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7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致远《天净沙》英译赏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顾延龄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16,共3页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一向脍炙人口,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这支曲子很短,总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可将其节奏辨析如下(字上的—表示平声,|表示仄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一向脍炙人口,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这支曲子很短,总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可将其节奏辨析如下(字上的—表示平声,|表示仄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的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性词组共写了九件事物,勾画出近郊秋天傍晚的景象.其中每句各将三件事物合成一组,构成三组色彩鲜明的图画.这三组图画,从表面上看,它们之间好象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通过后两句,即通过一个异乡漂泊者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赏析 译文 马致远 译诗 名词性词组 漂泊者 秋思 教授 节奏 大学英语
原文传递
庞德的“地铁车站”:意象主义的终点——兼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白劲鹏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关键词 意象主义 意象派 庞德 马致远 地铁车站 地铁站 天净沙 秋思
下载PDF
秋思曲中寻,写尽断肠人
3
作者 胡起水 《初中生天地》 2023年第25期36-38,共3页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共28个字。全曲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表达了旅人凄苦的心境。作者运用虚与实、动与静、景与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内在之情与外在之象实现了完美融合,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极其...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共28个字。全曲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表达了旅人凄苦的心境。作者运用虚与实、动与静、景与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内在之情与外在之象实现了完美融合,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极其辽阔的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空间 秋思 景与情 《天净沙·秋思 虚与实 断肠人 动与静 写作手法
原文传递
“家”的温暖
4
作者 李金林 《书法教育》 2024年第5期60-61,共2页
“家”这个字我们非常熟悉。家不仅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还是我们精神休憩的港湾,以及个人情感的依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追求一种温饱有余、安宁和睦的家庭生活。古代文学中也出现过很多关于家的名句,如家喻户晓的谚语“家和万事兴”... “家”这个字我们非常熟悉。家不仅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还是我们精神休憩的港湾,以及个人情感的依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追求一种温饱有余、安宁和睦的家庭生活。古代文学中也出现过很多关于家的名句,如家喻户晓的谚语“家和万事兴”,以及数不尽的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如张籍《秋思》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思 古诗词 古代文学 个人情感 洛阳城 安身立命 名句
下载PDF
试论《天净沙·秋思》英译的形合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文娟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2-65,共4页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中的一组最本质、最重要的对应关系,也是衡量英汉互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以英汉语中的形合与意合为理论依据,剖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3种英译本是否遵循汉译英过程中的形合法,能为古诗英译的赏析过程提...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中的一组最本质、最重要的对应关系,也是衡量英汉互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以英汉语中的形合与意合为理论依据,剖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3种英译本是否遵循汉译英过程中的形合法,能为古诗英译的赏析过程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合 意合 马致远 秋思 英汉翻译
下载PDF
汉东中学事件簿之回忆篇(大结局)
6
作者 邱集思 段宏磊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4年第5期65-67,共3页
