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木樨种子着生部位成熟度与种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聂朝相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13,共5页
从种子不同着生部位、成熟度采样,经过含水率、粒级分配、英壳率、千粒重、发芽率等分析,结果表明草木樨黄熟期、一级侧枝采种,不仅种子量多、产量高,而且千粒重、发芽率、活力指数均高,品质近于完熟期和主茎部位的种子,种用性状... 从种子不同着生部位、成熟度采样,经过含水率、粒级分配、英壳率、千粒重、发芽率等分析,结果表明草木樨黄熟期、一级侧枝采种,不仅种子量多、产量高,而且千粒重、发芽率、活力指数均高,品质近于完熟期和主茎部位的种子,种用性状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樨 种子部位 成熟期 发芽率
下载PDF
小黑麦
2
《麦类文摘》 1998年第2期76-78,共3页
W981258 小黑麦/单粒小麦渐渗杂交品系穗中发芽种子部位及发芽抗性的变异[刊,英]/Sodkiewicz,W.…∥Journal of Genetics & Breeding.-1996,50(1).-83~89[WBTA,1997,14(2),1506]W981259 黑麦第2染色体短臂的一个标记 Sec-2基于抗... W981258 小黑麦/单粒小麦渐渗杂交品系穗中发芽种子部位及发芽抗性的变异[刊,英]/Sodkiewicz,W.…∥Journal of Genetics & Breeding.-1996,50(1).-83~89[WBTA,1997,14(2),1506]W981259 黑麦第2染色体短臂的一个标记 Sec-2基于抗体的快速测试[刊,英]/Skerritt,J.H.…∥Genome.-1996,39(5).-1006~1012[WBTA,1997,14(2),1505]W981260 小黑麦杂种类型单穗产量与其它性状的遗传相关[刊,保].-1996,33(5).-32~36[РЖ04Я3,1997,(10),261]W981261 半矮秆冬小黑麦的选育[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黑麦 遗传相关 渐渗杂交 种子部位 染色体 快速测试 禾谷类作物 小麦 半矮秆 发芽
下载PDF
洋葱大蒜用科宝 增产效果真显著——江苏省丰县读者来信说
3
《农村百事通》 2005年第23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洋葱 大蒜 丰县 微量元素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读者来信 种子部位 增产效果 恢复生长
下载PDF
家系、种子产生部位和土层深度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满堂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106,共5页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一种典型的毒杂草。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无光照条件下温度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的影响,家系、种子产生部位和土层深度对黄帚橐吾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率有显著...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一种典型的毒杂草。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无光照条件下温度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的影响,家系、种子产生部位和土层深度对黄帚橐吾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萌发率下降,变温18/28℃下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率为87.33%,5/15℃下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率最高,达95.33%。土层深度对黄帚橐吾种子出苗率有显著的影响,土层越深,出苗率越低。土层深度为0 cm时,出苗率最高,达61.66%;土层深度为3 cm时,出苗率锐减;土层深度5 cm时,出苗率为0。家系和种子产生部位对黄帚橐吾种子大小、出苗率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土层深度 种子产生部位 出苗 黄帚橐吾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皖油20号种子不同部位油脂合成的转录调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宇婷 鲁少平 +1 位作者 金诚 郭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1-389,共9页
甘蓝型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子含油量一般在35%~50%。油脂主要储存于油菜种子胚中,胚主要由子叶[包括外子叶(OC)和内子叶(IC)和胚轴(EA)]组成。低芥酸油菜品种皖油20号(WY20)种子不同部位的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WY20的胚中, OC... 甘蓝型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子含油量一般在35%~50%。油脂主要储存于油菜种子胚中,胚主要由子叶[包括外子叶(OC)和内子叶(IC)和胚轴(EA)]组成。低芥酸油菜品种皖油20号(WY20)种子不同部位的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WY20的胚中, OC含油量最高, EA含油量最低。同时,脂肪酸组成在种子不同部位也存在差异, EA中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及二十碳酸(C20:0)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子叶,特别是C16:0在EA中的比例约为子叶的2倍。而油酸(C18:1)及二十碳烯酸(C20:1)在子叶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EA。硬脂酸(C18:0)在OC中含量最低,在IC和EA中无差别。亚麻酸(C18:3)则在OC中含量最高,在IC和EA中无差异。对发育34d种子的IC、OC和EA进行转录组分析,将三个部位中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的结果两两比较后共发掘出719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OC和IC之间差异表达基因数目较少,子叶和EA间有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子叶和胚轴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和叶绿素合成等生物学过程。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中有355个和脂质代谢相关,且多集中在质体中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本研究表明油脂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差异调控是造成油菜种子不同部位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不同部位 含油量 脂肪酸组成 转录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