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素与禁杀:唐代断屠政策的生态学分析
1
作者 郑言午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唐代近三百年间频繁推行断屠政策,除了宗教思想的强大影响外,生态因素亦是这一政策执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动机,并贯穿终唐一世,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对武后时期江南旱饥的考证,发现因断屠直接导致饥荒的情况并不符合实际,其中... 唐代近三百年间频繁推行断屠政策,除了宗教思想的强大影响外,生态因素亦是这一政策执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动机,并贯穿终唐一世,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对武后时期江南旱饥的考证,发现因断屠直接导致饥荒的情况并不符合实际,其中可能暗藏着其他原因。不过,政府在面对天旱地干时往往会采用断屠的方式,以祈求大雨的降临。这对安抚民心、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能与中古时期的龙王崇拜有一定的联系。总体而言,唐代断屠政策中的生态认识较为简单和粗糙,有借鉴之处,但不可过度引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断屠 持素 生态平衡 灾荒
下载PDF
唐代禁杀思想传播的两种渠道及其影响
2
作者 赵青山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9,共12页
在唐代,禁杀受到两方面的推行。一是佛教的传播,二是朝廷推行。前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众与佛教之间形成互动。民众在接受禁杀思想过程中不断改造佛教教义,将其世俗化、实用化。后者则因朝廷运用行政权威自上而下强令推行,严重影响了... 在唐代,禁杀受到两方面的推行。一是佛教的传播,二是朝廷推行。前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众与佛教之间形成互动。民众在接受禁杀思想过程中不断改造佛教教义,将其世俗化、实用化。后者则因朝廷运用行政权威自上而下强令推行,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其中屠夫渔夫首当其冲。朝廷的政策引起部分儒家官员的不满,要求停废禁屠断捕令,将国事转移至民生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捕 敦煌 忏悔
下载PDF
我国传统农业时期“禁杀牛”制度史论
3
作者 孙骥 孙金荣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5,共10页
传统农业时期的“禁杀牛”不仅是一项农业制度,也是基于整体主义视角的长期性国家治理方略。通过制度史梳理可以发现,“禁杀牛”最早起源于周礼,并随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发展。演进中,“禁杀牛”制度经历了孕育、形成、强化、完善、成熟... 传统农业时期的“禁杀牛”不仅是一项农业制度,也是基于整体主义视角的长期性国家治理方略。通过制度史梳理可以发现,“禁杀牛”最早起源于周礼,并随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发展。演进中,“禁杀牛”制度经历了孕育、形成、强化、完善、成熟五个历史阶段。纵观整个传统农业时期,“禁杀牛”制度具有礼法合一性、连贯完整性、普遍入罪性、伦理变通性等特征。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禁杀牛”具有多重价值。农业经济层面,“禁杀牛”有利于实现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保护,推动生产力发展。国家治理视阈下“,禁杀牛”对维护等级与宗法制度、稳定社会治安、巩固边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时期 制度史论 农耕文明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