新的谜题“以上就是我的解答了。”段小磊说完,挠了挠自己的头。饭店包间里安静了一会儿,胡小威猛地一拍桌子:“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这也太坑了!谁知道这还有个‘碟中谍’呀!”“就是,我要早知道答案是这个,我一定要和那个什么会长好好掰... 新的谜题“以上就是我的解答了。”段小磊说完,挠了挠自己的头。饭店包间里安静了一会儿,胡小威猛地一拍桌子:“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这也太坑了!谁知道这还有个‘碟中谍’呀!”“就是,我要早知道答案是这个,我一定要和那个什么会长好好掰扯掰扯!”林秋思气得不行,“太坑了!那个奖品也坑……”“奖品?是什么样的奖品?”段警官问。“一支木头簪子,又脏又破,还非说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你后来把那东西扔哪儿了?”林秋思问段小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思 中学 奖品
原文传递
汉东中学事件簿之回忆篇(九)
7
作者 邱隽思 段宏磊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在这段小插曲中,我与林秋思、毛璐璐与胡小威、林秋思与毛璐璐都有过直接的接触,但是,唯独熊青坤一人没有与我们发生过互动,他虽然也说了一句“真的很无聊”,但是从口气听来,更像是在自言自语。不仅如此,在这段小插曲中,毛璐璐说话的声... 在这段小插曲中,我与林秋思、毛璐璐与胡小威、林秋思与毛璐璐都有过直接的接触,但是,唯独熊青坤一人没有与我们发生过互动,他虽然也说了一句“真的很无聊”,但是从口气听来,更像是在自言自语。不仅如此,在这段小插曲中,毛璐璐说话的声音很大,明显影响到了曾帅等人的表演,但无论毛璐璐说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思 小插曲 自言自语 中学
原文传递
《天净沙·秋思》何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被引量:4
8
作者 石了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3-46,共4页
《天净沙·秋思》是中国抒情诗名篇,近代学者王国维从绝句美学的角度、境界论的高度盛赞该篇,曰:“《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1]又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2]王国维对于《... 《天净沙·秋思》是中国抒情诗名篇,近代学者王国维从绝句美学的角度、境界论的高度盛赞该篇,曰:“《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1]又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2]王国维对于《天净沙·秋思》何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并未展开阐述,这导致读者对王国维的评价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天净沙·秋思》是一篇具有小令体式特征、绝句美学风格的短篇抒情诗,本文将从绝句文体的抒情美学表现及其美感生成机制层面解其“所以然”,求解《天净沙·秋思》的艺术“妙境”,亦可为“唐人绝句妙境”说提供可行的考察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句 唐人 秋思 美学风格 《天净沙》 抒情诗 王国维 美感生成
下载PDF
写照生活处,传神实有灵
9
作者 高云(整理) 孙文龙 《中国美术》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高云(以下简称“高”):宋人方回曾于《治圃杂书二十首其一》中写道:“乱花红雪舞,远岫翠屏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的“传神·日新——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中,您的作品《一任秋风乱花红》细丽工整、气息淳厚,颇具宋人诗意,乃蕴雅... 高云(以下简称“高”):宋人方回曾于《治圃杂书二十首其一》中写道:“乱花红雪舞,远岫翠屏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的“传神·日新——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中,您的作品《一任秋风乱花红》细丽工整、气息淳厚,颇具宋人诗意,乃蕴雅韵、秋思于鲜妍之中的没骨花鸟佳作。诚如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述徐熙笔下花卉时所言:“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任何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都有赖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加以继承和开拓,没骨画创作亦是如此。请结合您个人的没骨花鸟创作经历,谈谈您认为应该如何为传承千载的没骨画注入时代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美术出版社 《梦溪笔谈》 秋思 雅韵 创作经历 传神 花红
下载PDF
秋意与故园:中西文化中的蟋蟀
10
作者 孙红卫 《新华月报》 2023年第22期89-93,共5页
关于大自然的乐音,古人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此处的虫声指蟋蟀的鸣声。蟋蟀又称作、促织、秋虫,在秋日里最为常见。甲骨文“秋”字上面的字形就是一只蟋蟀,是用候虫表达物候变化,反映时序更易。老杜诗《促织》... 关于大自然的乐音,古人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此处的虫声指蟋蟀的鸣声。蟋蟀又称作、促织、秋虫,在秋日里最为常见。甲骨文“秋”字上面的字形就是一只蟋蟀,是用候虫表达物候变化,反映时序更易。老杜诗《促织》写道:“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的鸣唱似乎总是与秋风萧瑟联系在一起,如“梧桐落叶”“兼苍苍,白露为霜”皆是寄托了秋思,传递了对于年衰岁暮的叹婉。又如贾岛诗《夜坐》写道:“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三更两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古诗词中,以蟋作为寄托秋思的对象,就如梅兰竹菊的题材,已是一种近乎程式化的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露为霜 秋思 古诗词 夜坐 梅兰竹菊 促织 秋意 蟋蟀
原文传递
“悲秋”与人生困境--《登高》《声声慢》联读
11
