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论证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济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共7页
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的论证过程由环环相扣的三个分论证构成。首先,维特根斯坦提出不为别人所知道的私人感觉是一种语法虚构;其次阐明即使有所谓私人感觉存在,在私人感觉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建立起私人语言;最后指出,即使有所谓私人语言,... 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的论证过程由环环相扣的三个分论证构成。首先,维特根斯坦提出不为别人所知道的私人感觉是一种语法虚构;其次阐明即使有所谓私人感觉存在,在私人感觉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建立起私人语言;最后指出,即使有所谓私人语言,这种语言也毫无意义。他承认个体感觉的存在,但这种感觉可以为别人知道。感觉不是语言意义的终极来源,恰恰相反,感觉总在一定的语言游戏中获得意义。与个人感觉相联系的语言总是公共语言,总在一定的语言游戏中充当一定的角色。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在心理哲学的层面进一步批驳了建立在实指定义基础上的意义理论,对观念论哲学的根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感觉 私人语言 实指定义 语言游戏
原文传递
从日语角度析维特根斯坦对“感觉私有论”的围剿
2
作者 徐英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6,共12页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观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感觉私有论"批判的基础上的。然而,不太为学界所重视的是,在撰写作为《哲学研究》之准备资料的《大打字稿》时,维特根斯坦曾经提出过一条非常新颖的用以批判"...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观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感觉私有论"批判的基础上的。然而,不太为学界所重视的是,在撰写作为《哲学研究》之准备资料的《大打字稿》时,维特根斯坦曾经提出过一条非常新颖的用以批判"感觉私有论"的思路。该思路的大旨是,德语中的主-谓结构在感觉表述领域中的运用,将非常容易引诱德语哲学家去认定,像疼痛这样的感觉,乃是疼痛主体的某种"私有物"。而在维氏看来,只要我们重新构造一种能够摆脱上述主-谓逻辑思维之桎梏的新感觉表达方式,"感觉私有论"的幻觉亦可随之消失。然而,维氏为设计这种新表达方式而引入的行为主义表达方式,依然会在日常语用环境中遇到种种难题,因此,其可操作性亦大为成疑。其实,如果维特根斯坦能够参考日语中的疼痛表达方式的话,上述难题就会得到纾解。具体而言,日语具有关于疼痛的"主观现象化"与"客观名词化"两个系列的表达方式,而即使在后一个系列中,日语言说者也没有明确诉诸行为主义对于疼痛的表述方式。因此,维特根斯坦的论证如果能够以日语为主要表述手段的话,那么其说服力就会大为增强。从这个角度看,维特根斯坦对以印欧语为基点的传统西哲思辨方式的批判,在客观上乃是为一种以非印欧语为基点的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展开初步扫清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语言 私人感觉 日语 黏着语 主-谓逻辑 行为主义 笛卡尔主义
下载PDF
从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反驳看意义的界限
3
作者 焦卫华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8期21-24,共4页
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分析将心灵过程和私人感觉都看作是无意义的虚构,从而否定了建立在承认私人感觉存在基础上的私人语言。在他看来,我们的概念和语言游戏是意义的界限,我们的生活形式和实践是意义形成的基础,说不出的东西不仅在语... 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分析将心灵过程和私人感觉都看作是无意义的虚构,从而否定了建立在承认私人感觉存在基础上的私人语言。在他看来,我们的概念和语言游戏是意义的界限,我们的生活形式和实践是意义形成的基础,说不出的东西不仅在语言之外,也是在我们的生活形式之外的,因此私人语言作为超出生活形式的臆造和虚构是无意义的胡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感觉 私人语言 心灵过程 生活形式 意义
下载PDF
私人感觉、私人语言与第三人称知识
4
作者 梁瑞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3,共6页
感觉经验的私人性似乎在逻辑上同时蕴涵不可说性和不可知性。本文在浅析几种关于私人性哲学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私人感觉虽然在某种弱式的意义上来说是现象不可说的,但我们不仅可以对其合法地宣称第一人称知识,而且也可以对其合法地宣称... 感觉经验的私人性似乎在逻辑上同时蕴涵不可说性和不可知性。本文在浅析几种关于私人性哲学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私人感觉虽然在某种弱式的意义上来说是现象不可说的,但我们不仅可以对其合法地宣称第一人称知识,而且也可以对其合法地宣称第三人称知识。这同时表明,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构建所谓的私人语言来言说私人感觉的现象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感觉 私人语言 第三人称知识
原文传递
“遵从规则”与“公共检验”的预设及其问题——论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问题
5
作者 任军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113,共4页
西方哲学传统中私人语言观是以“内在感觉”为基础的,维特根斯坦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上对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问题进行论述,这两个层面分别存在着“遵从规则”与“公共检验”的预设,这两种预设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关键词 私人语言 私人感觉 遵从规则 公共检验 生活形式
下载PDF
文学言语与私人感觉的个人化表达
6
作者 潘华琴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语言的私有性"问题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悖论式特征,在西方语言哲学中一直悬而未决,成为一个充满诱惑的学术险地。相对于文学语言的修辞学和形式主义研究途径,对私人感觉个人化表达的探讨或许会更贴近文学的内涵。本文试图立足... "语言的私有性"问题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悖论式特征,在西方语言哲学中一直悬而未决,成为一个充满诱惑的学术险地。相对于文学语言的修辞学和形式主义研究途径,对私人感觉个人化表达的探讨或许会更贴近文学的内涵。本文试图立足于文学创作与接受的维度,探寻文学言语背后的心理因素——私人感觉及私人感觉的言语表达,从而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文学式的解答方案,即:文学作为一种言语活动方式,是如何使个体生命超越公共语言规则,冲破类的限制,抵达个体生命内核,从而达成言语主体在文学审美王国中创造性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主体 私人感觉 文学言语的私有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