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之解读 被引量:6
1
作者 梅传强 胡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29-38,共10页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两个罪名,即"密切关系人受贿罪"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密切关系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及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其范围比&qu...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两个罪名,即"密切关系人受贿罪"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密切关系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及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其范围比"特定关系人"要广,除了近亲属、情妇(夫)和有共同利益的人之外,还可以是同学、老乡、同事、战友、朋友等。其实质在于,行为人基于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这种关系,能够或者足以影响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进而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实现与请托人之间的权钱交易行为。由于近亲属等密切关系人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既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也可以独立构成密切关系人受贿罪与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因此,要将其与斡旋受贿、共同受贿等行为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七)》 罪名 密切关系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
下载PDF
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问题——以《刑法修正案(七)》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阳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离职受贿行为在《刑法修正案(七)》中被规定为犯罪,解决了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定罪难题,但是对这种行为应定为何罪仍存在争议。虽然该类人员的受贿行为与受贿罪规定在同一条文中,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并不符合受贿罪...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离职受贿行为在《刑法修正案(七)》中被规定为犯罪,解决了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定罪难题,但是对这种行为应定为何罪仍存在争议。虽然该类人员的受贿行为与受贿罪规定在同一条文中,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并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特征。因此有必要将此类行为与一般受贿行为予以区分,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离职受贿行为 受贿罪
下载PDF
增设“离职受贿罪”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锦雄 《河北法学》 200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离职受贿行为并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特征,但是,从性质上看,它同受贿罪具有相近的社会危害性,为了打击严重的离职受贿行为,维护国家机关和其他国有单位的正常活动和信誉,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设“离职受贿罪”。...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离职受贿行为并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特征,但是,从性质上看,它同受贿罪具有相近的社会危害性,为了打击严重的离职受贿行为,维护国家机关和其他国有单位的正常活动和信誉,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设“离职受贿罪”。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增设离职受贿罪的必要性,并阐述了离职受贿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其刑事责任,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职受贿罪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 立法
下载PDF
关于无约定职后收受财物行为符合受贿罪构成要件的论证
4
作者 冯伟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当前,腐败犯罪越来越多的通过变换受贿的时间、空间来逃避风险。国家公职人员在担任公职期间,利用职权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但不第一时间收取财物,而是和请托人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和默契,在其离职后,以适当的方式收取请托人巨额好处。这种... 当前,腐败犯罪越来越多的通过变换受贿的时间、空间来逃避风险。国家公职人员在担任公职期间,利用职权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但不第一时间收取财物,而是和请托人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和默契,在其离职后,以适当的方式收取请托人巨额好处。这种以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的方式腐败,隐蔽性很强,没有传统受贿行为一手交钱一手给好处那么的直接,不容易被认定。为打击这种新型的受贿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而《意见》对离职后受贿需"事先约定"的限制在司法实践当中不但没有对离职后受贿行为起到应对作用,反而给这种腐败提供了开脱的理由。笔者在学者对离职后受贿己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无事先约定离职后收受财物行为的定性作粗浅探讨,以期能对受贿罪的理论研究尽微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无事先约定 离职后收受财物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范围研究
5
作者 龙叶红 郭廓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80-82,共3页
我国《刑法》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其关系密切的人。但是并未规定这些主体到底是一般主体还是特殊主体、以及"离职... 我国《刑法》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其关系密切的人。但是并未规定这些主体到底是一般主体还是特殊主体、以及"离职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的界限。从立法规定入手,通过若干部门法学辨析"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和"近亲属"的涵义,进而提出完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主体 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近亲属
下载PDF
论职后受财行为的认定——以两高《贪污贿赂解释》第十三条为视角
6
作者 汪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6-42,共7页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财物的行为常常具有“期权化”的特点,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其日益成为职务犯罪中预防和打击的重点。面对此类新型受贿方式,司法实践困境的“症结”在于过度重视客观的危害结果,而有意弱化甚至忽视行为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财物的行为常常具有“期权化”的特点,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其日益成为职务犯罪中预防和打击的重点。面对此类新型受贿方式,司法实践困境的“症结”在于过度重视客观的危害结果,而有意弱化甚至忽视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对于双方不存在“事先约定”的职后受财行为,是否成立受贿罪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受贿罪所保护的法益及行为人是否具备受贿的故意,避免客观归罪。具体操作上,为避免不当扩大打击范围,需区分事先有无约定的职后受财行为,并且对受贿罪的实行行为进行严格解释,以实现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职后受财行为 事先约定
下载PDF
“离职型受贿”与“斡旋受贿”的界定
7
作者 孟庆华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0年第9期58-59,共2页
比较"居间受贿"、"间接受贿"与"斡旋受贿"三者的特点,适用"斡旋受贿"来表述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更为妥当。"离职型受贿"与"斡旋受贿"的区别主要在于法条适用不同,主体范围... 比较"居间受贿"、"间接受贿"与"斡旋受贿"三者的特点,适用"斡旋受贿"来表述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更为妥当。"离职型受贿"与"斡旋受贿"的区别主要在于法条适用不同,主体范围不同,利用职权方式不同,"谋取利益"要件不同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斡旋受贿 不正当利益 受贿人 受贿罪 谋取利益 行为人 主体范围 利用职权 制约关系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之界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杰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新增的一种犯罪,刑法学界对其构成要件中的犯罪主体,诸如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和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都存在争议,鉴于此,有必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对其进一步界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 近亲属 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下载PDF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9
作者 张静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9,共2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在我国刑法修正案七中新增加的一个罪名。由于法律对近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人这一主体的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在法律适用上,容易产生分歧,本文将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国情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加以论述...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在我国刑法修正案七中新增加的一个罪名。由于法律对近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人这一主体的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在法律适用上,容易产生分歧,本文将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国情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加以论述,并重点探讨犯罪主体的界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要件 近亲属 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界定之研究
10
作者 闫树银 陈兵 《知识经济》 2012年第16期22-23,共2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司法解释对《刑法修正案(七)》中新增规定的罪名表述,此罪的设立是完善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犯罪体系、适应司法实务以便更好的惩罚犯罪分子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承诺履行已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义务的要求。正...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司法解释对《刑法修正案(七)》中新增规定的罪名表述,此罪的设立是完善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犯罪体系、适应司法实务以便更好的惩罚犯罪分子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承诺履行已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义务的要求。正确理解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对司法实务中对该罪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针对法律条文中对该罪犯罪构成规定的主体范围的内涵进行具体阐释与探讨,以便使司法实务中能更好地贯彻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亲属 其他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下载PDF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不需“事先约定”
11
作者 杨建荣 章其彦 《消费导刊》 2009年第18期146-146,共1页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问题虽作出了一些规定,却未必准确合理。"事先约定"不应成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问题虽作出了一些规定,却未必准确合理。"事先约定"不应成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的必备要件,因为"事先约定"与否不影响受贿罪主、客观要件的构成,"事先约定"还背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同时事先约定难以适应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 事先约定
下载PDF
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
12
作者 汪益武 《才智》 2014年第29期257-257,共1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新增加的内容,该罪的设立有利于对腐败行为的打击,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用语的模糊性,导致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理解出现了分歧。本文就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做一个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利...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新增加的内容,该罪的设立有利于对腐败行为的打击,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用语的模糊性,导致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理解出现了分歧。本文就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做一个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利用影响力受贿入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 近亲属 其他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