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皂荚南方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60
1
作者 李伟 林富荣 +1 位作者 郑勇奇 李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9,共9页
以系统揭示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南方分布区的10个天然群体的11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以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 以系统揭示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南方分布区的10个天然群体的11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以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皂荚果实、种子等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11个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均达显著差异;荚果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均大于种子性状,11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0.42%,群体内的变异(32.28%)大于群体间的变异(7.19%),群体内的变异是皂荚的主要变异来源;皂荚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1.20%,变异幅度为4.55%–18.38%。群体间荚果的变异(14.75%)高于群体间种子变异(6.95%),表明种子变异稳定性高。荚果和种子各性状之间多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荚果越大,则种子越大,种子的千粒重也越大;荚果表现为同地理经度的南北变异,种子则表现为同地理纬度的东西变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皂荚遗传育种、保护生物学研究和皂荚种质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天然群体 表型多样性 果实性状 种子特性
原文传递
一年生盐生植物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2
作者 张科 田长彦 李春俭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0-1231,共12页
盐生植物是一类能够在盐土上完成生活史的天然植物,在与盐土协同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盐生环境的特殊生存策略。其中一年生盐生植物因其生活史短、方便培养和观察、易于基因转化和后代繁殖,已成为耐盐机制研究的主要对象。一年生... 盐生植物是一类能够在盐土上完成生活史的天然植物,在与盐土协同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盐生环境的特殊生存策略。其中一年生盐生植物因其生活史短、方便培养和观察、易于基因转化和后代繁殖,已成为耐盐机制研究的主要对象。一年生盐生植物面临多变的生境胁迫,具有更大的生存风险,所以具有不同于多年生盐生植物的更稳妥的适应机制,主要体现在种子的高盐休眠、复水速萌、形态和萌发的多态性、存在持久种子库及调节资源分配等方面。种子萌发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活史的各阶段都要经受严峻的盐生胁迫环境。通常所说的耐盐机理是指成株对盐分的调控,按照植物种类不同而分为稀盐、泌盐和拒盐3种耐盐形式。该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一年生盐生植物的常见类型,然后分别从种子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综述了一年生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盐生植物 耐盐机制 种子特性 植株形态结构 休眠
下载PDF
浙江楠种群表型变异 被引量:42
3
作者 李因刚 柳新红 +2 位作者 马俊伟 石从广 朱光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5-1324,共10页
以探讨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其分布区9个种群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多样性及其... 以探讨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其分布区9个种群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多样性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楠叶片、种子等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丰富的变异,10个性状在种群间、种群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种群内的变异(21.74%)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8.45%),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41.43%,种群内变异是浙江楠表型变异的主要变异来源。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2.78%,变化幅度为6.50%–19.38%。种群间叶片的平均变异系数(16.99%)高于种群间种子的平均变异系数(8.58%),表明种子的稳定性高于叶片。叶宽、叶面积与叶片其他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宽、种子体积显著正相关;而种子和叶片的各性状间多无显著相关性。种子宽、种子体积和种子千粒重随着海拔的增加出现减小的趋势,种子体积受纬度控制,随着纬度的增大表现出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叶片性状 表型分化 表型变异 浙江楠 种子特性
原文传递
苦豆子种子特性与种群扩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杨辉 华鹏 黄培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8-201,共4页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体积大,千粒重达21.6g。种皮较厚,制约了种子的萌发,采用浓硫酸浸种和机械磨损破坏种皮明显提高了萌发率。种子散布主要依靠自身重力,其散布格局是聚集型散布,多分布在母株周围,为该区域的种子库...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体积大,千粒重达21.6g。种皮较厚,制约了种子的萌发,采用浓硫酸浸种和机械磨损破坏种皮明显提高了萌发率。种子散布主要依靠自身重力,其散布格局是聚集型散布,多分布在母株周围,为该区域的种子库提供较多的种质资源。此外,还有动物散布和水力作用的散布,使种子能传播较远的距离,同时种子被采食后,通过消化道的磨损使种皮的通透性提高,促进了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种子特性 种子萌发 种子散布
下载PDF
