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卡马克中离子迴旋共振加热天线的电动力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学民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2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本文讨论了在设计离子迴旋共振加热天线时,如何考虑由于等离子体破裂引起的强等离子体电流瞬时变化加于天线的电动力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这种天线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给出考虑这种电动力的方法以及计算公式... 本文讨论了在设计离子迴旋共振加热天线时,如何考虑由于等离子体破裂引起的强等离子体电流瞬时变化加于天线的电动力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这种天线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给出考虑这种电动力的方法以及计算公式。结合HT-6M托卡马克的天线参数,给出了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 共振加热 电动力 天线
下载PDF
离子回旋共振加热天线阻抗测量系统设计
2
作者 曾现祥 赵燕平 刘大明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6年第6期704-706,共3页
为了监测HT-7托卡马克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实验过程中天线阻抗的变化情况,采用传输线探针方法,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天线阻抗自动测量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案和硬件、软件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高频信号处理电... 为了监测HT-7托卡马克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实验过程中天线阻抗的变化情况,采用传输线探针方法,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天线阻抗自动测量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案和硬件、软件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高频信号处理电路部分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测试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稳定可靠,界面友好,满足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回旋 天线 阻抗测量 虚拟仪器 LABVIEW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表征VGO馏分油中噻吩类含硫化合物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颖荣 刘泽龙 +2 位作者 胡秋玲 祝馨怡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9,共8页
在平均质量分辨率为220000,m/z检测范围150~1200的条件下,采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的9.4T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建立了VGO馏分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表征方法。在所研究的VGO中,主要包括2种(含1个硫原子S... 在平均质量分辨率为220000,m/z检测范围150~1200的条件下,采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的9.4T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建立了VGO馏分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表征方法。在所研究的VGO中,主要包括2种(含1个硫原子S1和含2个硫原子S2)共计29类噻吩类硫化物,碳数分布范围为15~50。对VGO依沸点分布的窄馏分进行含硫化合物种类分布考察结果表明,在4个窄馏分中,均以S1硫化物为主,S2硫化物含量较少,而且随着馏分沸点的增加,其中的烷基取代基的碳数增加,多环芳烃含硫化合物含量增加,S2硫化物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 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 噻吩类含硫化合物 减压瓦斯油(VGO)
下载PDF
龙眼核多酚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化及其分离纯化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金玉 曾健 李春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1-37,共7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龙眼核多酚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龙眼核多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经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龙眼核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4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龙眼核多酚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龙眼核多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经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龙眼核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90 min。在该条件下龙眼核多酚提取量为36.15 mg/g。通过对4种树脂静态吸附及解吸性能的比较,确定D3520型树脂为龙眼核多酚分离纯化的理想树脂,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40%时,树脂对多酚的解吸率最高。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MS)对龙眼核多酚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核多酚主要成分为以鞣花酸及其衍生物为主的小分子质量水解单宁。通过核磁共振、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FT-ICR-MS中2种丰度很高的物质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别为鞣花酸和(S)-flavogallonic acid,后者为鞣花酸的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核 多酚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下载PDF
传统中药甘遂根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悦 刘志强 +2 位作者 李慧琳 宋凤瑞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7-1735,共9页
