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富县石窟寺勘察报告 被引量:24
1
作者 员安志 《文博》 1986年第6期1-15,95-97,共18页
隋唐时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顶峰。反映佛教的经典、思想和艺术的石窟寺也达到了最高峰。中唐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走上了由盛而衰的下坡路,中国佛教也相应地进入了每况愈下的境地。凿... 隋唐时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顶峰。反映佛教的经典、思想和艺术的石窟寺也达到了最高峰。中唐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走上了由盛而衰的下坡路,中国佛教也相应地进入了每况愈下的境地。凿窟的风气也开始衰微,石窟寺留下来的不多,尤其是金、元作品,更为少见。但是,在陕西富县发现了很多宋、金、元代的石窟造像群,正好补充了其它地区的不足,特别是其中的金、元代作品,除了杭州石刻造像外,可称为国内重要的集中地点之一;不仅雕刻技巧相当出色,而且保存得非常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造像 题刻 中国佛教史 隋唐时代 禅定 皇统 勘察报告 北壁 降魔 石刻艺术
下载PDF
四川夹江千佛岩摩崖造像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熙祥 曾德仁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8-66,101-102,共11页
四川夹江县地处川西平原西南部边缘,汉代属犍为郡南安县,北周时属平羌郡平羌县,隋时始设夹江县,沿用至今。该县千佛岩是四川省内规模仅次于广元、大足、安岳、巴中的一处佛教石刻造像群。1966~1976年间,这里的造像受到部分破坏,1983年1... 四川夹江县地处川西平原西南部边缘,汉代属犍为郡南安县,北周时属平羌郡平羌县,隋时始设夹江县,沿用至今。该县千佛岩是四川省内规模仅次于广元、大足、安岳、巴中的一处佛教石刻造像群。1966~1976年间,这里的造像受到部分破坏,1983年10月及次年5月,我们在当地文物保管所的支持和协助下,对现存窟龛造像进行了较系统的编号、测量、绘图、摄影,作了初步的资料分析和研究,现将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羌郡 千佛岩 南安县 石刻造像 情况简报 毗沙门天王 犍为郡 大足 禅定 唐代建筑
原文传递
蒙山大佛 匿迹600余年终见天日——忆38年前对蒙山大佛发现者的一次采访
3
作者 荣明礼 《山西老年》 2024年第4期18-19,共2页
蒙山大佛(古称晋阳西山大佛)位于太原西南距市中心15公里的蒙山北峰,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高洋敕令凿大岩为大佛,历24年始成”,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大佛依山镌刻,跏趺而坐,双手施禅定印,厚胛肥肩,体态清瘦,佛头鼻直口宽... 蒙山大佛(古称晋阳西山大佛)位于太原西南距市中心15公里的蒙山北峰,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高洋敕令凿大岩为大佛,历24年始成”,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大佛依山镌刻,跏趺而坐,双手施禅定印,厚胛肥肩,体态清瘦,佛头鼻直口宽,两耳垂肩,面相慈善庄重,具有典型的北朝风格。大佛高达63米,冲遏云天,巍峨壮观,是已知国内建成年代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它略低于我国最大的四川乐山大佛8米,但早于乐山大佛16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乐山大佛 禅定 文宣帝 高洋 巍峨壮观 蒙山大佛
原文传递
从药王山造像碑看道教石刻造像的早期形态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建国 《中国道教》 CSSCI 1993年第1期41-43,共3页
陕西省耀县城东1.5公里的药王山(又名五台山),因唐代道教名士、医学家孙思邈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今有太玄洞、孙真人祠和现代所建“孙思邈纪念馆”,为道教信徒朝拜“药王”的胜地。药王山从北魏始迄于隋,先后凿造了为数众多的道教造... 陕西省耀县城东1.5公里的药王山(又名五台山),因唐代道教名士、医学家孙思邈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今有太玄洞、孙真人祠和现代所建“孙思邈纪念馆”,为道教信徒朝拜“药王”的胜地。药王山从北魏始迄于隋,先后凿造了为数众多的道教造像碑,这些造像碑除个别解放前被外国人劫去之外,现大部分尚可见载于史籍方志中,有些碑为陕西省博物馆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造像 药王山 陕西省博物馆 孙真人祠 佛教造像 供养人像 尊像 博山炉 禅定 汉代画像石
原文传递
榆林窟第3窟的阿閦净土变与观无量寿经变——兼谈初盛唐时期所谓的触地印如来像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增 《藏学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19,314,共20页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榆林窟第3窟南北壁中央的阿閦净土变和观无量寿经变。文章首先讨论了北方石窟中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禅定印的'触地印'如来造像,在敦煌石窟中,这种造像始于贞观终于中唐,造像多为阿弥陀如来。之后又对榆林窟第...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榆林窟第3窟南北壁中央的阿閦净土变和观无量寿经变。文章首先讨论了北方石窟中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禅定印的'触地印'如来造像,在敦煌石窟中,这种造像始于贞观终于中唐,造像多为阿弥陀如来。之后又对榆林窟第3窟南北壁的两幅经变画提出了新的解说,认为南壁中央作触地印的如来像为阿閦如来,经变为阿閦净土变。北壁中央两手作禅定印的如来为无量寿如来,经变为观无量寿经变。在手印的具体表现上,两如来接受了金刚界曼荼罗中阿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的影响,与初盛唐时代所谓的'触地印'如来像无承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寿佛 金刚界曼荼罗 敦煌石窟 禅定 佛教造像 阿弥陀 触地 净土变 初盛唐