花楸树天然群体种实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健 郑勇奇 +1 位作者 宗亦尘 李伯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91,共7页
以花楸树分布区(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的8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其果实、种子特性等9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花楸树果实、种子特性等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9个性... 以花楸树分布区(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的8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其果实、种子特性等9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花楸树果实、种子特性等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9个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9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5.76%,群体内的变异(40.58%)大于群体间的变异(36.81%),说明群体内的变异是花楸树的主要变异来源。花楸树果实、种子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纬度、海拔、年均温、年降雨量与其性状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楸树 天然群体 果实性状 种子特性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棕榈科植物的主要特性与播种繁殖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土荣 《中国园林》 1999年第5期65-67,共3页
棕榈科植物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及多样的适应性。本文从系统分类的角度探讨、综述其种子的特征及发芽特性。简述了种子的处理方法及播种育苗的主要技术。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种子特性 播种育苗
下载PDF
掌叶覆盆子种子特性与发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付顺华 吴家森 +2 位作者 余永清 朱玉球 潘明明 《经济林研究》 2001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掌叶覆盆子 种子特性 种子发芽试验 低温处理 光照
下载PDF
迷人杜鹃种子特性与萌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承玲 周洪英 +1 位作者 黄家涌 陈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98,共3页
测定了迷人杜鹃种子的千粒重、吸水率、种皮透水性和种皮抑制物质,并统计在不同的贮藏方式、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萌发温度的处理下迷人杜鹃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与LSD检验,结果表明:迷人杜鹃种子细小,千粒重仅有0.171... 测定了迷人杜鹃种子的千粒重、吸水率、种皮透水性和种皮抑制物质,并统计在不同的贮藏方式、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萌发温度的处理下迷人杜鹃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与LSD检验,结果表明:迷人杜鹃种子细小,千粒重仅有0.171 g,种皮透水性良好,种皮没有抑制种萌发的物质。室温干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大。而低温贮藏不利于种子的萌发。迷人杜鹃种子在自然光暗交替的光照下发芽率更高,出苗更整齐。恒温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人杜鹃 种子特性 贮藏方式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雷山杜鹃种子特性及萌发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雪梅 欧静 +2 位作者 陈训 张玉武 韦小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4-186,共3页
为了探明雷山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对采自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雷山杜鹃的种子形态、千粒质量、吸水率及种皮抑制物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统计了种子在不同贮藏时间、不同浸种方法及不同培养温度处理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对所得数据作... 为了探明雷山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对采自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雷山杜鹃的种子形态、千粒质量、吸水率及种皮抑制物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统计了种子在不同贮藏时间、不同浸种方法及不同培养温度处理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与LSD检验。结果表明,雷山杜鹃种子呈长椭圆形,种皮呈红褐色,表面有细条纹,两端有翅,长(2.50±0.19)mm、宽(1.02±0.08)mm、厚(0.30±0.03)mm,千粒质量为(0.284±0.010)g;种皮透水性较好,刺破种皮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完整种皮种子表现不明显;在常温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下降;用400 mg/L GA3浸种24 h,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19、21.67百分点;在15~25℃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杜鹃 种子特性 贮藏时间 浸种 温度 萌发试验
下载PDF
云南4种常绿杜鹃亚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敬丽 吴雅文 +2 位作者 吴红芝 赵海洲 王云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5-881,共7页
