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44
1
作者 陈振金 陈春秀 +3 位作者 刘用清 吴瑜端 杨孙楷 卢昌义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0-75,共6页
本研究采用网格和系统分层法,在全省范围内布没123个典型剖面,获得福建省61种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结果发现,福建省15种稀土元素土壤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与全国若干元素土壤背景值比较,福建省亲硫元素、亲铁元素背景值较高。福... 本研究采用网格和系统分层法,在全省范围内布没123个典型剖面,获得福建省61种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结果发现,福建省15种稀土元素土壤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与全国若干元素土壤背景值比较,福建省亲硫元素、亲铁元素背景值较高。福建省土壤中硒、钼元素背景值分别为0.55、5.14mg/kg,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5倍和4.3倍。文中还探讨了影响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提出福建省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土壤元素 环境背景值
下载PDF
福建省土地利用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96
2
作者 邱炳文 王钦敏 +1 位作者 陈崇成 池天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320,I0001,共11页
常规统计方法是分析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其理论假设前提是数据本身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呈正态分布。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空间自相关性中蕴含一些有用的信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 常规统计方法是分析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其理论假设前提是数据本身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呈正态分布。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空间自相关性中蕴含一些有用的信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论文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Moran's I系数的自相关图来表示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影响因子的空间自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与影响因子普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并且空间自相关性与研究尺度密切相关,空间自相关性随尺度增大而增强。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比经典统计回归模型略强,并且空间自回归模型中的残差较小、空间模式不明显,而经典回归模型的残差比较大,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回归模型 多尺度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94
3
作者 黄远水 陈钢华 伍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95-1199,共5页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类型 影响因素 旅游景区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性与碳平衡分区 被引量:80
4
作者 魏燕茹 陈松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814-5824,共11页
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密不可分,在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是造成全球大气中含碳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且土地在利用过程中碳减排的潜力较大。因此,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视角研究福建省碳排放量,采用基尼... 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密不可分,在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是造成全球大气中含碳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且土地在利用过程中碳减排的潜力较大。因此,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视角研究福建省碳排放量,采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福建省各设区市碳收支的空间差异,探索区域内土地利用碳收支规模和空间分异;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和设区市在网络结构中的角色进行考察,有助于从基础层面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结果表明:2006-2018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逐年递增,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而林地起到主要碳汇的作用;区域内碳补偿率逐年递减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经济较发达的区域碳补偿率低于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生态承载系数东西差距不断加强,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比例明显超过了碳吸收的比例;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越来越复杂、稳定,各设区市在网络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厦门市在整个碳排放网络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他城市的碳影响力在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随着经济联系逐渐加强正在逐步提高;对网络空间聚类发现,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对模块内外均有溢出效应且密度值较大,属于“双向溢出模块”,其余第二、四模块均属于“净收益模块”。在研究的基础上将福建省各设区市分为3类区域:低碳优化区、碳总量控制区和碳汇功能区,并提出协同减排的差异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社会网络分析 碳平衡分区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福建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被引量:77
5
作者 李胜鹏 柳建玲 +1 位作者 林津 范胜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80-4090,共11页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为例,以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对福建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因素...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为例,以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对福建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因素,结合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福建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福建省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转为林地和建设用地,林地转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草地转为林地,分别占总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的8.4%、14.5%、7.6%、17.1%、6.4%和31.7%。1980—2018年,福建省总体生境质量处于较高级别(0.6~0.8),局部区域呈现生境退化和生境质量降低的趋势。影响福建省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第一主导因素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对沿海县市生境质量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全域及内陆县市生境质量的影响。沿海地区建设用地快速侵占周边的林草地,使得生境加速退化,且这个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内陆地区中心城区的生境退化会经历相似的过程,只是在速度和规模上可能低于沿海地区。从长远来看,可通过控制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生态绿化及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减缓生境退化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演变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 被引量:75
6
作者 王强 伍世代 +2 位作者 李永实 汤晓华 陈国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5-735,共11页
以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研究命题,着重探讨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难题与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方法参考。研究表明::对于自然环境条件区域分异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以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研究命题,着重探讨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难题与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方法参考。研究表明::对于自然环境条件区域分异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县域内交通指向主导经济布局的省域,在划分主体功能区时,应考虑综合应用县域单元、乡镇单元两种尺度,规避"一刀切"的错误论断。为此,我们提出山地省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开展思路:①以各类保护区为主体,首当划分出禁止开发区域;②以县域为单元进行国土开发综合评价,甄别出平原地区开发类区域,并应用现有开发强度指标逐级划分出优化开发区域;③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国土开发综合评价,遴选出内陆山地地区重点乡镇;④根据两种空间尺度划分结果,整合各类主体功能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划分尺度 指标体系 开展思路 福建省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福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73
