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念你如昔”:从私人记忆到公共历史——关锦鹏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关锦鹏 庄君 +1 位作者 关灿(整理) 何姣(整理)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5,共8页
庄君(以下简称庄):关导您好,感谢您接受今天的采访,完成了十二年前与您的采访约定。今天我们从您的创作历程开始,一直谈到您的新片。关锦鹏(以下简称关):好的。那大概是在200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后,我们见过一次面,后来没有完成采访。... 庄君(以下简称庄):关导您好,感谢您接受今天的采访,完成了十二年前与您的采访约定。今天我们从您的创作历程开始,一直谈到您的新片。关锦鹏(以下简称关):好的。那大概是在200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后,我们见过一次面,后来没有完成采访。一、从一个"女人"到"八个女人":并非刻意成为女性电影导演庄:您的剧情片从《女人心》到2018年完成《八个女人一台戏》,有11部。这些作品放在一起会看到一些转变,您自己觉得分为哪几个明显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锦鹏 上海国际电影节 剧情片 《女人心》 电影导演 创作历程 私人记忆 采访
原文传递
私人记忆与历史重建:抗战时期国立第六中学大后方办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力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第7期1-19,共19页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先后在大后方创设34所国立中学,其中,国立第一中学至第二十二中学以成立先后顺序命名。办学八年,国立中学在维系和提升中等教育水准、助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推进中西部文教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而深远的...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先后在大后方创设34所国立中学,其中,国立第一中学至第二十二中学以成立先后顺序命名。办学八年,国立中学在维系和提升中等教育水准、助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推进中西部文教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鉴于目前少有深入、系统地从兴学育才这一角度切入与梳理抗战时期国立中学大后方办学理念与实践的专门研究,本文选择全面抗战爆发后由鲁至川艰难办学、作育人才成效显著的国立第六中学作为研究个案,以学校办学历程为主线,基于师生回忆录、自传、日记等私人记忆,尝试从师生的个体叙事重新进入历史,还原与再现烽火年代国立第六中学艰难办学和作育人才的历史图景,加深对其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学校文化品格的认识。对于国立第六中学这一曾经的历史存在而言,其能够在艰辛坎坷的办学过程中始终重视追求并保持卓越的育人质量,其办学者面对艰危时局依旧能够勉力维持,教师身处厄境依旧能够敬业如常,学生面对简衣陋食依旧能够弦诵不辍,这种已然超越物质性的强大理想信念和学校精神文化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正在致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所珍视,这既有助于传承与弘扬抗战文化与抗战精神,也可为推进和深化中学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立第六中学 抗战大后方 私人记忆 办学精神
下载PDF
电影中关于老地方的历史记忆
3
作者 查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50-53,共4页
如何在时空变幻中抓住记忆继而抓住自我,成了当下电影人探索的一个话题。本文通过对《二十四城记》和《海角七号》两部电影进行文本分析和空间分析,挖掘时空关系的叙事潜力。同时,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如何在变化的时空中保存记... 如何在时空变幻中抓住记忆继而抓住自我,成了当下电影人探索的一个话题。本文通过对《二十四城记》和《海角七号》两部电影进行文本分析和空间分析,挖掘时空关系的叙事潜力。同时,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如何在变化的时空中保存记忆,保留个性(自我),保护相应的意义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城记》 《海角七号》 恋地情结 恐地情结 公共空间 私人记忆
下载PDF
心灵苦难的独特表达——潘军回忆性小说研究
4
作者 黄晓东 《铜陵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9-90,共2页
潘军2001前后年创作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回忆性小说采用了冷静、含蓄以及反讽的风格和语调来叙述"文革"前后的生活,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在《独白与手势》中,作者致力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灵苦难。小说本身的容量相当大;生... 潘军2001前后年创作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回忆性小说采用了冷静、含蓄以及反讽的风格和语调来叙述"文革"前后的生活,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在《独白与手势》中,作者致力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灵苦难。小说本身的容量相当大;生活背景相当广阔;作者通过主人公"我"所表达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也显得相当真切。作者以此种风格与题材来作为自己由先锋向现实主义的转型是颇具个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性小说 私人记忆 心灵苦难
下载PDF
“送公粮”的私人记忆
5
作者 刘期贵 《文史天地》 2020年第2期78-80,共3页
我是湖南省隆回县七江镇杨家村的农民,粮食"统购统销"虽然过去很多年了,1970年代由顾武祥和孟津津创作的二胡曲《喜送公粮》,描写农民们运送公粮的喜庆场景,至今仍不失为一首经典名曲常常响在耳畔。下面就我个人所亲听、亲见... 我是湖南省隆回县七江镇杨家村的农民,粮食"统购统销"虽然过去很多年了,1970年代由顾武祥和孟津津创作的二胡曲《喜送公粮》,描写农民们运送公粮的喜庆场景,至今仍不失为一首经典名曲常常响在耳畔。下面就我个人所亲听、亲见、亲历的有关"送公粮"的情况,作一个杂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曲 经典名曲 湖南省隆回县 杨家村 统购统销 私人记忆
原文传递
论《罗马》中私人记忆的质感呈现
6
作者 王智涵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3期108-110,共3页
2014年,凭借科幻电影《地心引力》,导演阿方索·卡隆荣获生平首座奥斯卡奖杯。五年之后,他带着重返家乡墨西哥拍摄的私人记忆电影新作《罗马》,再度荣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并为家乡墨西哥带回了影史上首座的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奖杯... 2014年,凭借科幻电影《地心引力》,导演阿方索·卡隆荣获生平首座奥斯卡奖杯。五年之后,他带着重返家乡墨西哥拍摄的私人记忆电影新作《罗马》,再度荣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并为家乡墨西哥带回了影史上首座的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奖杯。同时,《罗马》也在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登顶最高荣誉金狮奖。在《罗马》中,导演阿方索·卡隆通过"沉浸式"的拍摄手法、黑白影调的表现形式及复杂音效的组合排列,将个人的生命历程置于时代背景的洪流中,铺陈出一幅身临墨西哥20世纪70年代充满质感的记忆史诗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 质感 私人记忆
下载PDF
世界美如斯
7
作者 杨乐云(译) +1 位作者 杨学新(译) 陈韫宁(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2,共1页
《世界美如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捷克国民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散文体回忆录。诗人通过一则则故事缅怀着他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祖国剧变,诗人讲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惊心动魄的私人记忆。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散文体 回忆录 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私人记忆 《世界美如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