作者 杨涛 《最小说》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一、导入新课(展示典型秋景图片,问学生是什么季节,引出“秋”。然后问学生是怎么判断出的,引出“枯叶”等典型意象特点。)我们今天所需探究的主题就与“秋”有关。“自古逢秋悲寂寥”,于中国文人而言,“悲秋”似乎是永恒的主题,这一主... 一、导入新课(展示典型秋景图片,问学生是什么季节,引出“秋”。然后问学生是怎么判断出的,引出“枯叶”等典型意象特点。)我们今天所需探究的主题就与“秋”有关。“自古逢秋悲寂寥”,于中国文人而言,“悲秋”似乎是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也贯穿我们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我们学过不少“悲秋”作品。(展示含枯树、乌鸦、落日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能想起什么诗句,然后列出以下所学过的悲秋作品及诗句)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桥流水人家 《声声慢》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 导入新课 人生困境 《登高》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秋之乡愁
12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50,共6页
《天净沙·秋思》这首经典之作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一般鉴赏文章称之为“秋思之祖”,典出于周德清《中原音韵》。从诗歌史来看,此说未免夸张,原因乃是断章取义。周德清原文在《小令定格》中赞其为“秋思之祖”,限... 《天净沙·秋思》这首经典之作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一般鉴赏文章称之为“秋思之祖”,典出于周德清《中原音韵》。从诗歌史来看,此说未免夸张,原因乃是断章取义。周德清原文在《小令定格》中赞其为“秋思之祖”,限于元人小令范围内首屈一指。后人辗转传抄为古典诗歌一切形式秋思之祖,文风粗率,不足为训。其实,所谓“秋思之祖”之“秋思”亦不准确,秋思在古典诗歌中乃源远流长之母题,就字面而言乃中性,可颂亦可悲,然以悲秋为主流。一般来说,悲秋主题最早出自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然更早在《诗经》中就有以颂秋之美为背景的,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白露为霜 《九辩》 在水一方 《蒹葭》 秋思 周德清 悲秋主题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片谈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崇武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1-55,共5页
元人小令《天净沙·秋思》历来得到极高的评价,周德清目为“元人之冠”、“秋思之宜”,《顾曲麈谈》更是将它看作“直空今古”的作品,王国维也认为“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等等.今人受前贤影响,对这首小令... 元人小令《天净沙·秋思》历来得到极高的评价,周德清目为“元人之冠”、“秋思之宜”,《顾曲麈谈》更是将它看作“直空今古”的作品,王国维也认为“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等等.今人受前贤影响,对这首小令也钟爱有加,对它在艺术上的成就多有论述,但也指出它在思想上的低沉为美中不足.然而,综观这些评论,基本上都承袭王国维的意境说,通用的语言是:“这首小令把一系列极富特征的景物集中到一起,描绘了一幅萧瑟苍凉的深秋晚景图,全曲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笔墨精练,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游子怅惘、愁苦的心境.”这些表达内容当然并没有错,但是除了令人感叹学人面孔的千篇一律外,我看还得拿出古人好学不倦的劲头问一声:仅此而已吗?(一)象征手法与三重否定中国诗歌的象征主义可谓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起从来就没有断过它的血脉.然而今人在论及《秋思》时,却几乎无一例外地掉进了意境说的黑洞中,却忘记了从前充斥着政治性意象时那么愿意谈及的象征主义.我们且来看小令前三句所形成的三个画面:这九种意象三三一组,随着自然的分割形成三组意象,尽管这三组意象最终被统一起来,但每组意象里的景物空间、语义特征都相对集中和统一,从而明显区别于其它两组意象.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德清 象征主义 意境说 中国诗歌 顾曲 秋思 空间艺术 断肠人 枯藤老树 三重
下载PDF
九月落叶归,秋思沾我衣
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书法教育》 2023年第9期44-45,共2页
“言从祇树赏,行玩菊丛秋”,九月在道边黄菊的浓香里;“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九月在霜寒叶落的萧瑟中;“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九月在异乡游子思念亲人的怆神间;“九月明江日尚迟,秋园果熟正离离”,九月在硕果飘香的枝... “言从祇树赏,行玩菊丛秋”,九月在道边黄菊的浓香里;“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九月在霜寒叶落的萧瑟中;“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九月在异乡游子思念亲人的怆神间;“九月明江日尚迟,秋园果熟正离离”,九月在硕果飘香的枝头上……诗词中的九月寄托着古人的眷眷牵念和浪漫情思,九月的雅称也是如此。季秋、霜序、菊月、玄月、授衣月、青女月,这些别具趣味的称呼,单是从字面上就能感受到九月的色彩、气味、温度和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寒 秋思 茱萸
下载PDF
一时一景一样情,两种语境两诗心——卢挚《秋景》与济慈《秋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体春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7-150,共4页
元人卢挚小令《秋景》在中国古代咏秋诗中别具一格 ,秋而不悲。英人济慈《秋颂》与之诗情类似 ,同属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对镜子隐喻的“真”的诗学追求 ,是这种相似性的重要原因。但以《秋景》为例看中国诗论的“镜子” ,是虚静、... 元人卢挚小令《秋景》在中国古代咏秋诗中别具一格 ,秋而不悲。英人济慈《秋颂》与之诗情类似 ,同属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对镜子隐喻的“真”的诗学追求 ,是这种相似性的重要原因。但以《秋景》为例看中国诗论的“镜子” ,是虚静、禅静的表现 ,因于情性、本真 ,内蕴群体人本精神 ;而以《秋颂》看西方诗学的镜子 ,典型、灵感的再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挚 济慈 秋思 镜子