应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传统中药甘遂根中的弱极性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根据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9个新化合物:分别为3-O-(2,3-二甲基丁酰基)-13,20-O-双十二烷酰基巨大戟萜醇(1)、3-O-(2,3-二甲基丁... 应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传统中药甘遂根中的弱极性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根据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9个新化合物:分别为3-O-(2,3-二甲基丁酰基)-13,20-O-双十二烷酰基巨大戟萜醇(1)、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癸酰基-20-O-十六烷酰基巨大戟萜醇(2)、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十二烷酰基-20-O-[(9Z,12Z)-十八烷-9,12-二烯酰基]巨大戟萜醇(3)、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十二烷酰基-20-O-(十八烷-9Z-烯酰基)巨大戟萜醇(4)、甘遂素I(5)、甘遂素J(6)、甘遂素K(7)、甘遂素L(8)和甘遂素M(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二萜类化合物 电喷雾质谱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京秀 张志勇 +4 位作者 万云洋 潘立刚 金晶 赵立平 张忠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54-3460,共7页
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 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3#、4#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其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最好,将其混合菌液与植物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50 d的温室降解,最高降解率达到73.47%。ESI FT-ICR MS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植物组的O1、O2和N1类等化合物相对丰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石油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降解菌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原文传递
碱液萃取前后原油中酸性化合物组成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陆小泉 史权 +3 位作者 赵锁奇 高金森 张亚和 何俊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4-618,共5页
采用改进的碱液萃取方法分离杜巴原油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萃取过程中不同组分酸性化合物组成,以研究碱萃取前后酸性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ESI-FT-... 采用改进的碱液萃取方法分离杜巴原油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萃取过程中不同组分酸性化合物组成,以研究碱萃取前后酸性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ESI-FT-ICR-MS)是分析原油中酸性化合物的强有力的手段;酸性化合物分布于碱萃取前后的各个组分中,但其组成有明显的差异,碱液萃取出的石油酸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酸性组分,增加反萃取溶剂的用量和极性有利于脱除萃取物中的非碱性氮化合物,对石油羧酸的组成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碱液萃取 石油酸 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FT-ICR-MS)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伟 蔡文生 邵学广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6-342,共7页
本文综述了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其颇具特色的数据处理方法。以两种典型的离子化方法为代表 ,介绍了目前主要使用的离子源 ,并总结了该方法在分析科学 ,尤其是在大分子分析、气相离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复杂体系分析等... 本文综述了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其颇具特色的数据处理方法。以两种典型的离子化方法为代表 ,介绍了目前主要使用的离子源 ,并总结了该方法在分析科学 ,尤其是在大分子分析、气相离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复杂体系分析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数据处理 离子 分析应用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在溶解性有机质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晨 何丁 +1 位作者 陈春茂 史权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23-2341,共19页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其化学组成的深入分析是研究其环境及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意义的基础.DOM是一类组成十分复杂的有机质混合物,其分子组成研究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的难题.傅里叶...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其化学组成的深入分析是研究其环境及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意义的基础.DOM是一类组成十分复杂的有机质混合物,其分子组成研究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的难题.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 MS)作为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质谱,其发展与应用为分子水平识别DOM的化学组成提供了变革性的支撑.本文从FT-ICR MS技术、DOM样品前处理方法、质谱电离技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表达、分子结构表征等方面总结了基于FT-ICR MS研究DOM分子组成的进展,重点围绕本课题组的相关工作,介绍该技术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分子组成 惰性溶解有机质 高分辨质谱
原文传递
城市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化学多样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聂云汉 陈浩 +5 位作者 李磊 朱弈 赵昕 贾其隆 徐慧婷 叶建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72-2280,共9页
