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五凉史学述略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谢继忠
-
出处
《兰州学刊》
1987年第2期83-87,共5页
-
文摘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即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氐族吕光建立的盾凉(公元386—403年),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嵩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0年),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公元401—439年),史称五凉,统治河西近一个半世纪。这一阶段,中原地区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和文化都遭到严重破坏,而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定,不但汉族的经济文化在这里得以保持,而且这里也成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尤其是凉州,是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它对北魏的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西晋永嘉之乱。
-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河西地区
秃发乌孤
永嘉之乱
沮渠蒙逊
张轨
鲜卑族
秃发利鹿孤
凉书
索绥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鲜卑诸部与北方民族的融合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金鑪
-
机构
辽宁省博物馆
-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7-51,共5页
-
文摘
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论述鲜卑族的历史走向及其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出自东胡族的鲜卑诸部,除与鲜卑本部互为融合外,也融合于匈奴、丁零、高车、蠕蠕、突厥、羯、羌、氏等。至于与汉族的融合,就更为普遍。
-
关键词
鲜卑人
北方民族
拓跋鲜卑
鲜卑族
匈奴族
东胡族
鲜卑山
秃发乌孤
嘎仙洞
解如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孙占鳌
-
机构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分院
-
出处
《发展》
2015年第3期56-58,共3页
-
文摘
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包括今青海的河湟一带)为前凉(301-376年)、后凉(386-401年)、南凉(397-414年)、西凉(400-421年)、北凉(397-439年)五个割据政权所统治,史称"五凉时期"。在五凉政权统治的长达100多年中,河西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空前繁荣。本文试从文化史的角度,对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做一探讨。
-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南凉
割据政权
经济发展
十六国时期
甘肃河西
秃发乌孤
李暠
张轨
沮渠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十六国时期南凉秃发利鹿孤改革研究
- 4
-
-
作者
李观聪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7期52-54,共3页
-
文摘
秃发利鹿孤是南凉的第三任统治者,虽然他在位时间仅有三年,但是他的统治上承秃发乌孤,下启秃发傉檀,在南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秃发利鹿孤在秃发乌孤政权建设的基础上,对南凉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对外政策上,正确地认识了南凉弱而后秦强的现实,采取了臣属后秦的政策,为南凉的发展赢得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利鹿孤还在内政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农业、改革军事、推行教育,为南凉的短期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关键词
十六国
南凉
秃发利鹿孤
秃发乌孤
改革
-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南凉虎台遗址公园与鲜卑遗民源氏的青海情缘
- 5
-
-
作者
何争流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2年第A05期25-31,共7页
-
文摘
一、南凉虎台的由来南凉虎台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杨家寨村东侧,上世纪的1957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管理部门的勘测,虎台为正方体覆斗状夯土建筑,上窄底宽,底边各长138米,
-
关键词
遗址公园
南凉
鲜卑族
彭家寨镇
文物管理
杨家寨村
文物保护单位
秃发乌孤
秃发傉檀
城西区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7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拓河西
- 6
-
-
作者
刘梅花
-
出处
《天涯》
2017年第3期147-153,共7页
-
文摘
西凉,风吹劲草大风吹折黄草,一群羊,慌慌张张跑过荒野。羊和草,都一样,枯瘦,枯瘦,没有一点水分,干干的模样。一片密集的羊蹄子踩过河滩上的碎石头,大风吸走了声音,仿佛什么也听不到。那只黑胡子的头羊返身张望疾速的风向,目光好似镰刀,闪着锐利的光芒。它是不是要一镰一镰,割尽这沙尘的苍黄?
-
关键词
黑胡子
南凉
秃发乌孤
黑松驿
在门槛上
一线天
大嗓门
丝丝缕缕
天地之间
伤痕累累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改革开放政策指引甘肃少数民族走上共同繁荣道路
- 7
-
-
作者
马通
-
机构
甘肃省民研所
-
出处
《社科纵横》
1987年第4期25-30,共6页
-
文摘
历史上甘肃可以说是个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氐、羌、匈奴、吐谷浑、吐蕃、突厥、党项等主要古代民族都先后在这块土地上牧养屯垦而长期生息过。他们在开发这一地区的历史进程中,同汉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
关键词
匈奴族
政策指引
牧养
汉族人民
历史进程
经济文化交流
河源郡王
鲜卑族
西平王
秃发乌孤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南凉早期都城寻踪
- 8
-
-
作者
何争流
-
出处
《雪莲》
2008年第4期107-110,共4页
-
文摘
一、早期都城的成因
汉魏以来,北方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蓬勃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北方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前赵、后赵、成汉和夏国先后统治着华北、西北和西南广大地区,史称为五胡十六国.生活在东北的鲜卑族,逐步向内蒙古、沿阴山山脉等地内迁,逐渐形成了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后来鲜卑族分裂成若干个部落,公元二世纪中叶,镇西将军邓艾将鲜卑族的一支迁到了河西走廊东部及湟水流域,并与当地的汉族、羌族杂居.日益兴盛起来,向甘肃中部和青海东部发展.
……
-
关键词
秃发乌孤
廉川堡
西平王
乐都郡
-
分类号
I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