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中子《續六經》之《易贊》考論
1
作者
李小成
《诸子学刊》
2014年第1期339-351,共13页
文中子(王通)是魏晉六朝以來儒家子學的大家,在隋代有'王孔子'之稱,《易贊》是其《續六經》之一種。《續六經》是文中子在大業初年回鄉之後,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傾其畢生精力撰著的,它包括《續詩》、《續書》、《禮論》、《樂論...
文中子(王通)是魏晉六朝以來儒家子學的大家,在隋代有'王孔子'之稱,《易贊》是其《續六經》之一種。《續六經》是文中子在大業初年回鄉之後,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傾其畢生精力撰著的,它包括《續詩》、《續書》、《禮論》、《樂論》、《易贊》和《元經》六種,合稱《續六經》或《王氏續六經》。《續六經》中各經唯《元經》今存,其餘皆佚,但基本内容保留在《中説》中,朱子曾言'文中子之遺書雖不可見,然考之《中説》,而得其規模之大略,餘唯《元經》見存,義例具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唯
樂
論
子學
禮
論
大業
基本
規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人性論重詁
2
作者
耿振東
《诸子学刊》
201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荀子說:'性者,本始材樸也。'(《荀子·禮論》)'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荀子·正名》)'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
荀子說:'性者,本始材樸也。'(《荀子·禮論》)'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荀子·正名》)'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荀子·性惡》)後代學者對這一'性'概念的解釋,或過於簡陋,或於詞句釋義莫衷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者
不事
凡性
性惡
禮
論
重詁
人性
性者
本始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禮記·三年問》與《荀子·禮論》關係再討論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飛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8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禮記·三年問》與《荀子·禮論》中的一段文字相同,歷代學者均認爲是小戴《禮記》編者摘錄了《荀子·禮論》,而沈文倬與王鍔兩先生認爲《三年問》爲單篇文章,是《荀子·禮論》抄襲了《三年問》。但筆者從句式的相似...
《禮記·三年問》與《荀子·禮論》中的一段文字相同,歷代學者均認爲是小戴《禮記》編者摘錄了《荀子·禮論》,而沈文倬與王鍔兩先生認爲《三年問》爲單篇文章,是《荀子·禮論》抄襲了《三年問》。但筆者從句式的相似性、主題的一貫性、與《禮論》全篇整體的關聯,乃至與《荀子》全書的相關性等幾個方面證明,傳統説法更有説服力,《禮論》應該早於《三年問》,而沈先生與王鍔先生提出的幾條理由都不足以支撑其結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禮
記·三年問》
《荀子·
禮
論
》
禮
學
原文传递
《禮論》的興起與經學變異--關於中古前期經學發展的思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麗娱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24,共32页
本文討論《禮論》的興起及其撰作方式與中古經學發展變異的關係。認爲《禮論》類著作因《石渠禮論》《白虎通義》而發端,針對禮典中不易理解和有争議的問題進行論證,有别於章句訓詁,從而開辟了經學詮釋學的另一種路徑和方式。東晉南朝以...