原文传递
佛教造像的宗教和艺术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楼培敏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9-82,共4页
佛教造像指对佛、菩萨可视形象的塑造,一般称为佛像、菩萨像。在寺庙、殿宇、洞窟里,我们可以瞻仰到或用玉、石、木雕刻,或用金、陶、瓷浇铸,或用油彩笔墨绘制的佛和菩萨像。这些佛和菩萨神情端庄、慈详、雍容、大度,使人既望而生畏,又... 佛教造像指对佛、菩萨可视形象的塑造,一般称为佛像、菩萨像。在寺庙、殿宇、洞窟里,我们可以瞻仰到或用玉、石、木雕刻,或用金、陶、瓷浇铸,或用油彩笔墨绘制的佛和菩萨像。这些佛和菩萨神情端庄、慈详、雍容、大度,使人既望而生畏,又肃然起敬。佛的默坐澄想之态,也每每使人仰之而抛却尘世俗念,遁入出神入化的境界。人们的这些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用玉 可视形象 雕刻技法 禅定 度佛教 立像 使人 施无畏 摩耶夫人
下载PDF
贾思兴造弥勒像龛与荥阳大海寺的创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景荃 《文物天地》 2015年第3期41-46,共6页
贾思兴造弥勒像龛,又称"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北魏弥勒造像龛"、"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雕造,石灰岩质,四面环刻。郑... 贾思兴造弥勒像龛,又称"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北魏弥勒造像龛"、"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雕造,石灰岩质,四面环刻。郑州市博物馆于1980年3期《文物》上发表《河南荥阳大海寺出土的石刻造像》一文,对所出造像进行了简要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像 大海寺 石刻造像 孝昌 维摩诘 兜率天宫 释迦 往生论 禅定 岩质
原文传递
庄严法相 心性理趣 嘉兴博物馆藏佛教文物赏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云峰 《收藏家》 2016年第6期27-33,共7页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创立的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三国吴赤乌年间西域僧人康僧会创立的海盐金粟寺,为江南最早的佛寺之一,因此嘉兴成为江南佛教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创立的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三国吴赤乌年间西域僧人康僧会创立的海盐金粟寺,为江南最早的佛寺之一,因此嘉兴成为江南佛教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繁,江南一带偏安一隅,佛教盛行,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僧会 泗洲塔 南亚次大陆 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六世纪 偏安一隅 东汉明帝 理趣 禅定 博物馆藏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中千手观音造型之演变(上) 被引量:1
9
作者 田立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第8期57-63,共7页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在唐朝鼎盛时期。开元八年,南印度僧人金刚智应天竺国王之请,来到长安,成为大唐国师,他积极从事密宗经典的翻译,大肆传授密法,令密宗一时流行中国,密宗的千手观音正是此时出现的几种佛教造像之一。在我国众多菩萨形象中...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在唐朝鼎盛时期。开元八年,南印度僧人金刚智应天竺国王之请,来到长安,成为大唐国师,他积极从事密宗经典的翻译,大肆传授密法,令密宗一时流行中国,密宗的千手观音正是此时出现的几种佛教造像之一。在我国众多菩萨形象中,观音要比飞天及其他佛像在民间受信仰范围广泛得多。观音菩萨中最为独特的又属千手千眼观世音。所以,对于千手观音造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整个佛教菩萨形象的历史演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手观音 密宗 金刚智 千手千眼 中国佛教 天竺国 佛教造像 禅定 演变进程
下载PDF
汉藏艺术交融的精品 清代刺绣佛传故事唐卡管见
10
作者 展丽丹 《中国民族》 2023年第4期70-71,共2页