下载PDF
秋思莼鲈
16
作者 初国卿 《垂钓》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在中国文化史上,这莼羹鲈脍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在餐桌上什么也不想,莼羹喝下,鲈吞掉,未免太暴天物,过于形而下了。一天高气爽,秋风凉,忽然有了故乡之思,又想起了“莼羹鲈脍”的典故。家在辽西红叶村,本不是江浙之人,何来莼鲈之雅兴... 在中国文化史上,这莼羹鲈脍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在餐桌上什么也不想,莼羹喝下,鲈吞掉,未免太暴天物,过于形而下了。一天高气爽,秋风凉,忽然有了故乡之思,又想起了“莼羹鲈脍”的典故。家在辽西红叶村,本不是江浙之人,何来莼鲈之雅兴?但我一向认为,饮食为大俗大雅之事,乡思亦然。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典故,虽然与自己无涉,但与乡思饮食有关,想一下又有何妨呢?本来这雅俗也是相对而言的,理解的或认为是雅,有学识而又追求时尚的却嫌其酸,还可追封你一个古董式的旧文人的称号。但如果无此知识,也就雅俗不曾,无所谓了。文章嘛,本来就是写给同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思 中国文化史 大俗大雅 乡思 雅俗 莼羹 莼鲈 形而下
原文传递
从模糊语言谈古诗词的英译 被引量:4
17
作者 纵兆荣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58-161,共4页
中国古诗词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面临的难题。文章旨从模糊语言的角度,联系相关的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分析英汉文化及民族心理的差异,在文学的模糊性方面解读中国古诗词并探讨古诗词翻译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模糊语言 古诗词 翻译 秋思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作者新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勤楚 《文学遗产》 1983年第1期80-84,共5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越调天净沙](《秋思》) 这首[天净沙](《秋思》)小令(以下简称《秋思》),是元人小令的精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遗憾的是,小令的作者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越调天净沙](《秋思》) 这首[天净沙](《秋思》)小令(以下简称《秋思》),是元人小令的精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遗憾的是,小令的作者是谁,直到今天还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国内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几乎都把它归在元代大曲家马致远(东篱)的名下,但笔者认为这是可以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思 作者 中国文学史 小令 马致远 夕阳 元人 曲家
原文传递
[天净沙]《秋思》摭谈——兼与朱勤楚同志商榷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绍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0-64,共5页
一在元曲中,小令[天净沙]《秋思》,堪称为一件艺术珍品。这首脍炙人口的篇什,在当时就曾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从现存的元人散曲和剧曲中,可以列举出许多融化其曲辞或摹拟其意境的作品来。例如: 张国宾《公孙汗衫记》(元刊本)杂剧第二... 一在元曲中,小令[天净沙]《秋思》,堪称为一件艺术珍品。这首脍炙人口的篇什,在当时就曾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从现存的元人散曲和剧曲中,可以列举出许多融化其曲辞或摹拟其意境的作品来。例如: 张国宾《公孙汗衫记》(元刊本)杂剧第二折,正末张文秀追赶被陈虎骗走的儿子张孝友时,唱的[天净沙]云: 兀良疏林落日昏鸦,兀的淡烟老树残霞。咱趁着古道西风瘦马,映着夕阳西下,子问—— (叫,唱)那野桥流水人家。郑光祖《倩女离魂》杂剧第二折,张倩女的离魂追赶王文举时,唱的[秃厮儿]云: 你觑远浦孤鹜落霞,枯藤老树昏鸦,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欵乃,橹咿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思 小令 马致远 张国宾 作品 郑光祖 商榷 艺术珍品 杂剧 唐人
下载PDF
热泪英雄的穷绝情怀——《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印春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8,共3页
一、教学创意 我国古典诗词在宋玉时代就确立了悲秋的母题,且成为一种传统,一般人很少有意识地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凝固的套路。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突出了国力衰弱下塞外之秋的景象,虽然外在意象悲凉,但他的内心却始终... 一、教学创意 我国古典诗词在宋玉时代就确立了悲秋的母题,且成为一种传统,一般人很少有意识地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凝固的套路。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突出了国力衰弱下塞外之秋的景象,虽然外在意象悲凉,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怀着“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豪情壮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秋思 情怀 英雄 教学创意 古典诗词 有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