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型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控制作用: 以西非科特迪瓦盆地为例
1
作者
饶勇
程涛
+3 位作者
赵红岩
李全
吕彩丽
刘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构造和沉积2个方面阐述了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洋陆转换和被动陆缘3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了总体上“西窄东宽”的斧型构造格局特征,西部为陡窄转换边缘,东部为宽缓离散边缘,中部为过渡边缘,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西少东多”的分布规律。走滑转换作用应力主要响应区为中部过渡边缘,中部隆起马尾带发育大量的构造圈闭,具有南北双向供烃特征,控制了北部凸起阿尔比构造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走滑转换作用形成的古地貌对转换早期上阿尔比-森诺曼和转换晚期土伦阶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内斜坡洼陷(盆地)往往是最为有利的富砂处,同时也是最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分布与沉积体系展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转换控储,分布控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特迪瓦盆地
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
走滑转换带
转换
边缘
离散
边缘
过渡
边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泛大陆离散边缘:历史观
2
作者
E.Uchupi
李士范
《海洋地质译丛》
1992年第4期25-34,21,共11页
1 引言在过去20年中,获取的和公布的关于离散边缘的信息已势不可挡,这可能是提出离散边缘地质述评的合适时候,它可作为将来研究的一个出发点。本文的目的不是提出大陆边缘某个特殊地理区段的详细讨论。这方面作者和其他人在过去已进行...
1 引言在过去20年中,获取的和公布的关于离散边缘的信息已势不可挡,这可能是提出离散边缘地质述评的合适时候,它可作为将来研究的一个出发点。本文的目的不是提出大陆边缘某个特殊地理区段的详细讨论。这方面作者和其他人在过去已进行过。而是,我们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个陆缘发育的历史观。过去对陆缘的分类有好些种方法,每一种定义都有过短暂的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离散
边缘
历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前景
被引量:
90
3
作者
吴时国
袁圣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93-699,714,共8页
深水油气是世界上油气勘探快速发展的领域,2004年最高钻井水深纪录已达3 050 m,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开始了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指出:从国外发现的深水油气田来看,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位于离散大陆边缘,发育有裂陷前期、裂陷期和裂后热沉...
深水油气是世界上油气勘探快速发展的领域,2004年最高钻井水深纪录已达3 050 m,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开始了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指出:从国外发现的深水油气田来看,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位于离散大陆边缘,发育有裂陷前期、裂陷期和裂后热沉降期3个超层序;烃源岩大多是裂陷期的湖相和滨浅海相沉积以及裂后热沉降期海相灰岩、页岩;储层则以裂陷热沉降期深水浊流沉积体系和裂陷期的砂岩为主;深水油气的成藏模式,除裂陷盆地的成藏模式外,还有裂后热沉降期裂陷的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底辟构造油藏等特殊类型。通过对南海2个深水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南海与国外已有油气发现的深水区具有许多相似的含油气地质条件和丰富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成藏地质条件
离散
大陆
边缘
南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亚陆缘扩张带──一条离散式大陆边缘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
53
4
作者
陈国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5-293,共9页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介于大陆与大洋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型的“沟弧盆”地带。该构造带的出现是亚洲大陆岩石圈演化-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成因问题流行假说颇多,本文侧重从亚洲东部壳体演化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探讨该构造...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介于大陆与大洋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型的“沟弧盆”地带。该构造带的出现是亚洲大陆岩石圈演化-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成因问题流行假说颇多,本文侧重从亚洲东部壳体演化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探讨该构造带形成时期的历史动力环境,地壳结构及性质、壳体演化过程的特点,以及壳体增生扩展过程等,阐明了它是由于东亚陆缘扩张所成。并探讨了该陆线扩张带的形成与壳体演化运动的关系及其扩张机因。研究表明:亚洲陆缘扩张带的形成机理,并非“洋壳俯冲、弧后引张”所致。它们主要是陆缘壳体上的大陆类型活动区(华夏地洼型造山带),在其发展的余动期,由于陆缘扩张及陆壳薄化所致。作者认为,从壳体大地构造学这一新思路入手,对该陆缘扩张带成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该大陆架上广泛分布的有色、稀有金属内生矿床,以及泥炭、褐煤、油气田的构造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及其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演化
陆缘扩张带
离散
式大陆
边缘
大陆
边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控制作用: 以西非科特迪瓦盆地为例
1
作者
饶勇
程涛
赵红岩
李全
吕彩丽
刘正