布达拉宫藏刺绣佛传故事唐卡是一幅清代汉藏艺术交融的精品,以释迦牟尼佛传记故事唐卡为蓝本,采用中原地区传统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制作时间约在18-19世纪。这幅唐卡的画面正中为右手作触地印、左手作禅定印、双足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的... 布达拉宫藏刺绣佛传故事唐卡是一幅清代汉藏艺术交融的精品,以释迦牟尼佛传记故事唐卡为蓝本,采用中原地区传统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制作时间约在18-19世纪。这幅唐卡的画面正中为右手作触地印、左手作禅定印、双足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的释迦牟尼佛,是标准的释迦牟尼成道像。其面容慈和,蓝发高髻,大耳下垂,弯眉细目,双目微张,嘴角上翘,露出隽永的微笑。佛像顶覆红色华盖,身后配金色头光及背光,背光由内向外放射金色光芒,格外耀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佛 唐卡 禅定 布达拉宫 工艺制作 传统刺绣 佛传故事 艺术交融
原文传递
安塞县发现一批元代佛教石造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宏明 《文博》 1992年第2期84-86,共3页
1989年10月,安塞县文管所在深入农村宣传文物保护法,建立群众文物保护组织时在距县城西北60公里的王窑乡白台村的白杨树湾发现了一处元代石雕佛像群。这批造像位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中的一块小盆地的簸箕形红砂石崖窟内。为了抢救这批文... 1989年10月,安塞县文管所在深入农村宣传文物保护法,建立群众文物保护组织时在距县城西北60公里的王窑乡白台村的白杨树湾发现了一处元代石雕佛像群。这批造像位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中的一块小盆地的簸箕形红砂石崖窟内。为了抢救这批文物,文管所人员垂索而下,冒险入窟查看。在第3号窟中发现了20多尊石雕造像,当即就地封存,指定专人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管所 文物保护 山峦叠嶂 红砂 石崖 农村宣传 纹阴 三世佛 禅定 响堂山
下载PDF
镇江博物馆藏明清佛像
12
作者 王玲 《东方收藏》 2014年第11期65-67,共3页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者或智者,是指圆满觉悟诸法事理、了了分明、究竟无余的智人。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是大乘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佛教各类尊像中,他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在...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者或智者,是指圆满觉悟诸法事理、了了分明、究竟无余的智人。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是大乘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佛教各类尊像中,他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在小乘佛教时期,释迦牟尼被看作是佛教至高无上的尊神,被神圣化为佛教第一神。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镇江博物馆 觉行圆满 尊像 禅定 全跏趺坐 金铜佛像 触地 无量光佛 寿佛
原文传递
西藏佛塔和泥塑小佛龛艺术
13
作者 毛君周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66-67,共2页
在西藏高原的兰天雪山下,有许多藏传佛教的实物和遗迹。诸如暗红色的寺庙、白色的佛塔、摩崖刻石、玛尼墙、五颜六色的经幡等等。寺庙内有辉煌的壁画,“唐卡”画和各种雕塑艺术品。而佛塔,或称佛骨塔、灵塔,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面貌。佛塔... 在西藏高原的兰天雪山下,有许多藏传佛教的实物和遗迹。诸如暗红色的寺庙、白色的佛塔、摩崖刻石、玛尼墙、五颜六色的经幡等等。寺庙内有辉煌的壁画,“唐卡”画和各种雕塑艺术品。而佛塔,或称佛骨塔、灵塔,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面貌。佛塔原为收藏佛或其弟子的舍利,以后也有为纪念重大宗教事件而建的(青海塔尔寺内,有八座如意宝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佛塔 如意宝 佛骨 唐卡 西藏高原 玛尼 白居寺 兰天 禅定 施无畏
原文传递
泰国清迈、素可泰佛教雕刻
14
作者 邓惠伯 《世界美术》 1989年第2期41-43,共3页
位于东南亚半岛中部的泰国,其文明发展史和我国华南文化有着极为悠久和密切的关系。在美术方面深受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柬埔寨等国的影响,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其大批美术遗址使人们能够鉴赏到许多精美的构筑和造... 位于东南亚半岛中部的泰国,其文明发展史和我国华南文化有着极为悠久和密切的关系。在美术方面深受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柬埔寨等国的影响,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其大批美术遗址使人们能够鉴赏到许多精美的构筑和造型,也为研究泰国民族美术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一条清晰的线索。 清迈(chiang m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迈 民族美术 半岛中部 瓦托 灰塑 上座部 降魔 大城市 禅定 佛教建筑
原文传递
天巧之作 皇家风范 元代宫廷风格铜镀金萨迦上师像赏析
15
作者 黄春和 《收藏家》 2016年第12期48-52,共5页