云南省分布的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研究了4种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特性,通过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大小,用电子天平进行种子千粒重的测定,并统计了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基质下4种杜鹃花的萌发率。结... 云南省分布的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研究了4种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特性,通过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大小,用电子天平进行种子千粒重的测定,并统计了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基质下4种杜鹃花的萌发率。结果表明:4种杜鹃花种子细小扁平,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红褐色,种子表面具有明显纵条纹;千粒重比较:大白花杜鹃>露珠杜鹃>迷人杜鹃>马缨花杜鹃;种子萌发具有需光性,所测试种子在全光照条件和半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都很高,全黑暗下萌发率低甚至不萌发。播种基质影响种子萌发率,4种杜鹃花种子在腐叶土上的萌发率均高于混合土(山土+腐叶土)与山土,山土基质上不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属 常绿杜鹃亚属 种子特性 萌发率 光照 基质
下载PDF
新疆野生“黄花”苜蓿的初步研究(1986~1988) 被引量:10
11
作者 闵继淳 肖风 +3 位作者 李淑平 木合塔尔 阿不都热合曼 杨茁萌 《八一农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61-67,共7页
调查试验研究表明:新疆野生“黄花”苜蓿普遍出现紫花、黄花、半紫半黄花及其它变异个体,以及这些变异株后代的分离现象。研究结果证明了黄花苜蓿群体中混生有多变苜蓿种。建议在新疆野生苜蓿分类的资源名录中、应把多变苜蓿种单独列出来。
关键词 苜蓿 育种 种子特性 变异 野生
下载PDF
显性黄籽油菜种子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尚毅 张振兰 +3 位作者 陈文杰 田建华 张新 李殿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20,共3页
本文以甘蓝型显性黄籽油菜为材料,研究了黄籽杂交种和亲本种子特性,结果表明(1)该黄籽与遗传背景相同的黑籽相比,皮壳率低2.68个百分点、含油量高2.01个百分点、蛋白质高1.60个百分点;黄籽杂交种的含油量比黄籽父本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本文以甘蓝型显性黄籽油菜为材料,研究了黄籽杂交种和亲本种子特性,结果表明(1)该黄籽与遗传背景相同的黑籽相比,皮壳率低2.68个百分点、含油量高2.01个百分点、蛋白质高1.60个百分点;黄籽杂交种的含油量比黄籽父本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对皮壳和胚的分析表明,黄籽皮壳中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黑籽,而胚中增加较少。表明黄籽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比黑籽高,主要是因为黄籽的胚的比例增加,并且黄籽皮壳和胚中的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黑籽高。(2)在黄籽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增加最多。(3)黄籽与黑籽的色泽差异,主要是由于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的差异引起,黑籽的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分别是黄籽的4.86倍和4.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黄籽油菜 种子特性 含油量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凯里杜鹃的种子特性及萌发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鹏 蒋影 +3 位作者 顾毓兴 桂豹 赵财 吴洪娥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87,共4页
为研究提高凯里杜鹃种子发芽率的途径与方法,以雷公山地区采集的野生凯里杜鹃种子为试材,通过种子形态观察,测定长宽、千粒重及吸水率,研究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光照时间及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提高凯里杜鹃种子发芽率的途径与方法,以雷公山地区采集的野生凯里杜鹃种子为试材,通过种子形态观察,测定长宽、千粒重及吸水率,研究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光照时间及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凯里杜鹃种子极小,千粒重仅为(0.113 4±0.000 06)g,吸水吸胀主要集中在前4h,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 000mg/L),GA_3处理及贮藏方式(室温干藏与低温沙藏)均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影响不大,而光照对其影响较大,其中全光照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里杜鹃 种子特性 种子萌发
下载PDF
杉木种子园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地区及年度变异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常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的变异模式。在1981—1983和1986年,对分布区内不同地区的70个种子园的种子取了样,并进行三个特性即发芽率、涩粒率和千粒重的测定。结果表明,经研究的种子特性在不同年份间和种子园间均存在变异:...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的变异模式。在1981—1983和1986年,对分布区内不同地区的70个种子园的种子取了样,并进行三个特性即发芽率、涩粒率和千粒重的测定。结果表明,经研究的种子特性在不同年份间和种子园间均存在变异:千粒重随种子园的地理经度降低而变轻;其它两个性状表现出非渐变的生态型(地域性)变异模式。发芽率的变异模式与涩粒率的模式相并行,但二者之间为负相关。这些发现为育种工作者确定建立最适宜的杉木种子园地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 种子特性 变异模式
下载PDF
滇北球花报春种子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兆光 解玮佳 +2 位作者 和加卫 毕海林 王朝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83,共3页
通过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贮藏时间及方式对滇北球花报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北球花报春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种子对光敏感,在全光照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好;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活力下降,随采随播时种子... 通过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贮藏时间及方式对滇北球花报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北球花报春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种子对光敏感,在全光照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好;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活力下降,随采随播时种子活力最好;贮藏种子最好的方式为低温干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北球花报春 种子特性