机构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基金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两岸一带”重点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差异性研究(KJGG2022-0901)。
文摘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构造和沉积2个方面阐述了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洋陆转换和被动陆缘3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了总体上“西窄东宽”的斧型构造格局特征,西部为陡窄转换边缘,东部为宽缓离散边缘,中部为过渡边缘,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西少东多”的分布规律。走滑转换作用应力主要响应区为中部过渡边缘,中部隆起马尾带发育大量的构造圈闭,具有南北双向供烃特征,控制了北部凸起阿尔比构造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走滑转换作用形成的古地貌对转换早期上阿尔比-森诺曼和转换晚期土伦阶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内斜坡洼陷(盆地)往往是最为有利的富砂处,同时也是最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分布与沉积体系展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转换控储,分布控藏。
关键词
科特迪瓦盆地
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
走滑转换带
转换
边缘
离散
边缘
过渡
边缘
Keywords
C te d′Ivoire Basin
transformed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strike-slip transform zone
transform margin
divergent margin
transitional marg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泛大陆离散边缘:历史观
2
作者
E.Uchupi
李士范
出处
《海洋地质译丛》
1992年第4期25-34,21,共11页
文摘
1 引言在过去20年中,获取的和公布的关于离散边缘的信息已势不可挡,这可能是提出离散边缘地质述评的合适时候,它可作为将来研究的一个出发点。本文的目的不是提出大陆边缘某个特殊地理区段的详细讨论。这方面作者和其他人在过去已进行过。而是,我们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个陆缘发育的历史观。过去对陆缘的分类有好些种方法,每一种定义都有过短暂的盛行。
关键词
大陆
离散
边缘
历史观
分类号
P736.15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前景
被引量:
90
3
作者
吴时国
袁圣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93-699,714,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219)资助
文摘
深水油气是世界上油气勘探快速发展的领域,2004年最高钻井水深纪录已达3 050 m,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开始了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指出:从国外发现的深水油气田来看,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位于离散大陆边缘,发育有裂陷前期、裂陷期和裂后热沉降期3个超层序;烃源岩大多是裂陷期的湖相和滨浅海相沉积以及裂后热沉降期海相灰岩、页岩;储层则以裂陷热沉降期深水浊流沉积体系和裂陷期的砂岩为主;深水油气的成藏模式,除裂陷盆地的成藏模式外,还有裂后热沉降期裂陷的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底辟构造油藏等特殊类型。通过对南海2个深水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南海与国外已有油气发现的深水区具有许多相似的含油气地质条件和丰富的油气远景。
关键词
深水油气
成藏地质条件
离散
大陆
边缘
南海
Keywords
Deep water hydrocarbon
Petroleum geological featur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130.8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陆缘扩张带──一条离散式大陆边缘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
53
4
作者
陈国达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5-293,共9页
文摘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介于大陆与大洋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型的“沟弧盆”地带。该构造带的出现是亚洲大陆岩石圈演化-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成因问题流行假说颇多,本文侧重从亚洲东部壳体演化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探讨该构造带形成时期的历史动力环境,地壳结构及性质、壳体演化过程的特点,以及壳体增生扩展过程等,阐明了它是由于东亚陆缘扩张所成。并探讨了该陆线扩张带的形成与壳体演化运动的关系及其扩张机因。研究表明:亚洲陆缘扩张带的形成机理,并非“洋壳俯冲、弧后引张”所致。它们主要是陆缘壳体上的大陆类型活动区(华夏地洼型造山带),在其发展的余动期,由于陆缘扩张及陆壳薄化所致。作者认为,从壳体大地构造学这一新思路入手,对该陆缘扩张带成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该大陆架上广泛分布的有色、稀有金属内生矿床,以及泥炭、褐煤、油气田的构造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及其经济价值。
关键词
壳体演化
陆缘扩张带
离散
式大陆
边缘
大陆
边缘
Keywords
evolution-movement of crustobody, continental marginal extensional belt, discrete continental margin. East Asia continent
分类号
P736.15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型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控制作用: 以西非科特迪瓦盆地为例
饶勇
程涛
赵红岩
李全
吕彩丽
刘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泛大陆离散边缘:历史观
E.Uchupi
李士范
《海洋地质译丛》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前景
吴时国
袁圣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
9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亚陆缘扩张带──一条离散式大陆边缘成因的探讨
陈国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
5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