本文討論《禮論》的興起及其撰作方式與中古經學發展變異的關係。認爲《禮論》類著作因《石渠禮論》《白虎通義》而發端,針對禮典中不易理解和有争議的問題進行論證,有别於章句訓詁,從而開辟了經學詮釋學的另一種路徑和方式。東晉南朝以降,以劉宋何承天《禮論》爲代表,此類著作大量出現,發展爲與義疏學並列的兩種文體和學問。其書以追求禮義爲中心,以問答爲形式,以經學原則指導現實應用的目的更明確,故被作爲經典的理論補充和實用依據,也因此成爲溝通禮學與當代禮制之間的樞紐和橋梁。而新的《禮論》類著作由於逐漸突破傳統章句注釋引經據典的典型舊規,大量吸收魏晉"故事"和當世之儒的觀點、論議,帶有變通性强的鮮明時代色彩,同時能够在經學理論與現實禮制的體用之間取得折衷與協調,故影響和導致了南朝義疏學在詮釋方法上的變化。以此經學的門户之規漸被消除,促進了師學門派家法的淡化和衰落,使經學理論產生了可以超越不同見解、不同立場的突破。特别是孔穎達《五經正義》採取兼用原則,吸收南北義疏,融合南北學術,奠定了隋唐經學的統一之路。最終不僅促成了唐貞觀、開元改撰經典的風潮,孕育和開啓了中古時代追求新義的思想變革,也間接導致了中唐乃至宋代經學的變古與"新儒學"的誕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
禮
論
》
《白虎通義》
何承天《
禮
論
》
經學詮釋
南北義疏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禮研究論著提要》清末民國時期論文補遺
5
作者
唐宸
《中国经学》
CSSCI
2016年第2期213-228,共16页
《三禮研究論著提要》(修訂本)收録清末民國時期禮學研究論文422篇,是學界研究該時期禮學研究史的重要材料。本文廣泛查檢全國各大圖書館館藏,增補該時期禮學論文439篇,以利學界研究。
关键词
《三
禮
研究
論
著提要》
補遺
禮
學史
三
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運乾《三禮通論》述略
6
作者
覃力維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325-337,共13页
曾運乾以音韻學名家,其經學造詣,可見於已出版的《尚書正讀》《毛詩説》。而其禮學論著,一直少有注目。曾著《三禮通論》,本爲講義,雖以三禮爲名,實則主講《儀禮》《禮記》。曾氏重視鄭玄《三禮目録》的綱領作用,承接朱子以降的《儀禮...
曾運乾以音韻學名家,其經學造詣,可見於已出版的《尚書正讀》《毛詩説》。而其禮學論著,一直少有注目。曾著《三禮通論》,本爲講義,雖以三禮爲名,實則主講《儀禮》《禮記》。曾氏重視鄭玄《三禮目録》的綱領作用,承接朱子以降的《儀禮》禮經學,以及湖湘學術的禮學傳統,注重挖掘禮學義理。又特重體例之學,分析禮書傳、記、義諸體,尤有精義。與同類禮學著述比較,曾書不重名物、儀節,詳説大義、源流、體例,可爲治禮一助,也可知爲學之法。曾氏學術多方,經、史、子學皆有專論,但刊布較少、流傳不廣。晚清民國的經學學術,多有黯而不彰處,可多加關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運乾
三
禮
通
論
禮
經
義理
體例
原文传递
题名
文中子《續六經》之《易贊》考論
1
作者
李小成
机构
西安文理學院國學研究所
出处
《诸子学刊》
2014年第1期339-351,共13页
文摘
文中子(王通)是魏晉六朝以來儒家子學的大家,在隋代有'王孔子'之稱,《易贊》是其《續六經》之一種。《續六經》是文中子在大業初年回鄉之後,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傾其畢生精力撰著的,它包括《續詩》、《續書》、《禮論》、《樂論》、《易贊》和《元經》六種,合稱《續六經》或《王氏續六經》。《續六經》中各經唯《元經》今存,其餘皆佚,但基本内容保留在《中説》中,朱子曾言'文中子之遺書雖不可見,然考之《中説》,而得其規模之大略,餘唯《元經》見存,義例具在。
关键词
經唯
樂
論
子學
禮
論
大業
基本
規模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人性論重詁
2
作者
耿振東
机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诸子学刊》
201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文摘
荀子說:'性者,本始材樸也。'(《荀子·禮論》)'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荀子·正名》)'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荀子·性惡》)後代學者對這一'性'概念的解釋,或過於簡陋,或於詞句釋義莫衷一是。
关键词
人者
不事
凡性
性惡
禮
論
重詁
人性
性者
本始材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禮記·三年問》與《荀子·禮論》關係再討論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飛
机构
北京大學哲學系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8年第1期154-160,共7页
文摘