7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1 位作者 吕晞 刘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95~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和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三个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95~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和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三个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1995年以来福建省耕地、林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而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增加,由于前者大于后者,因而导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②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压力和负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是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代价而获得的,1995—2005年其大小平均为0.697×10^8元/年;③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展3个因素均缺乏敏感性;结合系统科学的观点,在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生态环境是复合系统的序参量,对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予以更大的重视。相对来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最为敏感,其次为城市扩展,而对经济发展的敏感性最弱。11年来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总人口、GDP、城市化水平的敏感性程度分别增加了24.45倍、39.67倍和23.67倍,表明在获取相同社会经济发展份量时,逐年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在急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变化 敏感性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基于福建省的思考 被引量:75
8
作者 陈振明 李德国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2,共6页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战略问题。文章先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统筹考虑的基...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战略问题。文章先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统筹考虑的基本内涵、要素和评价标准,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实践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创新战略。笔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在利用财政手段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有效供给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工业用地效率分析与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64
9
作者 黄大全 洪丽璇 梁进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6,共8页
在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有规范的人均指标,招标拍卖已成为获取经营性用地的主要方式,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受政府和区域重大政策影响,而工业用地既缺乏相应的用地标准,土地获取的市场透明度又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业用地效率是土地规... 在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有规范的人均指标,招标拍卖已成为获取经营性用地的主要方式,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受政府和区域重大政策影响,而工业用地既缺乏相应的用地标准,土地获取的市场透明度又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业用地效率是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有的研究多采用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但缺少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具体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的局限性较大。结合中国福建省案例,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来分析和度量之,既能测算土地集约度,也能说明要素的利用效率,具有简单可操作的优势。文中不知劳动所得比重值情况下的用地效率和集约评价方法也是有效可行的,虽不能排列出要素利用效率的顺序,但可同时给出资本与劳动的投入结构以及对它们利用的效率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情况。案例研究还表明,福建其他地区随着与厦门和福州距离的增加,其投入和产出总的趋势在下降。福州与厦门可与杜能孤立国中的城市类比,而其他地区类似于孤立国中的郊区。因此要考虑土地区位对集约度的影响,但找出其参考点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集约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3
10
作者 李蕊蕊 赵伟 陈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2,共6页
运用定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以及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和基于市域尺度的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等级... 运用定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以及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和基于市域尺度的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等级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类型结构以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项目为主;空间结构特征在数量上,以闽南地区为主,闽中地区次之,闽东、闽北、闽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较少。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区位熵福州比较高,曲艺则是高度集中于厦门,民间文学集中分布于泉州,传统舞蹈与传统音乐则分别集中于三明和龙岩;在密度上表现为厦门、莆田、泉州三地市较高。此外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具有流域指向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完善分级保护制度和保护名录体系,强化文化空间的保护,适度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创新途径,将是未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区位熵 空间分布 福建省
下载PDF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与配套改革问题 被引量:52
11
作者 王新清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5,18,共2页
在国家林业局,福建省政府和三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从2005年12月开始,承担了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及其深化研究课题,这个研究还正在进行,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改革问题 配套 绩效 中国人民大学 国家林业局 阶段性成果 深化研究 改革效应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0
12
作者 杨秀成 宋立中 +1 位作者 钟姚越 王东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从福建省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及媒体资讯等门户网站搜集康养旅游资源文献,并按照资源性质将其分为森林类、海滨类、温泉类、茶品类、宗教类、运动类以及中医药类等共计426项.借助GIS空间处理方法,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 从福建省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及媒体资讯等门户网站搜集康养旅游资源文献,并按照资源性质将其分为森林类、海滨类、温泉类、茶品类、宗教类、运动类以及中医药类等共计426项.借助GIS空间处理方法,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法和规模度指数等方法探讨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东部沿海从北向南呈带状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模式,各设区市内康养旅游资源则呈非均匀分布.分析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对其影响效果不显著;交通条件、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医疗水平等为福建省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康养旅游资源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寿山石的矿物组成与宝石学研究 被引量:56
13
作者 汤德平 郑宗坦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8-36,共9页
寿山石是产于福建省的著名宝石,有100多个品种。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50多个样品详细研究表明,根据寿山石的密度,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密度为2.57~2.67g/cm3,以地开石为主要成分;第二类,密度为2.71~2.79g/cm3... 寿山石是产于福建省的著名宝石,有100多个品种。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50多个样品详细研究表明,根据寿山石的密度,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密度为2.57~2.67g/cm3,以地开石为主要成分;第二类,密度为2.71~2.79g/cm3,以含伊利石为主;第三类,密度为2.81~2.87g/cm3,矿物组成为叶蜡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密度来判断寿山石的矿物组成。不同品种寿山石的矿物组成有所不同。高山石、都成坑石、坑头石等主要由地开石组成。月尾石和芙蓉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善伯洞石和旗降石以含高岭石为特征。田黄石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分别见有以地开石、珍珠陶石或伊利石为主。由黄石矿物组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普遍存在微量的伊利石。这可能与田黄石形成过程中的水流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蜡石 高岭石 珍珠陶石 寿山石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59
14
