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之太和:中国古代士人的“和”及其美学意蕴
1
作者 李昌舒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M0004,共11页
“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既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个理想目标。士人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主体,奉行的是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的人生方式。他们独善其身的方式主要有两点:一是生活的艺术化,二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二者... “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既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个理想目标。士人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主体,奉行的是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的人生方式。他们独善其身的方式主要有两点:一是生活的艺术化,二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二者都与“和”相关。天人合一是“和”的最高状态,也是中国美学的最终目标。“和”同样是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古希腊的“优美”就是和谐内心的审美显现,德国古典美学更是侧重于从完善人性的角度重视“和”,从这个意义上说,“和”是中西美学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玄冥之境 私人天地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中晚唐诗歌自况疏懒现象刍论
2
作者 余慕原 《荆楚学刊》 2024年第3期20-26,32,共8页
文人疏懒,在思想上远承先秦老庄哲学,近接魏晋南北朝“嵇康疏懒”之范式。中晚唐文人多采用“懒”“慵”“倦”等字词对自身慵懒进行描写与歌咏,在继承“嵇康疏懒”范式的同时显示出中晚唐特有的时代色彩。这种自况疏懒现象反映出文人... 文人疏懒,在思想上远承先秦老庄哲学,近接魏晋南北朝“嵇康疏懒”之范式。中晚唐文人多采用“懒”“慵”“倦”等字词对自身慵懒进行描写与歌咏,在继承“嵇康疏懒”范式的同时显示出中晚唐特有的时代色彩。这种自况疏懒现象反映出文人群体在王朝渐陨、吏隐冲突趋于尖锐的中唐时期所产生的精神危机,以及中唐文化朝着自我复性、守静求真的转向,从而填补了唐宋文化转型中的个体私人书写,是中晚唐文学与文化转型在诗歌创作上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疏懒 文人心态 私人天地
下载PDF
私人天地与政治空间:魏晋南朝京郊园宅的双重性质及文学书写
3
作者 董恬 《理论界》 2024年第4期61-67,共7页
魏晋以降,越来越多的士人选择在都城郊野的闲敞之地开园筑宅,星罗棋布的士人园林逐渐成为这一区域独特的人文景观。京郊园林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兼具私人天地与政治空间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处于都城之外,依傍林泉之美,能够隔绝城内的... 魏晋以降,越来越多的士人选择在都城郊野的闲敞之地开园筑宅,星罗棋布的士人园林逐渐成为这一区域独特的人文景观。京郊园林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兼具私人天地与政治空间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处于都城之外,依傍林泉之美,能够隔绝城内的喧嚣纷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远方山林,成为士人栖心养性的自得之场;另一方面,它毗邻政治中心,既受城中权力的制约左右,又是影响人王的绝佳舞台,故可被视为重要的权力展演场所。郊园的双重性质使其符合仕宦阶级“朝隐”的需求,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学作品亦因此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郊野 士人园林 私人天地 政治空间 隐逸观
原文传递
论韩愈、姚合的私人天地及其美学意蕴
4
作者 李昌舒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6,共8页
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喧嚣、炫目,"处"则指向山林之淡泊、宁... 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喧嚣、炫目,"处"则指向山林之淡泊、宁静、清幽。在此矛盾的困扰下,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由兼济而独善、由外而内的转向,这种转向导出对私人天地的关注与建构。私人天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闲适的文官趣味,在自己的私人天地中,以审美态度经营日常生活。他们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与淡雅、清幽的审美趣味成为此后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姚合 私人天地 美学意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