3 位作者 张宾 司纪升 李升东 王法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7-1114,共8页
以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垄作种植方式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0~1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小麦的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的贡献率降低,小麦植株内的氮素积累量增加,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增加。... 以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垄作种植方式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0~1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小麦的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的贡献率降低,小麦植株内的氮素积累量增加,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增加。低氮(0~66kg hm-2)条件下,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淋洗损失的可能小,小麦收获后0~100cm土体内不会累积大量硝态氮。施氮量在165~264kg hm-2时,60~100cm土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出现硝态氮下移趋势。种植方式影响小麦的氮肥利用效率,垄作种植小麦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平作小麦。垄作种植麦田60~80cm土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而平作种植麦田80~1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种植方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大于施氮量的影响,但施氮量对氮素收获指数、籽粒产量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2种种植方式在施氮量为纯氮165kgh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平作小麦氮肥利用率为35.75%~36.41%,而垄作小麦为45.32%~47.25%;但2种种植方式的小麦都是施氮量为纯氮264kg hm-2时获得最高产量,平作和垄作小麦的最高产量分别达8078.31kg hm-2和8212.27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冬小麦 施氮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19
作者 宋伟 赵长星 +3 位作者 王月福 王铭伦 程曦 康玉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188-7195,共8页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同一密度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行距和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有利于增加田间透光率,提高冠层空气温度与地表温度,降低田间相对湿度,提高田间CO2浓度,提高群体光合速率,进...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同一密度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行距和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有利于增加田间透光率,提高冠层空气温度与地表温度,降低田间相对湿度,提高田间CO2浓度,提高群体光合速率,进而增加荚果产量。但是行距过大,导致各种环境资源的浪费。采用大行距55cm小行距35cm的大小行种植方式是比较合理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植方式 群体 小气候 产量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20
作者 雷小龙 刘利 +2 位作者 苟文 马荣朝 任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14-1825,共12页
为探讨机械化播栽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F优498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了以种植方式为主区、穴苗数为副区的裂区试验,种植方式包括机直播、机插和手插3种,穴苗数分低苗和高苗2个处理。在齐穗后30 d,调查植株茎鞘物理性状、... 为探讨机械化播栽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F优498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了以种植方式为主区、穴苗数为副区的裂区试验,种植方式包括机直播、机插和手插3种,穴苗数分低苗和高苗2个处理。在齐穗后30 d,调查植株茎鞘物理性状、力学和抗倒伏特性,并分析茎鞘性状与抗倒伏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之间水稻倒伏指数差异极显著,手插稻最低,机插稻最高,机直播稻介于二者之间。这种差异主要与节间折断弯矩有关,N1–N4节间折断弯矩与节间粗度和厚度、秆型指数、比茎重、节间干重、断面模数和弯曲应力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节间的植株折断弯矩变异较小,且低位节间的弯曲力矩显著高于高位节间,这是水稻植株基部第1、第2节间易倒伏的主要原因。(2)手插稻基部节间短,茎粗壁厚,秆型指数、茎鞘充实度和弯曲应力高,最终表现为植株折断弯矩和抗倒伏能力强;机插稻群体大,个体生长受抑制,倒伏指数大。为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机械化播栽稻每穴3~4苗、手插稻每穴2苗,有利于相对实现高产与抗倒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种植方式 机械化播栽 抗倒伏能力 茎鞘物理性状 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