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影响城市水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揭示城市不透水路面雨水径流(pavement runoff,PR)和绿地雨水径流(greenland runoff,GR)中DOM组分特征及其来源上的区别,应用具有超高分... 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影响城市水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揭示城市不透水路面雨水径流(pavement runoff,PR)和绿地雨水径流(greenland runoff,GR)中DOM组分特征及其来源上的区别,应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er,FT-ICR-MS)对两者的DOM分子化学多样性进行表征,并从DOM分子化学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分子累计到达饱和状态下,PR-DOM的分子累计数量(12498种)远大于GR-DOM(7015种),其分子分布(150~750)比GR-DOM(150~850)更为集中,且相对分子质量普遍小于GR-DOM;②根据分子组成及其相关性分析,PR-DOM和GR-DOM的组分及来源存在明显差异.PR-DOM组成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其主要成分(CHOS)中含有大量可能来源于人为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磺酸类物质,且显著存在的脂肪族成分的主要来源应为交通污染.而GR-DOM组成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其主要成分(CHO)以NOM为主,且大部分高度不饱和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降雨对土壤表层植物残体降解所形成的腐殖质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雨水径流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 分子化学多样性 来源
原文传递
环糊精对托品烷手性识别的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任士芳 王昊阳 郭寅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959-1962,共4页
用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分别研究了以α 环糊精、β 环糊精和γ 环糊精作为手性拆分剂对手性托品烷的手性区分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β 环糊精具备较α 环糊精和γ 环糊精更强的手性区分能力 ,β
关键词 环糊精 托品烷 手性识别 电喷雾离子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桥环化合物
下载PDF
复方板蓝根颗粒化学成分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舒 闫峻 +4 位作者 李惠琳 宋凤瑞 刘忠英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7-1142,共6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复方板蓝根颗粒经溶剂萃取后的95%(体积分数)醇提和水提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出多种氨基酸成分、糖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氨基酸和单糖的...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复方板蓝根颗粒经溶剂萃取后的95%(体积分数)醇提和水提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出多种氨基酸成分、糖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氨基酸和单糖的梅拉德反应初级产物以及含硫化合物表告依春.该方法灵敏快速,适宜于中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板蓝根 化学成分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下载PDF
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原油中的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秋玲 刘颖荣 +2 位作者 刘泽龙 田松柏 徐振洪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电喷雾电离源(ESI)可选择性地电离石油中的碱性氮化物,与具有超高质量分辨率和质量精度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结合,可直接用于分析原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而不需要预先分离。通过此方法考察了3种原油中碱性氮化物的类型... 电喷雾电离源(ESI)可选择性地电离石油中的碱性氮化物,与具有超高质量分辨率和质量精度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结合,可直接用于分析原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而不需要预先分离。通过此方法考察了3种原油中碱性氮化物的类型分布和碳数分布,结果表明,原油中主要碱性氮化物为含N1,N2,NO,NS,NO2,NO3等杂原子的碱性氮化物,共检测到约100类不同缩合度的碱性氮化物,各类碱性氮化物的碳数分布范围为15~70。不同基属原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在种类分布和碳数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电喷雾电离 原油 碱性氮化物
下载PDF
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原理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任军学 刘宇 王一白 《火箭推进》 CAS 2007年第3期36-42,共7页
介绍了VASIMR的基本组成(螺旋波等离子体源、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I-CRH、磁喷嘴)及工作原理。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VASIMR)是一种基于可控核聚变思想发展的先进高功率电推进方式,具有高比冲、比冲可变等特点。通过分析系统的效率及... 介绍了VASIMR的基本组成(螺旋波等离子体源、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I-CRH、磁喷嘴)及工作原理。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VASIMR)是一种基于可控核聚变思想发展的先进高功率电推进方式,具有高比冲、比冲可变等特点。通过分析系统的效率及关键技术,指出VASIMR研制最关键的问题是研制高性能的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和提高ICRH的效率等,最后评估了VASIMR在空间任务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比冲 磁等离子 螺旋波 离子回旋共振加热
下载PDF
直馏柴油中硫化物甲基锍盐合成及电喷雾-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娜 史权 +4 位作者 徐春明 刘鹏 张亚和 何俊辉 赵锁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3-416,共4页
在四氟硼酸银的催化作用下,以碘甲烷对直馏柴油进行甲基衍生化反应,使其中的有机硫化物转变成极性较强的锍盐,再用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进行检测。结合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硫化物... 在四氟硼酸银的催化作用下,以碘甲烷对直馏柴油进行甲基衍生化反应,使其中的有机硫化物转变成极性较强的锍盐,再用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进行检测。结合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硫化物甲基衍生化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结果表明:柴油中硫化物在室温条件下容易与碘甲烷发生甲基化反应,大部分硫化物转化为锍盐,总转化率超过80%,苯并噻吩类比二苯并噻吩类更易发生甲基衍生化反应,转化率也相应较高。烷基二苯并噻吩不同取代位异构体间反应选择性存在较大差异,高分辨质谱分析结果表明,直馏柴油中存在环状硫醚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硫化物 甲基衍生化 电喷雾 离子回旋共振 质谱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藻华暴发 消退周期表层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庞佳丽 许燕红 +3 位作者 何毓新 史权 何丁 孙永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99-1609,共11页