下载PDF
稀有花卉植物猬实种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润梅 石晓东 杨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36,共3页
对稀有花卉植物猬实进行了种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猬实种子质量低劣,种子数/果实数为0.53;种子千粒重为0.31g;种子饱满度60.87%;种子生活力35.21%;发芽率33.79%。3个分布区种子质量差异显著;栽培植株种子质量不低于野生植株。
关键词 花卉植物 种子特性 猬实 种子质量 种子千粒重 种子饱满度 种子生活力 特性研究 差异显著 野生植株 种子 发芽率 分布区
下载PDF
蒙古黄芪种子特性与发芽试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树森 胡秋芳 《内蒙古草业》 1995年第1期59-62,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具有种皮不透性即所谓硬实特性。硬实率的高低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随着成熟过程的发展,硬实率逐渐增高,发芽率也逐渐降低,用刀片划破种皮,砂纸摩擦,砂擦和浓硫酸处理种子,既可提前种子的发芽时间,又... 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具有种皮不透性即所谓硬实特性。硬实率的高低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随着成熟过程的发展,硬实率逐渐增高,发芽率也逐渐降低,用刀片划破种皮,砂纸摩擦,砂擦和浓硫酸处理种子,既可提前种子的发芽时间,又可使种子发芽势从8-9.3%提高到41.7%以上,发芽率从10-32%提高到57.0-98.3%。用热水浸泡种子,对种子发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种子特性 硬实特性 发芽试验 种子处理
下载PDF
皂荚天然群体间种实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伟 林富荣 +1 位作者 郑勇奇 孙圣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5,共6页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皂荚群体间荚果的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以及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低纬度、高降雨量和干扰程度相对大的区域产生的荚果及种子均较大。在不同温度(昼/夜温度35℃/20℃、30℃/15℃、25℃/10℃和15℃/5℃)条件下,8个皂荚群体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萌发率为7.70%;种皮经人为损伤后种子萌发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其中在昼/夜温度15℃/5℃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于其他处理温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与萌发率均呈正相关,但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皂荚群体的荚果和种子特性变异较大,且在降雨量高的地区其果实和种子较大;低温对皂荚种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种皮损伤处理可解除皂荚种子的物理性休眠,但皂荚种子还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一定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皂荚群体适应不同生境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群体 荚果特性 种子特性 种子萌发 相关性
下载PDF
坡垒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侯鑫 黄川腾 +2 位作者 何芬 郑伟 冯家平 《热带林业》 2015年第4期4-6,共3页
对坡垒地理分布、种群规模和数量、群落学、种子特性、繁育技术、保护生物学等研究进展进行较全面的综述,并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坡垒 研究进展 种子特性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伟伟 苏智先 +3 位作者 胡进耀 雷泞菲 朱利君 张亚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首次比较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时期的种子特性。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每50粒珙桐果实的出种量最高为101粒,最低为53粒,平均80.78粒,变异系数19.43%;果实出种量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增长,这表明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珙桐植... 首次比较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时期的种子特性。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每50粒珙桐果实的出种量最高为101粒,最低为53粒,平均80.78粒,变异系数19.43%;果实出种量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增长,这表明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珙桐植株间的有性生殖是非同步的。各采收期珙桐果实的出籽率都非常低,最高仅为1.63%,由于种子包装格局与果皮包装格局资源损耗的相对独立性,提示果实表型特征与种子发育程度不存在相关性。测定分析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电导率,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9份样品中种子质量最高。而种子形态数据与百粒重却显示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这两方面最小,长19.85cm、宽4.94cm、厚2.95cm,百粒重18.82g,这表明珙桐种子形态大小不能反映种子质量的高低。用0.5%TTC溶液测定珙桐种子活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活力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珙桐 采收期 种子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