《禮記·三年問》與《荀子·禮論》中的一段文字相同,歷代學者均認爲是小戴《禮記》編者摘錄了《荀子·禮論》,而沈文倬與王鍔兩先生認爲《三年問》爲單篇文章,是《荀子·禮論》抄襲了《三年問》。但筆者從句式的相似性、主題的一貫性、與《禮論》全篇整體的關聯,乃至與《荀子》全書的相關性等幾個方面證明,傳統説法更有説服力,《禮論》應該早於《三年問》,而沈先生與王鍔先生提出的幾條理由都不足以支撑其結論。
关键词
《
禮
記·三年問》
《荀子·
禮
論
》
禮
學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禮論》的興起與經學變異--關於中古前期經學發展的思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麗娱
机构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出处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24,共32页
基金
2015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中華思想通史》項目前期成果。
文摘
本文討論《禮論》的興起及其撰作方式與中古經學發展變異的關係。認爲《禮論》類著作因《石渠禮論》《白虎通義》而發端,針對禮典中不易理解和有争議的問題進行論證,有别於章句訓詁,從而開辟了經學詮釋學的另一種路徑和方式。東晉南朝以降,以劉宋何承天《禮論》爲代表,此類著作大量出現,發展爲與義疏學並列的兩種文體和學問。其書以追求禮義爲中心,以問答爲形式,以經學原則指導現實應用的目的更明確,故被作爲經典的理論補充和實用依據,也因此成爲溝通禮學與當代禮制之間的樞紐和橋梁。而新的《禮論》類著作由於逐漸突破傳統章句注釋引經據典的典型舊規,大量吸收魏晉"故事"和當世之儒的觀點、論議,帶有變通性强的鮮明時代色彩,同時能够在經學理論與現實禮制的體用之間取得折衷與協調,故影響和導致了南朝義疏學在詮釋方法上的變化。以此經學的門户之規漸被消除,促進了師學門派家法的淡化和衰落,使經學理論產生了可以超越不同見解、不同立場的突破。特别是孔穎達《五經正義》採取兼用原則,吸收南北義疏,融合南北學術,奠定了隋唐經學的統一之路。最終不僅促成了唐貞觀、開元改撰經典的風潮,孕育和開啓了中古時代追求新義的思想變革,也間接導致了中唐乃至宋代經學的變古與"新儒學"的誕生。
关键词
《石渠
禮
論
》
《白虎通義》
何承天《
禮
論
》
經學詮釋
南北義疏學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禮研究論著提要》清末民國時期論文補遺
5
作者
唐宸
机构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出处
《中国经学》
CSSCI
2016年第2期213-228,共16页
基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傳統禮學文獻專題研究”(13AZD023)階段研究成果。
文摘
《三禮研究論著提要》(修訂本)收録清末民國時期禮學研究論文422篇,是學界研究該時期禮學研究史的重要材料。本文廣泛查檢全國各大圖書館館藏,增補該時期禮學論文439篇,以利學界研究。
关键词
《三
禮
研究
論
著提要》
補遺
禮
學史
三
禮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運乾《三禮通論》述略
6
作者
覃力維
机构
武漢大學國學院
出处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325-337,共13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國傳統禮儀文化通史研究”(批號18ZDA021)的階段性成果
文摘
曾運乾以音韻學名家,其經學造詣,可見於已出版的《尚書正讀》《毛詩説》。而其禮學論著,一直少有注目。曾著《三禮通論》,本爲講義,雖以三禮爲名,實則主講《儀禮》《禮記》。曾氏重視鄭玄《三禮目録》的綱領作用,承接朱子以降的《儀禮》禮經學,以及湖湘學術的禮學傳統,注重挖掘禮學義理。又特重體例之學,分析禮書傳、記、義諸體,尤有精義。與同類禮學著述比較,曾書不重名物、儀節,詳説大義、源流、體例,可爲治禮一助,也可知爲學之法。曾氏學術多方,經、史、子學皆有專論,但刊布較少、流傳不廣。晚清民國的經學學術,多有黯而不彰處,可多加關注。
关键词
曾運乾
三
禮
通
論
禮
經
義理
體例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中子《續六經》之《易贊》考論
李小成
《诸子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荀子人性論重詁
耿振東
《诸子学刊》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禮記·三年問》與《荀子·禮論》關係再討論
吴飛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8
2
原文传递
4
《禮論》的興起與經學變異--關於中古前期經學發展的思考
吴麗娱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禮研究論著提要》清末民國時期論文補遺
唐宸
《中国经学》
CSSCI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曾運乾《三禮通論》述略
覃力維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