近年笔者受国内外佛像收藏及爱好者的启发,开始关注并研究元代宫廷佛教造像。在各方师友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也不断地丰富和扩展着笔者对元代宫廷造像的研究视野。笔者曾在广东某拍卖公司2015年秋拍上,见到一尊元代宫... 近年笔者受国内外佛像收藏及爱好者的启发,开始关注并研究元代宫廷佛教造像。在各方师友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也不断地丰富和扩展着笔者对元代宫廷造像的研究视野。笔者曾在广东某拍卖公司2015年秋拍上,见到一尊元代宫廷风格的铜镀金萨迦上师像,经反复观摩,认为这无疑是元代宫廷造像又一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师 萨迦 佛教造像 道果教授 释迦牟尼佛 贡噶宁波 文殊菩萨 译师 禅定 玛哈噶拉
原文传递
大夏佛韵
16
作者 刘彦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0年第12期40-47,共8页
西夏的佛教艺术品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地理位置有关。西夏先后与宋、辽、金、吐蕃、回鹘相接,是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纽带,多种文化在此汇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
关键词 结跏趺坐 贺兰县 右袒 袈裟 说法 唐卡 上师 上乐金刚 中原风格 大夏 佛教文化 佛造像 塔婆 宏佛塔 王澄塔 禅定
下载PDF
中日联合研究组情况汇报及我见——在开幕式上的发言
17
作者 阮荣春 《艺苑(美术版)》 1992年第2期5-7,共3页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是由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以及日本龙谷大学共同组成的联合研究组所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研究组主要成员为:日方龙谷大学上山大峻教授、小田义久教授、山田明尔教授、木田知生副教授、...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是由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以及日本龙谷大学共同组成的联合研究组所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研究组主要成员为:日方龙谷大学上山大峻教授、小田义久教授、山田明尔教授、木田知生副教授、入泽崇讲师;中方有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俊文、《东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上山大峻 日本龙 南京博物院 联合研究 田义 禅定 南京艺术学院 研究项目 石窟造像
下载PDF
南方早期佛教造像与神仙方术(摘要)
18
作者 张怡 阮荣春 《艺苑(美术版)》 1992年第2期19-22,共4页
佛教造像艺术反映着各个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诸多社会现象。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均把视点投到我国北方佛教石窟上,而忽略了对南方佛像的研究。且大多认为佛教初入中国时,受到了儒道的合力抵制。近年来大量三世纪前后的佛教造像在南方... 佛教造像艺术反映着各个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诸多社会现象。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均把视点投到我国北方佛教石窟上,而忽略了对南方佛像的研究。且大多认为佛教初入中国时,受到了儒道的合力抵制。近年来大量三世纪前后的佛教造像在南方被发掘,这些明显带有仙佛混杂现象的佛像向我们揭示了:佛像初传中国,神仙方术对佛教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佛教石窟 堆塑罐 魂瓶 造像艺术 羽人 盘口壶 禅定 通肩大衣 促进作用
下载PDF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两件僧伽造像
19
作者 刘连香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96,共5页
僧伽,西域何国人,唐龙朔初年入中原,在泗州一带弘法,后被中宗迎入内道场,景龙四年(710年)坐化于长安荐福寺,归送泗州,起塔供养川。其后僧伽信仰渐盛,延续至明而不绝。已发现最早的僧伽造像是元和十三年(818年)四川安岳石窟西禅寺中的&#... 僧伽,西域何国人,唐龙朔初年入中原,在泗州一带弘法,后被中宗迎入内道场,景龙四年(710年)坐化于长安荐福寺,归送泗州,起塔供养川。其后僧伽信仰渐盛,延续至明而不绝。已发现最早的僧伽造像是元和十三年(818年)四川安岳石窟西禅寺中的'三十二化'僧伽和尚龛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僧伽像 僧伽和尚 禅定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琐记
20
作者 王晶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夏冬两季,两次探访黄河三角洲,归来总感觉身后远远的晴空,历史和现实的森林沉寂神秘、肃穆温情,又萌发着无边的新绿与嫩黄。黄河行走了几千年的土地梦幻般的厚重又超然,入海之时沉积具有生命、不断生长的沙洲。如果有轮回,水的转世会是... 夏冬两季,两次探访黄河三角洲,归来总感觉身后远远的晴空,历史和现实的森林沉寂神秘、肃穆温情,又萌发着无边的新绿与嫩黄。黄河行走了几千年的土地梦幻般的厚重又超然,入海之时沉积具有生命、不断生长的沙洲。如果有轮回,水的转世会是土,黄河入海之时将生命转换为黄土,他要以土的形式不断生长,又是千年。黄河三角洲,无限神奇的土地,古老又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丈八佛 渐行渐远 告诉我 远古先民 寺外 禅定 座座 地域文化 苑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