人类活动引起的富营养化对太湖的碳循环模式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精细描述太湖藻华暴发消退周期的溶解性有机质分子是了解太湖碳库动态变化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以太湖北部梅梁湾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的表层... 人类活动引起的富营养化对太湖的碳循环模式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精细描述太湖藻华暴发消退周期的溶解性有机质分子是了解太湖碳库动态变化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以太湖北部梅梁湾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的表层水体为研究对象,解析藻华暴发消退周期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和分子组成特征,进而理解浮游藻类异常增殖对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及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藻华暴发期浮游藻类生产力显著增加,使得表层水体的溶解性有机质从含量到分子组成均发生剧烈改变.含量上表现为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升高,分子组成上表现为CHO类化合物和以脂肪族类化合物为代表的活性组分占比增加,特征化合物以相对高饱和度和高含氧的小质量数分子为主.而在藻华消退期,随着藻类有机质贡献的减少和有机质降解过程的持续进行,含量上表现为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下降,分子组成上表现为CHOS、CHONS类化合物和富羧酸脂环类化合物等惰性分子占比增加,特征化合物以大质量数分子和相对低饱和度和低含氧的小质量数分子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组成在藻华暴发期受藻类有机质输入控制,在消退期受藻类有机质降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太湖 梅梁湾 溶解性有机质 分子组成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碳循环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光辉 熊少祥 +1 位作者 何美玉 王洪奇 《现代仪器》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仪器特点。与其它类型质谱相比较,FT-ICRMS具有超高质谱分辨率、高质量测量准确度、回旋池内现场反应等显著优点,有望在多种学科的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电喷雾电离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FT-ICRMS
下载PDF
马钱苷的电喷雾串联质谱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莉莉 刘志强 +3 位作者 闫存玉 宋凤瑞 刘淑莹 祝建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32-336,共5页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研究马钱苷的质谱碎裂机理,探讨其碎裂方式,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及SORI-CID高分辨率、高质量准确度对其碎裂机理进行验证研究。采用H/D交换和串联质谱的方法,发现马钱苷羟基上...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研究马钱苷的质谱碎裂机理,探讨其碎裂方式,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及SORI-CID高分辨率、高质量准确度对其碎裂机理进行验证研究。采用H/D交换和串联质谱的方法,发现马钱苷羟基上的活泼氢在质谱中性碎片丢失过程中较易被转移,表现出较大的化学活性。通过加入特定的Na+和Li+等碱金属离子,极大地提高了马钱苷化合物质谱分析的灵敏度,获得了更多的结构信息,建立了马钱苷化合物质谱鉴定和分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苷 电喷雾质谱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HID交换 碎裂机理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对赤灵芝的化学成分鉴定和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秋霞 杨运云 +2 位作者 刘耀慧 向章敏 郭鹏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531,共7页
建立了基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超高分辨质谱(FTICR-MS)的赤灵芝化学成分鉴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不同产地赤灵芝样品的来源区分。样品采用50%甲醇进行回流提取后,以流动注射的进样方式进行直接质谱分析。以ESI离子源在负离... 建立了基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超高分辨质谱(FTICR-MS)的赤灵芝化学成分鉴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不同产地赤灵芝样品的来源区分。样品采用50%甲醇进行回流提取后,以流动注射的进样方式进行直接质谱分析。以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质荷比扫描范围为100~1 000 Da。采用精确分子量测定和碰撞诱导解离实验进行化学成分鉴定,通过与文献进行比对,共鉴定出63种化学成分(1种萜烯醛、3种糖、4种三萜醇、6种有机酸和49种三萜酸类成分)。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所获得的质谱指纹图谱进行统计学分析,在95%的置信区间下,多个批次不同产地的赤灵芝样品得到了较好的来源区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赤灵芝的直接、快速、高效分析和指纹图谱研究,在中药分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灵芝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化学成分鉴定 指纹图谱研究 来源区分
下载PDF
另辟蹊径——串联质谱肽段断裂的新军“电子捕获解离” 被引量:10
20
作者 贾伟 应万涛 钱小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一种新型的串联质谱断裂方式——电子捕获解离,以其完全不同于其他串联质谱肽段断裂的机理,提供了全新的肽段序列标签。它集众多优点于一身:对蛋白质和多肽的主链断裂无偏好;高断裂覆盖度;优先断裂二硫键;保留翻译后修饰基团;中性丢失... 一种新型的串联质谱断裂方式——电子捕获解离,以其完全不同于其他串联质谱肽段断裂的机理,提供了全新的肽段序列标签。它集众多优点于一身:对蛋白质和多肽的主链断裂无偏好;高断裂覆盖度;优先断裂二硫键;保留翻译后修饰基团;中性丢失少、可区分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这些特点使电子捕获解离充满魅力,特别在Top Down技术和翻译后修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 电子捕获解离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