作者 郑晶 于浩 黄森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91-4398,共8页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对于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研究福建省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情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基于DPSIR概念模型构...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对于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研究福建省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情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基于DPSIR概念模型构建了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福建省2000—2015年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和障碍因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贴近度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0.09981上升到2015年的0.89625,表明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从分类指标来看,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子系统评价指数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而压力子系统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福建省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压力相对减小;从障碍度分析来看,就分类指标而言,响应子系统承载力是影响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系统.就主要障碍因素而言,在研究期内,影响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等.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DIPSIR-TOPSIS模型 障碍度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钟军 陈衍景 +3 位作者 陈静 李晶 祁进平 戴茂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0-1424,共15页
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位于紫金山矿田北东侧,产于四坊花岗闪长岩和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矿体平面上呈半环形展布,空间上呈马鞍状,矿石主要为浸染状和网脉状构造。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矿区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三阶段... 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位于紫金山矿田北东侧,产于四坊花岗闪长岩和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矿体平面上呈半环形展布,空间上呈马鞍状,矿石主要为浸染状和网脉状构造。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矿区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三阶段,分别为:早阶段钾长石-石英±磁铁矿±辉钼矿脉,产于钾化蚀变带;中阶段石英±辉钼矿脉±黄铜矿±黄铁矿脉和硬石膏-黄铜矿脉,产于被绢英岩化叠加的钾化蚀变带和绢英岩化蚀变带;晚阶段石英±石膏±黄铁矿脉,产于绢英岩化带和明矾石-迪开石-绢英岩化蚀变带。早、中阶段脉石矿物中以富气相水溶液和含子晶包裹体为主,其次为CO2包裹体和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偶见纯CO2类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420~540℃之间,盐度介于0.4%~62.9%NaCleqv,流体属NaCl-CO2-H2O体系。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40~480℃,盐度为0.5%~56.0%NaCleqv,CO2含量降低,压力、氧逸度低于早阶段。晚阶段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280℃,盐度为0.4%~8.4%NaCleqv。中阶段流体沸腾作用强烈,导致大量硫化物沉淀,晚阶段流体演变为NaCl-H2O体系,可能有大气降水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 紫金山矿田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PSR和无偏GM(1,1)模型的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56
16
作者 范胜龙 杨玉珍 +2 位作者 陈训争 张莉 黄炎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7,共9页
研究目的:对福建省2004—2015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2016—2025年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以指导区域耕地合理、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运用PSR评价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无偏GM(1,1)模型进行预测,通过障碍... 研究目的:对福建省2004—2015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2016—2025年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以指导区域耕地合理、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运用PSR评价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无偏GM(1,1)模型进行预测,通过障碍度模型确定障碍因子。研究结果:(1)2004—2015年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值呈曲折上升趋势,安全级别从较安全级上升为安全级;(2)预测结果显示,2016—2025年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维持在安全状态,但安全值呈直线下降趋势;(3)通过障碍度模型得出未来10年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状况及农业生产活动方面。研究结论:2004—2015年,福建省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较好,未来10年的耕地安全状况还需通过出台惠农政策、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及宣传耕地生态安全知识等措施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耕地生态安全 PSR模型 无偏GM(1 1)模型 障碍度模型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县域的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56
17
作者 柯文前 陆玉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1-1087,共7页
以ESDA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1990年代以来福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结果表明:总体空间格局上,经济发展呈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但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热点区域的整体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以ESDA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1990年代以来福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结果表明:总体空间格局上,经济发展呈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但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热点区域的整体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仍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虽然热点区和冷点区切换快速,但切换具有明显的"轨迹",即高值簇大致成圈层结构往内陆迁移,而低值簇则往沿海迁移。整个空间尺度上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由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分异在不断下降,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则较为显著,东—西方向空间差异较小,东北—西南方向的差异呈扩大趋势。作用于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力表现在历史原因和区域经济政策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演化 ESDA 福建省
原文传递
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代际延续和变化——基于福建省的调查 被引量:54
18
作者 朱宇 余立 +1 位作者 林李月 董洁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3,共7页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镇定居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除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外,还受到流动人口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次级劳动市场高度集中、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有限等状况的制约。这些结论对制定符合流动人口实际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镇定居意愿 代际延续和变化 福建省
下载PDF
1990-2010年福建省县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53
19
作者 张开洲 陈楠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5-615,共11页
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1990-2010年间县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导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空间格局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集聚有所减弱... 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1990-2010年间县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导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空间格局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集聚有所减弱。②热点区(高度热点区)由沿海向内陆演进,属跃迁式突变;边缘区发展方向刚好相反,属收缩式渐变。③总变异中随机性因素增大,结构化分异减弱;区域空间差异愈发显著,主要体现在西北—东南方向上。④各类因素对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但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方向产生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分化。总体而言,死亡率和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为正,出生率、人均受教育年限及迁入率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均GDP对人口老龄化既有推动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空间差异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海岸带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20
作者 刘用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采用《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研究福建省海岸带土壤主要元素的背景值,讨论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来对福建省海岸带陆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
关键词 海岸带 土壤 评价 自然本底值 福建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