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持素与禁杀:唐代断屠政策的生态学分析
- 1
-
-
作者
郑言午
-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
文摘
唐代近三百年间频繁推行断屠政策,除了宗教思想的强大影响外,生态因素亦是这一政策执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动机,并贯穿终唐一世,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对武后时期江南旱饥的考证,发现因断屠直接导致饥荒的情况并不符合实际,其中可能暗藏着其他原因。不过,政府在面对天旱地干时往往会采用断屠的方式,以祈求大雨的降临。这对安抚民心、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能与中古时期的龙王崇拜有一定的联系。总体而言,唐代断屠政策中的生态认识较为简单和粗糙,有借鉴之处,但不可过度引申。
-
关键词
唐代
断屠
持素
禁杀
生态平衡
灾荒
-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唐代禁杀思想传播的两种渠道及其影响
- 2
-
-
作者
赵青山
-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9,共12页
-
基金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敦煌写本疑伪经整理与研究"(17YJA77002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16ZDA173)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17LZUJBWTD003)
-
文摘
在唐代,禁杀受到两方面的推行。一是佛教的传播,二是朝廷推行。前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众与佛教之间形成互动。民众在接受禁杀思想过程中不断改造佛教教义,将其世俗化、实用化。后者则因朝廷运用行政权威自上而下强令推行,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其中屠夫渔夫首当其冲。朝廷的政策引起部分儒家官员的不满,要求停废禁屠断捕令,将国事转移至民生之上。
-
关键词
禁杀
断捕
敦煌
忏悔
-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我国传统农业时期“禁杀牛”制度史论
- 3
-
-
作者
孙骥
孙金荣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5,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环境司法禁令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程序实施研究”(21BFX143)
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开发利用研究”(16BZWJ02)
山东省科协项目“农业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鲁科协办发[2017]39号)。
-
文摘
传统农业时期的“禁杀牛”不仅是一项农业制度,也是基于整体主义视角的长期性国家治理方略。通过制度史梳理可以发现,“禁杀牛”最早起源于周礼,并随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发展。演进中,“禁杀牛”制度经历了孕育、形成、强化、完善、成熟五个历史阶段。纵观整个传统农业时期,“禁杀牛”制度具有礼法合一性、连贯完整性、普遍入罪性、伦理变通性等特征。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禁杀牛”具有多重价值。农业经济层面,“禁杀牛”有利于实现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保护,推动生产力发展。国家治理视阈下“,禁杀牛”对维护等级与宗法制度、稳定社会治安、巩固边疆具有重要价值。
-
关键词
禁杀牛
传统农业时期
制度史论
农耕文明
国家治理
-
Keywords
ban on cattle kill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eriod
institutional history
agrarian civilization
national governance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