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硝酸盐型厌氧铁氧化菌的种类、分布和特性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王茹
郑平
张萌
赵和平
周晓馨
-
机构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48-245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27845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3BAD21B04)
浙江省创新团队项目(No.2013TD12)
-
文摘
硝酸盐型厌氧铁氧化(NAFO)是指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低价铁(二价铁或零价铁)氧化为高价铁(三价铁)的过程。具有NAFO代谢能力的微生物称为硝酸盐型厌氧铁氧化菌(NAFOM)。NAFO是微生物领域的重大发现,也是环境领域开发新型脱氮技术和地学领域研究铁、氮循环的理论依据。整理文献报道的NAFOM资料,分析NAFOM系统发育性状,探讨典型NAFOM的生态分布及其营养、代谢特性,以期为NAFOM菌种资源的开发、地球铁素和氮素循环的研究、NAFO过程的优化提供借鉴。
-
关键词
硝酸盐型厌氧铁氧化菌
种属分类
生态分布
营养代谢
-
Keywords
Nitrate-dependent anaerobic ferrous/iron oxidation microorganism, Phylogeny, Distribution,Nutrition metabolism
-
分类号
Q939
[生物学—微生物学]
-
-
题名奶牛瘤胃中一株纤维分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兴文
李发弟
赵圣国
王加启
卜登攀
-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5,共6页
-
基金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2B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1140365)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S07)
-
文摘
试验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得到1株纤维分解菌,研究其生化性质和种属分类.将富集的纤维分解菌群,通过厌氧平板分离培养得到纤维分解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的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卡鉴定纤维分解菌的生化图谱,并对菌株16Sr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确定其种属分类地位.结果表明:通过体外培养,分离得到纤维分解菌CB11,纤维分解平均消失率达82%,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绝对厌氧,能够产生β-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等.通过建立系统发育树,CB11的16SrDNA序列与解肝素拟杆菌的相似度达99%.
-
关键词
奶牛
瘤胃
纤维分解菌
生化性质
种属分类
-
Keywords
dairy cow
rumen
cellulolytic microbe
bi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phylogenetic position
-
分类号
S823.91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中国古代分类方法与《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研究
- 3
-
-
作者
邢玉瑞
胡勇
张惜燕
-
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83-4487,共5页
-
基金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项目(No.2019-YL01)。
-
文摘
基于对事物同异认识的分类,是人类建构世界秩序的最基本方法。由于事物之相似有本质相似与物象相似的不同,受历史文化以及认识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分类方法呈现出基于事物本质的种属分类与基于事物之“象”的关联分类两种不同路径,前者导向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重视因果关系的分析;后者导向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重视相关关系的探索。《黄帝内经》基于对生命自然现象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基于事物本质的种属分类方法;同时,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广泛使用了阴阳、三才、五行等基于事物之“象”的关联分类方法,同时也常呈现出两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的现象。对《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术的研究,应该清楚认识两种分类方法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对关联分类的局限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
关键词
类
分类
古代逻辑
黄帝内经
种属分类
关联分类
-
Keywords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Ancient logic
Huangdi Neijing
Generic-specific classification
Relevance classification
-
分类号
R2-0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旋毛虫种属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寻晋兰
徐克成
-
机构
解放军第
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学院
-
出处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9年第1期52-55,共4页
-
文摘
旋毛形线虫是英国学者Peacock1828年首次于伦敦人体中发现。Owen1835年,Rialiet1895年定名:Trichinelaspiralis,简称旋毛虫。后来证实由此虫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感染人和150多种...
-
关键词
寄生虫病
旋毛虫
种属分类学
研究
-
分类号
S853.32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