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析民国时期离村农民的横向流动及其谋生方式——以苏北地区为中心
1
作者
阎建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2-85,共4页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后,其运动轨迹有这样的规律:由人口高压区流向人口低压区;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社会动荡地区流向相对平安地区等。就苏北地区而言,有些农民离村后来到江苏南部地区从事农业劳动,有的前往苏北沿海新垦区,...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后,其运动轨迹有这样的规律:由人口高压区流向人口低压区;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社会动荡地区流向相对平安地区等。就苏北地区而言,有些农民离村后来到江苏南部地区从事农业劳动,有的前往苏北沿海新垦区,成为新的雇农。因此地广人稀的苏北盐垦区和苏南地区是他们离村后的主要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
村农民
“横向运动”
民国时期
苏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以民国时期的苏北为中心
2
作者
阎建宁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6X期31-32,共2页
农民离村对流入地和苏北社会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削弱了农村生产力,对农村经济造成了冲击。农民离村后因为各种原因而淘汰的"劣质人口"返回农村,其恶果又是显而易见的,使农村农业劳动生产力更进一步退...
农民离村对流入地和苏北社会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削弱了农村生产力,对农村经济造成了冲击。农民离村后因为各种原因而淘汰的"劣质人口"返回农村,其恶果又是显而易见的,使农村农业劳动生产力更进一步退化。农民离村来到淮南盐场从事农业垦殖,对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改变淮南盐场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
村农民
社会变迁
苏北
民国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国时期离村农民的心理嬗变
3
作者
阎建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9-82,共4页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进入城市对较为落后的农村社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城市在培养离村农民的现代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里严酷的社会压力与生存竞争对他们闭塞守旧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俗带来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使他们故有的价...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进入城市对较为落后的农村社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城市在培养离村农民的现代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里严酷的社会压力与生存竞争对他们闭塞守旧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俗带来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使他们故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被改变,并逐渐让位于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农民离村流入近代城市,使农民的传统观念遭到瓦解,并对中国传统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形成巨大冲击,其结果是宗族成员的游离性增加,家族观念逐渐淡化。这也进一步引发了乡村社会在文化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深层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
村农民
社会心理变迁
民国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民国时期离村农民的横向流动及其谋生方式——以苏北地区为中心
1
作者
阎建宁
机构
淮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2-85,共4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SJB663)
淮海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2014005)
文摘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后,其运动轨迹有这样的规律:由人口高压区流向人口低压区;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社会动荡地区流向相对平安地区等。就苏北地区而言,有些农民离村后来到江苏南部地区从事农业劳动,有的前往苏北沿海新垦区,成为新的雇农。因此地广人稀的苏北盐垦区和苏南地区是他们离村后的主要去处。
关键词
离
村农民
“横向运动”
民国时期
苏北
Keywords
immigrant farmers
"lateral movement"
the period of republican China
northern Jiangsu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以民国时期的苏北为中心
2
作者
阎建宁
机构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6X期31-32,共2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
文摘
农民离村对流入地和苏北社会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削弱了农村生产力,对农村经济造成了冲击。农民离村后因为各种原因而淘汰的"劣质人口"返回农村,其恶果又是显而易见的,使农村农业劳动生产力更进一步退化。农民离村来到淮南盐场从事农业垦殖,对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改变淮南盐场的面貌。
关键词
离
村农民
社会变迁
苏北
民国时期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时期离村农民的心理嬗变
3
作者
阎建宁
机构
淮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9-82,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SJB663)
淮海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2014005)
文摘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进入城市对较为落后的农村社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城市在培养离村农民的现代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里严酷的社会压力与生存竞争对他们闭塞守旧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俗带来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使他们故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被改变,并逐渐让位于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农民离村流入近代城市,使农民的传统观念遭到瓦解,并对中国传统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形成巨大冲击,其结果是宗族成员的游离性增加,家族观念逐渐淡化。这也进一步引发了乡村社会在文化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深层变革。
关键词
离
村农民
社会心理变迁
民国时期
Keywords
leaving peasants
social psychology transformatio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析民国时期离村农民的横向流动及其谋生方式——以苏北地区为中心
阎建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以民国时期的苏北为中心
阎建宁
《黑龙江史志》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民国时期离村农民的心理嬗变
阎建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